- 相關(guān)推薦
成語故事作文(集合15篇)
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故事作文1
我學(xué)過《三字經(jīng)》、《論語》,最近,我喜歡上了一套新的國學(xué)經(jīng)典——《成語故事》,這是一套有聲電子書,是爸爸前段時間從網(wǎng)上下載來的.,它可以手動翻頁,也可以自動翻頁;還可以自己讀看,也可以聽。它里面收錄了200條成語典故。
爸爸下載后,當(dāng)天晚上便放在我枕邊讓我聽。聽著這些成語典故,我慢慢地就睡著了。
從那以后,我喜歡上了這套《成語故事》,不僅每天晚上睡覺時聽兩到三個成語典故,而且吃飯時邊吃飯邊聽,有時休息時也聽或看,這些成語典故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對它們越來越感興趣。
我在聽讀看成語故事時,爸爸不時地教我靈活運用。有一次,我聽到“外強中干”這個成語時,爸爸笑著說:“李佳梁外強中干,看上去很健康,但老是生病,說明你身體抵抗力差!蔽也桓适救酰磽舭职,說:“你真是東施效顰,沒有音樂感還大聲地學(xué)別人唱歌,制造噪音!闭f完,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通過聽讀看《成語故事》,我增加了許多新的成語,也知道了許多成語的來歷,甚至成語的變化。雖然我還沒有看完這套書,但是爸爸已和我一起制訂了一個學(xué)習(xí)計劃,每兩天熟記一個成語典故,我要堅持做下去,絕不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作文2
在大山深處的一個小村莊,一位年邁的奶奶和她的孫子相依為命,后來,孫子考上了大學(xué),離開了奶奶,來到了大城市。
奶奶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孫子,寒假到了,孫子終于回來了,他跟奶奶講了許多許多城里的故事,有的奶奶從未聽說過,比如現(xiàn)在我們買東西,不需要帶錢,只要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可以付錢;還有現(xiàn)在你足不出戶,只要在網(wǎng)上下單,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有人隨時給你送到家里;還有那穿梭在城市地下的地鐵,高六百多米的摩天大廈,時速每小時三百多公里的高鐵,聽的奶奶瞠目結(jié)舌。
后來孝敬孫子利用打工掙來的錢,帶奶奶坐了他從未坐過的高鐵,看了摩天大樓,體驗了穿梭在地下的地鐵,奶奶激動得滿臉淚花。
回到家,奶奶感慨的對孫子說:“祖國的變化這么大,可我們世代生活在這大山里,猶如‘井底之蛙’,你可要好好學(xué)習(xí),走出‘這口井’,不要再做‘井底之蛙’了。
成語故事作文3
逐鹿中原
東晉時期,十六國中后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設(shè)宴招待高麗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會兒說:“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領(lǐng)又賽過魏朝的.始祖,從三皇五帝以來,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
“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說的也太夸張了點吧!”石勒聽后笑著說,“朕若逢高皇,當(dāng)北面而事之,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朕遇光武,當(dāng)并驅(qū)于中原,未知鹿死誰手。”意思是說,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一定做他的部下,聽從他的命令,只是和韓信、彭越爭個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劉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較量較量,未知“鹿死誰手”。
“逐鹿中原”的成語便由此引申而來。后來,人們用“鹿死誰手”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里,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
——《晉書·石勒載記下》
【求解驛站】常比喻帝位、政權(quán)。指群雄并起,爭奪天下。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中原,本來指我國黃河中下游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F(xiàn)泛指整個中國。
成語故事作文4
《經(jīng)典成語故事》這本書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jié)合,在愉悅的閱讀氛圍內(nèi)汲取知識,展示出中國歷史的縮影,在經(jīng)典成語故事中領(lǐng)略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洗衣做飯,陪我學(xué)習(xí)是一件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事情,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最真摯、最無私的,尊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以前遇到困難或危險我總是半途而廢,慌亂不堪,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勇有謀,越身處險境就越要靜下心來想出應(yīng)對措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驕傲,都不要自恃甚高,否則就會落得慘敗下場,懂得了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再一次站起來的勇氣,在困難面前永遠都不要倒下。
我在這本書中還學(xué)到了許多知識,我要向書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學(xué)習(xí),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懂事更勇敢。
成語故事作文5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叫——《成語故事》。是說的一些因故事而造成的成語。有金石為開、狼狽不堪、身先士卒,都是有名將軍、軍師。我就講金石為開這個故事。李廣有一次帶百十名騎兵碰到匈奴,李廣故意原地休息,讓匈奴以為前面有埋伏,一直不敢攻擊。這里可表現(xiàn)出他精神韜略,善于用兵,而且作戰(zhàn)英勇。
李廣又有一次,他被免了職務(wù),晚上行走被巡邏的.軍官抓住。李廣說自己過去是將軍。軍官不賬,諷刺說:“你就是現(xiàn)任將軍也不行,犯夜就拘押,更別說什么前任將軍!崩罟饩捅魂P(guān)了一夜。等他復(fù)職了。就想方設(shè)法的把那個巡邏軍官殺了。這表明了李廣度量狹窄,就等于你是班里的班長,你用班長的名義來害別人。 還有一次,李廣去打獵,跑了一整天都沒找到一個獵物,他突然看見了一只老虎,他精神大振,取出弓箭,搭上羽箭,平足力氣將弓拉得如同一輪滿月,一箭射向老虎。
他發(fā)現(xiàn)老虎沒有掙扎,走去一看,原來是石頭,穿碎了石頭。這表明做什么要一絲不茍、全神貫注,考試就考滿分!
成語故事作文6
【一葉障木】是個成語,它所說的故事是楚國有個書呆子。家里很窮。一天從書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撲捉知了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于是他就在樹林轉(zhuǎn),尋找螳螂遮身的葉子。終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葉子了。他撲了上去,但是那片葉子掉地上和其它的葉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葉子,他只好把全部葉子帶回家了。怎樣才能找到那片葉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頭上問老婆看不看的見他,最后,他老婆被問煩了,就說看不見。他樂壞了。就用葉子遮住自己,來到街上。當(dāng)著店主的面拿店里的東西。店主奇怪極了。就把他送官府了,當(dāng)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給放了。
讀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這么一個故事用四個字就概括了,讓我們一看這四個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這個成語用我們現(xiàn)在的解釋是指一個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個成語都是一個故事。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學(xué)習(xí)知識、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所以讓我們一起去看成語故事吧。
成語故事作文7
暴虎馮河
春秋時期,孔子外出講學(xué),子路佩劍前往接近孔子?鬃酉胧账麨橥剑勇氛f自己用劍不用讀書,孔子說讀書可以讓他有勇有謀。子路于是拜孔子為師,他問孔子統(tǒng)率三軍時愿意與誰共事,孔子說不愿與那些空手打虎及徒步過河的有勇無謀的人共事。
據(jù)《論語·述而》記載,“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孔子對顏淵說:“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隱藏起來。能做到這樣的,只有我和你!焙脛傩膹姷淖勇愤B忙問:“老師,您統(tǒng)率三軍將和誰在一起?”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虎,蹚水過河,死都不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在一起的,我只和凡遇事謹慎,善于謀劃而又能辦成事的人在一起!
暴虎:空手與老虎搏斗;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人們用“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從事。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釋讀】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成語故事作文8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漢獻帝時,曹操獨攬朝政大權(quán),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次,曹操率領(lǐng)大軍南征劉備、孫權(quán),孔融(孔子后代)反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便在背地里發(fā)了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與孔融不睦,得知這個情況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報告,并挑撥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禰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聽,大怒,當(dāng)即下令將孔融全家抓起來一并處死。
孔融被捕時,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個個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在那兒玩琢釘?shù)挠螒,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們趕快逃跑。孔融也對執(zhí)行逮捕任務(wù)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懇求有什么用?”結(jié)果,兩個孩子從容不迫地和父親一起被抓去處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成語故事作文9
真龍在一個湖里撿到了一個葉舟,里面是一個小男孩,真龍看著這個男孩,不禁生起了憐憫之心,于是,真龍把小男孩抱回了家,并給他取名為“葉公”。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葉公長大了,他想去城里生活,不想在叢林里生活了。葉公準備好了行李,第二天就走了。剛開始在城里,葉公生活得并不好,也有過回去的念頭,但是他因為一場意外發(fā)了一筆橫財后,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并逐漸地忘記了叢林,忘記了真龍。葉公雖然忘記了真龍,但他經(jīng)常在夢里夢見真龍,他認為真龍是祥瑞的象征,就命令下人們把全城最好的.工匠都找來,讓他們把家里的一切都刻上了龍的浮雕,連茶杯上都可以見到龍的影子。與此同時,叢林中的真龍覺得是時候去看望葉公了。
這天夜晚,電閃雷鳴,風(fēng)雨交加,葉公迷迷糊糊中聽到一個低沉的聲音在喊自己,睜開眼一看,看見了一個巨大的龍頭,直接嚇昏了過去。真龍見自己培養(yǎng)多年的孩子竟這樣膽小,不由得嘆了一口氣,轉(zhuǎn)身走了。
葉公醒來后,想起了昨晚發(fā)生的事,明白了是真龍來找自己了,不由得想:我怎么會這么膽小!
成語故事作文10
一天,農(nóng)民在山上砍完柴準備回家時,發(fā)現(xiàn)回家的路上有一排狼的腳印,而且是朝著他家的方向去的!安缓茫 鞭r(nóng)民的'心一下子被提了起來了。
他把柴扔到地上,沿著狼的足跡找到了自己家的羊圈里。卻發(fā)現(xiàn)羊圈上破了個洞,羊圈中少了一只羊。農(nóng)民嚇得癱坐在了地上,嘴巴張大得都可以塞進一個西瓜了。他逐漸平靜下來后,心里想:“還好只少了一只羊,洞也不大就不補了。”他于是就把柴拿回家里,然后睡覺去了。
第二天,當(dāng)他抓魚上岸后又發(fā)現(xiàn)了狼的腳印,但是這次他看起來平靜多了,可能是因為他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次。但是他還是很緊張,生怕羊都被狼吃光了。他爬到岸上,拿著裝著魚的桶跑回了家。這次他緊張的連汗都一直在向下滴;氐搅思遥稚倭艘恢谎,但是農(nóng)民的想法又不一樣了:“都少了兩只羊了,狼應(yīng)該不會再來了吧,洞就不補了!
但是這次其他的村民都來勸他,想讓他把羊圈的洞補上,但是農(nóng)民根本不聽他們的意見。
到了第三天凌晨的時候,那只來過了兩次的狼帶著狼群來了,他們紛紛涌入羊圈,把羊全部都吃光了。
第二天早上,農(nóng)民為了以防萬一去了羊圈,卻看到了一地都是羊血,羊一只都不剩,這次農(nóng)民才把羊圈補上,以后羊一只也沒有少過。
成語故事作文11
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叫《土豆俠》的武俠動畫片,今天我為土豆俠編了一個成語故事,就是《刻舟求劍》。
土豆俠是一個很厲害的武林俠客,他的武功招式橫掃千軍,沒有人可以打敗他。有一次土豆俠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舞林大會,眼看著時間不多了,他快趕不上大會的開幕式了。但是他卻遇見了一個慢性子船夫,土豆俠一直跟他說:“能不能劃快點,我不能遲到啊”!就在說話的`時候,突然船被一股浪拍了一下,土豆俠嚇了一跳,趕緊躲避浪花,結(jié)果他的兵器麒麟快寶劍掉進了水中。
船夫慌忙說:“對不起”。可是土豆俠卻不急不慢的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對船夫說:“等到靠岸了,我再把麒麟快撈起來,不礙事的”。船夫暗自偷笑,原來土豆俠是個笨蛋呢!
船靠岸了,土豆俠順著記號的方向,把手一伸,便撈出了麒麟快,原來土豆俠是用法術(shù)召喚出了他的寶劍,船夫傻眼了,土豆俠哈哈大笑起來……
這就是我為土豆俠編的故事,朋友們說說,編的好不好呢?
成語故事作文12
魚竿與魚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zhuǎn)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xù)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dāng)他已經(jīng)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jīng)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xiàn)實的生活。
【小故事大道理】:只有把理想和現(xiàn)實有機結(jié)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啟示。
成語故事作文13
最近我讀了一些成語故事,我就給你們講一些,先講《掩耳盜鈴》吧!
里面說了:“一個小偷去范氏家偷東西,他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小偷決定把大鐘敲碎,然后一塊一塊搬回家,于是他找來一把大鐵錘,拼命向大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他嚇了一跳:說‘這不是告訴別人我在這嗎?’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到一個辦法,找來兩個棉花團把耳朵塞住,他想,這下誰都聽不見了吧?墒撬詾樽约郝牪灰娏,別人就聽不見。其實只有他自己聽不見,這就叫愚蠢自欺,最后還是被別人抓住了!
還有一個故事叫《買櫝還珠》也很好看!
春秋時候有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己珍貴的珍珠多賣點錢,想盡了辦法。他用名貴的木蘭香木做了個木匣子,里邊裝上珍珠在大街上叫賣。立刻吸引來不少顧客,但沒有人來買。
一會走過來一個鄭國人,給了賣珠人許多錢,急忙打開匣子取出珍珠還給賣珠人,只是托著木匣子走了。有許多看熱鬧的'人都驚呆了。原來這個買主不是買珍珠的而是買木匣子的啊! 這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不光看外表其實里邊比外表更值錢。這兩個故事也其中告訴我同樣的道理:做事要先考慮周全!
成語故事作文14
戰(zhàn)國時楚國又一個貴族祭祀祖先的禮儀,參加祭祀的大家都帶了大量東西。
祭祀結(jié)束后,有一個叫楚王的人把一壺祭酒賞給前來幫忙的.人,以示感謝。祭酒少但人多,分著喝都不夠。
于是,有人提著它:“這真是一壺美酒,只可惜太少了。假如大家分著喝的話,大概一人只能喝一口,這樣誰喝都不過癮。不如這樣,大家大家在地上畫蛇,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歸誰,讓他一個人喝個痛快。大家說,如何?”其他人也都想獨享這壺美酒,就齊聲答應(yīng)了。
有一人一會兒就把蛇畫好了。他端起酒壺正要喝,一看其他人都還沒畫好,就又拿起畫筆,想給畫好的蛇身上再添上幾只腳。
正當(dāng)他得意洋洋地給蛇畫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jīng)把蛇畫好了。那個人一把把酒壺搶過去,毫不客氣地說:“蛇根本就沒有腳,你為何要給它添上腳呢?你畫的根本就不是蛇!”說完,便端起酒壺,將酒一飲而盡。本來最先畫好的那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到嘴邊的美酒進了其他人的肚子。
成語故事作文15
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yǎng)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里養(yǎng)了許多只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后,老人的經(jīng)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shù)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于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jié)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nèi)w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nèi)w,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群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shù)量已經(jīng)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