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_800字
無論是物于物的融合,制造創新產品;還是人與人的融合,共同建立利益關系。融合的目的只有一個,即產生有利的東西。但值得關注的是融合后是否會產生負面產物?權衡之下,它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就像在化學反應中,幾種物質的融合,會產生我們想要的東西,但它是否會產生有害物質,我們操作時往往會忽略;抑或是某種生成物又進行了幾步自發性的連續反應,生成有害物,而你卻又忽略。但這忽略卻至關重要。所以我想說,融合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近日有則新聞:教育部正式推行漢語水平測試,旨在測試以漢語為工作、學習、生活人群的語言應用能力。一時引來無數爭議。他們在測試中融合了“考試”這個形式;又在考試中融合了不著邊際的測試范圍,即“語言應用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忽略了本次考試本身就帶有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并且進一步將這種心態在社會中推波助瀾。
首先是“考試”這樣一種形式。大多數考試都會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更何況對于語言類的學科,標準答案似乎又顯得有些牽強。哪怕是主觀題,個人理解不同,角度不同,生活經歷不同,此外還受到閱卷者的主觀影響。一直為人們所爭議不斷。
其次,本次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語言應用能力”,如此廣泛的測試內容,使人們不禁添一問號在心中。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環境語言的應用大相徑庭,試問考試該如何測試?語言的應用能力包含的內容太廣了!語言在其中只是工具而已。你的排比哪怕再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嚴密的推論再有扭轉乾坤的本領,但面對有些人,有些事卻沒有效果,這又有何用?退一步而言,即使它能夠測試,又該如何評估?原本生動,激情,有血有肉的語言被禁錮在考卷上,是否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呢?
更重要的是,他們這次的大膽融合創新之中,本身就包含了大量功利,浮躁心態。不難發現,這次考試的目的難以達成,效果也不見顯著。名實不符,為何仍要一意孤行?坑害考生為之疲于奔命,卻養肥了那些培訓機構。
考試原本只是一種“下策”的手段,如今卻被融合了各式各樣的外衣,一次次被濫用。各種等級的證書與工作,學校,未來掛上了鉤。
我感到悲哀,每一次這種考試都如一場鬧劇,總有小丑在前面指揮,在他的指揮下,考試的熱潮在我們身邊一次次地涌來,又一次次地退去。從未間斷。熱潮過后,什么都沒有留下,留下的只有社會的哭泣,哭訴道德的退化。
【融合】相關文章:
融合解釋及造句05-22
團隊融合的口號06-29
融合_800字04-13
融合_1000字01-22
融合_800字01-22
融合_900字01-27
融合_700字02-23
融合的反義詞11-18
不可思議的融合08-25
融合高二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