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作文(集合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習俗作文1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
一到春節,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男女老少臉上掛著笑容,享受節日的快樂。
過新春要貼“春聯”呢!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于是,我找到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金狗賀歲家興旺!”媽媽連忙說出下聯:“玉燕迎春福滿堂。”“呵呵,媽媽真厲害”!還有一幅上面寫著:“五福臨門,上下平安。”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里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
咱們一家人吃完晚飯,便準時地圍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咱們津津有味地看著。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相聲、小品讓咱們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讓咱們跟著載歌載舞;魔術、雜技讓咱們嘖嘖稱贊。晚會進入了高潮,“當當當……”十二點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來臨了。我暗暗地許下心愿,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的學習成績能更進一層樓。
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滿天繁星”,有的像“龍飛鳳舞”……多么像“空中花園”!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
我喜歡過新春。新春能貼春聯;能看“春節聯歡晚會”能賞煙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樂。過新春的感覺真好呀!
春節習俗作文2
原來,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朝和清朝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而子時是農歷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節吃餃子有很多神奇的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說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三說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捏土造人時,由于天寒地凍,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兒,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其實,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美食,深受老百姓喜愛,民間就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春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另一方面,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的新年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方春節吃餃子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征三陽開泰;吃魚團、肉丸和發菜,象征團圓發財。還有些地方吃法很獨特。如:在我國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面條與餃子一起煮著吃,取名“金錢穿元寶”。你說有趣不有趣?
看來,愛吃餃子真不錯!查著查著,我又想吃餃子啦。
春節習俗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一個令千家萬戶團圓的好日子——春節,它,是這一年之中最讓人們快樂的日子。
傳說,大年初一時,山中有一只名為“年”的怪獸,在這一天,會從山上下來吃牲畜和人。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在家里用竹子烤火,竹子爆裂,發出了巨響,驚動了“年”,隨即,人們便用這種方式嚇跑了年。后來這放鞭炮便成了每年過年的傳統習俗之一。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吃完團圓飯后,便把爆竹高掛,大街小巷,燈火通明,響起了“噼噼啪啪”的聲音,人們不僅在這天放鞭炮,在過后的十五天里,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這聲音呢!
過年,不僅有“放鞭炮”的習俗,還有包餃子的習俗。各地包的餃子都是形態各異,記得,我也在除夕夜包過餃子。那天晚上,閑來無趣,便拿起媽媽剛搟好的.餃子皮,開心的包了起來,因為這技術還是不夠嫻熟,所以包的像一只“小老鼠”。我還在這個餃子里放了一個棗,希望這年鼠年,自己可以過的甜甜美美。
餃子在除夕夜就已經包好了,可卻要等到大年初一再吃。但在那一天,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歡樂無比的春節一過,人們便要以新的面貌迎接這一年了。
春節,是晚霞,是歲末的一道風景;春節,是朝霞,預示著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春節習俗作文4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在一起,一起過這個節日。在中國,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習俗。
關于春節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說法是春節有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xx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后來叫春節。
在我的家鄉,有一個這樣的'傳說。傳說在遠古時期,有一種野獸叫“年”,它長得十分猙獰,生性兇殘,每到過年的這一天晚上,它都會下山禍害百姓,于是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躲到山上去。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個老人,這個老人是神仙變的,老人問他們原因,人們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老人,老人說年它怕紅色和巨大的響聲。于是人們就在門口貼紅色的紙,然后敲鑼打鼓,放炮竹,年獸看到了這場景就逃回山上了。雖然年獸從此不再下山禍害百姓了,但人們還是把這一習俗留了下來。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們就貼對聯。
在小年過后人們就開始了過年的準備,大掃除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買年貨。
最熱鬧的還屬過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飯以后,大人們就圍在火爐邊聊天,小孩們則在門外開心地放著煙花。人們熬夜守歲,十二點整還要放炮竹。
初一之后,龍燈花鼓就敲了起來了,耍龍的那是家家躥啊!耍龍的在每一家門前都會耍出不一樣的花樣,收紅包時,有的主家把紅包掛在高高的屋梁上,那耍龍的人疊羅漢一樣,疊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個人順手一拿就到手了。到了元宵節,春節就慢慢地結束了,耍龍的也是飛快地從每一家飛奔而過。
我喜歡春節,這個熱鬧又愉快的日子。
春節習俗作文5
除夕早上,我和媽媽一起回到外婆家包裹蒸粽。
到了外婆家,只見外婆早已把包裹蒸粽的材料——糯米、綠豆、五花腩及冬葉等準備就緒。媽媽從屋里拿出兩個小木凳,把一個遞給了外婆,自己坐在另一張木凳上,手腳麻利地把一張三角形的冬葉放在手心中,接著用一個大木勺裝了一大勺糯米放在冬葉上,然后用筷子將糯米均勻攤開,接著又用木勺放上綠豆后,再用筷子攤平,然后把肥瘦均勻的五花肉放在綠豆上,再鋪上綠豆和糯米。最重要的步驟來了,只見媽媽將冬葉的三個葉尖聚攏到中心,再用草繩將它捆得嚴嚴實實的。這樣,一個像微縮版金字塔的裹蒸粽就做成了。
媽媽嫻熟而漂亮的動作讓我看目瞪口呆,于是,我躍躍欲試, 向媽媽提出了請求,媽媽聽了,卻笑了起來,說道:“包裹蒸粽可是門技術活喲!”我卻不相信,說:“放心吧,我肯定能包出像媽媽您這樣的裹蒸粽!”于是,我也拿起一張冬葉,信心滿滿地包起來,可是,當我包起來,卻發覺的確十分困難,因為在包的時候,想用草繩把它扎起來的.時候,冬葉卻不聽使喚,扎不起來,終于好不容易扎起來了,卻松松垮垮的,一放下來,就散架了。我垂頭喪氣起來。媽媽說:“你看,不容易吧?”我點點頭。媽媽認真地跟我說:“你應該握住這三個尖,再用草繩扎這個活結……”通過媽媽耐心的指導,我終于成功包了一個裹蒸粽。我高興極了,還在上面做了一個記號。吃年夜飯前,外婆將全部裹蒸粽放進大鍋中,用柴火煮起來……
大年初一,大鍋的鍋蓋搖晃起來,噴出潔白的蒸汽。外婆揭開鍋,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裹蒸粽煮好了。我把那個做了記號的裹蒸粽揭開冬葉,夾了一塊放進嘴里,唔,綿香可口!真有年味!勞動真好!
春節習俗作文6
春節來了,到處都是一派喜慶的氣氛,在這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有許許多多的春節的習俗,蔽日放鞭炮,穿新衣,給壓歲錢……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習俗非常多,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一樣,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而春節的習俗也是我們優良的傳統文化。
春節習俗作文7
不知不覺,大年已經到了。小區里的每家每戶都貼上了漂亮的春聯與窗花。除了貼春聯這個習俗還有非常多其他的習俗,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這些習俗吧!
在貼福字時,爸爸把門上所有的'“福”字都貼倒了,我對爸爸說:“爸爸,你的‘福’字貼倒了,趕緊把它們撕下來重貼。”爸爸說:“你以前不知道,現在爸爸告訴你吧!‘福’代表福運與福氣,貼‘福’是民間傳統習俗。把‘福’倒過來是指幸福已到、福氣已到。”聽了爸爸的介紹,我才知道為什么要將“福”字倒過來貼了,我恍然大悟。
還有為什么過年要放鞭炮呢?傳說,年是只兇猛的大怪獸,會吃人的牲口,它循環365天就會出來一次,人們十分懼怕,但是它怕光與響聲,因此人們就燃放非常多帶光的鞭炮來驅趕它們。為了確保安全人們還會在這一天做一頓豐盛的團圓飯,吃完靜等12點,開始大量燃放鞭炮,放鞭炮擊退年獸,年獸被趕跑了,人們就安全了,又有一個新的開始。所以十二點就有了守歲的習俗。
這就是春節習俗。除了這些還有非常多其他的習俗,比如吃餃子,包春卷,看花燈等等。為了體驗更多的春節習俗,我們大年初五還去楊柳湖去看了花燈,有各式各樣的花燈:財神爺爺、鯉魚跳龍門、秦淮八艷、十二生肖、深海明珠......讓我大飽眼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春節里用心體會春節習俗,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節習俗作文8
學習了《北京的春節》后,我知道了北京春節的習俗。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年俗也各不相同。
四川的年俗就很特別: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要吃團圓飯。
黑龍江人過年喜歡吃餃子,所以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但黑龍江人還要在餃子中包上幾個帶有硬幣的`餃子(現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有好運,有吉祥之意。此外,黑龍江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而我的家鄉——浙江省過年也很有意思:人們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一定會有一條魚,寓意著年年有余。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每條大街張燈結彩,處處紅紅火火。家家戶戶晚上要關門前,要點一次“關門炮”。人人都要守歲,初一早晨還要再點一次“開門炮”,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和年糕,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團團圓圓,步步高升。新年以“茶碗茶”待客,里面還要加上橄欖和金桔,同時也要用茶葉蛋待客,稱為“捧元寶”。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春節習俗各不相同,正應了那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春節習俗作文9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過年!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規矩”太多!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結尾:今天我的收獲太大,知道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春節習俗作文10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新春佳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新春佳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新春佳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新春佳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習俗作文11
我的家鄉的春節習俗有很多很多,有大掃除、購年貨、包餃子、拜年等等簡直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也按照習俗去購年貨。大街小巷里,買年貨的人們數不勝數。小攤上,小店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擺滿了鮮艷的衣服、有好吃的食品、以及各種各樣的煙花爆竹。真是讓我大飽眼福。我和爸爸又開始了瘋狂大搶購,各種各樣的東西被我們一掃而光,鞭炮、衣服、食品裝了滿滿一大袋子。 我的家鄉最少不了的一項習俗當然是包餃子了。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我們家當然也是不例外的啦! 除夕之夜,我和爸爸媽媽就開始包餃子啦!包餃子還需要技巧呢!我負責搟皮,我這里搟搟,那里搟搟,簡直就是四不像。媽媽給我做了示范,包餃子應該均勻的搟,讓它在搟面杖上轉起來,這樣就可以搟的圓圓的了。我按照媽媽的辦法,怎么也不能把這個“淘氣鬼”制服,還是搟的.亂七八糟。
不過經過我九九八十一次的艱苦訓練,我終于把這個淘氣鬼給制服了。 我們這里包餃子還要包里面錢呢!只要誰吃著帶錢的餃子,就代表著他在這一年中平安無事,運氣很好。誰要是吃的最多,誰就是一家之主。我們家也包了好幾個錢呢!我和爸爸媽媽都想吃到錢。我為了得到拿到那幾個硬幣,于是搶了很多的餃子。嘿嘿!我們家里的錢竟然被我吃到了三個,把我的牙都快咯壞了!
吃過餃子之后,我們當然還要放鞭炮,放鞭炮可是我們男生最喜歡干的事情。我們拿起一個煙花,迅速點燃。頓時,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的煙花,美麗 極了。 我們這的春節習俗最重要的就是拜年了。每逢過新年 時,家家戶戶都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 磕頭,給他們拜一個年,說一些祝福 的話語。然后長輩們就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發一個紅包。然后再與親戚們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表達互相之間的感情。
春節習俗作文12
春節,象征著新一年的來臨;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春節,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源泉。
有些人這樣問,“春節都要做些什么呢?”我想,他們可以從這篇習作中找到答案。先說一下大年三十吧!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孩子們在外邊玩耍,到了晚上,吃餃子,放鞭炮。當然,最有特色的要數守歲了,守歲守歲,顧名思義,就是夜晚不睡覺,守到天明,怎么樣,有趣吧?
更讓孩子們驚喜的要數大年初一了。在大年初一早上,孩子們都要互相串門給爺爺,奶奶們拜年,都要互道新年好,孩子們還能收到壓歲錢呢!
到了中午,家人們一起吃豐盛的.午餐,爸爸做的飯菜好好吃,我好喜歡爸爸燒的飯菜。下午,我和姐姐爺爺一起相約去打乒乓球,雖然年前在乒乓球班訓練了一段時間,但我有時也會輸給他們。哼,好不甘心呀!之后的幾次,我想到教練教我的一些技巧,慢慢使用,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成了“常勝將軍”。
在大年初二,家長帶著孩子們走親訪友,孩子們也會收到來自長輩們的紅包呢!
咦,對了!還有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沒說呢!那就是在臘月29的時候,家家戶戶貼春聯,時時刻刻保平安。貼春聯既有中華漢字的精美,又能保平安,真是兩全其美呀!
聽了我的講述,你是不是對春節了解了許多?嘻嘻,中國的春節有趣嗎?
春節習俗作文13
在我們石獅,過年有許多習俗。
(一)守歲
守歲是過年的習俗之一。在除夕夜里,人們常常在家看電視、聊天……每個人都很晚睡。能熬到天亮最好不過了。所以直到深夜了,幾乎每家每戶都還是燈火通明的。
(二)吃團圓飯
除了守歲,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要做的就是——吃團圓飯。為了這頓飯,許多在外地工作的'人都得回家來吃團圓飯。表示一年中的團圓、合家幸福。
(三)掃塵
除夕那一天(不論晝夜),幾乎每家每戶都忙得不可開交。原來是為了要掃塵啊。掃塵掃塵,掃除家中的塵土、蛛網代表掃去去年的晦氣,清除邪氣,滿面春光地歡天喜地地迎接新的一年。
(四)放鞭炮
過年放鞭炮可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在春節期間,天天都有爆竹、煙花的響聲。大大地增加了新年的喜慶氣氛。可是政府規定市區內不得燃放爆竹,所以鞭炮也越來越少。
(五)拜年
大年初一,一定會有大人們帶著自家的小孩子到親戚家串門。也叫做拜年。拜年時通常都會說: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等吉祥祝福語。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太陽般燦爛的笑容。
(六)貼對聯
還有,貼對聯可是家常便飯。
“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恭喜發財財進戶,迎春接福福迎門”……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都要重新貼上一幅對聯。當一幅幅火紅火紅的新對聯貼在門口時,就預示著今年更加紅火、喜慶!
……
還有很多習俗呢!如掛燈籠、穿新衣……等。我的家鄉——石獅的春節很熱鬧吧?
今年的春節又將會是如何的喜慶、歡樂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春節習俗作文14
又過春節了,有些感想與大家一起分享。
期待VS習俗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對于中國人來說應該是有所期待的,我們小孩子所期待的便是去各家拜年,要紅包和那時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兒。而大人們所期待的應該是那說長不長的'假期了吧,而對于老人來說,無非是一年到頭,一家人又能歡歡喜喜、開開心心地聚在一起了……春節作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有著許多的習俗:守歲、祭祖、貼春聯、放爆竹、拜年……這大多數是我覺得繁瑣卻又值得期盼的。《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有這么一個片段:大年初一前夜,長媽媽囑咐我,清早起來第一句話便要對她說恭喜,還要我吃福橘。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春節習俗的重視……
舊俗VS新習
有人說如今“年味”淡了。的確,由于意外事故頻發,許多城市已經開始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現如今科技進步巨大,電話、電腦越來越普及,于是,人們開始以電話、電子郵件拜年的方式替代登門問候。造成一些習俗在逐漸離我們遠去。以貼春聯為例,古人過年時多用兩塊桃木條寫上傳說中能驅鬼的門神的名字來辟邪,這就是最初的“桃符”。五代時,后蜀的宮廷里開始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即春聯,到宋代,貼春聯已經成為民間過年的習俗。而現如今,卻不見家家戶戶都貼春聯了。可見,這年味確實淡了。
感悟
隨著都市越來越喧囂,鄉鎮的日益都市化以及社會的發展,有些傳統的東西還在延續著。但有些卻隨著生活的改變而流逝了。春節的習俗也不免會受到一些影響,導致一些改變,一些較為不重要的習俗漸漸地消失了……
春節習俗作文15
新春初一日走出家門去討飯給自己的父母吃。還有一種乞丐俗稱“叫化子”,他們乞討的方式令人好笑。有的乞丐用紅紙裹著菜頭掛在竹桿上,每到一家門前就說菜頭到,生意好,懇求施舍,這叫“送菜頭”。有的用紙和竹絲做成牛狀,到家家門前說盡好話,吉利話,以求施舍,這叫“送春牛”;有的手持一根冬青或柏樹的樹枝,在樹枝上掛些小鈴后古錢,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家人會象搖錢樹一樣,財源滾滾而來,這叫“搖錢樹”;有的企丐身穿佛衫,頭戴神像面具,化裝成財神菩薩的模樣到各家的宅院內狂奔亂跳,以示財神菩薩來了,這叫“跳財神”。崇明人在舊社會里雖生活貧困,但遇到這些企丐還是樂善施好,給一些干糧和其他食品。解放后這些行企方式早已絕跡了。
年初二清晨,各商店及手藝人都焚香敬神,稱“燒利節”,中午十分,店主還設酒款待店員,一起祈求新年生意興隆。年初五,相傳為財神生日,大街小巷的商店開門營業,這一天中午每家都吃餛飩,以示兜財。此外在鄉間田頭還有木人頭戲(今稱木偶戲)。初一至初五期間各家走親訪友,互祝新春快樂,并互贈禮品。期間,各寺廟香火遠比平時旺盛,特別年初一早晨,上寺廟燒香拜佛的人特別多,而且特別早,要趕燒頭香,城外的壽安寺和中興鎮的廣福寺是最熱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