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誠信的征?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公民的一項基本道德責任,是為人處事之本;當代學生必須具備誠實守信的品德,方能在日后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于誠信的征文,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篇一:誠信的征文
中國五千年的光輝孕育了無數的傳統美德,它們充實著我們平淡的人生,令其變得偉大。而誠信則是這當中的中流砥柱,撐起人生的框架。關于誠信,要說起來真有不少的話。這里先說一個小笑話。
記得有人說過中國是一個發展緩慢的國家,還有人說中國人缺乏創造力,更有甚者,竟然說中國人的智商低。似乎又回到了那個“東亞病夫”的年代。作為一名愛國熱血青年,此語讓我憤怒不已。想吾之泱泱中華,浩浩華夏,更有前后五千四百一十八年之光輝歷史,想不到到頭來竟落的如此評價。說中國發展緩慢,那人肯定是有眼無珠。中國近些年來的年終GDP總值可是排位于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說中國人智商低、缺乏創造力等的一系列評價,那更是胡說八道,信口雌黃。中國人為了本國經濟的發展,苦心發明了地溝油、辣椒精、瘦肉精等新奇品種,使用簡單方便,且價格低廉。近來又傳出牛肉素。烤鴨精等。這些東西任選一個,老外都搞不出來,這樣還敢大言不慚的說中國人缺乏創造能力嗎?
看上去就像一個笑話。本來就是一個笑話,還是一個不知廉恥的笑話。可是也并不是全無道理。的確,上述任何一樣東西換做他國只怕很難做到,但中國人卻做得如此得心應手,這也同樣讓我們的打假部隊忙的焦頭爛額。這大概可以說明中國人不缺乏創造能力,不過這份創造能力似乎走了調。然而,在這份走了調的創造能力的背后,所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中國人已然喪失了公共道德,更反映出現代中國人正逐步丟失,亦或說丟棄的人生關鍵之物——誠信
誠信,中國古已有之,商鞅立木取信,季布一諾千金。孔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禮記》載:儒有不寶金石,而忠信以為寶。中國古人認為誠信與否,是衡量一個人品德好壞的標準,同樣認為能遵守誠信的人是一個好人,或說是一個有德行的人的基本條件。在圣人心中所尊奉的“信、義、仁、孝、禮、智、勇、忠”八種德行中,“信”被尊為第一位,可見古人對誠信的重視。如若失了誠信,哪怕只有小小的一次,也會成為人生中一塊大大的污點。不僅考取功名會受到阻礙,連與人交際之時也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失信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當然了,不僅僅是古代對失信非常之鄙夷。在當代,失信也會有很嚴重的后果,這里就以三鹿毒奶粉事件和雙匯瘦肉精事件為例吧!
2008年6月28日,蘭州市某一家醫院收治了首例因腎結石而住院的一名不滿四周歲的嬰兒。據悉,該名嬰兒曾食用三鹿奶粉。隨后,各省各地不斷有嬰兒患病,病情大致相同,當中還有一名嬰兒不治身亡。而且全都是因為食用三鹿奶粉。事態迅速升溫。國家食品安全局及衛生部對三鹿集團展開調查,三鹿集團立即召回所有市場上正銷售的奶粉共700噸,并對外稱:此次事件均因奶粉加工時,部分廠家一心追求利益,違規添加三聚氰胺。并宣稱三鹿在市面上再無毒奶粉。但三鹿集團卻在之后又被查出在市面上仍在銷售有毒奶粉。于是,一個幾十年的老字號瞬間垮臺,破產。直至最后,石家莊三鹿集團總公司的所有資產被河北三元競拍所得,三鹿集團被河北三元成功收購。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包括毒奶粉事件之后的力挽狂瀾,最后只換得慘淡收場。與之相比,雙匯就好很多。在最近市面上被查出的一系列含有瘦肉精的食品中,雙匯也榜上有名,盡管還未徹查清楚,但為了挽回聲譽,雙匯銷售部經理帶領員工,當眾食用雙匯食品以證明其無害,但收效甚微,甚至還有人冷眼旁觀: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雖然尚未達到三鹿的下場,但也受到極大地沖擊。企業所倚仗的一切之根源便是誠信。失了誠信,其他的一切都收是空談,也都無用。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不管是成人,亦或是學生,誠信都是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重要的,謹守誠信的人即使一生平淡,也是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反復無常的人即使一世顯赫,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大得過“誠信”二字。
誠信,人生的中流砥柱,切記,不可失!
篇二:誠信的征文
其實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片荒涼的戈壁,而我們費盡一生所要做的,就是讓那片戈壁上開滿鮮花,在各種各樣的花中,有一朵花,它的名字叫誠信。
有這么一個小人物,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漠里的一粒沙,這個人是我家小區門口的一位修車老頭.每天上學、放學我都會路過他的修車攤三四回,我卻從來沒有注意過他,只是偶爾從大人的口中知道他是個啞巴,但后來的一件事卻讓他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記憶中。
這件事發生在我十歲那年的冬天.有一個晚上,窗外下著鵝毛大雪,潔白的雪花將大地裝扮得銀裝素裹,爸爸媽媽都還沒有下班回家,我一個人無聊地裹著毯子,縮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時門鈴響了,我扯掉毯子飛快地沖到門前,原本以為門外是爸爸媽媽,可是拉開門一看,門外卻站著一個陌生老頭.我想起來了,他不就是那個大人說的啞巴修車人嗎!我第一次仔細地打量了他.他的背有點駝,干癟的'臉上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頭上還戴著一頂軍綠色的大棉帽,此時的帽子上已經落了一層厚厚的雪花。
他站在門外手舞足蹈地向我比畫著,口中咿咿呀呀地不知說著什么.我一個人在家,心中十分害怕,于是向他揮揮手,搖搖頭就把門關上了.回到沙發后,隱隱約約地又聽見他敲響了樓上的門,但是緊接著就傳來了“砰”的關門聲,一會兒又想起了敲門聲.我心里十分奇怪,這大晚上的他一家一家敲門到底想干什么.想了一下也并沒在意,又聚精會神地看起了電視.等到爸爸媽媽回來后,我向他們說起了這件事,爸爸猛然一驚,從沙發上跳了起來說:“對了,今天早晨我上班把自行車放在他那邊修,說好晚上去取的,怎么給忘了,他一定是在挨家挨戶地找車主.”我趕緊跑到窗前看,只見修車的老頭還沒走,一個人靜靜地站在路燈下,旁邊的三輪車和一輛自行車早已經被雪蓋成了白色.他不停地跺著腳,朝手上哈著氣.我和爸爸連忙穿上大衣跑了出去找他,他一看見爸爸立刻笑了起來,眼里閃著喜悅的光,顫顫抖抖地將車鑰匙交給了爸爸,又咿咿呀呀地說著話,見我們聽不懂便掏出一張紙,用筆歪歪斜斜地寫了一行話: “您說晚上來取車,我怕您有急用,所以在這兒等您.”寫完后他又向爸爸點了點頭,慢慢地推著三輪車離開了,他微微有點駝的背此時被路燈拉得很長,但我覺得他更高大,就像巨人一樣。
誠信這個詞在詞典里的解釋就是誠實,講信用,雖然只有五個字,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這個修車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誠信這個詞,讓自己心中的戈壁灘上開出了燦爛的誠信之花。
篇三:誠信的征文
中國曾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俗語,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對每個人都應說到做到,不出爾反爾,說話不算話。誠實守信,說出的話都努力的去做到,是中外兩界一直引以為傲的傳統美德。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叫曾子的人,它深受孔子的教育,不但學問高深,而且為人誠實,不對任何人撒謊,就連孩子也不例外。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著要去,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乖乖等我,我回來就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信以為真。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說:"你真要殺豬給他吃啊?我原是哄他的!”可曾子卻認真的說:“對小孩子怎么能欺騙呢?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對他們有影響,我們說了不算數,孩子以后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后來,曾子真的為兒子殺豬燉肉吃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身邊的孩子,我們不好,他們自然也會不好,我們好,他們自然就也會好了。為了我們的伙伴,同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要以身作則,在他們面前做好好榜樣。
有一次,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他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會公司報銷后,會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可是,顧客又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我一定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種事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干的。”這時,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道別處談這種生意去。突然,顧客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說:“其實,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后一定會常來的。”誠實有信譽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誠信就是一種閃光的品格。
列寧八歲時,有一天,在姑媽家玩耍時,不小心打破了姑媽的花瓶,姑媽會到家看見了,便把孩子聚集到一起,問:“是誰打碎了花瓶呀?”小列寧出于害怕,就與其他孩子一起數:“不是我!”后來,列寧的母親知道了是他干的,卻不對他說,只是每天給他講關于誠信美德的故事,有一天,母親講到一半時,忽然,小列寧哭了起來,他慚愧的告訴媽媽:“媽媽,對不起,我欺騙了姑媽,那花瓶就是我打碎的。”母親耐心的安慰著列寧,她幫助他寫了一封道歉信給姑媽,特地向姑媽道歉。后來,姑媽原諒了列寧,還夸列寧是個勇敢的孩子呢。可見,講誠信,不僅溝通了人們的心靈,還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了一座理解的橋梁。
人在社會上生活,總要面對各種誘惑,對此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獲,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但促進了別人對你的信任和你講誠信的好習慣,這時多少金錢都買不到的呀!
【誠信的征?文】相關文章:
讀書征?文「精選」04-01
安全征?文「精選」04-02
讀書征?文范文04-01
文征明是哪個朝代的04-14
校慶征?文1000字04-02
安全征?文「優秀篇」04-02
《湖南文征》的閱讀題及翻譯04-20
低碳環保的優秀征?文04-02
我愛我家優秀征?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