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漫畫滿分作文【六篇】

發布時間:2017-02-24  編輯:彩秀 手機版

  漫畫中兩位學生分別因為成績的退步和進步而受到了大相徑庭的對待方式,著實引人深思。也許有人會以此聲討教育方式的極端化,但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恰恰反映了一種廣義上的優秀評判方式,告別了狹義的優秀。

  告別狹義的優秀,即把優秀以個人實際能力維度為基準,建立一套與個人能力相符的系統。對個人的優秀下定義。這恰恰是一種廣義上的優秀。這也給予我們在追求優秀時的多種角度和標準。漫畫中看似嚴厲苛刻的對待方式,實際上是對學習能力高的同學恰當的鞭策,對學習能力弱的同學以及時的鼓勵。

  告別狹義的優秀,在個人與社會層面上都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個人層面上,告別狹義的優秀能夠合理引導并規范個人的行為,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漫畫為例,若沒有因100分到98分的評判鞭策,學生也許會停滯在喜悅中而不前進,退步了也不能及時具備危機檢討意識。若沒有因55分到61分飛躍的鼓勵,學生也許會沉浸在否定自我價值的自暴自棄中停滯不前,從而缺乏動力與信心。而廣義上的優秀評價機制恰好成為一種張弛有度的調劑,針對不同能力維度的人群一個反省,自我勉勵的明鏡,以個人能力維度為基準合理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因為維度的不同,我們才能審時度勢,不會盲目追求不屬于我們的優秀。社會這個大染缸,有些人是石頭,有些人是碎石,碎石能夠上浮,石頭卻只能永遠沉底。所以優秀并沒有唯一標準。漫畫中恰恰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典型的案例。

  社會層面上,告別狹義的優秀,以廣義優秀作為評判機制,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首先,更多的機會將被激發,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同學,2分的鞭策看似嚴厲,卻能夠引發更多的學習可能,使自我更加完善。對于能力弱的同學,100分不再是優秀的代名詞,他從而有更多努力的動力和信心。這樣在一個大的學習環境之下,能夠在不同能力的人群之間引發一個良性循環,使對知識的探索,學習的動機更加純粹。在教育層面尚且如此,試想在社會中引進廣義的優秀機制,不是能夠激發更多的能量和動力,引起一個更大規模的良性循環嗎?如此,根據個人不同的基準,社會上的人們在不同層面、崗位上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由100分到98分,適當的鞭策能夠使他明白他個人定義下的優秀,不留懶惰的可能;由55分到61分,適當的鼓勵能夠給予他持續前進并突破維度的可能。

  誠然,漫畫中的做法略顯極端,這套廣義優秀機制,若能在合適的尺度下實施,才能達到期待的理想效果。

  篇五:唯分數論”背后的思考

  材料中孩子手持分數,臉呈傷痕,其中折射的仍舊是教育痛傷“唯分數論”這種缺陷的評價方式,不僅折射出我國某些教育觀念的落后,社會的暴躁,更加促使我們思考教育制度的改革。

  傳統的“讀書是唯一出路”“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落后觀念,是造成孩子因成績不好而被家長批打的社會原因。從香港成就三位清華北大狀元的“狼爸”到大陸的“虎媽”,無不充斥著“棍棒暴力”的陰影。不可否認,這樣的教育方式的確對孩子考上所謂“名校”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孩子所缺失的不僅僅是一個自由美好的童年,更是長大后步入社會自控,自制,自理能力的缺失。這樣的成績代價太大,當看到許多大學生失業,看到許多孩子因壓力跳樓,這樣的觀念是否還值得我們推崇?

  造成“唯分數論”觀念的形成更加是整個社會的戾氣與暴躁。孩子因成績低下,遭受打臉。打的是孩子的臉,紅的卻該是家長的眼。社會的暴躁,戾氣十足,造成了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一味地責備孩子,或只是成績上升的表揚,都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造成孩子成績不穩,信心丟失。對工作需要有“匠人精神”,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更需要“匠人精神”的耐心與執著。而不是簡單的打罵批評或抑是獎勵表揚。

  “唯分數論”由來已久,造成其的最根本因素仍然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不完善。雖然我國的教育制度一直在改革,但仍舊只是蜻蜓點水,未觸及根本。想要杜絕“唯分數論”的錯誤觀念,首要的就是要改變評價學生的方式。多元的社會體系,就是要有多元的社會人才,要支持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我們還應改變對于學校的評估,老師的評估方式。現在的學校制度中,學生,老師,學校有著一套叢林法則。學校評級要向老師拿優秀率,老師的升職要看學生的成績。這樣層層的壓力下壓,就造成了魯迅先生所說的“弱者對弱者”的欺凌。想改變教育困局,就要探索新的解決途徑。

  當然,我們要求有多元的評價體制,不是要“全面均衡發展”,不是這種“糨糊”思維,而是個性化評價學生;我們要求對待孩子要有耐心,不是在教育上“一棵樹吊死”而是發散思維,對孩子興趣與自信的培養,適時調整教育方法;我們要求不唯“讀書出路”,不是不鼓勵學習,念書,而是用孩子的興趣去讀書。

  篇六:拒絕惟成績是論的“實用主義”

  有這樣一則漫畫:兩個孩子同時領回了考試成績,一個得了滿分受到夸贊,另一個因沒有及格而受到批評;可在第二次考試,原本的滿分學生退步受到責罵,不及格同學獲得進步受到了表揚。

  當我們解讀這則材料,會發現不論是作者還是我們自己,都將成績與獎懲聯系了起來,可這樣的“以成績論英雄”真的是恰當正確地態度嗎?我認為這并不可取。

  Uber的創始人特拉維斯給出過這樣一個“冠軍理論”:面對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無論如何都要取勝,這就是成為冠軍的意義,這樣的“冠軍思維”是一種鼓勵人們努力拼搏,執著前進的人生態度,不可否認,它在許多人身處困境低谷時給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人都會成為像第一個滿分學生一樣“冠軍”嗎?

  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較量的時代,每個人都被督促著匆忙前進,仿佛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實現超越,卻很少有人自問一句“做冠軍真有那么重要嗎?”如果注定成王敗寇,未得冠軍者僅能成為敗者,那么慘敗的人生又有何意義,真正的成功是對自我的肯定和超越,應是不斷自我完善的歷程,但絕非“惟成績是論”的當代實用主義。

  倫敦奧運會組委會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比賽的意義在于什么,給出的回答是:學生獲得成功,更學會體面有尊嚴地去失敗。我想,你我如競爭賽跑般的人生意義也在于此。有價值的生命貴在勇于坦然面對成敗得失,用成績高低論成敗未免太過狹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無用。

  我們的生命是不斷前進上升的過程,這其中會有許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決定生命質量的是我們以何種態度面對它,我們的社會用一種較為功利化的狀態影響了我們,也影響了學校、家長的教育態度,我想我們更應明確的是,學習并非只是為了讓我們披荊斬棘地去殺出一條血路,而最后卻在頭破血流中除了分數和成績一無所獲,無從尋找自己的價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

  學習的意義在于思想、智慧和修養,它決不是一紙分數可評判的,我們應理性看待,擁有“畢竟東流水”這般向高遠未來眺望的氣魄,不拘泥于自我,不汲汲于眼前,告別“惟成績是論”的“實用主義”和“以分數論英雄”的誤區,才是實現自我的價值之道。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2016高考漫畫滿分作文范文出爐

2.2016高考漫畫滿分作文【六篇】

3.2016年高考漫畫作文范文5篇

4.2016高考漫畫滿分作文:每一個生命都無需比較

5.2016年全國I卷高考滿分作文范文精選

6.上海2016高考滿分作文范文賞析:評價他人的生活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最熱文章榜Hot  Top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色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 在线观看肉丝少妇被日字幕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