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6年高考中,很多省份的都是漫畫作文,今天小編整理了2016年高考漫畫滿分作文800字,歡迎參考。
篇一:2016年高考漫畫滿分作文800字
漫畫中,第一個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個吻的獎賞,后因考98分得到一個耳光的責罰;第二個孩子先因考55分被賜一個掌印,后因考61分被賞一個吻。看罷漫畫,不禁深思,僅因一時分數(shù)升降便或獎或罰,實在失之偏頗。其實,孩子就像正在成長的樹,他取得的成績就像一片片的葉子,實在不必因孩子之樹上長出一片好看的葉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長出一片不太好看的葉子而全盤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葉而障目。(簡述漫畫內容,得出觀點。比喻新奇貼切,奪人眼目。)
孩子的成長中,不只有學習,不只有分數(shù),還應該有“詩和遠方”。但在唯分數(shù)論的大語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數(shù)的提升,不能有絲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滿分。這和飼養(yǎng)速成雞有何區(qū)別呢?讓雞不會生病,只在激素、飼料的作用下瘋長速成,這是違背規(guī)律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經(jīng)歷幸福,更需要經(jīng)受困難挫折,他在學習過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進步,懂得進步未必能立刻體現(xiàn)在成績上,懂得成績起伏本就是正常現(xiàn)象,只有持續(xù)努力,不斷積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從而開出人生之花,結出人生之果。父母作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隨意地唯分數(shù)而無視對孩子全面的評判?孩子似樹,成績如葉,家長勿因一葉而障目。(分析家長應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不能只看到成績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全面評判。)
與此相似,在中國,擁有升學壓力的中小學學校,很多時候也會因成績這一葉而障目。比如在評價教師上較為片面,常只看教師所帶班某學期某學段末尾的考試成績來評判一個教師,往往看不到教師平時的努力付出與血淚辛酸,更難以理解絕大多數(shù)掙扎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之苦。同樣的,教師的教學不只有分數(shù),還應該有理解與賞識,還應該有“詩和遠方”。教師似樹,成績如葉,學校勿因一葉而障目。(分析學校評價教師也不能因成績而一葉障目。內容層進,視野逐漸開闊。)
再有,商人逐利本無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這張成績單,會因這如一葉的成績單而障目,看不到理應有的誠信,看不到理應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動之上理應高懸的“義”,才有地溝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駭人聽聞的事件。再如,過分注重GDP數(shù)值的成績單,而忽視國民文明水平的整體提升、道德素養(yǎng)的豐富等更重要的問題。這些都是因為太看重利益成績單而導致的容易一葉障目的結果。成績、利益如葉,切勿因一葉而障目。(分析商業(yè)社會、國家層面等都不應只看業(yè)績、數(shù)值等。視野進一步開闊,彰顯磅礴大氣。)
當然,人不免受局限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標準,但不能光看到數(shù)值而看不到全面與整體,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評價標準與評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葉障目。(辯證分析,使論證無懈可擊。重申觀點,指出辦法。)
篇二:2016年高考漫畫滿分作文800字
贊揚與責罵的差別在哪兒?
對于小明來說,是一百分與九十八分間的毫厘。
對于小亮來說,是及格與不及格間的跨越。
看似的差別待遇毫無道理,仔細思索卻能悟出其間的合理。
如他人言、人生來不平等,自呱呱墜地時起,每一個生命便是一個獨自的個體,有著其屬于自身的優(yōu)劣與價值,生而如此,又怎能以一條統(tǒng)一的刻線,單薄的規(guī)矩丈量一個個鮮活而獨立的生命呢?
千年前,圣人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張,弟子三千人,有富可敵國的巨賈,有位極人臣的政客,形形色色不一而是,而孔子,則成為后世稱贊景仰的偉大教育家,究其根本,在于其能準確地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劣長短,揚其長補其短,因材施教,正是因為這樣的“差別待遇”,才使得每個人都得盡展其能,各得其所。
社會對于每個人,應有不同的要求,正如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既不能缺少轟隆雷鳴的馬達,也不能松懈默默無名的一顆小小螺絲釘,可能對于小亮而言,九十分是他永無無法企及的高度,及格便是其盡其所能的結果,若是我們只是用統(tǒng)的標桿來評價不一樣的人,那世間將會埋沒多少奇能與怪材!
是的,我們社會需要差別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發(fā)需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十多位,而汪洋恣意的書畫只求神形俱備即可;正如廉頗以身經(jīng)百戰(zhàn)顯赫戰(zhàn)績位列上將,藺相如以如蓮巧舌精巧說辭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國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鋪寫精致,《我在故官修文物》中一雙雙巧手以古物刻寫精華……各行各業(yè),各得其所,差別待遇而實現(xiàn)整體的共贏!
由此觀之,作為肩負向國家與社會輸送人才的責任的學校,更應拋棄條條框框,拼棄墨守成規(guī)之道,改革創(chuàng)新,因材施教,用一把把不同的刻刀,雕琢出每一個莘莘學子的獨特光華,以不同的標準,相同的誠意,培養(yǎng)出各取所長的棟梁之材!差別的待遇,相同的匠心;不同的準則,同樣的期許。
我一直堅信,每一個個體,都有其獨特的芳華,每一個存在,都有其獨特的意義。而我,愿養(yǎng)我浩然之氣,展我獨特風采!
“差別待遇”不差別!
篇三:2016年高考漫畫滿分作文800字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視化為對于點點成績的糾結,平日里的“天子驕子”因點點失誤而被“由愛轉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點點進步而頓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態(tài)度因一點點分數(shù)改變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這是對待成績過于主觀、生硬的行為。
分數(shù)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維方式、老師出題的難度,甚至于個人的運氣皆可改變成績的高低。僅以“這次比上次高了幾分”來界定孩子是否認真學習是不客觀的、表面的。高分學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來的勤奮與不綴,低分學生的父母不能認識到孩子的能力與水平。單次成績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評定父母心中的“寶”,難以認識到孩子的水平,終會致使孩子深陷那紅色的分數(shù)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禮記》有言“父之愛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愛本是無條件,而現(xiàn)今因分數(shù)一點點退步或增加均可改變父母的愛,則此愛易流于表面而不觸其心。孩子退步了兩分即挨了巴掌,或許便是錯罰了試題變難仍是班級第一的他。孩子學習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進,這一路上,父母的關愛與理解是如“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讓前路陽光明媚。而若父母的愛變得“有償”,須用分數(shù)進步來贏得,只會讓孩子戰(zhàn)戰(zhàn)棘棘,時刻背負“優(yōu)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擔”。
古人云,“愛其子,則為計之深遠。”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應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數(shù)。考試是對孩子學習的評估、卻并非是對孩子的評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數(shù)的眼光也不應局限于一隅,而應看到整體的、比較的,這樣才能知道成績背后那點點浮沉的真正意義。
父母的“巴掌與吻”是可影響孩子一生的。曾幾何時武漢神童驚人跳級、學業(yè)有成,而父母慣于其優(yōu)異,容不得半點失誤或退步,他終頂不住壓力而厭學,“泯然眾人矣。”
成績那點點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壞”、“優(yōu)差”,也不能作為孩子贏得父母的愛的籌碼。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實力,給予及時支持,方能在無涯學海上為他撐起一片小舟,助他學成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