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眼中的土地_700字
前幾天我又看了一遍《亮劍》,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楚云飛戰敗,蔣介石準備將楚云飛用飛機接到臺灣去,楚云飛在登機前,捧起一把黃土放在手絹中,滿含熱淚地仔細包好,然后踹在懷里才戀戀不舍地走上飛機。看后我一直不解,就去問媽媽:“他臨走前為何要捧一把土呢?”媽媽解釋說:“大陸是他的根,他以后也許回不來了,所以捧把黃土留作紀念。”“那他為什么要捧黃土,而不選擇別的呢?”“因為……我可說不好,自己去查吧!”媽媽說著便去忙別的事情了。
上網一查,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珍藏土的又何止一個楚云飛,曾經很多游子都選擇將故鄉的土枕在枕頭底下。敬愛的周恩來及革命隊伍中的許多老同志曾經一再囑托后人,要把自己死后的骨灰撒在江河大地的泥土里。
海內外還流傳著一個“捧土換大畫”的故事,說的是出生在四川、遠居在臺灣的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上世紀80年代初,一位美國朋友從長江三峽宜昌港口進川,后來到臺灣時,他為張大千先生帶去一包成都的泥土,被大千先生視為“最珍貴的禮物”。當大千先生一捧到故鄉的泥土,立刻為之大慟,并淚流滿面地把這包泥土恭敬地供奉在先人靈位之前。據說,大千先生的一些海內外朋友想向他索求一張畫比登天還難,個別人偶爾得之,興奮得不得了,可這位美國人卻因為攜帶了一捧成都的泥土給大千先生,因而后來不只一次地得到大千先生的贈畫。泥土,埋植著多么深重的故鄉之情啊!
李廣田在《地之子》一詩中寫道:“我是生自土中,來自田間的,這大地,我的母親,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的深情。”我終于明白:土是故鄉,是祖國的象征。遠離故土的游子,裝一包家鄉的泥土,就會感覺到母親近在身邊的體溫。
我終于明白了那把故鄉的土。
【我眼中的土地】相關文章:
我眼中的......06-25
我的媽媽眼中我09-15
我眼中的我作文04-23
我眼中的淮安06-23
親人眼中的我05-31
我眼中的媽媽07-16
我眼中的媽媽09-06
我眼中的同學10-08
我眼中的西湖09-14
我眼中的京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