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大魚海棠》是彼岸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有限公司、霍爾果斯彩條屋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奇幻動畫電影,由梁旋、張春執導,梁旋編劇。下面是看《大魚海棠》電影觀后感600字,歡迎參考。
篇一:看《大魚海棠》電影觀后感600字
《大魚海棠》讓我尤為震驚的并非源于那尚賦美感的畫質,更在于電影用一個毫無邏輯滿是狗血的人魚三角戀做到了與動畫風格背道而馳的決絕,其不僅沒有建立起引人入勝的世界觀,更難談何動容,華美的外衣下,那襤褸的內在,滿是尷尬與無奈。
十二年的時間太久了,久到可以讓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吉卜力工作室成長為抗衡迪士尼大佬的蒼天大樹,久到可以讓一位對動畫電影極度苛求完美的匠人,完成從《風之谷》到《紅豬》六部動畫電影,部部經典的傳奇,當然也可以久到一群所謂懷揣動畫夢想的人完成這樣一部名曰《大魚海棠》的電影,匪夷所思這十二年的時間他們究竟做了些什么,居然無法充實完善一個藍本的奠基,以至于用這樣一場羸弱到無言以對的故事,來搪塞觀眾對電影的期允?!
這樣一個歷經十二年“打磨”的故事究竟講了些什么?說穿了就是一場瑪麗蘇的人魚三角虐戀,長達近兩個小時的故事,讓人看不到任何源于劇情的內在縱深,除了那造作到不切實際的冗長之愛,電影沒有對本可以深入的元素,例如自然、生死、輪回等任何一面以合理的深攫,而在人物塑造上椿對愛近乎偏執的自私,更讓人尤為反感,當望著湫犧牲自我,挽救的所謂愛情,在這滿是尷尬的悲情渲染中,我卻不知該該如何重塑那我本心允期待的《大魚海棠》,這樣的故事,且不談拿什么去比肩宮崎駿這樣真正的巨匠,甚至連尚以故事短板為缺的新海誠還要不如。
如果拋開劇情不談,單就制作水準來說,電影至少能算差強人意,他比之諸如《汽車人總動員》《泰迪熊之玩具大戰》等全然濫竽充數的國產動畫仍舊是有著本質差別,至少這是一部在畫面制作上做到了心無旁騖的作品,電影將中國的古典元素有著較為中肯的融入,同《大圣歸來》一樣,他單其外來看仍能代表著中國動畫電影水準的精進,但亦僅此而已。
或許對一部國產動畫電影抱有過高的期待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從今日的中國動畫電影來看,我們并非沒有技術,卻缺少了如夏秉鈞、王樹忱、錢運達等等這些今日以難聞其名,卻曾讓中國動畫電影真正走向世界的靈魂人物。
篇二:看《大魚海棠》電影觀后感600字
《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在7月8號正式上映的前幾天我才聽說的,當時微信朋友圈有各種相關文章。據說電影在各大城市點映之后收獲好評一片,還有很多人期待這部動畫片能成為國漫的新標桿。我很好奇這是一部什么樣的動畫片,單聽名字并不能吸引我。可是后來居然聽說這部電影和莊子的《逍遙游》還有些關系,這一下震驚到了我,也頓時讓我激動地覺得這部動畫片無比高大上起來。后來又看見有人在曬《大魚海棠》曝出的許多精美劇照及周邊明信片,一下就被唯美的畫風吸引,所以決定必去影院一睹為快。
不過我沒趕在7月8號首映當天看,因而意想不到的是首映當晚朋友圈便集體口風逆轉。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畫面和音樂的確不錯,但劇情有些弱雞。雖然如此,我還是買了第二天的票。看完后我的觀感是這樣的:
畫面和人設:不管它的畫風有多日系,多吉卜力,但畫面和音樂把電影唯美的意境營造出來了這是不可否認的。動畫女主人公“椿”的紅色斜襟上衣和黑色裙子真的很漂亮,尤其是她穿著紅衣黑裙在極具中國特色的“圍樓”里出入時簡直和諧完美極了。紅色的燈籠、古香古色的圓形圍樓、極具民族特色的房屋陳設和裝點,再加上魔力十足的少女椿能掌控海棠花的生長,這樣的人物設計一開始也很吸引人。
故事的背景設置:椿生活在與人類世界平行的空間里。她所屬的族群為天神工作,管理世間萬物的運行規律,也掌管人類的靈魂。他們的天空與人類世界的大海相連。他們既不是神,也不是人,他們是“其他人”。這樣一個奇幻世界的設定完全能夠讓人充滿各種奇思妙想,而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也做到了對這個世界的建立和完善:洞開的海天之門、成年禮上變成紅色海豚的“其他人”、獅子吼的石像“貔貅”、掌管好人靈魂的“靈婆”、掌管壞人靈魂的“鼠婆”,椿的族人對天地運行規律的重視和維護等等。
生動有趣的小細節:一群鳥給滿頭白發的椿的爺爺編發型;一只笨拙的老鼠在給鼠婆婆當音樂DJ;鼠婆婆用來收藏老鼠的動物的大肚皮居然有拉鏈,更為搞笑的是動物大肚皮上還寫著一個“囍”字;靈婆點的香煙是把竹節蟲的腿腳拔掉后的身軀……這些細節至少說明了原創者具有一定幽默感的想象力。
故事本身:一個人類男孩為了救椿不幸身亡。為了報恩,椿偷偷用自己的一半壽命換來了收藏在魚身體里的男孩靈魂,并決定把魚養大讓他有一天重返人間,還給魚取了名字“鯤”。雖然無法說話,但被逐漸養大的鯤的生命和女孩椿息息相關。女孩在這個過程中愛上了這條魚“鯤”,也就是那個人類男孩。如果故事僅僅是這樣,倒也很符合全片純凈唯美的畫風。可是男孩湫的出現卻讓故事走向了一種尷尬,美好的動畫世界里出現了虐心的三角戀。如果只是稍稍暗示一下可能還好,但電影卻濃墨重彩了湫對椿的深情和舍身付出,男二的戲份感覺遠超變成魚的男一。從而電影的意圖多少讓人有些困惑。
最大的遺憾:看之前就很好奇電影和《逍遙游》能建立什么樣的關系?可是看完之后實在讓人很是失落。除了人物的名字“鯤”(“北海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和“椿”(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取自《逍遙游》,其實電影跟《逍遙游》半毛錢關系也沒有。此外祝融、螺祖等上古神話人物在本片只是一閃而過的陪襯。說是依托了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化,但電影除了一些名稱和表象,三角戀的故事本身完全脫離了厚重的精神文化內核。
故事的緣起:這部動畫片緣自12年前一名清華理工科學生的一個夢。同年也就是2014年,這名叫作梁旋的學生和自己的同學張春把夢境制作成了一個短片,沒想到迅速引發關注,于是他們就產生了把這個短片變成一部動畫長片的想法。因此所謂的12年等待,或者12年磨一劍指的就是這個。看完電影我才看了這部不到7分鐘的短片,發現原先的短片很純粹。雖然沒有現在電影龐大的世界觀的構造,但自由與浪漫的氣息卻也很是感人。
篇三:看《大魚海棠》電影觀后感600字
我只知道如果只談電影,不講情懷。《大魚海棠》實在辜負了所有對它有所期待的人。
電影的情懷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電影缺少了主題或者完整而有節奏的敘事,情懷就無從談起。特別是在上映前,在宣傳口號中的情懷,就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
《大魚海棠》本身有一個很好的構思,它希望能夠創建一個具有中國元素的第二世界,讓兩個世界上的生物能有一個愛的交流。
一個很好的構思或者是一個創意的想法,在十二年前可以支撐做好一個flash,十二年后卻不足以把它豐富成一部完整的90分鐘電影。創作團隊充分展現出了他們對如何拍攝電影并沒有做好準備。
《大魚海棠》里的小女孩椿化為海豚來到人間,一個男孩為了救她失去了生命,而回到天上的小女孩為了能夠讓男孩復活,不惜用自己的壽命,讓男孩的靈魂化為了一條魚起名為鯤,在天界長大后就可以重返人間。
但是這樣做是觸犯天條的,于是整個天界都遭殃,小女孩的家園完全被毀掉。癡迷于挽救鯤的椿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回天界的安寧。而和她青梅竹馬長大的湫又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椿的生命。
電影試圖去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但是開篇朗誦莊子的逍遙游對電影意義不大,強行攀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這樣看似唯美的詞句,是有違和感的。逍遙游是莊子無為思想的表述,是講個體的再強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樣的思想和電影想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不搭界的。
用了大量的中國元素,但是滿屏看上去還是濃重的日漫風格。
而電影犯的第一個主要錯誤是主題太模糊了,我們到最后都不知道它究竟是在講述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是永不放棄的的愛情,還是勇于擔當的責任心,或者是對人生目標的不放棄。電影在多樣的主題中搖擺不定,缺少一個明確的目標。
這個故事展現了一場莫名其妙的人魚戀,一個胡亂闖禍的小女孩,一個滿場只會歐歐的大海豚,一個癡心舍身的小帥哥,這幾個主角在一起沒有形成一條清晰的電影主線和一個明確的主題,影片在下面幾個方面好像都做了嘗試,比如對愛情的講述,對責任的擔當,對人生的思考,但是又都淺嘗輒止,也許這部電影想的太多了。
其實最糟糕的是影片敘事的節奏,影片最后大魚和小女孩分手的那一幕的反復和拖沓,讓我有一種“魚兒魚兒你快些走的”煩躁感。類似的場景其實不止一處。小女孩要第一次去人間也有這樣的毛病。
斷層式的故事講述,無意義的對白,重復的場景,動輒就講述唯美的道理,讓這部電影顯得支離破碎,毫無連貫性可言。
還要明確批評的是這部動畫片的特效,不要說有無數的迪斯尼動畫電影在之前已經為行業樹立了一個標桿,就是國產動畫也有了《大圣歸來》這樣的代表佳作,《大魚海棠》還拿著不二不三的特效來展現給觀眾。
2d的轉換和3d的拼湊在影片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當全景鏡頭時或者非常深的鏡頭時,整幕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而當鏡頭拉近尤其是給到主角的細節時候,濃郁的平面漫畫風就展現無遺。仔細去看,有很多地方小女孩的手甚至沒有做任何處理,直直的就像五個樹杈。
我非常不贊同這種不上不下的拍攝方法,2d也很好,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不能做好的技術來暴露自己的缺陷,這樣的的粗糙用情懷來形容嗎?
總之《大魚海棠》充分說明了一個創意和一個情懷是支撐不起一部優秀的電影的,國產動畫電影任然任重而道遠。
我們能做的是繼續期待,在一個又一個期待中看看誰能夠真正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