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1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范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索取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里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里。于是,周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里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高興,美……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么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于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盡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棕葉包米和豆兒,拿草捆扎,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手里的,一邊教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里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就是里面成了稀飯,盡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里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么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里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愿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2
我們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祖祖輩輩們留傳下了許多傳統節日,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午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還在家門口掛上艾葉,大人們還會給小孩子的脖子上掛上一個用線編織的五彩繽紛袋子,給袋子里面裝上一個雞蛋。
每到端午節的前幾天,媽媽就會買來新鮮的箬葉和潔白的糯米,還有我最愛吃的金絲蜜餞,她把糯米和箬葉提前一天浸泡好。媽媽先拿出兩片箬葉,把它們葉尾和葉尖相反放置再重疊,然后彎折成個漏斗的形狀,把糯米裝到一半的位置后加入一個金絲蜜餞,最后把糯米裝平到箬葉的高度,媽媽就把箬葉順著方向蓋在糯米上面,在用手掌把它壓實,緊接著把多余的箬葉和粽子變成一個三角形狀,最后用細長的禾稈草把粽子捆住。我也開始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包粽子,箬葉重疊,裝米加餡都沒問題,可是到了把它變成三角形時就不行了,我急得直冒汗,媽媽笑著說:“功夫不是一天就可以練成的哦,不急,慢慢來!”試了好幾次還是不行,最終還是向媽媽求救,媽媽放下手上的活手把手的來教我,好神奇,我的手在媽媽手的帶動下,三下就折成一個三角形,我的粽子總算大功告成。看著媽媽包的粽子個個精致,真是佩服她。我和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裝有稻灰水的鍋里,用慢火慢慢煮。聞著鍋里飄出的粽子的清香,我口水快流下來。等到媽媽終于說可以吃粽子了,我怕不急待的解開粽子,白白的糯米已經變成了嫩黃嫩黃的,我很很的咬上一大口,那種芬芳甜蜜瞬間融到了我的心田里。我問媽媽:“為什么我們家的粽子比外面買的好吃,顏色還是黃黃的并且還有一股香氣?”媽媽答道:“這是稻灰水的效果”,“什么是稻灰水呀?”我又問道,媽媽說:“選一把干凈的稻草用火燒,灰燼用紗布在一個桶上,開水在上面淋過濾,澄清的水就叫稻灰水,這是媽媽老家的制作方法,是媽媽的姥姥教媽媽的。還有,用稻灰水煮的粽子叫稻灰粽,算得上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創造,古代的人將“灰湯”中所含的碳酸鉀巧妙地變成了粽子的發色劑、賦香劑、品質改良劑、防腐劑和營養強化劑,是對食品科學的一大貢獻。”聽完媽媽的話后我深深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吃完稻灰粽,我和媽媽來到河邊看激動人心的龍舟競賽。河邊人山人海,我和媽媽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位置,河岸邊到處彩旗飄揚,河面上停著好多又細又長的龍舟,它們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但是每艘龍舟都會插上隊旗。龍舟前面坐著一個敲鼓的,后面坐著幾排身強力壯的哥哥,他們手上握著劃漿目視前方,最后面坐著一個控制方向的人。“砰”地一聲,比賽開始了,一開始龍舟前進的速度比較緩慢,隨著鼓聲越來越快,他們前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我為我最喜歡的那艘紫色的龍舟吶喊助威,隨著鼓聲的節奏大喊“加油,加油……”他們好像聽見我的吶喊一樣,乘風破浪,像一條龍一樣在水里快速的游動,超越一艘艘原本比它快的龍舟。最后,紫色的龍舟獲勝了!我興奮地跳了起來,好像自己獲獎了一樣。
就是我們中國的端午節。我們不僅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稻灰棕,還可以看到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大家用這些方式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要把這些節日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3
端午節到了,家家都飄出粽子的香味。節日的味道隨著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試想,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粽子,還真的很難找到其他屬于這個古老傳統節日的特征。沈從文的《端午日》里那樣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也一點點消失在時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懷念。我也總會在這個傳統佳節之際不由的夢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兒時過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蘇北一個偏僻的鄉村。每年端午,都已是農村的“大忙”季節。家里人多勞少,農忙的時候,我都是算是主勞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專門在家里忙家務。記得那時爸爸會一大清早就到鎮上稱點肉,買點魚放在家里。平時吃不上這些,也只有過節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則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務,就提著籃子,去田間地頭采集各種野草回來留著下午燒水洗澡,說用端午這天百草燒水洗澡可以保整個夏天身體健康,不生皮膚病。
那時在農村老家這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百草當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當然還有河邊的金銀花,田頭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種野草采回來,放在我家那口八張鍋里,把鍋里放滿了水,再在鍋里放些雞蛋和蒜頭(有時蒜頭是放在灶膛里烤的),這些都是必須得有的,也是端午習俗之一,然后就開始燒,一直把水燒開。燒開的水,是青綠色的,水燒開了,雞蛋也煮熟了,蒜頭也煮爛了。蒜頭我們不稀罕,我們稀罕的是煮雞蛋。我們姐弟幾個最起碼可以一個人分到一個雞蛋,因為平時雞蛋都要省下來賣錢補貼家用的,只有端午這天才能吃到煮雞蛋。
那時我們總是把圓滾滾熱乎乎的雞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雞蛋殼也沾染上了青綠色,看起來更加誘人,聞起來除了蛋香還有清香。那時的我們經常是把雞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開雞蛋殼,慢慢的把雞蛋吃掉。水燒開以后,撈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里,待溫了后洗澡。把弟妹們洗好澡以后,還得給他們系上絲絨線。那時端午的時候,鎮上到處都是賣絲絨線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因為在老家的端午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都要系上這些絨線,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讓喜鵲銜去為牛郎織女晚上的相會搭建七彩橋。
說實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這些習俗是怎么由來的,也沒有聽村上的老人講過。只知道那時家家都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時每年端午我們村上竟沒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卻都熱熱鬧鬧的。即使是農村最忙的時候,也沖淡不了節日的氣氛。下傍晚總是看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干干凈凈的,手里都拿著煮雞蛋,脖頸上系著五顏六色的絲絨線,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紀念屈原的節日。以前我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完全是空白。因為家鄉河流少,所以所謂的賽龍船等這些與水有關的傳統習俗我們那里都是沒有的。
時隔十幾年,那些兒時的節日習俗,也在老家逐漸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過節,節日的氣氛也淡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經用來燒水的野草的蹤跡了。只是不知道,孩子們現在不系絲線,牛郎織女沒有喜鵲搭建的七彩橋,他們怎么相會呢?哦,忘了,現在的老家,連喜鵲也很難見到了。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農歷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的由來有許多種,其中,流傳最廣的的是紀念屈原之說。傳說,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就是因為這深厚的文化,現在端午節已經成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瑞昌來說吧,在瑞昌,到了端午接這些天,市場買賣粽葉的人會比平時多起來,在菜攤之旁,菖蒲葉子和苦艾草被人扎成一束束出售。這里的人,無論是住高樓大廈的、住出租屋的、住鄉村的,大家都愿意花上一兩塊錢買一束回去掛在門上,以寄驅魔辟邪之意。很少人把粽子投到江里,也許為了環保和不浪費,但大家都記得屈原這位兩千年前抱石投江的愛國詩人!
有一天,我從電腦上看到了韓國準備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我看了之后非常的憤怒,覺得這件事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5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各位端午節快樂!作為一位潮汕人,從小耳濡目染,對家鄉的節日風俗也有了一點了解。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我們潮汕端午節的一些風俗,至于由來我就不說了,大家也應該知道。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潮汕人俗稱“五月節”。每逢端午節,潮人都舉行了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風俗,賽龍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藥湯,就是主要的風俗。
第一是賽龍舟風俗。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和龍船仔。
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標》:“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布。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劃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形象生動地反映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詩《端午賽龍舟》談到:“端午云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有些地方(如澄海),人們在賽龍舟后,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第二是食粽風俗。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潮汕人俗稱“粽”為“粽球”。潮汕話“粽”與“壯”同音,所以端午節男女老少都吃粽求個“壯”的彩頭。潮人世代相沿端午吃粽,是祭吊屈原遺風之一。
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人食粽與全國其他方相比,其特色是粽球(粽子)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及香料為餡,有的一半為咸餡一半為甜豆沙,稱為雙粽球;還有山里人尤其喜愛制作“大糯粽”。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膠爛煅,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后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進竹葉里,用開水煮熟,象小枕頭的“大糯粽”,剝開竹葉就像一塊晶瑩的羊脂玉。吃時用紗線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來柔潤滑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去濕、清熱等效果,是人們十分喜愛的藥效食品。
第三是插艾浴(喝)藥湯風俗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風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圣日”,吃藥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風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還有,人們都把栽在庭院或門外的使君子花摘下來做菜吃,自己沒有栽種的,就到街上買。澄海、潮安等一帶,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的風俗,據說有除去腹中毒質的功能。小孩子吃君子炒蛋,消疳去積。老人服用谷精子瘦豬肉湯,有明目的作用。
介紹到此結束 。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五篇】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端午節的味道03-13
初一的端午節作文09-08
小學有趣的端午節作文02-19
我身邊的端午節作文02-16
有趣的端午節初三作文08-03
快樂的端午節初二作文08-04
初二我的端午節作文07-29
描寫端午節包粽子的作文03-01
端午節手抄報:端午節的起源12-16
端午節日的日記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