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保文化之美解鄉愁之思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保文化之美解鄉愁之思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保文化之美解鄉愁之思作文1
前不久,網友在論壇和微博上展開了關于更換地名的爭論。有人認為應該改名且更“高大上”些,也有人認為應以家鄉標志性名勝用名,但我認為不應隨意改名。地名是一個地區的標志名稱,承載著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保留文化原有的淳樸,也讓所居之人排解一份鄉愁之思。
毋庸置疑,地名是一種文化的識別符號,它承接著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也是我們情感的一個寄托之處。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我們的.思維更是傾向于多元化,更想接受多方面新奇的事物,但文化有其固有內涵,并不能隨我們思維的轉變而對其有所侵犯,保留文化原有本質,讓文化之美更源遠流長。
細想之,一個地區的取名難道就是為了追求時尚與功利么?顯然不是。有些地名在我們看來可能略顯土氣,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是當地文化的一種標志,文化的取名并不當當受限于時尚和功利的捆綁。以名勝作為地名確實可能對家鄉旅游業有所推動,但再細想,一切經濟的發展就只能看旅游業么?且進一步講,文化的體現也不止于名勝,以名勝為地名只會使當地文化局限體現于景區,并不能全面展現當地豐厚歷史文化內涵。
故而,保留原有的地名也不失為是明智之舉。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獨特的背景,地名也是對那段滄桑歷史的承載,是我們排解鄉愁的一個情感寄托。如若我們身處異地,聽到自己家鄉的名字時也會深感親切,這就是地名給予我們鼓動的力量,給予我們鄉愁的排解。因而這就更需要我們正確地去了解家鄉地名,深刻去領會其中所具有的涵義,這也不僅是對地名文化的尊重,也增強我們的鄉土之情。
反觀社會焦點事件,瑯琊閣改名一事在網上也是引起熱議,這樣為了迎合旅游業對地名本身的侵犯,固然是有所不當,以追求時尚更名也同是如此,保留原有地名也讓地區的文明能被后世所銘記。
地名是鄉愁的情感寄托,并不能隨我們主觀意愿與名利心而有所侵犯,保留文化淳樸之美,也讓人清心排解一份鄉愁之思。
保文化之美解鄉愁之思作文2
中華文化,這是一門多么深邃的文化;中華文化,這是一門多么傳奇的文化。我以為,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樣簡單,它也不像印度文化那樣以神為本,它所撰寫的,涵蓋了一個人從小到大一切該盡的禮儀與義務。
我的父親是一名軍人,他已有二十六年的光陰在部隊里為國家出力。父親酷愛讀書,從小就教導我,長大后要做一個男子漢大丈夫,做頂天立地的人。父親很愛古典名句,常常能說出很多名言警句。
我的語文老師是一位作家,他上課時是我們的老師,下課時是我們的.朋友,他重新書寫了我對“師生平等”這個概念的認知。他也會偶爾批評我們,但你能體悟出來的不僅僅是老師對我們那一絲絲濃重而深沉的愛,還有藏在一句句批評中含有中華文化精髓的道理。
同樣在書中、在課本中,我也明白了許多,如:自古忠孝兩難全。這句話在我的眼里不僅僅是一個忠孝兩難全的道理,還是一個在大小利益面前,在國家與個人利益之前,你要放棄個人的利益,去為國家出力。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舍小家而保大家吧。
《岳飛傳》中的典故也銘記在我心中。從岳母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到岳家軍抗金,給百姓帶來一段時間的安居樂業,到懦弱皇帝連發撤兵令讓岳飛撤兵,再到岳飛死于奸賊秦檜之手。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書寫南宋歷史,書寫岳飛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有力地抨擊了當時南宋社會統治的黑暗與昏庸,抨擊了當時皇室的懦弱與無能。雖然說,虛偽和無能是兩回事,適應時代,方可生存,但不是一切都可以用一時的懦弱與放棄而得逞的。一時的讓步,可能會將你推入深淵。
大丈夫生來為保護國家,為富國強兵而活,為精忠報國而活,所以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边@是中華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我們處于安定時期該記住的話。
【保文化之美解鄉愁之思作文】相關文章:
秋之色,葉之美09-23
春之美,夏之韻06-13
感受散文之美之幾點04-22
殘缺之美06-20
春之美09-24
春之美05-13
濟南之美04-22
夏之美06-20
生命之美09-26
生命之美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