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
小籠包1
上海是繁華的、忙碌的、是現代的、開放的,它是顆鑲嵌在東方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不同的人對上海有著不同的印象。今天就讓我這個生在上海,住在上海,成長在上海的小小東道主為您介紹上海最著名的旅游勝地城隍廟品嘗有百年歷史的南翔小籠包。
城隍廟有著悠久的歷史。俗話說得好,“到上海不去城隍廟,(.)等于沒到過大上海”,可見老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
在城隍廟內,匯集了眾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云樓的八寶飯,還有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還有梨膏糖、五香豆。最有名的,要數已經有百年歷史的“南翔饅頭店”。南翔小籠包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名氣,主要是因為小籠包皮薄肉嫩。估計上海人對南翔小籠,就像對外白渡橋一樣,已經有了感情。對了,您點菜的時候,可千萬不要被嚇到啊!小籠包竟然可以有那么多的品種。有蟹黃的、蟹肉的、鮮肉的、三鮮的,還有灌湯包……不過,如果您是第一次品嘗,我推薦您點蟹黃小籠包和灌湯包試試。您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啊!剛咬一口,那鮮美的汁,就流了出來,讓人看了,那口水簡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啊!
在上海,這個美麗的大都市里,城隍廟和南翔小籠包它一定會給您留下很多的印象。也許若干年后,您還會來,我相信那時的上海會給您更多、更美好的印象。
小籠包2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可以說舉不勝舉。而最令我著迷的,恐怕還要屬小籠包。
小籠包的做法挺有講究:豬肉餡中加入蔥末、姜末、鹽、雞精、花椒粉和香油攪拌均勻。然后一勺一勺加進雞湯。加進一勺雞湯后要攪拌至肉餡把水份全部吃進去了再加第二勺。面粉加進熱開水,邊加邊用筷子攪拌,然后用手揉成面團蓋保鮮膜醒一會。醒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再繼續揉至面團變光滑,搓成條狀再切成小塊,用手按扁搟成皮,大概比平時包餃子大一點就行,但一定要搟得盡量薄一些。在搟好的皮上放一點肉餡,再包起來呈包子狀。包好的包子放在蒸鍋中,沸水蒸大概6、7分鐘就好了。“老板!來一籠小籠包!”“好嘞!”不一會兒,一籠熱騰騰的小籠包就端上了桌,一股香味兒撲面而來,直往我鼻子里鉆,我不得不咽了咽口水。這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籠包,其中蘊含著多少鮮美的肉,涌動著多少鮮美的汁啊!我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了一個,先從底下咬一個小口子,然后吸出里面的汁。哦!實在太鮮美了!醇厚的雞汁,夾雜著肉餡的香。混合成一種令人回味無窮的美味。刺激著我的味蕾,加快了我口水的分泌。汁已經咽了下去,可是舌尖乃至喉嚨分明還彌漫著一種難以言說的鮮美!品完了汁,我一口就把小籠包塞進嘴里,快速咀嚼,品嘗那富有嚼勁的餡兒。常常嚼上好一會兒也不咽,真是有點“難以下咽”!倒不是因為太難吃,而是因為它太好吃了,我有點舍不得咽!你可別笑我饞,嘿嘿,我知道,此時你的口水肯定也“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對嗎?
我愛小籠包。我愛它的皮,它的汁,它的餡。我真想大喊一聲:“小籠包,我愛你!”
小籠包3
要問無錫最著名的小吃是什么?當然是小籠包了。秘制的材料、熟練的手法、精巧的工序,做出的包子真是人間美味。
小籠包先生一個個白白胖胖的,上面蒸得水靈靈、亮晶晶的,里頭裹上了又鮮又嫩的肉餡若隱若現,湯汁像要溢出來似的。它又像一個個小寶塔,塔頂上還彌漫著誘人的鮮香。
小籠包做起來并不難。先攤開一張面餅,并用搟面杖在上面摩擦摩擦,把它搟成大小適中的面皮,再把事先用秘制醬鹵腌過的肉茸放上去,然后用巧手把它一層一層地黏合起來,給它穿上一條有著十八個褶子的小折裙。呵!做好了,現在的小籠包活像一個小胖墩。
終于等到了品嘗小籠包的時候啦!第一次開吃的我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似的一口吞下。沒想到小籠包只被牙齒咬了幾道痕,而我卻成了“受害者”,嘴巴被燙得紅通通的。
后來,我才發現是這么吃的:“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我小心翼翼地在Q彈的皮上咬了一小口后,立刻用嘴大口大口地吮吸著又鮮又熱的湯汁,湯汁像泉水般涌了出來,滿嘴都是鮮肉的香味。“哇!太好吃了,神仙吃的食物也不過如此吧!”我又咬了一小口小籠包,不肥不膩的肉餡兒帶著鮮香闖入我的嘴巴,嫩嫩的肉在我的舌尖上打轉,有的入口即化,有的爽滑鮮香,有的油而不肥……有勁道的皮也沒有讓我失望,它順著我的舌頭反反復復地“輪滑”著,皮里的香、鮮全都散了開來。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個又一個,每一個都要在口中細細地品著,都舍不得咽下,簡直停不下口。我感嘆道:“此包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呀!
無錫小籠,家鄉特色,做工不難,材料不煩,品嘗口訣,切莫要忘,無錫小籠,小小身材,大大味道。
小籠包4
小籠包是南京的傳統小吃,不僅味道好,吃的方法也極其有趣。看相更是讓人垂涎欲滴,精致的小籠包整齊的排在蒸籠里,散發著濃郁的湯香。真是光是看著就食欲大增。
那小籠包又是怎么做出來的呢?首先先撮幾個手心大小的面團子,然后拍平拍薄,越薄越好,能把湯汁所在里頭一咬就破那是最佳的。接著再撮些肉丸子放在上頭,包起來的時候留個小口子放在蒸籠上,半熟之后把湯頭倒進小口,再把它封上,等到香味撲鼻的時候拿出來就可以享用了。吃小籠包時要慢慢品嘗,用筷子輕輕夾起不要弄破皮。
倒上醋,把小籠包放在倒滿醋的碟子里沾幾下,用嘴咬破個小口,先不急著吃,往里頭先吹幾口氣,把湯一下子喝下肚再把皮連肉一起吃下,湯與肉,肉與皮,這絕佳的滋味在嘴里回蕩著,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吃。
有一次我去吃小籠包,一進店里那味道就立即鉆進了我的鼻中,爸爸點了兩籠。不一會兒就上來了,我迫不及待的就拿起筷子夾了一個,還沒放到碟子里就直接下了口。
我咬了個大口子,那滾燙的湯汁一下子全涌進了嘴里,燙的我舌頭發麻,疼得都快哭出來了,連忙喝了口涼水。我看著眼前的美食卻不能馬上去品嘗,不敢再急著吃了,咬下一小塊皮,吹涼,細細的去品味里頭鮮美的湯汁,然后連皮帶肉吃下去,那味道至今都讓我回味無窮。
小籠包5
一天,爸爸帶我去南翔玩。早就聽說南翔最有名的是小籠包,于是中午我們便毫不猶豫地走進了一家最好的小籠包店。
店里人山人海,等了好久才輪到我們。爸爸點了我最愛吃的蟹肉餡的兩籠。
我的心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問號:小籠包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于是,我便走到了廚房邊。透過玻璃,我看見廚師把發酵好的面團摘成大小均勻的小塊,搓成條狀,再壓成小碗狀,然后將準備好的餡填進去,用大拇指和食指緊緊捏攏,食指稍微往外一拉,就成了。
過了一會兒,小籠包端了上來,一籠八個,被蒸得熱騰騰的,大小跟魚丸差不多。他們白里透黃,晶瑩剔透,甚至我都能透過它的皮看到它的餡。
爸爸說小籠包很燙,要涼一會兒才能吃。可是小籠包誘人的香味早已讓我垂涎三尺了,哪里還能聽得進去爸爸的話?我實在忍不住了,就乘爸爸不注意時,抓了一個小籠包放進嘴里。剛放進嘴里,就燙得我趕緊吐出來。吃小籠包其實也是有訣竅的。爸爸說。首先,先要把醋倒進盤子里。然后,把小籠包放進醋里蘸一下。爸爸一邊說一邊做示范,接著,用牙齒在上面開個‘天窗’,把汁水吸掉,最后再吃皮和餡。我試著按照爸爸說的去做,那感覺真是此包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嘗?我足足吃掉了一籠!
小籠包真是美味十足啊!
小籠包6
要問天津什么最好吃?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當然,是天津的小籠包了!”
天津的小籠包顧名思義,當然是迷你的啦!它小得可愛,小得讓人忍不住一口吞下!打開籠屜,你會發現每個小籠包都冒著熱氣,包子皮薄的好像一吹就破,似乎只要輕輕一碰,它的汁水就要濺出來。但其實,包子皮很有韌勁,是不會變形的,所有的褶兒在包子頂匯成一點。肚中的淡紅色的餡似乎要把白而透明的皮撐破,晶瑩剔透,真讓人口水溢大街啊!
小籠包不僅賣相好,味道也是一流的。光是不蘸著料吃,就足夠讓你神魂顛倒了,咬上一口,小籠包的湯汁順著舌頭緩緩流進了喉嚨,那種味道有點香醇,卻又不是很濃,散發著肉的清香……吸著這湯汁,就感覺喝到了瓊漿玉液一般。肉餡味道鮮美,一口下去,足以讓你的味蕾爆炸!
有一次,我去美食街吃小吃,意外地發現那家不起眼的小店,雖不起眼,但客人很多,都在津津有味地吃著小籠包。“店不可貌相,包子不可斗量啊!”我也買了一籠小籠包,細細品味。剛開始,由于我太心急了,忘記了里面還有湯水,被燙了舌頭。哎,真是心急吃不了小籠包啊!不過,細細一品,真是美味得讓我找不出詞來形容。
“此味只得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吃啊!”為了這美味,我要多存點私房錢了呀!
小籠包7
小籠包最普通,味道卻十分鮮美,讓人吃一回,想三年。
剛進門,一種香味便撲鼻而來,讓人仿佛從人間置身于仙境。走向柜臺,只見老板靈活的身手捏著面皮,不規則圓形瞬間變成了一個十分標準的圓形。之后便將白菜、雞肉、韭菜等食材做出的餡兒放入又白又大的面皮中央,然后一點點包起來,那一瞬,像旋轉門轉著轉著就關了起來,又像孩子猛然投入了母親的懷抱。包子上的褶子像小姑娘的辮子,繞了一圈兒。
看到這兒,我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爸爸大叫道:“兩屜小籠包!”“好咧!”老板熱情地回應道。老板打開蒸籠,一股熱氣便迫不及待地飄了出來,像仙女下凡,為小籠包增加了一絲神秘感。隨即,老板便把這飄著神秘氣息的兩屜小龍包端了過來。
我吃小籠包通常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吃法:用筷子將皮小心翼翼地捅破,小籠包的湯汁便溢了出來,像就被關押的犯人一窩蜂逃出了監獄,把里面的一大塊肉塞進嘴里,五味俱全,十分有嚼勁,有彈性,像一條橡皮筋。最后再吃那令人直流口水的面皮,那面皮薄得如同一張紙,輕得如同一片羽毛,入口即化,順滑爽口。第二種吃法:將整個小籠包都塞進嘴里,突然,里面的湯汁像炸彈爆炸似的爆了出來,冷不防被嚇了一跳。皮、肉、湯三味重疊,像花朵有了綠葉的襯托,人類有了翅膀的助力,光禿禿的樹干上長出了綠葉,美味超乎想象。
不一會兒,一屜小籠包便消失在我們的肚中了。出了店門,我的嘴角還留有余香。真是“吃一回,想三年”哪!
小籠包8
大家都知道,無錫有許許多多的美味,但最最有名的還是無錫的小籠包了。我可是一個“小籠包迷”,下面就讓我來帶你大飽眼福吧!
我和媽媽走進小籠包店,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小籠包皮薄肉多,湯汁濃厚,它們就好似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眨著眼睛對我說:“我可好吃了,快來嘗嘗我。”小籠包雪白晶瑩,餡多鹵足,白里還微微透著一點湯汁的顏色,輕輕靠近一聞,哇!一股肉香與皮香相交而成,聞著,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下面,我們來說說小籠包的做法,首先,先用手來和面,其次再用搟面杖輕輕前后推動,一張圓圓的皮就完成了。接著,把肉快速放進去,接著就開始捏褶皺,把小籠包輕輕轉動著,18條褶皺就完成了一條不多一條不少,最后把它放進蒸籠就大功告成了。
話不多說,趕緊來嘗嘗味吧!我夾起一個小籠包,在邊緣輕輕一咬,啊!一股甜甜的汁水如同泉水般涌出,十分美味,然后輕輕吸吮,我又在放著姜絲的小碟子里倒進香醋,把小籠包輕輕蘸了一下,這薄皮晶瑩剔透,一咬到嘴里口感極佳,鮮美無比。那味道從舌尖一直流到了舌根,整個嘴里都充滿了香醋的味道,真的只能說:“太美味了!”媽媽又問你還記得吃包子的方法嗎?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哦!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我又用媽媽教的方法又吃了一個,嗯,真好吃,果然“慢功出細活”呀!
這就是我的家鄉——無錫的小籠包,“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如果你想來品嘗一番,隨時歡迎哦!
小籠包9
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這時的你也許還在辛勤工作吧?停下手吧!瞧!一起來品嘗一下我們無錫的特產——小籠包子。
看!小籠包子的頭頂如同一朵盛開的花,噴發出陣陣香味。遠看,小籠包子又似一個沉重的包裹,給人一種很想立即拆開來看的欲望。打開“花朵”一看,啊!紅紅的汁兒流了出來,香味立即飄散開來。紅色的肉糜,白色的皮、濃濃的香味,再加上藍色的盤子,真是讓人陶醉在其中了!啊!我情不自禁地嘗了一口,甜甜的醋,可口的肉與嫩嫩的皮在我的嘴里已經分不開了,沒過多久,我嘴里便彌漫著汁兒和一股肉中的醋味了!
也許你聽著早已垂涎三尺了吧!就讓我把無錫的小籠包子做法一一道來。小籠包子的做法十分簡單:先準備好像古代草房子一樣的大籠子,蒸鍋,一些面粉和肉糜,那樣就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你先要把面粉和成面皮,再把肉糜放在面皮里面,不要忘了一定要把面皮的頭頂做成一個花骨朵兒的發型哦!最后的一些事兒就拜托爐子和蒸籠了。休息片刻,熱騰騰的小籠包子就出爐了!怎么樣,是不是很簡便啊?
吃小籠包子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兒。看!我吃小籠包子前,最愛用醬美醬美的醋給小籠包子澆上一回醋澡!因為這樣是最能讓我大開“口”界的了!澆好后,我馬上咬去那嬌艷的花朵,啊!可真是細皮嫩肉呀!瞧!“呼”一下包子里的汁兒似那四濺的熔巖從火山口噴發出來!我一看,是我該出手的時候了,說干就干,我立馬就把小籠包五臟六腑翻了底朝天,看!汁兒和醋溶為一體,正是我該吃的時候了,誰知因為我的臉因為貼得太近,竟把自己弄得滿臉是花!
美麗的色澤、誘人的香氣、獨特的外形、難忘的味道、豐富的營養,誰會不喜歡無錫的小籠包子呢?
小籠包10
我的家鄉在常州,說到常州的特產:常州大麻糕、常州小籠包、常州蘿卜干……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人物”。而我這個“大胃王”卻對皮薄肉鮮的小籠包情有獨鐘。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前往百年老店“三鮮美味城”,去品嘗著地道的常州小吃。
剛踏進門檻,那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于是我們連忙找了一個位子坐下,點了一客小籠包。
不一會兒,服務員就會為我們端來一客熱騰騰的蒸籠,一股獨特的肉香縈繞在我的鼻尖。透過那宛如一塊晶瑩剔透的皮,似乎能看到里面粉紅色的豬肉,嫩嫩的。頓時勾起人強烈的食欲。嘿嘿,這別說吃了,看看都是一種享受。
現在,我早已“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便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小籠包就往嘴里塞,只覺得嘴里的湯汁四溢,滿口留香。當我準備夾起第二個時,被媽媽止住了,“吃小籠包可是有口訣的,不是像你一樣一口就吃下去。”“什么?吃小籠包還有口訣?”“對,吃小籠包要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這樣才能吃出小籠包的‘鮮味道’。”按照媽媽的說法,我輕輕地夾起一個慢慢地移到面前已準備好的醋、姜絲的小碟子里蘸一些醋,送到嘴邊,溫柔的在小籠包的外皮上咬了一個小口,其中濃郁的汁水和嫩紅的肉餡便顯露出來。我輕輕的吮吸著包中的湯汁,那每一滴汁水都是如此的嫩香,而且油而不膩、咸中帶甜,使我舌頭上的每一個細胞都灌滿了活力,口腔里也溢滿了香味。而那肉餡更是滋味奇絕,又嫩又香,富有彈性,嚼勁十足,入肚后,唇齒留香,是我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據說,小籠包的制作過程繁瑣而有趣,凝聚了點心師傅的智慧:揉、搓、捺、捏、蒸……
常州小籠包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廣大人民的喜愛,無怪乎每日去品嘗的食客絡繹不絕。
小籠包11
小籠包,是無錫永興記小吃店的招牌點心,也是老少皆宜,婦孺皆知的著名小吃。
小籠包的樣子小巧玲瓏,晶瑩剔透。白嫩白嫩,細致的薄皮猶如嬰兒柔嫩的肌膚一樣光滑,毫無瑕疵,吹彈可破。小籠包個個肥嘟嘟,好像一個個小拳頭,它的頂上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似的。大團的美味多汁的肉包裹在其中,絕對物美價廉。供蘸的醬汁,鮮紅的辣椒粉,翠綠的蔥末,加上一些醇美的香醋,光是醬汁也足夠將你迷得神魂顛倒的。這些組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雖令人垂涎三尺,但卻舍不得將其一口吃掉。
小籠包的做法跟普通包子的做法有些相似:首先和面,發好面團后,再搓成粗面段,用刀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團,把一個個面團用手按壓,再用搟面杖將其搟勻后晾在一旁。把肉餡調好后,搓成一個個小肉團。把他們包好,注意捏的時候,褶皺要均勻。放入蒸籠中,20分鐘后,香噴噴,熱騰騰的小籠包就做好了!
小籠包一籠有十個左右。吃小籠包時很有講究。先輕輕咬上一小口,吸口鮮美的湯汁,注意湯汁不要燙壞了你。甜汁先會滋潤你的喉嚨,流過食管,再漸漸進入體內,此時你全身上下每一個毛孔都會散發出甜汁獨特的香氣。好東西可是要細細品嘗哦!咬上一口,皮的清香,肉的醇香,再澆上一些醬汁,哇!連回味時,都是醬汁的濃香。嗯……準會把你的饞蟲勾出來,讓你吃了還想吃。
記得第一次吃小籠包時,里面的湯汁可把我燙壞了,舌頭都沒知覺了!過了好會兒才緩過來。而且,我吃得滿嘴,滿手都是油水,弄的像個“大花貓”。從此,我就牢記吃小籠包的竅門,防止“慘劇”的發生。
民以食為天。色香味一應俱全的小籠包,快來嘗嘗吧!
小籠包12
小籠包又稱小籠饅頭,是常州、無錫等江蘇地區的傳統小吃,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間的江蘇常州府。小籠包在各地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哦,常州的小籠包味道鮮美,而我們無錫的小籠包偏向甜味。
遠看小籠包的體型如同一個個胖娃娃,體積和小孩兒的拳頭差不多大小,有的比拳頭還要小呢!近看白白嫩嫩的小籠包晶瑩剔透,飽滿潤澤。具有“夾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一吮滿口鹵,味鮮不油膩”的特色。
這么有特色的小籠包是怎么做出來的呢?通過先和面,搟面;然后加入之前準備好的肉餡,左手轉右手捏;成型后放入蒸籠大火蒸6分鐘左右就完成了。剛剛出籠端出來的小籠包真是香氣撲鼻,讓人垂涎三尺啊!
我一走進餐館,就聞到的.是整個餐館里彌漫著小籠包的香味。我趕緊點了一份,不一會兒服務員阿姨就端上桌了。聞一聞,香味撲鼻而來,哇,很好吃的樣子,馬上開動吃起來。我先在小碟子里倒少許醋;接著,用筷子輕輕夾起一只,小心的提起來,放在醋里蘸一蘸;然后稍稍在皮上咬出了一個小口子,湯汁入口鮮美無比;接著就是吃里邊爽滑酥嫩的八珍美食——小籠包的肉肉。我一小口一小口地把它吃了,吃完咂咂嘴,感覺口齒留香。一會兒的功夫,我就把四個小籠包都給吃掉了,不過還是回味無窮。所以吃小籠包需要掌握“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吃湯”的技巧哦。
無錫的小籠包汁多,味美,皮薄,肉汁四溢,口感飽滿,是一道美味的民間美食。
小籠包13
今天,爸爸從“王興記”帶回來幾個又胖又白的“小籠包娃娃”。
我打開泡沫塑料飯盒,喲!還熱著呢!只見飯盒里裝著4個大大的小籠包,裊裊的熱氣伴著一股肉香鉆進我的眼簾和鼻子。嗬!白白的泡沫飯盒襯托著白白的小籠包,真是可愛。
我用筷子夾起一個小籠包,拿到眼前仔細觀察起來。小籠包的外形像一滴倒著的大大的水滴。小籠包的底部有一條條的線狀印痕,大概是蒸籠底部的竹條印上去的吧!在小籠包的四周,也有一條條的“線”。它們越往上越聚的攏,最后,當這些“線”全部“到達”小籠包的“頂點”時,它們就全“抱”在一起,想一個寶塔的尖頂。
終于觀察完了!我深吸一口氣,真想一口吞下去,但我還是忍住了。我輕輕的咬下一小口皮,細細品嘗了一下,一股肉味。接著,我用筷子拎起小籠包,把里面的汁倒得一干二凈。然后,我把里面的一塊肉掏了出來,小心的咬了一口,真是鮮美無比啊!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完了肉,我開始一點一點的“啃”皮。單吃皮不太好吃,一股面粉味,我把皮蘸了蘸碗里的肉汁,這下變得有味道了!薄薄的小籠包皮和著肉汁,美味無比。
第一個吃完了!我剛準備吃第二個,媽媽攔住了我:“你要咬開一小口,然后把里面的汁吸出來,肉再和皮一起吃,這樣才好吃!”
我半信半疑:“哦?!是嗎?我從來不吃肉汁的,今天我就試試吧!”
于是,我咬下一小塊皮,吞進肚子后,便野蠻的吸起小籠包里面的汁來。美味的肉汁熱乎乎的,但不燙。肉汁順著我的喉嚨流進了我的肚子。“太好吃了!”我叫道。接著,我一口皮一口肉,高興地吃起來,看來媽媽推薦的吃法不錯!
小籠包不愧是無錫的特產,而王興記的小籠包更是名揚四海。下次我還要好好品嘗一下小籠包!
小籠包14
媽媽會做好多種美食,可我偏偏對小籠包情有獨鐘。媽媽為了滿足我的味蕾,決定今天晚上做小籠包吃。
媽媽先將水和面粉倒在鍋里,用手來回揉搓;很快,鍋里的面粉就變成了拇指粗的條狀的,媽媽將揉好的面粉切成了無數個的小面球。接著拿起搟面杖像變魔術似的,讓桌子上的小面球快速變成了一個個圓圓的餅子。媽媽嫻熟的動作讓我心里癢癢的,于是我自告奮勇,也拿了一個小面球,學著媽媽用掌心壓扁后,用搟面杖在小面球上壓滾了起來,媽媽看著我笨拙的動作和“四不像”的作品,笑著鼓勵我說:“慢慢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搟的面餅也一個比一個像樣了。小面球很快都變成了小圓餅。
我從冰箱里端來媽媽早已做好的餡,媽媽說:“在冰箱里凍過的餡包起來比較方便”。媽媽左邊是面餅,右邊是餡,只見她左手拿了一張面餅,右手用筷子夾了一塊餡,不緊不慢地放到那張面餅上,雙手一捏,漂亮美觀的小籠包就產生了。
很快,媽媽包的小籠包井然有序地擺在桌子上,然后,我按媽媽的要求,將每10個小籠包有序地排列在一小蒸籠里。過了一會兒,彌漫著誘人的香味的小籠包出爐了。
我早已在旁邊垂涎三尺了,盡管媽媽提醒說現在還燙的,但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塞進了嘴里,哇,好燙呀!我的嘴快冒煙了。經過這小小的教訓后,我吃一塹長一智。我這“小吃貨”,在小碟子上倒上醋,開始慢慢地享用起了美味來。
吃過媽媽做的小籠包,真是唇齒留香呢!真希望媽媽明天還給我做小籠包。
小籠包15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美食特色。你看:北京的烤鴨、無錫的小籠包、內蒙古的小肥羊、山西的刀削面……其中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最愛——無錫小籠包。
無錫小籠包色香味俱全,一籠熱氣騰騰的小籠包,遠遠望去,就像王母娘娘那冒著仙氣的白色蟠桃。乍一看,又像一群又白又胖的小孩兒擠在一起,很是可愛。近看呢,又似一座座小火山。小籠包側面有一些褶,褶的集中處便在小籠包的最頂端,像火山口。在陽光下,甚至能透過那薄薄的皮,看到里面的湯汁和鮮美的肉呢!
小籠包的制作過程可不是那么簡單:首先在攪拌好的肉里面放上調料和皮凍,然后得從大面團上摘下一些,攆成小面餅,再將小面餅托在手上,正中央放上肉,接著從小面餅的邊上捏出一些往上提,提到肉的正上方,最后將小籠包放入蒸籠里,便大功告成,只需靜待出爐了。
吃小籠包時我有自己獨特的吃法,我喜歡先在薄薄的皮上咬一個小洞,然后將里面鮮美的湯汁全部吸出,最后由肉拌著皮一口吃到肚子里。但如果小籠包不是特別燙的話,我就會把它整個塞在嘴里,吃起來十分有嚼勁。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垂涎三尺了呢?如果到無錫去旅游,一定不要去忘記嘗嘗那里的特色小籠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