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實驗1
叮—叮—叮—”一陣清脆悅耳的鈴聲在同學們的耳朵邊回蕩,同學們一窩蜂地跑進教室。頓時,教室里一片肅靜,老師像變魔術似的從背后拿出一樣東西——兩只半邊的雞蛋殼,老師帶著笑意說:“我們今天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雞蛋殼有什么用嗎?”同學們議論紛紛。
過了一會兒,老師又從背后拿出一支削得又尖又細的鉛筆,我們都圍了過去,老師把這支鉛筆放在了何健的手中,“是不是要獎給何健呢?”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繼續地看著,老師說:“何健,你能把這個雞蛋殼用筆打壞,好嗎?”何健連聲叫“好!”老師又把雞蛋殼擺成“凸”形,安靜的教室頓時又變得熱鬧非凡,何健像凸著的雞蛋殼扔去,“咚”,雞蛋仍一點變化也沒有,那支筆也擺在旁邊,“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當經過n次失敗后,終于,何健終于用筆把那個雞蛋擊破了一個洞,老師只是笑了笑,沒吭聲。同學們暗自高興起來,可他們不知道還有一只半邊的雞蛋殼還沒有打破,老師又從后面拿出一個雞蛋殼,又要同學們用筆把雞蛋殼打破,同學們你推我搡,差點把雞蛋殼打破了。老師這次又讓何健刺,這次跟上次可不同,這次是凹著的,何健有點害怕了,小心地走上講臺,用力對著雞蛋殼一扔,沒破,又扔,“呀!”雞蛋殼一下子就破了,這也太奇怪了呀!我們帶著疑問回到了座位,老師又講:“為什么都是兩只相同的雞蛋殼,一個這么容易就破,而另一個很難擊破呢!這個原理是像我們生活中的安全帽一樣,也跟橋的建筑一樣,就是如果橋凹著的受力面積小,橋過不了多久就會倒,如果橋凸著的受力面積大,就會靜靜地矗立在河的上面,這就是受力面積大與面積小的真正的原理。
啊!科學真是無邊無際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我們應該善于觀察,用心去感受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只要我們肯用雪亮的眼睛去留心觀察,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實驗2
回想起那時充滿童年幼稚的我做了一次有趣科學實驗,用放大鏡和涂黑的紙點燃火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僅讓我從中懂得了道理,還給我添了不少樂趣。
有一次我聽科學老師說,黑色的東西易燃,用放大鏡對著太陽,把紙放在放大鏡的下面,就能燃燒起來。自從聽了科學老師說,我特別好奇,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放大鏡,終于有一天,我從店里的柜子里找到了放大鏡,我高興極了,于是就去找黑色的紙,可是折騰了半天,材料還是沒找齊,難道就次罷休,不!于是我想起了老師說,用筆在紙是畫的很黑也可以。這時,我把筆找來拿了張硬紙,在紙上用筆涂黑。一切準備完畢后,就開始實驗了。
我把紙放在了太陽底下,又拿起放大鏡對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紙上就顯示出了一個小小的圓圓的光點。這難道是太陽的光嗎?盡管這火辣辣的太陽馬上將要把我“烤熟”,但是我不放棄,因為離成功不遠了。過了一會紙上有一個黑色的點出現了還有一股焦味,點越來越大,那是已經燃了,但卻沒完全燃了。我摸了摸頭發,滾燙滾燙的,再不快我都快燒起來了,我心想。沒過多久紙已經燒起來了,火多么的微弱,但是那么的另人感到快樂,我成功了!火燒起來了!
我將放大鏡拿開了,似乎知道了紙為什么會燃燒:那是因為黑色易燃,又把它弄在容易燃燒的紙上,加上太陽的強烈的光,因此紙就燒了起來。
做什么事我們都得全心全意的去做,認真的做,才能做成。科學,知識,都得去探索才能知道,不能只讀書里的知識,還要去探索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會牢牢的記在心里。
實驗3
美國某大學做過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名曰:“傷痕實驗”,就是在志愿者的臉上做出一道逼真的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然后讓這些臉上有傷痕的志愿者到人群中體驗眾人的眼光,觀察一下人們對自己面部傷痕的反應。
其中有一道程序是不允許讓志愿者知曉的就是:在出門之前志愿者必須到一個無鏡子的房間,對傷痕進行一次防脫落的處理。實際上是用化裝紙把剛才做好的傷痕抹掉,不留下任何痕跡。讓志愿者按照本來的面目出門去。
對此毫不知曉的志愿者,帶著“傷痕”出門體驗和觀察人們的反應。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后,志愿者都無一例外的敘述了相同的感受:感受到人們驚詫的眼神、恐懼的目光、不解不屑的審視,以及好奇、粗暴、無理的盯著自己的臉看。
實際上每個人的臉上是什么也沒有,和平時一摸一樣的。為什么會得出這么同樣的結論,具有相同的心理感受呢?這正是實驗想得到的結論:一個人在內心怎樣認知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什么眼光。換句話說: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我曾聽到過女友對我說:今天整的這個發型回頭率高。女友的這個感覺也是自己給予的,回頭率其實是她自己的估計。是她自己給自己的形象定了位,是自己對自己的欣賞,而與過路人的回頭率不成正比。
傷痕實驗給人的啟示其實在于,自己如何看待生活,生活就如何回報自己。自己如何對待他人,他人也同樣看待自己。自己的微笑會招來春風,自己的惡語會招來塵暴。這就猶如照鏡子一樣,你沖著鏡子做什么表情,鏡子就將會如實的反映。
一個從容的人,感受的是平和的眼光;
一個自卑的人,感受的是歧視的眼光;
一個叛逆的人,感受的是挑釁的眼光;
一個慈祥的人,感受的是和藹的眼光;
一個仇恨的人,感受的.是憤怒的眼光;
一個嫉妒的人,感受的是刺傷的眼光;
一個偽善的人,感受的是虛偽的眼光;
一個善良的人,感受的是和煦的眼光;
一個純潔的人,感受的是清純的眼光。
實驗4
夏天,在路邊、在草叢中,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形體像蛇,身體有鱗片的四腳蛇。聽人說,四腳蛇有毒,要是被它咬了,皮膚會紅腫,繼而腐爛。四腳蛇是不是真的有毒呢?為了探個究竟,我們興趣小組進行了研究。
首先,我們捉來一條四腳蛇,把它麻醉后,放在解剖盤上固定。然后用一次性針筒在它的嘴里吸取0。5ml唾液,倒入燒杯再加入3ml水,使唾液和水均勻混合,接著將一只小青蛙放入其中,一小時后,青蛙安然無恙。是不是時間太短?就讓它呆一晚上吧。結果第二天早上,我們發現小青蛙還沒死,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挺愜意的。是不是濃度太低了呢?為了使我們的實驗準確可靠,我們又到太田野里抓了四條四腳蛇,按昨天同樣的方法進行了實驗,結果,小青蛙還是沒死。由此看來,四腳蛇對小青蛙沒有致毒作用。
那么四腳蛇對其他動物是否有影響呢?我們抓來一只花貓,把0。9ml唾液涂在貓的身上,觀察是否有異常情況,結果,兩天之后,我們發現貓毫發未傷。至此,我們開始對人們關于四腳蛇的危言有所放松,并進一步增加對四腳蛇毒性研究的決心和信心。我們決定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研究四腳蛇對人是否用影響。
我們從四腳蛇的嘴里吸取了0。5ml唾液涂在自己身上,剛開始覺得皮膚有點涼,但一會兒,就什么感覺也沒有了,無不良反應。半小時后,皮膚仍舊無反應。由此說明,四腳蛇對我們人類皮膚沒有致毒作用。
通過以上實驗與研究,我們明白了四腳蛇對人類并沒有毒。經過查閱《小博士知識庫》,我們還知道四腳蛇其實就是蜥蜴和石龍子,它們主要分布在我國廣東、浙江等地,以食用蚊子、蒼蠅、螳螂等害蟲為主,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實驗5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實驗。”一上課,吳老師便對我們說。
吳老師一手拿著一個空玻璃瓶,一手拿著一塊紗布,對我們說了實驗的主要內容:要把瓶子里灌滿水,用紗布放在瓶口上,再用手按住,并把灌滿水的玻璃瓶朝下,誰還不會流下來。
一聽老師講完,我心里立刻想出了以前做過這樣類似的實驗,但那時是用紙做的,不會流出來,這次應該也不會留出來吧?我再一看別的同學,都在直呼不可能,覺得紗布有洞,水肯定會流出來。
吳老師開始做實驗了。只見他先把水倒進了空玻璃瓶,然后再用紗布蒙住瓶口,緊接著,老師用繩子緊緊地綁住瓶口處,防止瓶子朝下時紗布掉下來。做完這些,老師說了句“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緊接著就把瓶口慢慢地朝下,不出所料,水沒有落下來。
看到這個結果,我心里想:這不就跟我以前做的實驗一樣嘛?原來是用什么紙或布蒙住瓶口都可以不讓水留下來啊!可是其他同學就大吃一驚,有的還尖叫了起來,說老師在紗布上放了一塊塑料紙,不讓水留下來。
于是,老師說要加大難度,讓我們不再懷疑。說著,老師便拿起一根牙簽,在紗布上戳,可許多同學對老師戳得洞不滿意,于是就上去拿著牙簽,使勁在紗布上東戳一下,西戳一下,把紗布都戳成了一個“馬蜂窩”,正當同學們起興時,老師就把同學叫下去。看到了上面的“馬蜂窩”,我心想:呀!這下洞更多了,肯定會流下來了吧?老師要輸了!只見老師迅速把瓶子倒過來,那一刻,我驚呆了!水居然真的沒有漏出來!同學們這下也都心服口服,不再懷疑老師是在作弊了。
但是,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什么呢?“你們的小腦袋里也肯定很想知道這個原理吧?”吳老師說著,打開了一個視頻,讓我們明白了這個實驗的原理:在水的表面,張力與大氣壓的共同作用下,水就會被托住。
哦,原來是這樣!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實驗啊!
實驗6
叮當!叮當!上課鈴聲在歡聲笑語的校園中盡情回蕩。科學老師漫著小巧的步伐,溫柔地走入教室,她真像窈窕淑女呀。老師走上講臺,和顏悅色的緩緩說道:“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名叫溶解。"同學們和我把臉使勁地往講臺前拼命的湊來湊去,大家紛紛在臺下細細的小聲議論,這個實驗將來究竟會怎么做?
當科學課代表把實驗材料發在我手中的時候,我立刻在心里想:“這個實驗一定簡單。"材料有:一個寫著標準刻度并透明光滑的玻璃杯、一根30厘米長的玻璃棒、一小瓶食鹽和一只白色的勺子。
我先用玻璃杯接了10度的涼水,再輕輕加了一平勺食鹽,然后用玻璃棒狂暴的攪拌,把食鹽攪拌得濃厚起來,像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輕柔的面紗,讓我不時的想起盤古開天地的一句話:“陽輕為天,陰濁為地。"這時我的手一不小心緊張的顫動了一下,手中的食鹽又倒進去了一平勺!可是,玻璃杯中的食鹽還沒有溶解呢!我立馬覺得頭頂上下起了瓢潑大雨,感覺整個人都已經要崩塌了。這時我們這組的組長王一朵走了過來,有點嚴肅又有點憤怒的大喊:“怎么做的你?這么簡單的實驗都不會做!我看你可不要丟我們這組的臉!”我心里有些難過,又有些氣憤,但更內疚。”我嘟著嘴,心想:“我一定要做好給你看。”
突然我想出一個好主意---多加一點兒水。我比以前更小心的擰開水龍頭,讓水一滴一滴流進玻璃杯里。我也不像以前狂暴的攪拌了,而是柔柔的和勻,感受做實驗的快樂,就這樣耐心的攪拌,隨著水的增多,食鹽慢慢地都溶解了,實驗終于成功了。
實驗讓我們擁有了耐心的體驗,得到了不一樣的啟示,這些啟示讓我們體會到了快樂和喜悅。
實驗7
記得有一篇文章《小壁虎借尾巴》,大意是說:一只小壁虎在找蚊子的時候不小心被一條蛇咬斷了尾巴,它到處去借尾巴。后來,小仙女姐姐變出一條尾巴給了小壁虎。
小壁虎真的會長出一條新的尾巴來嗎?如果會,那是為什么呢?一連串的問題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對了,我為什么不動手做一做,自己來證實呢?我把這個提議告訴了表姐、表妹和表哥,他們都舉雙手贊成。我們分工合作:表哥是男孩子,他負責捉壁虎:表妹最小,負責找壁虎i我自己也比較小,就負責拿東西或送東西;表姐知識面廣,很能干,就擔負了切尾巴的任務。
因為壁虎是晚上出來的,所以這個實驗要到晚上才能進行。晚飯過后,我這個策劃人叫道:“行動開始啦!”表妹立刻行動,她左探右探,在一條細縫里找到了一條小尾巴。原來這是一條剛出生不久的小壁虎,她高興地把表哥叫來。表哥慢慢地爬上去,輕而易舉地捉到了壁虎。接下來就是關鍵時刻了,只見表姐戴好手套,小心地把壁虎捉出來,按著上身,我把刀拿過來。要切了,我想,壁虎沒了尾巴一定會流血的,就捂著眼睛不敢看。只聽見啪的一聲,哦,出乎意料,小壁虎的尾巴不但沒流血,它也沒死,卻活生生地溜走了。
兩個星期過去了,小壁虎出現在原來的地方,我發現,小壁虎的尾巴已經長好了。但我還是不懂這是為什么,于是我去問爸爸。爸爸得意地說:“因為壁虎的尾巴像人類的細胞一樣,會生長。雖然尾巴斷了,但對身體沒有影響,還會長出來,只是需要一點時間。”
經過這件事,我不但知道了壁虎為什么尾巴斷了還可以長出來,還自己做了一個實驗。其實科學家說的話也不一定是對的,要我們自己動手做做看,才可以證明這句話是對的還是錯的。
實驗8
你們相信小小的紙巾能運輸水嗎?對!一開始我也不相信,后來我試了一下,果真行,這就是彩虹橋實驗。
首先,我先準備好實驗需要一些器材燒杯、色素、紙巾。然后把三個裝好同樣刻度水的燒杯一個隔一個放,兩個空燒杯夾在中間,我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像隨時待命的列隊士兵。我還給它們編好號:1號、2號、3號、4號、5號。接著選了三種喜歡的色素:紫色、日落黃、綠色,分別滴入1、3、5號杯子中,這個過程我特別喜歡看,當色素一頭扎進水里時,色素像圓圓的精靈一般,一邊吐著彩絲,一邊沉入水底,彈跳起來迅速旋轉著上升,宛如舞者般拂動彩袖360度旋轉,美艷動人。很快,整杯水就被染上了顏色。最后,我取來幾張紙巾,分別疊成條狀,中間對折架在兩個燒杯之間,橋搭好了。我趴在桌上,瞪大眼睛,緊緊地盯著紙巾,唯恐錯過了哪個細小的環節,顏料水像小朋友玩滑滑梯一樣,爬上了紙巾最高處,又慢慢滑下來。紙巾就這樣變成了彩虹橋,還真像仙女的彩帶一樣,甩著彩色的波浪。
一個小時過后,新的奇跡出現了,紙巾竟然悄悄把杯中的顏料水運送到了空杯中,小小的紙巾竟有這樣大的威力!你們想知道紙巾里面到底藏著什么秘密嗎?我來給你們揭曉謎底吧!這是一種毛細現象,水會沿著毛細管上升。紙巾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類似毛細管,色素溶液就是沿著這些毛細管跑到空杯子里的。媽媽告訴我,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毛細現象,比如:植物體內的毛細管能把土壤里面的水分傳到植物的各個地方。
看來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還能收獲很多知識呢!
實驗9
今天,胡老師笑瞇瞇地走進教室,又神秘地笑了笑,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幾個科學小實驗。”下面立刻議論紛紛起來,有的同學還故意大聲地問:“材料呢?怎么不見材料?沒有材料怎么做實驗?”這話被正在黑板上寫字的胡老師聽見了,她轉過身來,又是神秘一笑:“到時候,我會像變魔術似的,把它們給變出來的,放心吧!”
胡老師從辦公室端來一杯熱氣騰騰的水,又從包里取出一把銅鑰匙、一把鋁湯勺和一根小鐵釘。開始做第一個小實驗——傳熱。只見,老師把勺子、鑰匙、鐵釘分別放進開水里,過了幾秒鐘,老師把它們從水中分別拿出來,又分別讓幾個同學上去摸。這時,有的同學喊:“啊,好燙呀!”,有的同學一摸,立刻用另一只手去扇這只手。同學們紛紛爭著上去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姿態,真可謂是“千姿百態”。這個小實驗,說明了,銅、鋁、鐵能傳熱。
老師又為我們做了第二個小實驗——導電。只見,老師從包里又拿出一根一頭系著燈泡的銅絲和兩節電池,把剛才用過的勺子、鑰匙和鐵釘分別又用來做導電實驗。老師先拿了勺子,把勺頭放在電池的正極上,把燈泡放在勺柄上,銅絲的另一頭貼在電池上,這時小燈泡亮了。接著,老師又拿來鑰匙,同樣把鑰匙放在電池的正極上,把燈泡放在鑰匙,舊戲重演了。老師又用鐵釘使小燈泡亮起來了。說明了銅、鋁、鐵都有導電作用。
老師又為我們做了鍛性小實驗,她用錘子敲勺子、鑰匙和鐵釘,怎么也敲不碎,只是使它們稍稍扁一點。這又說明,這些東西具有一定的鍛性。
這節實驗課真有趣!
實驗10
這節科學課,我們班要學習白糖加熱過程中的變化,這個實驗要用到蠟燭、鐵勺、白糖來完成。
一聽到蠟燭,許多同學就害怕了,用蠟燭做實驗,萬一著火了該怎么辦呀!在老師的再三強調和提醒下同學們才開始做試驗。
一開始,教室里還很安穩,可這只是暴風雨前的平靜。不一會兒,教室里就出了亂子。隨著一聲尖叫聲;同學們都朝尖叫聲的來源——第四大組的最后一桌望去,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最后一桌他們不知道怎么搞的,蠟燭倒在桌子上,燃起了一片火光,著火了!
教室里立刻炸了鍋,同學們吵吵嚷嚷,尖叫聲連綿起伏,好奇心強的男生們都圍了過去,想看個究竟,膽小的女生都呆在各自的位子上,不敢輕易妄動,靠近案發現場的同學還一個勁兒的往門口退,仿佛火勢真會蔓延到那兒似的。這些驚慌失措的同學中,最顯眼的,就是王舒玥和余佳樺了,王舒玥就坐在案發現場,她被這突如其來的火光嚇的慌了神,用手中的本子驅趕蠟燭,這樣做不但不能滅火,反而是蠟燭的火苗靠近了桌上放著的作業本,使作業本也燒著了。而余佳樺是用他超高分貝的娘娘腔叫聲,不停地尖叫著,好像唯恐全天下不知道這里著火了似的。
正當全體同學都不知所措,老師也沒能趕到時,“英雄”夏益陽及時出場了,他拿著自己的作業本,毫不畏懼地拍打著火焰,一下、兩下、三下……火焰終于被拍滅了!夏益陽那帥氣的英姿博取了班中許多女生的“芳心”,讓她們對他的挺身而出連連點贊。火焰撲滅后,老師才趕到現場,一邊抱怨著他們,一邊收拾殘局。
著火事件總算是告一段落了,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小心用火!
實驗11
今天,科學老師讓我們做了一次名叫瓶吞雞蛋的神奇實驗。
老師第一次帶我們到實驗室。哇!實驗室真棒!同學們都非常激動。這時老師示意讓我們安靜。老師開始給我們做示范了:用火柴點燃棉花,并迅速將它放入瓶子里,然后拿了一個煮熟的雞蛋堵住瓶口。雞蛋開始慢慢向下滑,三分之二的雞蛋塞住了瓶口。怎么會出現這種神奇現象?我迫不及待的也想親自操作一下。
在實驗開始前老師特別提醒:用火柴時一定要小心!老師又把瓶吞雞蛋的科學原理講了一下:原來將點著了的棉花放進瓶子里,再用雞蛋堵住瓶口,棉花吸收瓶子里的氧氣才能繼續燃燒,而瓶口被雞蛋堵住了,棉花只能吸收瓶子里有限的氧氣,不一會棉花熄滅了,這就說明瓶子里的氧氣已經沒有了。空氣中含有80%—90%的氧氣,其余的就是大氣壓力,而瓶中的氧氣已經沒有了,大氣壓力也十分稀薄。由于瓶外大氣壓力充足,大氣壓力想要進入瓶中可瓶口已被雞蛋密封,想要進入瓶中必須把雞蛋擠進瓶子里,于是雞蛋就被擠進了瓶子。
終于,老師讓同學們開始做實驗啦!我又興奮又緊張,生怕搞砸,聽說別的班這項實驗沒一個不成功的,有壓力啊!
我們開始實驗了。我點著一根火柴,同桌用小夾子夾住棉花,剛一點著他就迅速扔進瓶子里,他一愣神,我趕緊拿雞蛋塞住瓶口。我們瞪著眼睛看著瓶口,怕看不見似的。不一會雞蛋被一點一點的“吞”進瓶子,同桌不由的笑起來。雞蛋被吞到一半就不再動了,拿不出來也按不下去。于是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找一個同樣的瓶子把點著的棉花放進瓶中,把已經塞入雞蛋的瓶子和空瓶子對口,棉花吸收了帶雞蛋的瓶子里的氧氣不一會棉花熄滅了,按照原理雞蛋被推了出來。實驗成功啦!
這個實驗讓我學會了大氣壓力的神奇,科學無處不在,只要用心學習和發現!
實驗12
今日,我在家里做了一項小實驗,叫做神奇的變化水,并且我還當了一回“魔術師”呢!
首先,需要準備好實驗器材:取七個同樣大小的量杯,其中三個各放入100毫升清水,再取其中三個各放入50毫升清水。準備好攪拌棒和滴管就能夠開始“變魔術”了!
我們將準備好的100毫升清水量杯分別滴入三種不一樣顏色的試劑來制作三原色。我細心翼翼地拿起試劑瓶,緩緩滴入5滴試劑液,用攪拌棒快速攪拌量杯,使杯中的紅色溶液逐漸均勻。第一杯原色溶液就做好了。用同樣的方法做好黃、藍色備用。之后,我們將準備好的50毫升清水的量杯做好編號,1號量杯中滴入10毫升紅色試劑和黃色試劑用攪拌棒均勻攪拌,這時神奇的一幕發生了。杯中的清水變成橙色,我迫不及待的將2號量杯中加入10毫升黃色溶液和10毫升藍色溶液,在沒有用攪拌棒交班前,我心里想:這次會變成什么顏色呢?哦!原先是綠色,慢慢的兩種顏色混合在了一齊,變成了綠色。用同樣的方法,在3號杯中加入紅色和藍色,咦?怎樣不是紫色呢?我記得美術課上教師給我們講過紅和藍能夠變成紫色呀!我摸著腦袋,百思不得其解。爸爸提醒我:“是不是應當看看說明書啊?”我拿起說明書,看到了一行小字——“顏色濃度決定實驗結果!”哦!原先是顏色溶液滴少了,我立刻加深了溶液濃度,果然第三個量杯顏色變成紫色,我開心地笑了,最終一步是將三種原色溶液各取20毫升倒入空的量杯中,借助攪拌棒,它變成了黑色。
其實還能夠混合出很多種顏色,那它們究竟是怎樣得到的呢?我查閱了資料,原先紅、黃、藍三種顏色是色彩三原色,是不需要用其他顏色調配出來的基本顏色,紅色的顏料只反射紅色而把藍黃兩色吸收了,同理黃、藍兩色都一樣,當兩色混合后,光度低于兩色各自原先的光度,合色越多,被吸收的光線越多,就越接近黑色。
這個實驗不僅僅鍛煉了我的動手本事,還啟發我對科學實驗探索、思考的本事。神奇的變化水給了我歡樂和對知識海洋的暢享。
實驗13
星期三上科學課之前,老師拿著一個水盆、一個燒杯、一根蠟燭、一瓶紅墨水、一片玻璃片和一個打火機走進了教室。同學們望著她手中那一大堆東西,奇怪的問:“誒,今天要干什么呀?”老師把東西放到講臺上,然后吩咐一同學把盆子裝滿水,接著,她對大家說:“今天,咱們來做個試驗,看看這空氣中有些什么。”剛說完,全班沸騰起來,人人歡呼雀躍,拍手稱快,甚至有人樂得手舞足蹈,嘴角都咧到耳朵根了。我也挺高興的,心里想:嘿嘿,這回又要做試驗啦!老師揮揮手,示意讓大家安靜下來。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
接下來,實驗開始。老師先把紅墨水倒入水中,使水變成粉紅色,再將蠟燭粘到玻璃片上,然后放入水中,接著把燒杯蓋上去,問大家:“你們覺得杯里的水會漫上去嗎?”一下子,大家又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且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還有的說“會上升一點兒”……老師請了一名回答,此同學說:“不會。因為杯內的空氣占據了空間,所以水不會上升。”老師聽完,說:“那我們來看一看,水到底會不會上升!”大家睜大了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水盆。可是,半天過去了,那水一點變化也沒有,還是剛才的樣子。“我再把蠟燭點燃,看看會有什么樣的變化!”老師說道。說完,她便點燃了蠟燭。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這根蠟燭上。蠟燭燃燒了一會兒,下邊的水忽然漫了上來,淹沒了蠟燭。大家驚訝的問:“這是怎么回事啊?”老師解釋說:“空氣中支持燃燒的氧氣用完后,水就把空下的空間給占據了。”“哦!”大家恍然大悟,長嘆一聲,“原來是這樣啊!”
老師還說,空氣中不僅含有氧氣,還含有大量的氮氣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氣等物質。這回,我總算是了解了空氣中有什么。
這真是一堂有趣的科學課!
實驗14
我的《寒假園地》上有一個制作玩具潛水艇的方法,今天我就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了一次實驗。
我拿來一個長圓形的彩色氣球、可樂的瓶蓋、橡皮筋和一盆水。我把氣球裝上水,讓氣球呈半透明,然后用錐子把瓶蓋中心插了一個小孔,套在氣球口上。眼看就要做成了,可我手中的錐子一不小心把氣球扎了一下,水頓時被濺地四處亂飛,把我的衣服、褲子全都弄濕了,幸好我是在衛生間里做實驗,不然我家的木地板可就遭殃了。哎!這回不僅得重做,還得負責把衛生間收拾干凈,真是倒霉呀!
第二次,我特別特別的小心,還給小貓弄了一點貓糧,防止它來搗亂,哈!這回,我終于做成了一個像模像樣的“玩具潛水艇”啦!
實驗15
古人有詩云:“水墨揮灑丹青摹。”水墨畫如一位婉約的少女,姿態優美卻極具韻味。今天的作文課,老師就當場在玻璃缸里給我們“畫”了一幅神奇的水墨畫。怎么樣,夠新奇吧,那就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老師拿出了半盆水、一瓶墨汁、一張宣紙、棉簽和一根“魔法棒”。不是要作畫嗎?怎么還要“魔法棒”,難道這是要變什么魔術嗎?同學們七嘴八舌地猜測著。老師笑了笑,沒說話。只見她用蘸了墨汁的“魔法棒”在水缸里點了幾下,頓時水缸里的水就起了變化,墨水就像是水草一樣左右擺動,仿佛在翩翩起舞。
接著,老師又叫了兩位同學上臺,并向他們借“顏料”。我們又議論開了,老師要借什么顏料呢?只見老師在兩位同學的頭上擦了擦。難道是靜電?我產生了這個念頭,但很快就被我自己否定了,靜電怎么能當顏料呢!正當我疑惑不解時,老師笑嘻嘻地說:“睜大眼睛,見證奇跡的時刻就要到了。”我趕緊拉回思緒,看老師繼續作畫。只見她把和頭皮摩擦過的棉簽放入水中,我們發現,棉簽點到之處,水中的墨水都似乎在有意避讓著這根棉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越發迷惑了。
最后就到了最令人期待的時刻了——印畫。怎樣才能將水中的墨印到宣紙上呢?老師把一張普普通通的宣紙放入了水中再取出來,頓時宣紙上好像印出了一幅美麗的畫,教室里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驚嘆聲。同學們有的說這圖案像是聳立的山峰,有的說像是長發飄飄的詩人,還有的說像是亭亭玉立的丹頂鶴……
到底是什么原因老師可以在水里作畫呢?我們個個都很好奇,看我們實在太好奇了,老師才公布了答案:原來棉簽棒在頭皮上摩擦,涂上少量的頭油,影響了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水面的圖案就發生了神奇的變化,這才印出了如此美麗的圖案。
原來如此,聽完老師的講解,我不禁感嘆道:“科學真神奇,處處有驚喜!”
【實驗】相關文章:
實驗近義詞04-09
失敗的實驗01-18
種子發芽實驗說課稿08-01
一次實驗作文02-16
記一次小實驗03-08
科學小實驗日記11篇02-17
《夜晚的實驗》優秀教學設計03-14
語文《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范文07-14
夜晚的實驗語文教學反思06-27
《斜塔上的實驗》優質教學設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