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小實驗
一次小實驗1
一次自然課上,老師讓我們做了一次奇妙的小實驗——紙片托水。
在自然課上,老師簡單地講了一下實驗的方法后,便讓我們做起了實驗。前面幾個同學的實驗做好了,便輪到了我。我走到講臺上,先打開水龍頭,小心翼翼地在杯子里裝滿水,接著我拿起一張紙片,放在杯子上,假裝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把紙片使勁的按了一下,然后把杯子快速的反轉,你猜怎么著?那紙片竟然被杯子完全的吸住了,杯子里的水一滴都沒有流出來,這讓我疑惑不解,這紙片怎么就吸在了杯子上了呢?杯子里面的水這么就沒流出來呢?真令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想:莫非是見鬼了?還是大氣引力在幫助紙片呢?我帶著滿腦子的問號去問了自然老師。啊!原來這么神奇!原來啊,是大氣壓力在作怪,杯子里水的表面張力把紙片和杯子完全的閉合起來,所以杯子里水的壓力小于杯子外大氣壓的壓力,這樣大氣壓就把紙片穩穩地托在杯子上了,杯子里的水自然不會流出來了。“原來是這樣,這多么奇妙啊!”我恍然大悟地說道。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做這樣的實驗,使我的課外知識更加豐富。
真可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許多的奧妙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問越來越多。
一次小實驗2
我有一個土豆和一根吸管,土豆很堅硬,吸管比較柔軟。
我試圖把土豆捏碎,于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氣,可還是沒能把它捏碎,我又把它用力往桌子上砸,只聽見“砰”的一聲,我拿起土豆一看,結果只是破了點皮,真是個頑固又堅硬的土豆啊!而吸管呢,我只要輕輕一掰就會彎曲,非常柔軟。
如果我說吸管可以插進土豆,你會信嗎?
首先,我用手用力按住土豆,記住,一定要按住了,然后拿起吸管用力握緊,高高舉起,快速插向土豆,一剎那間,我自己都還來不及看清手的速度,吸管已經插進了土豆里。我用尺子量了量,大約插進去了四厘米。知道了嗎?即使吸管是軟的,只要力氣夠大,速度夠快,也可以插進堅硬的土豆。如果不用力氣。慢慢的往里插,沒了速度和力度的吸管是很難插進土豆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身邊的同學,有學習優秀的,也有學習落后的,但是學習落后的就永遠學不好嗎?不是的,只要他肯努力,堅持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持之以恒,一定可以趕上學習優秀的同學,甚至超越他們。同樣的,如果學習好的同學驕傲自滿,上課不認真,學習不努力,成績也會降下來,成為學習落后的學生。
努力和堅持是學習的法寶,是吸管的力度和速度,只要定好目標,就一定能達成。
軟與硬的較量
一次小實驗3
今天下午,我興高采烈地來到班。上課了,老師說要和我們做個有趣的實驗,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
做實驗的工具有: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一盆清澈的水,一張潔白的紙紙。這時老師先給我們示范了一次。她先把水杯灌滿了水,又把紙蓋在杯口上,然后把杯子倒過來,紙居然沒有掉下來,水也沒有流下來,真是太神奇了。老師又說:你們想不想試一試?”我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
老師叫了一位男同學,只見他把水杯灌滿了水,然后把紙蓋在杯口上按緊,這時,我發現紙上有一個小洞。我想他不會成功了,果然他剛把杯子倒過來,水就流了下來,同學們哈哈大笑,他也十分沮喪。接下來又有很多同學上去嘗試,他們有的成功了,高興地笑起來,很是得意;有的失敗了,有點失望。
終于輪到我了,我很激動,我先把水杯灌滿了水,又檢查了下紙,把紙蓋在杯口上,因為擔心紙會掉下來,所以我一直按,結果因為按的太用力,紙破了,所以水流了下來。老師說:按的時侯不能太用力,不然的話水就會流下來。"我這才恍然大悟。
這個實驗真有趣呀!回家我還要再做一次,體驗其中的樂趣。
一次小實驗4
人就是為探索而生的。從居無定所,到安居樂業;從茹毛飲血,到追求光明,無一不是探索的結果。正是因為探索,我們才有了今天的文明。現在,就跟大家講一講我的小探索。
記得有一次,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雞蛋能在鹽水中浮起來,就懷著好奇心,開始了實驗。
我拿來一杯清水,一根筷子,一袋鹽還有一個雞蛋。我先把一小撮鹽倒入清水中,用筷子攪拌了一會兒,再把雞蛋放進鹽水中,可奇跡并沒有出現,雞蛋穩穩地沉入水底。我有點懷疑了:書上說的應該不會是騙人的吧?肯定是鹽放少了,要不再試一次。我把雞蛋從杯子里撈出來,又加了一小撮鹽,攪拌……,放入雞蛋但依然沒有浮起來,我徹底懷疑了:難道書本真的騙了我?試最后一次吧,我就狠狠地加了一大把鹽到杯中,用筷子在里面攪拌攪拌……,雞蛋開始一浮一沉地跳動,最后竟然真的浮起來了,還有一點點露出了水面。“我成功了!”我揮著雙臂興奮地跳來跳去。過了一會兒,我的心里又冒出了一個問號:雞蛋為什么會浮在鹽水中呢?我帶著心里的問號翻起了百科全書。原來,水中加了鹽,水的密度就會上升,只要鹽水的密度比物體大,物體就可以浮在鹽水中。人不能在普通的海水中漂浮,卻可以在死海中漂浮就是這個原理。
盡管這只是我的一個小小的探索,可這個探索說不定就是我對未來科學研究的開端。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都應該懷著一顆探索的心來探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一次小實驗5
一進課堂,老師說:“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放孔明燈。”老師話音剛落,同學們都很好奇,高興得又是拍手又是歡呼,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
孔明燈的外表是一層黃色的薄紙,里面是由許多細鐵絲搭建而成的。老師先把一塊叫“植物油”的東西插到鐵絲上,老師拎上面,叫一位同學幫忙拎下面,然后將“動物油”點燃。隨著火越燒越旺,同學們也越來越高興。漸漸地,原本扁扁的孔明燈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飽脹。
這時,老師輕輕松開手,孔明燈先是懸在空中不動,不一會兒就慢慢上升,這時的我突然想到,要是我能坐在孔明燈上,飛上太空環游世界,那該多好啊!
當孔明燈快要升過老師頭頂時,老師一把抓住孔明燈。這個情景真是太神奇了,同學們又一次歡呼起來。接著,老師叫同學用水熄滅孔明燈之后,又給我們重新演示了一遍。
后來,老師說:“孔明燈又叫許愿燈,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當時諸葛亮被困圍,他利用風放出了自己制作的燈籠向外求救,后人就把這種燈籠叫‘孔明燈’。其實孔明燈是依靠‘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這個原理而來的,熱氣球也是一樣”。聽了老師的解說,同學們連連贊嘆:“噢,原來是這樣啊!科學真得是太神奇了!”
一次小實驗6
首先,我們準備好了材料:兩個茶杯,一張紙,一瓶小蘇打和一瓶醋。]然后我們開始在桌子上做第一個實驗,老師把半杯水倒進杯子,接著把紙放在了杯子上,一按,一扣,水“唰”的一下子流了下來,打濕了我們的本子和衣服,小學生優秀作文《一次小實驗作文》。我們紛紛議論著,隨著水的落下,我們的情緒也低落了,可是聽見了劉博的說話,我們安靜了下來:“那是水沒滿,做這實驗一定要把水裝滿”,他說完,我們又議論起來“他能行嗎?”他吹牛吧?”“我量他也做不好!”雖然不信,可我還是充滿希望的看著,只見水滿滿的,紙蓋在了水杯上,其他人把東西拿的遠遠的,怕灑在東西上。果然不出所料,一扣,水又灑到了桌子上,可是好歹停在紙上三四秒鐘,所以,他勉強過關了。
接下來是酸堿反應實驗,我看到老師把醋倒在了第二個茶杯里,讓坐在前面的“觀眾們”品嘗,然后讓他們說感受,他們說酸的不得了。老師第一次將小蘇打放進去他們嘗后就說不太酸了,第二次放進去嘗說沒味了,在場的其他觀眾早已聽的目瞪口呆了,老師第三次放進小蘇打,觀眾嘗了一口,說水已經發咸了。
最后,老師告訴了我們一個化學原理:就是酸和堿合在一起就成了鹽和水,因為鹽比水重,所以沉在了底下。我想:如果能天天知道一個化學原理,我以后上初中就不成問題了
一次小實驗7
我盼望已久的實驗課,今天終于要開始啦。我按照老師的要求,準備好了90度左右的熱水,一個透明玻璃杯、食鹽、一雙筷子和一個雞蛋,坐在電腦旁,迫不及待地等待著老師……
終于上課啦,老師說:“同學們,你們猜雞蛋能在水里浮起來嗎?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我按照老師的要求,首先把水倒進玻璃杯中,接著有小心翼翼地把雞蛋放到水里,雞蛋慢慢沉了下去。我發現水面比原來高了,可是圓溜溜的雞蛋寶寶就好像睡著了一樣,安靜地沉在水底,一動不動,好像在做著一個香甜的夢。
這時,我心里有些迷惑,難道雞蛋浮上水是假的嗎?“同學們不要著急,往水里慢慢加鹽。”正當我發呆的時候,突然聽見老師這么一說,我立即把鹽放進水里,水里的鹽好像雪白的梨花,慢慢地落到了水底。然后,我學著老師的樣子用筷子攪拌了一會兒,雞蛋就像一個醉漢一樣,左搖右擺,忽上忽下,慢悠悠地浮了起來。它又像是一個剛睡醒的的寶寶,迷迷糊糊的,我用手一按它的頭,它就乖乖地躲進水中;一放手,它就又馬上浮出水面。
我激動地拍手歡呼:“我成功了!成功了!”我興奮地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我連忙喊來爺爺奶奶看這浮起來的雞蛋,爺爺奶奶也豎起了大拇指給我點贊。
通過這次科學實驗,讓我明白了雞蛋在鹽水中浮起來是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雞蛋的密度,所以它能浮起來。噢!原來科學這么神奇,真是學無止境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秘!
一次小實驗8
今天,劉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幅圖,圖上畫了一個人在水面上躺著悠閑地看報紙,劉老師告訴我們這是死海。我們有點奇怪,很想知道為什么這個人不會沉下去。接著劉老師給我們做一個試驗。
劉老師拿來三樣東西分別是:一杯水、一個雞蛋、一根筷子。劉老師先把雞蛋放在水中,雞蛋很快落到了水底,像一個小娃娃在水底懶洋洋的睡覺。接著,劉老師在水杯中放了一些鹽,又用筷子攪了攪,讓鹽溶化,但雞蛋好象粘在了水底一樣一點也不往上浮。然后,劉老師又往水杯中放了一些鹽,雞蛋只是往上浮了一點,看到雞蛋上浮了我們都很興奮。然面雞蛋并沒有浮上水面。劉老師第三次又往水杯中放了一些鹽,雞蛋又往上浮了點。最后,劉老師第四次往水杯中放鹽,這時水杯里水已經很渾濁了,像牛奶一樣,然而我高興的看到雞蛋已經浮到水面,同學們都興奮的跳了起來。老師告訴我們雞蛋只所以能浮起來是因為水里的鹽分增多了,水的浮力增大了。隨后,劉老師還讓幾位同學嘗了一下水杯里的水,他們都說很咸,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次試驗給了我很大啟發,我知了水里的鹽分濃度越高,水的浮力越大。這個試很有趣,也很好玩,對我也很有幫助。
一次小實驗9
今天,老師說要領我們做一個科學小實驗,名字叫吹乒乓球。我們聽了,真是胸前掛鑰匙——開心!
只見老師先將一張白紙卷成一個圓錐形,然后用膠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約有一厘米。這樣,一個“紙漏斗”就做成了。
老師又拿出一個金黃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問我們:“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氣,會不會將球吹飛?”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說會,有的說不會。我想:乒乓球那么輕,肯定會被吹起來的。
老師用力往上吹氣,吹了好幾次,都是先快飛出來時,又掉了下來。接著又找楊智博來吹,他說自己肺活量還1800呢,結果一樣,失敗!張欣義自告奮勇上臺,自吹自擂:“我一年級時肺活量都20xx了!還是我來吧!”他吹得臉紅脖子粗,可還不成功。張勇兵說:“還20xx呢,頂多是個20。”同學們聽了都哈哈大笑,我卻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后來,老師給我們講了其中的奧秘,原來是吹進去的氣流分成了三股:第一股氣流繞過乒乓球“逃跑”了;第二股氣流沿著乒乓球的表面,來到乒乓球的上面,往下壓;而很少的第三股氣流往上推球,與二、三股氣流相互抵消了。所以,乒乓球只往上跳起一點,又掉了下來。
這個小實驗可真有趣。它更使我懂得了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無處不在,科學的奧秘無窮,我們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一次小實驗10
作文課時,老師從一個袋子里拿出了三根蠟燭,一盒火柴和一個輕的塑料袋,我們都不知道這是用來干什么用的。有的人說是在塑料袋上寫字,然后用火在塑料袋上燒,字就沒有了。有的人說是把蠟燭點燃,塑料袋就會自己飛起來……
實驗開始了,老師為了制造一點朦朧的氣氛,于是,就把燈給關了。這時,老師找了一個女同學上來點蠟燭,只見她一副大膽的樣子,一點都不怕火。兩只蠟燭都點燃之后,老師就讓我們每人許一個愿望,看得出來,大家許得都很認真,只有個別同學不是那么投入。
愿望總算是許好了,只見老師小心翼翼地把塑料袋放在火上,奇跡真的出現了。這只塑料袋一下子飛到了天花板上,看得出來,塑料袋好像很害怕火,一直往上升,可由于空氣的原因,塑料袋從天上飛快地飄了下來,多虧老師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塑料袋捉住了,然后,把接住的塑料袋放在桌子上。
這時,老師說也讓我們試一試。第一個上場的是一位名叫何一非的女生,只見她把塑料袋放在火上面,塑料袋還沒有升起來,就被何一非一把捉住了。第二個就是我了,我也照樣把塑料袋放在火上面,可塑料袋才剛開始飛起來一點,就讓我捉下來了,我只能垂頭喪氣地走回了座位。
后來聽老師說是由于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推動塑料袋上升的。這真是一節有趣的作文課呀!
一次小實驗11
星期六,我在家做了一項小實驗,實驗的名字是“在水中跳舞的小人”。
實驗開始前,我準備了一些材料:一杯水、一支馬克筆、一個盤子。
實驗開始了,我先拿出盤子,用馬克筆在上面畫了一個小人,再倒了一點水在盤子里,但是小人在盤子里一動不動的。我又加了一點水,但是還是沒有什么變化;我繼續不停地加水,等水加到盤子的一半時,小人突然浮起來了,“耶,小人浮起來啦!”我興奮地大喊。接著我又加了一點水,這時候小人開始“跳舞”了。只見它一會兒跺跺腳,一會兒拍拍手,一會兒又扭扭脖子,別提有多開心了。
盤子中的小人為什么會浮起來呢?
我帶著這個疑問來到了媽媽房間,問:“為什么盤子里的小人會跳舞?”媽媽淡淡地回答我說:“不要遇到問題就問別人,你可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一下,還可以去書本、電腦上查一查資料呀!”于是,我打開電腦搜索相關的信息。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原來因為馬克筆是油性的,油性的東西一碰到水就會分裂,所以畫在盤子上的小人會浮起來。
科學是這么的神奇呀!科學的奧秘還有很多,正等著我們去探索呢!
一次小實驗12
就在上一周,我們來到了北海生態環境局,首先我們參觀的是測試環境的機器,由此我知道用來計量聲音的單位是分貝。平時說話就有八九十分貝。有人測量出了130多分貝,如果長期聽這些聲音會對耳膜有損傷。
緊接著我們到達六樓的實驗室,市民們最關心的,莫過于水質檢測問題了。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為保障市民能喝上放心水,檢測人員每天都要定時到全市各檢測點取水進行檢測,風雨無阻。從取水口的第一道關開始,水源水需經過嚴格檢測才能流入千家萬戶。
然后就是我們最興奮的小實驗環節啦!首先我們從瓶子里取出水質,將其一分為三,分別滴入相應試劑,檢測水中氨、亞硝酸鹽含量和PH值。測的數值是7到8之間,屬于弱堿性,證明水質良好。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上環保課了,通過老師的講解,我們了解到地球正在面臨全球變暖危機,冰川融化是很恐怖的。不過好在,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國也開始治理地球的環境,再也不去走那些“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因為大家都已經意識到,地球的保護早就已經刻不容緩,之前由于為了發展經濟而造成的大規模環境破壞,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絕對不能夠讓恐怖的災難現身于人間。
我們全體人類是一個整體,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保護好這個共同的家園,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要守護好地球,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一次小實驗13
科學是人類的成長之門,它讓人類得知了那么多深奧的科學知識,它讓人類了解了大自然的奧秘,它讓我們小小的心靈受到了啟發......
一個夏天的早晨,我在大廳里看著電視節目里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科學實驗:將胡椒粉和鹽巴混合在一起,用塑料湯勺服上摩擦后放在胡椒粉和鹽巴的上方,胡椒粉會先粘附在湯勺上......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不可思議的,胡椒粉和鹽巴混合在一起,胡椒粉為什么先粘附在湯勺上呢?
我半信半疑地拿出了實驗所需要的用具開始做起實驗來。我先把鹽巴和胡椒粉混在一起。然后,用筷子攪拌均勻,再拿塑料湯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鹽巴和胡椒粉的上方。可是胡椒粉還是沒有粘附在湯勺上。我嘗試了幾次,還是沒有成功。正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老師說過:“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成功。”于是,我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做了一次。這一次,我終于成功了,只見胡椒粉粘附在了湯勺上。接著,鹽巴也粘附在湯勺上。此時,胡椒粉和鹽巴就像孩子們見了母親一樣,飛快地撲向媽媽的懷抱,然后又牢牢地粘在湯勺上了。幾分鐘過去了,胡椒粉、鹽巴和湯勺還是那樣依依不舍。
我想:為什么胡椒粉會先粘附在湯勺呢?于是,我便在網上查了有關資料。哦!原來是胡椒粉比鹽巴早被靜電吸附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重量比鹽巴輕。
同學們, 科學是要我們去發現的。 只有一雙愛觀察的眼睛,才能發現科學,讓我們一顆探索真理的心去體會生活中的科學吧!
一次小實驗14
今天在《快樂41》的課堂上,老師說:“這節課給大家做一個小實驗《燒手絹》,就是手絹被火燒過之后依然完好無損。”聽到這,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同學們紛紛議論,有的說這不可能,有的說太奇怪了,都急切地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這時老師讓同學關上燈,拉上窗簾,教室里光線暗下來,實驗開始了。只見老師先拿出一塊手絹,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碗里,把手絹浸濕,然后提起來,再放入一個有酒精的瓶子里沾一下,緊接著用鑷子夾出,最后擦著一根火柴點燃了手絹,這時藍色和紅色的火苗呼呼的,同學們都看呆了。一會兒火焰由強變弱,終于熄滅了。再看被燒過了的手絹依然好好的,老師怎么扯也扯不壞。我很驚奇,于是親自又試著扯了扯,確定是真的。老師問大家這是怎么回事呢?同學們有的說“是酒精的濃度。”有的說:“是因為有水。”最后老師告訴我們剛才燃燒的是外層的酒精,手絹因為有水的保護才沒被燒壞,同學們一下子就明白了。
我覺得這個小實驗真有趣。
一次小實驗15
雞蛋會游泳嗎?相信很多人會回答不會,今天我準備做一個實驗來驗證雞蛋是否會“游泳”。
我按照實驗方法一步一步地做:首先,準備一個杯子、一個雞蛋、一包鹽、一根筷子和一個勺子。接著將杯子裝三分之二的自來水,把雞蛋放入水中,用勺子打一勺鹽,放入水里,然后用筷子攪拌大概3分鐘。期待著實驗說明書上的答案:雞蛋“飄”起來。然而事實上雞蛋一點動靜也沒有,安安穩穩地躺在杯底。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請教媽媽。媽媽看了實驗步驟說:“也許鹽放太少,你再放多兩勺鹽試試。”于是,我加了兩勺鹽到水里,再攪拌一下,沒想到,奇跡發生了,雞蛋慢慢浮上來了。看我滿臉疑惑,站在一旁的媽媽告訴我:由于雞蛋的密度小于鹽水的密度,當向鹽水中加清水時,鹽水的密度就會不斷減小,當鹽水的密度小于雞蛋的密度時,雞蛋就會下沉了。后來多加了一些鹽,密度逐漸增大,所以雞蛋會浮在鹽水的上面。
一個小小的科學實驗,因為是自己親自動手的,讓我發現了雞蛋沉浮的秘密。
【一次小實驗】相關文章:
記一次小實驗03-08
我的小實驗作文04-14
科學小實驗日記11篇02-17
再試一次的勵志小故事09-12
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作文400字以上03-13
三年級《一次成功的實驗》課文12-30
三年級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07-07
實驗近義詞04-09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11-11
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課件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