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次實驗

時間:2021-01-29 15:24:21 推薦作文 我要投稿

一次實驗

一次實驗1

  從小到大,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郊游、第一次登臺表演……這無數的第一次像一個個難忘的腳印,點綴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其中有一件事是我最難忘、最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我第一次去實驗室做實驗。

  這學期我們開始學習科學,每一次看到老師在臺上做實驗,我都非常羨慕,老師像一個魔術師,很多“奇跡”在他手中出現,看得我心里直癢癢,我渴望著能自己動手見證“奇跡”的那一天。每天回家的時候,我都夢想著我那當化學老師的爸爸能帶我到他的實驗室去,那就……,想著想著我樂開了花,趕快跑去和爸爸說了這個想法,可爸爸說不行,因為最近學習狀態不太好,爸爸說如果學習提高上去了,可以考慮。我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仔細一想還有機會,從此,我就很用功的復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近語文、數學、英語課堂上、測試中都有較大進步,那個周六上午爸爸告訴我下午可以到實驗室去做實驗,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中午,我早早地吃完飯,等待下午的到來,時間過得很慢,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下午。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帶我去實驗室,一進實驗室門,我就看到許多實驗器材和化學藥品,柜子內放滿了試管、燒杯、酒精燈……一個個瓶子里裝著各種各樣的藥品,有紅的、黃的、藍的,還有黑乎乎的,也有液體、固體等,形態各異。這些裝有藥品的瓶子整齊地擺放在柜子里,我急切地想親自動手做實驗,可爸爸制止了我,說:“你先不能做,等我做幾個演示實驗給你看看。”只見爸爸取出了一些藥品,開始實驗,他把一種固態的物質取出來,用小刀切了一小塊,放進水中,爸爸說那是金屬鈉。我看到鈉塊變成閃亮的小球在水中快速地游動著,我驚奇地發現它在水中畫出一個個三角形,最后逐漸消失了。爸爸接著又在水中加了一種藥水,水竟變成了紅色……我好奇地看著,手早就癢癢了,我央求爸爸給我做一個實驗,爸爸答應了,讓我取出一些藥品,我小心地從瓶子中倒出三種無色藥水混到一起,突然藥水變成淡黃色,下面還有一些粉紅的小氣泡。接著我又拿了試紙測了一些藥水的酸堿性,趁爸爸不注意,我還測了自來水和我的口水,哈哈,原來我的口水是顯堿性的……,一下午,我就在實驗室快樂的度過了,走時戀戀不舍。

  那天是我第一次做實驗,是我一年中最開心的一天。那是我認識化學的第一步,但很遺憾,因為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樣的反應,從那天起,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探索神奇的化學世界。

一次實驗2

  我相信每個人都認識雞蛋吧!但你們知道雞蛋在鹽水中浮起來的原理嗎?好奇心就驅使我去嘗試做這個實驗。你們想知道嗎?那就容我細細道來吧!

  就在前幾天,我在家里悶得發慌,冰箱里的雞蛋使我不由自主地開始了奇思妙想。我準備了雞蛋、勺子、還有塑料杯,當然,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熱水也不賴,因為它能快速溶化鹽嘛!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先把熱水差不多倒滿,然后雞蛋被我放入水中,像個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入了水,向我說了拜拜后就開始睡覺了。我開始像個魔法師:舀了一勺鹽撒進杯里,我繞著雞蛋的外圈攪了幾下,雞蛋動了一下又‘呼呼’地做美夢去了。我好奇的說:‘是不是鹽放少了?’于是,我再放了一勺鹽,雞蛋依舊在‘床上’絲毫未動。怎樣才能讓“睡美人”蘇醒呢?我奇怪地想。便連續放了幾勺鹽,這時,雞蛋半夢半醒地動了一下,升到了水中央,像是想逃出鹽水的手掌心,但又不敢,生怕受一點傷害,我慢慢的舒展眉毛,用勺子按住雞蛋,想要借助水的動力讓它浮起來。不料。我手一放,雞蛋就一個勁的跟我唱反調:上下搖擺,左右晃動,肆無忌憚地跳起了舞。趁我不注意時,想沖出“保護罩”,但由于塑料杯的內力過于深厚,雞蛋泄氣地“飄”回水中。我不驕不躁的繼續加鹽,可雞蛋還是不給我面子,氣呼呼地停在那里,仿佛有千斤重的石頭壓在上面似的。不行,再來一次,1、2、3、4,一共放了4勺,雞蛋在賭氣,怎么辦?我干脆把半瓶鹽倒入水中,怎么還是不行?這時,我失望了,想放棄實驗,但想到爸爸曾經告訴我: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不氣餒,才能取得成功。對!堅持不懈,不氣餒!我再次鼓起勇氣再次為雞蛋加鹽,突然,奇跡出現了,你瞧:雞蛋像在變魔術一樣,“沖”出了“防御線”,我驚喜地叫了一聲,試驗成功!看著自己的成果,我興奮得像喝了蜜一樣似的,非常甜。同時也對它產生了疑問:“為什么前幾次都不能浮起來?究竟要放多少鹽?”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反復做了幾次,終于明白了這個原理:剛開始,放的鹽濃度非常輕,不能讓雞蛋浮起來;當鹽和雞蛋的濃度一樣時雞蛋浮在水中央;假如鹽的濃度比雞蛋要重時,雞蛋就會露出腦袋。

  從這次實驗中,我明白了只有擁有一顆好奇心和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才能有所思考、有所創造把生活的問號變成句號。同時,在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堅持,在失敗面前永不放棄,才能真正獲取成功。

一次實驗3

  今天,上課鈴一響,同學們就急急忙忙的拿出語文書、坐端正,等待成老師的到來,成老師跟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可是,我們看見成老師手里拿著一張白紙和一個打火機,連語文書都沒有帶。我們好奇得看著老師,我既好奇又興奮,心想老師到底要做什么呢?為什么要拿白紙?

  過了幾分鐘后,老師終于開口說:“今天我要給大家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叫做‘001代號’”,同學們一聽要做實驗,高興得又蹦又跳,真想知道這個小實驗是怎樣做的?大家都很想親自來體驗一下這個有趣的小實驗!

  首先,老師把那白紙讓同學們都檢查了一遍,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到“什么都沒有”!于是,小實驗就這樣開始了。只見老師左手拿著白紙,右手拿著打火機,把火機點燃,在紙下燒。可是,由于火太小了,過了十幾分鐘,白紙上還是什么都沒有。所以,實驗失敗了。同學們唉聲嘆氣,盼望第二次的小實驗能成功!

  第二次的小實驗又開始了!老師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狠狠心把火調到了最大,又開始燒了。我心想:成老師到底要做什么實驗?怎樣做呢?我心里有許多的問號。想到這,我覺得實驗就象一個迷,需要很多人去用心去觀察。所以,我們全班二十幾雙眼睛緊緊盯著紙下,因為每個人真希望自已能第一個發現其中的奧妙,受到老師的表揚。可是,事實并非如此,沒有一個人看得出來,都在那交頭接耳。時間慢慢的過去了,只見老師手里那張紙慢慢地呈現出一些“字”來。又過了十幾分鐘,紙燒的直冒煙,但是,紙上的字卻越來越清楚,實驗終于成功了!離講臺遠的同學都爭先恐后的擁上去,我也不甘示弱,好不容易也擠到前面。這時,我不由的想:這個秘密到底是什么呢?同學們也在思索著。可是,同學們并非像之前那么高興,都在討論著,因為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奧妙。

  老師看同學們計論的那么激烈,聽課聽的那么認真,便說:“其實這實驗在以前來說,是有很大的用途。在戰爭時期,解放軍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情報的內容,用牛奶寫上字,曬上半個多小時,就把它送去另外一個軍團。萬一在路途中遇到敵軍搶走情報,也不用怕,因為情報只是白紙一張,根本看不到字,敵人就不會怎么管,也不會知道情報的內容。如果情報可以安全到達另一個軍團,他們只要用打火機燒5—6分鐘,就能知道情報的內容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實驗也有很大的用途。我相信大家聽了這個故事就能知道其中的奧妙了!可我還是不懂,就去問了其他的同學,原來,牛奶含有蛋白質和脂肪,是有機物,有機物不耐高溫,燒烤一下就會被氧化成黑色的炭,所以就能看見上面的字了。老師用牛奶早已在白紙上寫上字,把它曬干后,再在我們面前用打火機燒,寫的字馬上就顯現出來了。

一次實驗4

  生活處處有科學。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星期天里,我和我的小伙伴們趁著大好天氣到了野外游玩,那里風景如畫、景色迷人,那里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溪里有回來穿梭小魚在嬉戲。有無與倫比的花兒微風輕輕拂過在風中翩翩起舞還會飄來淡淡的清香,在花兒旁還有幾課巍然屹立的大樹像幾位保護美麗花兒的守衛。突然,我的小伙伴們在一棵大樹下面看到一群螞蟻正在忙著要干什么。我突發奇想,想到了螞蟻害怕樟腦球的氣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于是想親自實驗一下,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于是,我們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商店里買了一顆氣味十足的樟腦球。

  此處選擇的對象要和上文發現的螞蟻就地取材首先,我們來到2只小螞蟻前,用樟腦球在螞蟻的前面畫了一條線,那兩只小螞蟻抬起頭來看了看我和我小伙伴仿佛在說:就這么一條線,就想把我們困住!你們未免也太小瞧我們了吧!哈哈哈……”,然后沖破了那一條線,跑了。我不假思索,螞蟻怎么跑走了呢?螞蟻不是害怕樟腦球的氣味的嗎?疑團未揭開,帶著好奇,我們又來到了2只小螞蟻面前。像原先一樣,我們在囂張跋扈的螞蟻前面畫了一條線,螞蟻仍然仰起頭看了看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就沖破了畫線好像在說:“我可是很厲害的區區一條樟腦線就像打敗我,癡心妄想。”于是,我們就不服氣又在螞蟻的前面畫了一條線,螞蟻想沖破,在向畫線逼近,似乎在說:又是一條樟腦線,還想把我們困住!你們未免也太小瞧我們了吧!”螞蟻哈哈大笑,便得意洋洋的沖向畫線。我想,這次的試驗一定又是以0分為結局了。當我這在心灰意冷的時候,螞蟻像被一陣風吹了回來,嚇破了膽似的,縮頭縮尾的有些不敢沖破畫線了。但它們依然毫不懼怕的沖鋒,終于沖破了,但它們已經累得精疲力盡,四肢無力,我們就將計就計在螞蟻的周圍又畫了一個大圓圈。這下螞蟻好像變得聰明起來,不想原先那樣硬要沖破畫線了。螞蟻也沒有了原先的囂張跋扈和得意洋洋。在圈子里徘徊不定,沉著鎮定的尋找著出口。

  我們把圈子慢慢的縮小,螞蟻好像再也受不了那樟腦球是十足的氣味了。好像在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求求你們放過我們吧!我們實在是受不了了,剛才是我們太囂張了……”最后我們把圈子縮小到比1角錢硬幣還要小,螞蟻不再徘徊了,躺在地上站不起來了。螞蟻也許是太累了,再加上樟腦球的氣味,實在受不了,所以堅持不住倒下了。

  螞蟻的試驗告訴我們: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只要我們用明亮的雙眼去看世界,用勤勞的雙手去做實驗,用聰明的大腦去思考,就會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次實驗5

  從小到大,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去野營,第一次登臺表演……這無數的第一次給我帶來了不少的快樂,像一個個歡快的腳印,印在我成長的道路上。最令我忘的,是第一次做實驗。

  四年級的一節科學課上,老師的告訴我們蠟燭在水里仍可燃燒。老師的話在我心里激起了萬丈波瀾,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是常說“水火不容嗎?蠟燭怎么可能在水里燃燒呢?我帶著這個疑問好容易熬到了周末,準備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看老師的話是真是假。

  我很快找來一根蠟燭和一個盆子,我把蠟燭固定在水盆底上,然后往盆子里倒入比蠟燭邊緣稍微低一點兒的水,再把蠟燭點燃。一切準備好后,我便拉過一把椅子一屁股坐下,耐心地等待著。我盯著盆中蠟燭上一跳一跳的小火苗,心也不由得跟著七八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這個實驗是否成功呢?蠟燭是不是真的在水里燃燒?但現在能做也只有等待而已。我全神注地凝視著那微弱的燭光,直到眼睛看得酸痛了,也不原把視線轉移開來。

  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十五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等了好久,蠟燭還未燒到水面。我抬手揉揉澀痛的雙眼,心里不停抱怨:為什么這么慢呀,快點快點!可蠟燭絲毫沒有覺察到我此時的心急如焚。仍是優哉游哉地閃動著小小的火苗。我漸漸開始不耐煩起來,于是就想做點兒什么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我隨手抓起一張報紙,一本正經地看起來。可我身在曹營心在漢,人還很“認真”地看報紙,但心卻飛回了還在慢悠悠燒著的蠟燭那兒了。我很快又按捺不住自己了,扔開報紙又走身了水盆。

  好長一段時間過去了,蠟燭終于十分接近水面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蠟燭以“龜速”向下挪移著,慢慢地、慢慢地、竟真的沉下了水里!只見一層薄薄的殼小心翼翼地“擁抱”著那微微跳動的炎苗,實驗成功了!我迫不及待就去尋找答案,謎底隨之揭開,原來那一層殼是蠟燭的“外衣”它叫蠟殼,當蠟燭燃燒到與水面劉平時,正是蠟殼“挺身而出”保護住了火苗不被子水淹滅。

  我第一次做實驗就嘗到了成功,誰能說這不是幸運的事呢?它讓我懂得了:生活是充滿色彩的,它帶給我們的樂趣無處不出,只要勇敢地去嘗試,大膽地去探索,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一次的做實驗,給了我無限啟示。

一次實驗6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項實驗作業,讓我們用實驗來分辨熟雞蛋和生雞蛋。我興致勃勃地跑回家,拿起雞蛋就開始實驗了。

  我抓起兩個雞蛋,看到白白的蛋殼,我似乎能感覺蛋液在里面流動。我一把沖進廚房,用電水壺燒了一壺水,然后將雞蛋扔進水壺,誰知雞蛋剛落進水壺,就爆炸了。哇,雞蛋變炸彈了!蛋液和蛋黃一窩蜂地涌了出來,不一會兒就布滿了水壺,形成一團惡心的液體,水蒸氣一涌而上。我急忙抽下插頭,打開窗戶,這才煙消云散。

  失敗乃成功之母。雖然第一次實驗失敗了,我有點失落,但是,我并不氣餒。我洗干凈了水壺,又重新拿起了兩個雞蛋,繼續開始了關于雞蛋的實驗。

  為了不再像上次那樣失敗,我上網搜查了一些判斷生熟雞蛋的方法,有道是“讀書破萬卷,判‘蛋’如有神”,我仔細瀏覽后,最后選中了“旋轉區分”的方法。

  我又小心翼翼地燒了一壺開水,緩慢地將雞蛋放在水里,生怕它再次破了,也表達著我上次害了它兄弟的歉意。這個雞蛋似乎接受了我的道歉,慢慢地沉入壺底。約摸過了十幾分鐘后,我發現水上已開始冒小泡泡了,就猶如帶上了一些小圓帽。我心想:“都開始冒水泡了,雞蛋應該熟了吧!”我用勺子撈出雞蛋,又拿了一個生雞蛋,把它們放在一起。熟雞蛋和生雞蛋外形沒有什么區別,如果不是熟雞蛋,身上有著水漬,我還真分不出哪個是生的,哪個是熟的。

  我摸了一下熟雞蛋,呀,燙!科學實驗需要耐心,我只好先去看一會兒書,等過了十幾分鐘才返回。我把兩枚雞蛋拿到桌子上,見證奇跡的時刻就要到了!

  我雙手分別捏著雞蛋的兩頭,手指交錯用力,兩個雞蛋同時開始旋轉。我兩眼發直,搓了搓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按住了雞蛋,然后飛快抬起手。熟雞蛋像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一下就停下了。而生雞蛋卻像是一個熊孩子,還在慢慢轉動著。哈哈,我找出區別了,一按就停的就是熟雞蛋!這是網上說的經驗。可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的好奇心又來了,于是我又上網查了一下。原來,熟雞蛋被轉動時,蛋白蛋黃已是固體,能和蛋殼同轉同停。而生雞蛋轉動時,蛋白和蛋黃處于流動狀態,所以當手指按下以后,雞蛋內的蛋清蛋白還在流動,就會帶動雞蛋繼續轉動。

  在這個實驗中,我解開了大自然的一個奧秘,收獲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個道理,這真是一次有趣的、有意義的實驗!

一次實驗7

  上個星期三,科學課老師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回家把雞蛋放進一個有水的碗里,不停地加鹽,看看雞蛋能否浮上來?

  晚飯后,我迫不及待地開始執行老師的這項光榮任務。首先,我拿出一個空碗,盛滿自來水,接著挑了一個又圓又大的雞蛋輕輕放進碗中,然后從廚房的架子上拿來一罐鹽,一勺一勺地往碗里倒鹽,一邊倒,一邊在心里默默地念著數字,一連倒了五勺鹽后,我目不轉睛地看著那雞蛋,希望那“胖寶貝”能從涼爽的“泳池”里“探出頭”來。

  可是,令我大失所望,碗里的雞蛋一如既往還是那么紋絲不動,一點兒反應都沒有,我心急火燎地等了3分鐘,見沒任何變化發生,心里的無名之火頓時迸發,一把撈出雞蛋,往桌上用力一放,只聽“啪”的一聲,雞蛋被我磕碎,弄得我渾身都是飛濺的汁液,真是狼狽不堪。我不禁有些氣餒,兩眼發呆,像沒了骨頭似的一屁股癱在椅子上。媽媽走過來,問明了情況,安慰我說:“兒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不懈,耐心細致,不能半途而廢,浮躁不安。自己要動腦筋分析一下雞蛋沒浮上來的原因,是不是鹽放得太急了,沒完全化開?你重新再做一次實驗,倒進鹽后用筷子在水里多攪動攪動,讓鹽充分稀釋,五勺鹽不夠就繼續加鹽,繼續攪拌,雞蛋肯定會浮起來的。做實驗沒有一蹴而就的,要耐得住性子反復試。”

  我聽媽媽說的非常在理,暗暗責備自己太心浮氣躁了,于是,我長吁一口氣,讓自己靜下來,調整好情緒,在剛才的鹽水里放進另一個小一點的雞蛋,用筷子不停地攪動鹽水,還是不見動靜,又倒入第六勺鹽,繼續用筷子攪拌,終于,雞蛋“依依不舍”地從“泳池”里探出了“小腦袋”。我按捺住興奮的心情,乘勝追擊,倒入第七勺鹽,哈哈,“小寶貝”終于“受不了”了,“無奈地全身浮出水面”。“我成功啦,成功啦!”我激動地喊著,一蹦三尺高。

  “且慢高興!”一旁看報紙的爸爸一下喝住了我。“兒子,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個實驗還不能算完成,為什么雞蛋會浮起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爸爸這一問,我可傻了眼,張口結舌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趕緊跑回書房,從書架上拿出《十萬個為什么》叢書,找起答案來。

  原來,水的密度小,浮力就小,所以雞蛋在清水里肯定是沉下去的;放進鹽,鹽充分稀釋后,鹽水的密度不斷變大,浮力也相應的逐步增大,雞蛋也就自然而然地慢慢浮上來了。

  通過親自做這個實驗,我不僅搞清楚了一個物理現象,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一次實驗8

  合作是一首歌,吟唱著人生的節奏和旋律;合作是一幅畫,描繪著人生的點點滴滴;合作是一團火,燃燒著人生的憧憬和夢想。今天的實驗,讓我們感受到了合作中蘊含的巨大力量。

  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今天我們六個臭皮匠,來合作完成一個實驗:紙杯燈旋轉。

  我們先把紙杯割成風扇狀,再在兩側分別扣一個小洞,又用細繩穿進小洞里,點燃蠟燭后卻則么也無法將蠟燭提起,我們又用雙面膠粘在杯底,可不一會兒又敗下陣來。

  李永琪叫道:“氣死俺了。”

  我雙手抱拳,裝出一文縐縐的樣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牢記斷織之誡,讓我們另起爐灶。雖然我們跛鱉千里,但是只要有信心就能弓開得勝。葛逸菲和我先用小刀在兩旁開了兩個小洞,我開的亂七八糟,所以放在下面;葛逸菲開的美觀有序,所以放在上面,供人賞識。我先把蠟燭塞進杯里,大家集思廣益,都搶著來點蠟燭,杯子不小心弄破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破口大罵著,情況不可開交。

  看到石佳佳那組成功了,我焦急的說:“看那,別吵了,艾思奇說過‘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墻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腳踢開的。’”

  我鄙夷的看著紙杯,三下兩下胡亂的包扎一下。

  葛逸菲沒好氣的說:“愣啥,快動手吧。”我們大家都面面相覷,都不好意思的撓撓頭,隨即會心一笑。我們一齊上陣,把破的杯子放在一邊,葛逸菲又拿了一個杯子,朱紅艷用蠟筆在上面畫了四個方方正正的小洞,隨即我又麻利的把小洞擱好。李永琪就去別的組偷窺,順便還帶了一個打火機。我們看著他滿載而歸的樣子,就知道有好消息。

  莫安琪是個急性子,一把拉過李永琪,搶過打火機,遞給周佳慧,他小心翼翼的將蠟燭塞進洞里,勝利的火花立即閃現在眼前。“嗖”一聲,紙杯里瞬間充滿光亮,煞是好看。大家驚喜萬分,為這個結果開懷不已。

  我又翹翹嘴:“哈哈,不知道了吧,這就是物理原理,當蠟燭點燃后,對周圍空氣進行加熱,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沿著紙杯上開的窗口流動,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風使紙杯旋轉起來。”

  大家都爭著說自己的功勞大,這個紙杯應交給自己,我說道:“看,我讓大家明白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也不錯!”

  大家齊聲:“切。”

  “喂,吵什么,心里有春天,心花才能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懷才能開闊;腹中有良策,處事才能利落。這次杯子是莫安琪帶的,所以杯子給他吧”

  朱紅艷也說:“我們不要追求紙杯燈給誰,應該留戀過程。”正因為本次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合作的力量,使我更加珍惜這次實驗。

  是啊,我們要用知識的浪花推動思考的風帆,用智慧的火星去點燃思想的火花,用合作的`力量去強勁騰飛的翅膀。這次合作真讓我難忘!

一次實驗9

  前幾天,我在外婆家做了一次實驗,這次實驗使我受盡了皮肉之苦。

  這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忽然覺得腿上癢癢的,原來是可惡的蚊子搞的鬼。我立刻把花露水涂在腿上,擦著擦著,我突然想起科學課上,老師說花露水含有酒精成分,可是花露水明明只有香味,沒有酒精味,今天我就來驗證一下這個事實。

  用什么方法驗證呢?有了,酒精能燃燒,我就用打火機來點。我拿來一個小容器,把花露水滴在小容器上,花露水真的著了,果然是含有酒精的!我的膽子逐漸大了起來,決定用打火機直接點瓶口。可是一不小心,把花露水瓶翻倒了,花露水都流了出來,火苗一下子躥了上來,我直感到右手的食指一陣鉆心的疼痛。一看,食指上起了一個包。我立刻把花露水放好,跑進廚房,把手身進水盆里,總算好受了一點。

  這次實驗,使我確信花露水是含有酒精的,但是也使我明白做事不能太大意,太魯莽。

一次實驗10

  “哈哈,你失敗了”“我來,我來”“你錯了,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咦,是哪個班發出的聲音呀?奧!原來是四(9)班在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只見繆於桐先把一個大塑料罐和小紙杯、乒乓球放在桌上,調皮地對我們說:“我可以不用手就能把乒乓球從大罐子里變到小杯小里去。”同學們聽了都半信半疑很是好奇,“睜大眼睛,仔細看,實驗即將開始。”說完,繆於桐緊緊地握住罐子的一半地方,飛快地用手旋轉著,然后不快不慢地拿起罐子放在紙杯上,時間掐得剛剛好,說時遲,那時快,就在他放在罐子上面的時候,乒乓球突然落了下來,還在紙杯里表演了漂亮的幾個旋轉。臺下的同學們個個看得目瞪口呆,緊張得都屏住呼吸,教室里連一根針掉下來都能聽見。隨著乒乓球漂亮地落入杯中,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對繆於桐佩服得五體投地,嘖嘖稱贊,果然是乾坤大挪移呀!

  “有沒有人愿意上臺試一試的。”同學們聽到繆於桐的邀請,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勇氣上臺,我不服氣地想:“不就是騰空把乒乓球放進去嗎?這有何難?”于是,我自告奮勇地走上講臺,非常自信地拿起罐子把乒乓球放進去,然后使勁地轉呀,轉呀,只見乒乓球騰起了一點點,我就著急地把罐子拿起來迅速地往紙杯上放,可是乒乓球一點兒也不給我面子,我想讓它跑到小紙杯里去,它卻偏偏和我唱反調,還沒等我放到上方,乒乓球“砰”地一聲落地了,臺下立刻傳來同學們議論紛紛的聲音,我緊張得冷汗直流,雙腿都在哆嗦,都聽到自己急促的心跳聲,我的手完全不聽指揮,頓時,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心想,原來這個事實并沒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簡單啊!旁邊的繆於桐好像看穿我的心思,對我眨眨眼悄悄地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加油,你一定可以的!”聽到好朋友對我的鼓勵,于是我又充滿了信心。俗話說得好“慢工出細活”,第二次實驗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變得格外的仔細了,我仔細地回想著之前繆於桐的每一個動作并模仿著,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乾坤大挪移”終于也練成了,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要甜。

  同學們看到我成功了,于是都躍躍欲試,錢鑫宇幸運地被邀請上臺表演,也許是太緊張,也許是經驗不足,也看乒乓球就要落下去的時候,“碰”的一聲,調皮的乒乓球從紙杯邊滑出來,實驗失敗了。

  通過這個實驗,繆於桐告訴我們乾坤大挪移的原理:這個乒乓球它是靠離心力才上升,因為只有一個物體它失去了地心引力就會浮起來,這就是離心力。看來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啊!

一次實驗11

  一次失敗的實驗

  今天剛一下課,老師就走進了教室,通知我們:為了增加同學們對科學的喜愛,和鍛煉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將在下個星期一舉行一個實驗,希望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實驗話題,并都能做出實驗來。老師話音未落,教室里已響起了一陣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我的實驗課題是——一張普通的紙能承受一塊磚的重量。實驗是這樣做的,將一張紙折成波浪形,再把它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架子上,再放一塊磚頭在紙中間。為什么紙不會破呢?原理很簡單,因為紙被折成了波浪形,受力就非常均勻,就不會破了。我在家里做了好幾次實驗,都很成功,信心也就更足了。

  終于到了星期一,我想這個實驗知道的人肯定不多,我一定可以大展身手了。一開始的兩位同學手腳利索,一下子就完成了他們的實驗,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我心想,這算什么,我的實驗一定比你們更精彩,更吸引人!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我做實驗了。我一手拿著一塊大板磚一手拿著兩個小鐵架和一張白紙,走上了講臺。在講臺上,面對著三十幾雙眼睛,我的心好像要從胸口里蹦出來一樣,怦怦直跳。我在心里暗暗地說:“鎮定,一定要鎮定!”我向大家介紹了我的實驗題目,大家的眼睛里閃出了興奮的光芒,用熱烈的掌聲鼓勵著我。也不知為什么,大家的掌聲越熱烈,我就越緊張,好不容易鎮定了心,禁不住地越跳越快,手也開始發起抖來,就在把鐵架子放下的時候,我手不由自主地碰了一下架子,鐵架子晃了幾下,“咣”地一聲倒在了講臺上,弄出很大的響聲。我連忙扶好鐵架,紙也忘記了折成波形,就直接固定在鐵架子上,把磚一放,紙竭力地支撐了幾秒鐘,從中間慢慢地裂成了兩半,磚掉了下來。還好,我及時地接住了,不然又要弄出很大的響聲來。

  我的實驗就這樣地失敗了。

  我走下講臺時,同學們有的用白眼翻我,有的對我冷言冷語:“切,不會做就別在那丟人顯眼,害得我們高興一常”

  “是啊,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我的心一下子碎成千千萬萬片。我多么想反駁他們兩句啊,可是我沒有那個膽量,我回到座位上,深深地埋下了頭……

  我開始佩服一開始做實驗的那兩位同學了,佩服他們實驗做的認真仔細,干凈利索。我想,老師讓我們做實驗的目的不僅僅是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要我們通過這件事,懂得做任何事情也要像做實驗一樣,認真細致,出不得一點差錯的道理。我也要用這個道理來鞭策自己的學習,使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

一次實驗12

  寒假到來了,老師讓我們在家做一個小實驗。我打開必讀書,思考著做哪個最好。突然,幾個字映入了我的眼簾:第46頁《逃跑的冰塊》。

  事不宜遲,吃過晚飯我就開工了。隨即還來了一個跟屁蟲:小弟弟趙遠(當然不用付工錢了)。按照書上所寫的,我開始搜集材料。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玻璃被全部用來招待客人了,而冰塊也用光了!

  沒辦法,總不能坐在這兒吧,得想想辦法才行。于是我決定,想用裝冰塊的東西盛滿水,然后放進冰箱冷藏層。乘這段時間,我帶著弟弟去買個玻璃杯,回來做實驗。半個小時過去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我和弟弟擊了掌,實驗正式拉開了序幕。

  我先小心翼翼地把杯子倒滿水,然后把冰塊一個接著一個地放了進去,不出我所料,果然有許多水溢了出來,仿佛是調皮的孩子出于好奇而探出了小腦袋,誰知一不小心摔下來了。冰塊很快也浮了上來,此刻的水宛如一片海洋,冰塊成了小舟。弟弟見了,高興得手舞足蹈,誰知一不留神竟把玻璃杯弄倒了。瞬間,杯碎冰裂,我的作業本差點就被浸濕了,幸好有包書皮的保護。弟弟一時間也沒反應過來,身上全濕透了。想都不要想,大人們不允許我們繼續做這個實驗了,無奈之下,我又重選了一個。

  這個實驗名叫《鬼影游戲》,在第63頁。找到材料后,實驗就開始了。我先在硬紙板上畫了六張鬼臉,它們都張牙舞爪,其中四張更為可怕。

  弟弟接著遞給我一把剪刀,我將這六張鬼臉“咔嚓咔嚓”剪了下來。用透明膠帶將他們一個個小心的固定在了鐵絲上。我給了三張弟弟,請他拿好,趙遠一臉茫然地望著我,我微笑不語。書上說的果然不錯,用鐵絲固定住鬼臉拿起來特方便。現在我拉上窗簾布,關上了燈。弟弟沒想到我會來這一手,天生怕黑的他顯得更加膽小如鼠“姐姐,姐姐,你在哪兒呀?我好怕呀!”弟弟忍不住叫了起來。其實我也很害怕,但在比我小的人面前,我必須鎮定自若。趙遠緊緊的拉住我的手,我猛地打開手電筒照著鬼臉。哇,好可怕!那幾張臉隨著我的手而移動,一會兒放大,一會兒縮小,仿佛一口要吞掉我們。弟弟一上來很害怕,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但聽了我的解說后,它不但不害怕了,還跟我一起津津有味地玩了起來呢!

  實驗揭示了一個大秘密:把鬼臉放在手電筒和墻壁之間時,我倆在墻上看到了鬼影。當我們把鬼臉靠近手電筒時,鬼臉擋住了更多的光源,所以變得很大。相反,鬼臉就小了。

  實驗真有趣,科學好神奇。

一次實驗13

  噴泉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是由羅馬人發明,當時,為了解決缺水問題,古羅馬人修建了12條水道,用來引入活水,并逐漸從飲用水發展成了裝飾性的噴泉。在18世紀,西式噴泉傳入我國,并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得到了應用。現代化的噴泉,集齊電、光、聲、水、力等于一體,妝點著我們的城市生活。每一次,看到公園里、廣場上的噴泉,我便非常的興奮,情不自禁的跑過去玩耍,在音樂旋律的變化下,噴泉變換出了各種優美的水姿。尤其是在夜晚燈光的照射下,噴泉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某天的實驗課上,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小噴泉”的制作程序,經過一系列的制作后,完美的“小噴泉”誕生,真是神奇不已,于是,在回家后,我迫不及待的來嘗試,希望能夠制作出像老師在課堂上展示的小噴泉。

  要成功制作出“小噴泉”,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于是,我發動了爸爸媽媽一起參與,實際上,“小噴泉”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利用水柱之間的壓力差,讓水在上升之后,再流入到低處,由于大氣壓力不同,水就會從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到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容器中的水高度相同,便會停止流動。

  我們先制作出了外盒,外盒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我和爸爸一起用鋸子制作出了三塊長木塊,長度為1550cm,再分別舉出一塊1510cm、1515cm、1540cm的木板,雖然制作過程簡單,但是卻累的我們滿頭大汗,將木板組裝在一起,就成功的制作出了外盒。為了讓“小噴泉”更加漂亮,我們在木板上涂上了紅色的油漆。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準備好了制作“小噴泉”需要的3個瓶子(分別為A瓶、B瓶、C瓶)、3個橡皮塞、硬管、剪刀等。我先將A瓶的底部剪掉,3個橡皮塞,每個鉆出兩個孔,確保硬管能夠順利通過,組裝橡皮塞,在完整的硬管中,塞入橡皮塞,再將剩余硬管剪成適宜的長度,塞入2個剩余橡皮塞孔中,裁剪硬管,在剩余橡皮塞孔中,分別塞入一根硬管。最后,將橡皮塞組裝起來,長軟管部分,連接橡皮塞寬頭硬管。在B瓶中裝水,C瓶設置于距離B瓶高度40cm以上的地方,在A瓶中倒入水,于是,一個“紅色的小噴泉”就這樣誕生了。雖然實驗花費了3個多小時才順利完成,但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內心深處充滿了成就感。

  在這次精彩的“小噴泉”實驗中,我收獲良多,要確保實驗成功,實驗前的理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弄清楚理論,才能夠將其順利的應用到實踐中,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是一樣,要取得理想的成果,必須要將課堂學習和課后的鞏固結合起來,學會舉一反三。

一次實驗14

  今天上午,黃老師拿著四個雞蛋和一只碗走進了教室,笑呵呵地說:“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科學小實驗。看看能不能握碎一個雞蛋,誰愿意來試一試?”“哈哈,這不是小菜一碟?”我不禁樂出聲來。“我!”“選我!”“我來!”同學們紛紛舉手,教室里刷地長出了一片小樹林。黃老師滿意地點了點頭,叫小明上去。小明激動得手舞足蹈,喜滋滋地走上了講臺。他拿起雞蛋放入掌心,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使勁握了起來。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過去了,雞蛋沒有碎,但小明的臉已經憋得通紅。“加油!”“用力啊!”“堅持!”同學們喊了起來。小明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就是奈何不了小小的雞蛋。一會兒,他小心翼翼地放下雞蛋,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同學們議論紛紛:“一定是他的力氣太小了。”“雞蛋殼多脆弱呀,怎么會握不碎呢?”“老師,我來試一試!”小偉、小宇、小紅興致勃勃走上臺去,握過雞蛋之后,垂頭喪氣地回到座位。

  同學們一致推舉小輝去試試。小輝是我們班個子最高的,身材魁梧,就像一座小塔。他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上講臺,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他伸出一只大手,把雞蛋握在掌心,開始用勁。我想:雞蛋應該會被握碎吧!同學們都緊張地看著他。只見他額頭上青筋暴起,沁出了細細的汗珠,指關節都變白了,可雞蛋似乎穿了一層堅固的鎧甲,安然無恙。

  當老師說誰去一手握兩個雞蛋時,同學們就像泄了氣的皮球,怎么也鼓不起勁來,沒有一個舉手的。浩浩頑皮,舉手又放下,被老師發現了,被叫上去。他十分無奈地拿起兩個雞蛋,硬著頭皮一握。我的天!雞蛋竟然碎了!他大概也沒有料到,嚇得臉都白了。難道浩浩才是我班的大力士?

  黃老師見我們疑惑不解的樣子,就解釋道:“這就是薄殼結構的神奇之處。雞蛋殼能把受到的外力均勻地分散到各處,每一處受到的力就變得非常非常小。所以,你力氣再大,也握不破一個雞蛋。但握兩個雞蛋就不同了,受力點在兩個雞蛋相接的地方,所以只要稍稍用力就能握破。”“建筑師們利用薄殼結構的原理,設計出了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如我國的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

  這個科學小實驗,令我們大開眼界。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雞蛋,竟然蘊藏著不為我們了解的秘密。我要發奮學習,勤動腦筋,以后當一個科學家。

一次實驗15

  上個星期五,班主任劉老師拿著一個雞蛋走進了教室,神秘地對我們說:“同學們,這節班隊課,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我們聽后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更掩蓋不住激動,迫不及待地問劉老師:“劉老師,您拿來一個雞蛋做什么?莫非這節課我們做的實驗和雞蛋有關?”劉老師笑著摸了摸我的頭,答道:“是的。這個實驗就是:雞蛋能不能被握碎?”幾個力氣大的同學信心滿滿,而幾個力氣小的同學忐忑不安,生怕老師會叫到自己,讓自己上來捏雞蛋,在同學們面前出丑。大家各懷心態,等待著游戲的開始。

  接下來,劉老師向我們簡單地介紹了實驗規則:每一個同學輪流上來握雞蛋,誰能把雞蛋握碎,誰就是我們班的“大力士”。要知道,“大力士”在我們班中有著一定的威信,何況是劉老師“親封”的呢!聽到這,連我這個女生都躍躍欲試了。

  首先,劉老師請到了我們班的“病號先生”。他瘦瘦小小,面黃肌瘦,同學們賜予他“病號先生”的稱謂。只見他邁著小碎步,心驚膽戰地走上講臺,接住雞蛋,將全身的力量都匯集到手上。他咬著嘴唇,臉漲得通紅通紅,雞蛋還是沒有碎裂開來的痕跡。他只好灰頭土臉地走下了講臺。

  同學們在臺下議論著,有的說:“要是我走上講臺去握雞蛋,肯定可以把它握碎。”有的女生則面露恐慌,惴惴不安地說:“那個雞蛋好難握碎的樣子,等會兒我們上去的時候會不會出丑啊?”我信心滿滿得想:要是我上去,一定能把雞蛋制服的。“病號先生”的力氣那么小,我應該比他強。

  接下來,劉老師請了力氣比較大的鄭浩東來握雞蛋。只見他把腿擺成“人”字形,開始用力。一秒,兩秒,三秒……兩分鐘過去了,鄭浩東的眉頭皺得都可以夾死一只蟲子了,臉紅紅的,額頭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可雞蛋還不肯輕易“就范”,鄭浩東只好灰溜溜地走下了“擂臺”。

  ……

  終于輪到我上來握雞蛋了。我把雞蛋握在手心,開始“發功”,過了一會兒,雞蛋還是無動于衷,我跺了跺腳,手心也冒出汗來了,心想:雞蛋啊,你就給我點面子吧!可雞蛋還是“不肯服輸”,一點兒面子也不給我,我只好像只斗敗了的公雞,遺憾地走下了講臺。

  “叮鈴鈴……”下課了,我問劉老師:“劉老師,雞蛋為什么不能被握碎啊?”“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建筑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了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如: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筑。”劉老師解釋道。聽到這,全班同學才恍然大悟。

  你說說,這節班隊課有趣嗎?

【一次實驗】相關文章:

記一次小實驗03-08

三年級《一次成功的實驗》課文12-30

三年級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07-07

實驗近義詞04-09

三年級語文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課件11-29

三年級上冊人教版《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12-03

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反思11-21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11-18

小學三年級語文一次成功的實驗教案11-11

三年級《一次成功的實驗》課文4篇12-3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亚州精品 | 亚洲人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按摩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欧美一区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