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11月10日北京衛視羋月傳全國首播新聞發布會在京隆重舉行,羋月傳發布會上播放了一小時超長片花,作為主角的孫儷卻沒有在現場觀看,播放完畢后才悄悄入場。因為前幾天當這個片花第一次在她的電腦上播放時,她坐在那里目不轉睛地看了一個小時,全然沒發現自己痛哭流涕。“我覺得不能再看了,如果在現場又看哭了,恐怕不能用一個很好的顏值來面對大家。”
片花中孫儷的哭戲很多,但孫儷說羋月傳并不是一出苦情戲。“81集中情緒最激烈的部分都剪到了一個小時里,其實更多的戲份里她是一個堅韌、隱忍的人,同時也是個很勵志的人。”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戲里羋月一個坎兒接著一個坎兒,在片場孫儷也是壓力極大,“叫羋月傳,就是這個角色從頭至尾,每場戲都有我,AB組都是我,我要是倒下了劇組就得停工。有一段時間情緒大起大落的戲連著拍,每天都哭到眼睛像桃子一樣,需要每天喝大量的普洱茶消腫。”
孫儷爽快的承認,羋月是她表演生涯中難度最高的一個角色,有幾次甚至拍到虛脫。“有一場在大殿訓誡的戲,看劇本只有兩頁,那天就排了這一場,我還挺高興的,沒想到真拍起來的時候全景近景各拍兩遍,每一遍臺詞都很長,每一段說話的對象都不一樣,情緒也不一樣,那個大殿又特別大,需要盡量讓所有人聽到我的聲音,就得一直頂著,演完一遍就已經很累,幾遍下來氣都虛了。”
盡管很累,孫儷還是覺得收獲很大,“演技方面比甄嬛時上了一個大臺階”。但并不是沒有遺憾,最大的遺憾就是配音。“我做了很多準備,也很自信,一直希望是原聲,還專門找了甄嬛的配音導演到劇組來陪我練臺詞,每句臺詞都根據他的要求過一遍才做,但不知道為什么還是沒用我的聲音,這一點我也不是很開心。”
篇二:
因為《甄嬛傳》的原因,對《羋月傳》的期待還是蠻大的。拍出一部各方面都能做到考究精致的戲不多,在這么個雷劇更容易火的環境下,還愿意耐心去打磨一部電視劇作品的,更少。然而,《甄嬛傳》做到了。
所以,當知道導演鄭曉龍開始拍《羋月傳》的時候,就開始期待,期待他能再次打造出一個精彩和精致的故事。
之前看預告片的時候,就知道了里面的基本人物造型,雖然看起來比較華麗,但是,服裝造型裝飾什么的,還是有些浮,不過,電視劇來說,還是劇情內容更關鍵的。所以,對于服飾造型上的瑕疵,還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然而看了這七八集后,不得不說,還是有些小小的失望。
《甄嬛傳》的做的太好,而《羋月傳》又是同一個導演,同一個主演,從開拍之日起,就注定會拿來跟《甄嬛傳》想相比較。也是因為《甄嬛傳》的精致,相比之下,就更顯得《羋月傳》的粗糙。
當然,這里并不是要比較二者之間的差距,只想簡單啰嗦幾句看完《羋月傳》前幾集后的小小失落。
服裝造型,前面已經說了,略顯粗糙了些,服裝基本都還不錯,然而里面女人的發飾,看著實在是有些,不忍直視。沒辦法,作為一個古裝美女愛好者,作為一個簪子愛好者,看古裝劇的時候,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看里面各種古裝女子的發型發飾,每每看到各色美人梳著古典的發飾插戴各種發簪步搖絹花時,心情就會莫名好上幾分。即使劇情雷人,沖著美人,至少也能多看一兩集。
《羋月傳》里,蔣欣,劉濤,向妃(就是槿汐姑姑),鄭袖的那個宮女,一個個看的賞心悅目。這幾個顏值擔當里,造型最好看的,要數劉濤和向妃了。劉濤看著淡雅脫俗,發髻邊插一朵珠花,看著別有一番風味(那個茵公主,厚厚的齊劉海,配上滿頭花花綠綠的東西,就是為了襯托嫡公主的優雅端莊清麗脫俗的嗎?威后好心機)。向妃,就是槿汐姑姑,在甄嬛傳里看著就讓人眼前一亮,兩個眼睛大大的圓圓的,特別漂亮,看著就讓人挪不開眼睛,她出場時,就簡簡單單白色羽毛發飾,更襯托出的她別有一番韻味。相比來下,蔣欣的造型就顯艷麗。額,還有南后鄭袖身邊出場比較多的那個小宮女,錐子臉,眼睛看著忒有靈氣。
相比之下,孫儷的那根金簪,看著,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說才好,那根金簪,怎么看都像是鍍金的。不過,這也側面反映了,月公主在宮里,過得確實苦逼。月公主苦逼,可以理解,畢竟被威后欺壓。鄭袖作為寵妃,可以說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吧,那一頭金光閃閃的發飾,怎么也看著那么廉價呢。于是我努力回想當初看《甄嬛傳》的時候皇和華妃的時候是什么感覺,想來想去,當時好像并沒有廉價感。然后,恍然了:戰國時期跟清朝,中間差了上千年呢,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落后,黃金提取工藝不好,也是正常。嗯,一定是這樣。
雖然也讀過歷史,讀過一些野史,但是并沒有仔細去研究過,所以對于秦宣太后什么的,了解的并不多,劇情是否符合歷史,不想去班門弄斧討論太多。還是更喜歡說些作為觀眾看到這部電視劇的感受。
電視劇,關鍵有兩個:一個是劇情邏輯,就是故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一個是演員的演技完美的演繹出了劇中的各個角色。二者缺一不可。
電視劇才放七八集,現在只是交代背景,故事還沒有完全鋪展開來,故事怎么樣,故事講的怎么樣,現在還不好說。然而,演員演技的問題,已經暴露了出來。有些自然,有些刻意,有些端著。
我是抱著十二分的期待來期待這部劇的,然而幾集看下來,總是容易出戲,總是為劇中的人物捏一把汗,偶爾,還會有些尷尬。不得不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一集開始,莒姬就跟王后開始了生死相斗,然而,蔣欣從華妃變成莒姬后,戰斗力也大大降低了,雖然氣勢十足,手段卻跟不上,跟王后的手腕比起來,差的實在太多,就像王后說的“居然問我為什么,跟我斗,你也配?!”嗯,確實,她不夠王后塞牙縫的,不過,莒姬本身就是打醬油的,斗不過王后也是正常。不過,莒姬死的時候,還能再噎王后一下,也算是挽回了一些。到這里,還是蠻精彩的。
主角慢慢長大,長大的過程,略無聊,還是更期待孫儷、劉濤、黃軒這些主角們的登場哪。
終于,主角長大。雖然孫儷年齡略大了些,但是,演起十五六歲的少女來,居然還是挺不錯的,至少沒怎么覺得違和,少女獨有的活潑樂觀演的很到位,也很自然。自然,這一點,特別難得。為什么這里要強調下自然,以及自然的難得呢,因為,有一個人,演的很不自然。對,沒錯,就是劉濤。
當我初初看到劉濤的少女造型的時候,還忍不住的在心里流了下口水感慨著:美人啊!然而,劉濤一說話,感覺好像整個電視都不好了。
如果一部劇里,其他人演技都差的時候,其中某一個差就可能被忽略了。如果,其他人,都很優秀的時候,一點點瑕疵,就容易被放大。
羋姝作為嫡公主,雖然被教導的端莊舒雅,但是,不是矯揉造作好么。可以看出來,劉濤是特別想演出十幾歲少女獨有的那種純真和善良, 于是,她用皺眉、瞇眼、噘嘴、微笑、抿嘴這些面部表情,希望能表現出那種少女的活波天性。可是,作為觀眾,怎么看都覺得怪異,……這一點,特別是在同是演少女的孫儷的襯托下,更顯得假。其實,比起孫儷,我本身是更喜歡劉濤的,原因很簡單,她漂亮。從《白蛇傳》的時候,就喜歡她,雖然那時候還不知道她叫劉濤,但是這張臉卻一直記著,即使有些電視劇并沒有看完,但是,有劉濤的鏡頭,都多看了幾眼的。當知道這部電視劇劉濤是主演之一的時候,劉濤也是對這部劇的期待之一。然而,看了前面這幾集,劉濤的表現,有些失望。
這部劇里,孫儷的少女,威后的獨裁霸道,鄭袖的狐媚,甚至是茵公主的投機鉆營,都演的很到位,各自拿捏的很好。這里很想說下那個鄭袖。鄭袖其實看起來也有些假,然而,這種假正是角色所需要的虛偽。她說喜歡那種味道,還說什么狗屁男人的英武之氣,這句話本身就很假,沒有人會喜歡異味好嗎,然而她卻很自然的說喜歡,這種假就是角色需要的。她對楚懷王的各種撒嬌,各種勾引挑逗,作為觀眾,甚至是電視劇里的威后,都 說她狐貍精。鄭袖長的并不怎么漂亮,然而,前幾集里,最想看到的角色卻是她(當然,這跟她幫助主角也有一定的關系)。對著楚懷王時,她是嬌媚、羞怯、聰明、yin蕩勾人的;對著威后時,是高傲、挑釁、綿里藏針;對著羋月時,即使剛剛仗義救過她,也是帶著作為寵妃的冷漠和對她人的不屑的;對待巴結她的人,又展示了她貪婪的一面。不管是哪一面,她都表現的自然且毫不做作,各種情緒來回切換無壓力,好像她就是那么一個虛偽貪婪又帶點仗義的女。額,好像越寫越愛鄭袖這個女人了。
于是,在這么多實力派演員的襯托下,劉濤這個十六歲少女演的,實在有些悲劇。反正每次看到劉濤出現的時候,心里就不自然的提著一口氣,有時,甚至會覺得尷尬。希望,后面劇情進入正軌后,劉濤能表現自然些,我還是很期待她后面的表現的。
說完女人了,還是說說里面的幾個男性角色吧。
最先出來的是羋月他爹,額,羋月他爹跟小羋月最初見面的那個場景,略尷尬。雖然做父親的會逗自家的寶貝女兒,但是,也太夸張了點。可惜這個角色醬油打的有些早,不然,有他陪著,也就不會顯得劉濤的演技那么尷尬了。
黃軒出來的時候,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小哥長的挺齊整,笑起來也蠻好看,雖然有時候有些端著,但是誰讓人家長的帥氣,看到就忍不住要多看幾眼。
相對于小鮮肉,大叔級別的方中信就多了些男人味,看著忒是迷人。特別是他在驛館里野心勃勃的說要下一盤很大的棋時,眼神里的情緒瞬間感覺這個電視劇的逼格又提升了很多。被前面幾集快要磨平的對本劇的熱情也立馬熊熊燃燒了起來。包括后面的幾場戲,他往那里一坐,就能感受到那屬于帝王特有的凌厲和果決。明明是幾個人坐在一起,然后眼神會自動鎖定秦王,老戲骨,特別是長得帥的老戲骨,殺傷力果然不同凡響。很慶幸,這部戲男主角請了方中信,
就目前的這幾集來看,演員演技有好有壞,且水平差距略大,看著的時候,總是不時出戲,就這一點來說,就被《甄嬛傳》甩出了很大的距離。而且,劇里的人物臺詞,一會粗俗,一會文縐縐的,風格差異也大了點,搞不懂編劇到底是想搞成什么風格的。
不管怎么說,這部劇都是期待等待很久了的,雖然有些瑕疵,但也不算太嚴重,還是會看下去。故事還沒有完全展開,希望后面更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