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導游羌姑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導游羌姑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導游羌姑作文1
本學期任初一七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入學初在學校組織的摸底測試中,不及格的學生有16人,占26%,最低分只有18分,60—79分的有23人,占37%,90分以上只有3人,可見此班的中、下面的學生較多,基礎比較差,有的學生學習的習慣也很差,上課注意力集中不了,作業不能獨立按時的完成,針對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認真備課,備教材教法備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寫好教案,每一堂課都要做到有準備。
二、做到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講解概念及其應用力求清淅,有條理,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注意精講多練,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盡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作業的布置有針對性,有層次,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小結,一些小問題將其批改解決,錯誤較多的問題,上課時進行透徹的講評,并針對有些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失。
四,做好課后輔導,注重單元測試。單元測試不僅是學生對本單元中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測,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測,通過檢測情況注意對后進生的輔導,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維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對學習產生興趣,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的一部分,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懂,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注意克服不足,發揚長處,爭取后面的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導游羌姑作文2
大巴車剛一駛上成都通往川西北的高速公路,女導游開始自我介紹:“歡迎大家一同去我的家鄉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游覽夢幻世界——九寨溝風景區。我是羌族人,名字叫契利烏嘎,不好記是嗎?大家叫我的漢語名字吧,徐英川,雙人徐……“好一個落落大方的開場白,帶著濃重四川音的普通話,甜潤潤,清脆悅耳,一下子把全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她那張笑容親切的娃娃臉上。
從成都去九寨溝往返一次需要三天,山高路險。徐導在旅途上成為公眾目光的焦點。她大約20多歲,齊耳短發,雙眸閃亮,樸素的衣著襯托出精干矮小的身材。
一路上,徐導侃侃而談。而對清晨時濃時淡的霧靄,她說:“我們四川人這個地方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的個不高,全能吃辣椒。”寥寥數語,既把大家逗得哈哈笑,又把風土人情概括得惟妙惟肖。談到四川人時她說:“天府之國既給人們富庶,又容易使人懶惰,成都的小市民大多數都是愛吃麻辣燙,打點兒小麻將,看個歪錄像。沿街挑燈‘夜戰’的景象,大家一定都見過。”連珠妙語詼諧幽默,簡直就是出類拔萃的脫口秀。
談笑之中汽車沿著波濤洶涌的岷江,蜿蜒著駛入了險峻的山谷,來到了阿壩州。面對散落的岷江兩岸用石塊和黏土壘砌成的民居,徐導說:“我們羌人是大山的兒女,祖先是西域的游牧民族,現在的羌人還喜歡穿傳統的羊皮褂,鉤鉤鞋,男人掛腰刀,女人繡荷包,有語言,沒有文字,年輕人唱山歌、浪寨子,沒這個本事找不到對象。我給大家唱一段我們羌寨的山歌,看看在坐的哪位阿哥能跟我對得上……”這讓我想起王之煥的兩句詩“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個“羌”字,小學讀課本時不理解,僅是朦朧地感悟到荒漠與悲涼。真正的羌人在大山里生活得豪放歡暢,田園牧歌,羌笛悠揚,這種自娛的傳統是羌人對生活艱辛的一種反抗和順應,或是補償吧。
徐導說她家鄉茂縣的大山里,聚集著20余萬羌族人,山高路遠,山歌唱得再好也解決不了溫飽。小的時候她常隨父母到深山里去采藥,走過好多掛在云間的羊腸小道。談到草靈芝、冬蟲夏草,她說:“寨子里沒有醫生,生了病,母親就用草藥煎水給我喝,真的很靈驗……”小徐嬌小的身軀浸透著大山的靈氣。
汽車穿過狹窄的街道駛入茂縣縣城。我問她:“你常跑九寨溝這條路,回家是不是很方便?”她緩緩地搖了搖頭,回答說:“不,很難噢。我家住的地方不通車,每次回家都要在縣城租匹馬,騎五六個小時的山路,好辛苦吆。而且,我們那里人民族意識還很強,回家的時候必須穿羌族的服飾,否則父母會生氣的。”
聽了她的話,我心頭不由地一陣緊縮,走趕緊把目光移向車窗外,眺望連綿不斷的群山,聯翩的浮想潮水一樣涌來。是呀,從大山里走出來一個在外面舉目無親的羌族姑娘是多么不容易!試想,她當年還是個中學生的時候,一定騎著馬辭別父母,獨自踏遍坎坷,忍受疾苦,才見到了外面的世界。她肯定是許許多多大山里同齡中比較幸運的.一個,不知還有多少像她這樣年紀的少女同樣有著憧憬未來的夢想,可是,至今還沒有見過真正的鐵路上行駛的火車。
為了不使閑聊的話題過于沉重,我趕緊問她去九寨溝的感受,她說:“九寨溝一年四季的美無法用語言描繪,怎么說都是錯,每個人都可以去品味,總之九寨歸來不看水。”我忽然明白了,所有的美都是人的感受,人的心靈才是美的歸宿。羌族的姑娘首先引發了我的遐想,她述說的美麗蘊含著苦難磨礪出的芳香。
【導游羌姑作文】相關文章:
“傻姑”05-14
姑,Imissyou!06-05
“傻姑”06-30
“傻姑”06-30
我的姑姥08-21
姑侄情05-18
姑侄情05-18
懷念我的姑奶04-21
我的網迷姑爹10-10
姑山與夫山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