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熱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冷與熱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冷與熱作文1
站在冥蒙無際的空間上的一個點遠眺昨日與將來,有些事物,正在悄悄發生改變。被近在手掌的碎片化的思想包裹的人們在精神的蕪雜里蹀躞不前。在事物認知過程中的冷與熱的態度的轉換必定會利于整個社會長久的發展,而后社會人心處世之道的冷與熱之變,在這現代社會人欲物欲的浪潮里面,形成了永恒的抵牾。
理想主義者在行動上是“冷”的。在理想主義者的世界里,好像永遠在尋找生存的意義。他們非常崇尚人與人之間和各種關系中的真實和正直,容易將別人理想化。他們心中的那條路上,一定只有一條河,那條大河,流的深遠,像留在新世紀前寂寥的的夜色里,邊緣比天際還遠。
顧城說過“我所有的花,都從夢里出來/我所有的夢,都從水里出來。”然而只靠理想主義者對現世的想象是全然不夠的,歷史的洪流中必定要存在著對于事物認知的態度由冷轉向熱的一個探索與行動的過程……
許久前,在人們的思想中總有一些被宗教信仰掌控或是封建統治強加上去的思想——人是神創造出來的,神是我們的一切與掌控你生活方向的不可動搖的存在。那時候,人們陷入無盡的冰冷的黑暗的漩渦,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心中的理想與追求,都在那些冰冷的世紀中被凍住,黑暗無盡頭,人們默默等待著一把火來融化那冰封了幾個世紀的沉睡著的冰冷無力的心。
可正是從古希臘山上的那一座石碑——“認識你自己”開始,人類開始在當時的精神的蒙昧中開始了一場漫長且艱辛的旅途,多少偉大的人主動投入到對生命對人生價值的火熱的追求中去。而他們只能努力尋找現實的存在,并以思想的力量加以反抗。
從泰勒斯第一次用自己的頭腦去探索自然的奧秘,一場火熱的思想探求運動開始了——從中世紀的蒙昧與黑暗,到后來蘇格拉底的“知識即美德”、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到后來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來的薄伽丘、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踏著歷史的跫音火熱的追求著,在思維的理想之地不斷探索。
歌德用六十年寫出《浮士德》,是人類肯定精神與否定精神的斗爭,是人與自身的斗爭,反映出來人對于事物認知過程中無比巨大的熱情。面對現實,理想與追求的那顆火熱的心該何去何從,是否應該在那個冰冷的世界里臣服于寒冷的侵蝕?而后,時間證明了,在流淌著的歷史長河中突顯人必定懷以巨大的熱情以其自身的選擇與行動對這個世界作出回應。
魯迅將自己的生命與認知事物的探索相連。他血肉模糊又深感悲哀,可是還努力尋找現實的存在,他是一個勇敢的追求者,在冰封的環境中懷揣著一顆火熱的革命的心。
而現在,人們對于事物的認知已基本有了自己正確的框架,事實證明了時代的進步必定是有無數懷著無盡的熱情的先人們在冰封冷酷的當代中不停的追求與付出才形成的。這是人類進步的歷程,先人們成功的解決了“冷與熱”的斗爭。
可如今,人們內心冷熱的矛盾漸漸凸顯。現世的基本道德準則受到了挑戰。現代人的精神困境也成為當下很大的一個問題。
于是我們周圍開始出現了老人摔倒該不該扶,這個不該成為問題的問題,也出現了安全感被屢屢出現的安全問題破壞這一不爭的事實。然而,這些都只是科技發展社會進步下現代人精神困境中的很小一部分。
這絕不是最好的時代也并非是最壞的時代。沒有人為它頂禮,更沒有人為它守節。
問,是人心變冷了嗎?
當初中國古代儒家所宣傳的最高理想社會亦或是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即大同社會難道就被現代國人所遺忘了嗎?
反觀現在的“人類中心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正越來越影響人們的言行舉止。人們對于個人行為的掌控以及傳統的倫理道德的約束力大不如從前。在幾分惶恐與不安中,現代人迫切的想找到解決之法,想要改變人心之間彼此隔膜、以冷漠之心相待的現狀,讓我們熱血的心跳動的更有力些。
社會的道德體系的建立與核心價值觀的提出,讓我們重視人的內心。于是我們發現,不管法律如何約束管制行為,只有來自心底的溫暖才能溫暖整個社會,杜絕以冷漠之心相待的事件。
人,性本善。
只是在社會環境整體的變動之下,不得不變的冷漠與不善,丟掉心中與人為善的熱情,往人性最初的對立面越走越遠了。
時光在向前進,歲月長河中的傳統與歷史不一定為現代人所傳承,但其中的精神還是人們必不可缺的一種內在價值。
向上的精神還是得在歷史長河中才能找到棲息地。或許以前的思想在迷茫無助的現代人心中仍然有著普世的價值。唯有站在極高遠的位置,才會看清,當我們遠離了言語和是非,我們一切的行為也就真實的顯露了人性本來應有的正確的樣子。
我們需要事物認知過程中,由冷轉熱的追求事物的變化的過程,更需要正視社會人心處世之道的冷與熱的變化。兩者缺一不可。
現在的我站在時代的這一端。薄霧輕起,微光彌漫。
不變的是,百萬年前的星光并沒有被黑暗和寒冷所吞噬,而是穿越遙遠的空間來到了我的面前。我看到了近了的希望、亮了的晨光,以及一顆遠離冰冷的火熱的心。
冷與熱作文2
每個人都曾喝下冰冷刺骨的水,然后釀成幸福的熱淚,從陰雨走到艷陽,終于逢到了望不盡的繁花盛景。
——題記
那夜本應是圓月,可月兒卻躲進了云朵里。她站在那片長滿蒲公英的荒地里,眼角滴下了一行倔強的眼淚,發絲狂舞,飛揚在沒有星空的夜里。只有蒲公英依舊執著著,執著著飛向遠方。亦如她一樣。
小黎出生在一個荒僻的小村子里,那年夏天,她還未滿月,家里便發生了一起不知緣由的火災,當人們撲滅大火的時候,小黎的父親已經奄奄一息,而她的母親也已經昏過去了,母親的懷里緊緊地抱著那個小小的她。
那次事故之后,小黎的手臂上便烙下了一片觸目驚心的印記,從肩頭一直到手腕,而她的父親也只能永遠的依靠在那張整日“咯吱”作響的床上。家里的重擔全都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一天天,一年年。小黎在親人和鄰里的.關愛中慢慢長大,母親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不敢再讓她受到哪怕一丁點的傷害,而年幼的她也不明白什么叫做傷害,善良的鄉鄰們也都無一例外的把小黎當做自家的孩子一般看待,關愛備至。每逢佳節,小黎總會收到鄰里送來的禮物,而過年時,更是有很多紅包可以拿在手里。雖然,紅包里沒有很多錢,但在這個小村里,這對孩子們來說,已經算是一筆巨款了。村里同齡的小朋友也都成了她的玩伴,孩子們都過著清貧的日子長大,沒有人在乎她手臂上的疤痕。
雖然,小村莊貧窮落后,但是村里的每個人都淳樸、善良,大家如同一家人一樣。小黎在這樣的溫暖與歡樂中慢慢成長,時常伴她左右的是熱情和笑臉。
此時的她,還不明白那塊印記的含義。
終于,小黎到了上學的年紀,貧窮的小村莊已無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機構,小黎離開了家,開始住到學校里,昂貴的寄宿費用使她和母親省吃儉用。她開始了一個人的漫漫求學路從小學到中學,小黎一天天長高,長大。而她手臂上的印記卻像惡魔種下的種子一樣,隨著她的身體張牙舞爪的長大,而那顆魔樹結下的果實便是同齡人投來的異樣眼光。這個又黑又瘦的小女孩與周圍的一切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同學們都下意識的遠離她,在學校的時候,同學們都對她滿是畏懼,因為那印記是那么深,那么可怕。校院里到處都是兩兩結伴的孩子,女孩們手挽手,走在學校的小路上,但沒有一個人愿意挽起小黎的手。
漸漸地,小黎不愿再多說話,多解釋了,即使是夏天,也沒有人看見她穿短袖的衣服了,長長的袖子下,是她不愿提起的傷疤。以前沒有經歷過冷眼的她,如今在多少個夜晚哭濕了被子,哭腫了眼皮。從貧窮的小村莊,到繁華的小城市,曾是多少人的夢想,可小黎卻覺得自己是從艷陽高照的春天走進了寒冷刺骨的雪地。
現在的小黎唯一能做的,僅剩下努力學習了。
那天是期末考試,她想著自己一定要好好發揮,讓母親看到自己的努力,也在新年里讓親人朋友能祝福自己。
考試的鈴聲響了,她開始認真的做題,快要臨近尾聲了,前座的女生被老師叫了起來,“誰給你的紙條?”老師嚴厲地說,“是……是……”女生支支吾吾,“是她!”女生的手指指向了小黎。不明狀況的小黎被老師叫了起來,她的大腦一片空白,在老師詢問一番后,小黎開始反駁,可是女生肯定就是她,而不巧的是這間教室的監控器恰好壞了。小黎做了無謂的掙扎。
她被趕出了考場,取消了考試資格。她不明白這一切,眼角流下了無息的淚水。
所有人都走出了考場,考試結束了。只有她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走廊的角落,沒有目的。一個面容姣好的女孩從她身邊飄過,瞥了她一眼說:“不冤枉她冤枉誰呀!”小黎記在了心里,她想著總有一天她會走出這片冷漠的境地,她不會再讓自己受到這種傷害。
轉眼間要過年了,小黎回了家,母親沒有責怪她,反倒是語重心長地與她講了一個晚上,除夕那天,小黎看著門前的燈籠,那么紅,紅的耀眼,她想,她總有天會像這燈籠一樣耀眼。
開學的日子臨近了,小黎分外珍惜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光,開學那天,她沒有讓母親去送自己,她想自己總歸是要長大,總歸是要學會面對的。在學校的日子,小黎每天奔波在教室、餐廳、宿舍之間,她珍惜著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空閑的時候也不曾放下手中的書籍。終于,那年她考進了重點高中,她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在高中的日子里,小黎依舊那樣努力著,每一次考試她都能取得驕人的成績,高中時光匆匆流去,高考到來了,小黎用盡全力來打好這一場仗。暑假里小黎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她以全縣第一的好成績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學府。曾經給過她冷眼的人們也都露出了驚訝的目光。
經過大學的深造,還有她自己不懈的奮斗,在無數次跌倒后她終于成功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片土地上站穩了腳跟,雖然此時的她已經年近四十,但她成為了當地赫赫有名的慈善家,幫助那些有殘疾有缺陷的孩子們,她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溫暖幫助那些孩子們,讓他們可以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她的成功讓那么多人投來敬佩的目光,沒有人再在乎她的傷疤、她的家庭了,沒有人再投給她冷漠了,有無數人贊揚她,仰慕她,時常響在她耳邊的是各種溫熱的話語。
人生就是這樣,有冷有熱。冷的徹骨,暖的沁心。冷漠是上天給你安排的考驗,而想得到溫暖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
冷與熱,淚與笑,悲與喜,這才是所謂的人生。
蒲公英飄遠了,扎根在那廣袤的土地,然后怒放,然后繁衍,黃色的小花那么耀眼,向著太陽也向著光。
冷與熱作文3
在小鎮上,沒有人不知道張記面館。
且不說張記的面做的面筋道,湯也香;店主張老板招待客人那股熱情勁兒也留住了一批熟客。一見有客人進門,張老板總是先堆上一臉的笑容:“呦,您來啦,吃點什么呀。”邊說邊親自招待客人入座。等到客人點了面和幾道小菜,邊笑著說:“您稍等,馬上就好。”快步走到后廚吩咐去了。張老板很健談,來吃面的客人大多很快就和他熟絡起來。不忙的時候,也常會有熟人來店里,點盤花生米,要壺小酒,與他邊喝邊聊。人們談起張老板時,總會說:“張老板真是熱情啊!”面館的生意越來越好,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我在冬天回到了小鎮從張記面館經過,看到一切都還是老樣子。張老板熱情地招呼聲,小二的吆喝聲,客人的談笑聲都混在一起,給寒冷的天氣增添了一絲暖意。這幾天下起小雪,在這大冷的天兒,若能到面館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面,或是香噴噴的雞湯面,那該有多美啊!想到這兒,我不禁咽了咽口水。我不經意地扭過頭去,看到了對面的鞋匠。他穿著一件破舊的黑色棉襖,袖口隱隱露出白色的棉花。他仍是那樣一張冰塊臉,沒有一絲笑容,只是怔怔的盯著來往的人。忽然一陣冷風吹過,我縮縮脖子,緊了緊身上的衣服,心里感嘆:“越來越冷了啊。”不覺加緊了回家的步伐。
鞋匠是個啞巴,四十來歲,不久前才來到小鎮。人們不知道鞋匠的名字,也無人關心,只叫他“鞋匠”。鞋匠不只不會說話,臉也整天板著,讓人覺得不好接近。他在面館對面支起這個修鞋攤,只一個人孤零零的守著這個攤子。雖然面館生意興隆,可于修鞋攤卻是另一副景象,一天也沒有幾個人光顧。雖然客人少,但鞋匠做起活兒來卻十分認真,修好的鞋像新的一樣,讓人贊不絕口。
小鎮的日子平靜如水。天氣越來越冷,我整日呆在屋子里在火爐旁看看書,和家人聊聊天,日子悠閑自在。今天小妹突然想吃張記面館的牛肉面又懶得出去,只得由我去給她買回來。
走出家門,我抬頭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心想:還有一場雪啊。天氣很冷又到了飯點兒,街上已經沒有多少人。我匆匆趕到張記面館,一進門,一股暖意撲面而來。張老板正靠在柜臺旁和一個朋友聊天。一見有客,馬上送上一個笑臉:“您要吃點什么呀?”“一碗牛肉面,帶走。”我客氣的回答。“好嘞,馬上就好。”說著收拾出一張靠窗的桌子讓我坐下,又走到后廚吩咐去。一會回來繼續和朋友聊天。我百無聊賴,自己倒了一杯茶,邊喝邊向窗外。天空不知什么時候已飄起小雪,細小的雪花隨風旋轉飛舞,靜靜的落到地面。鞋匠依然定定的低著頭補鞋,雪落到他的肩上,小錘不緊不慢的敲打著鞋掌,“錚錚”聲在清寒的空氣中傳遠,漸漸消散。
忽然一陣冷風坐了進來,我不禁打了個寒戰。面館的門打開了,只見一個婦人拉著一個女孩走了進來。婦人大約三十出頭,頭發有些凌亂,一雙眼睛躲躲閃閃的。她拉著的小女孩也不過七八歲,小臉凍得紅彤彤的。已是深冬,兩人還穿著薄薄的棉襖。
張老板正與客人聊得火熱,一見婦人進來,笑容馬上收斂了,他皺起眉頭,斜著眼打量她們:“你。吃面?”旁邊的朋友拍拍他,不耐煩地說:“吃什么面啊,一看就是乞丐,快打發走吧。”那婦人局促的搓著手,怯怯地看向張老板,囁嚅道:“老板。我家的地沒了。家里沒有飯吃了,孩子很餓。”而小女孩眼睛盯住一位客人桌上熱氣騰騰的面,再也移不開視線,不停的吞咽口水。我看她的臉已經凍得紫紅,窄小的棉襖不能包裹住凍壞的小手,心里隱隱作痛,只希望張老板能給他們一碗面吃。
誰知張老板的臉上不見了往日的熱情,冷冰冰的說:“要飯啊,真是晦氣!”輕蔑的擺擺手,“快走吧,誰有工夫給你們做面。”婦人的臉上難掩失落的神色,可還想再乞求一下。“您行行好吧。”“快走,別打擾我做生意!”仍是冰冷的語氣。我的心里好像有什么東西堵住,悶悶的。
“您的面好了。”小二把面盛到我帶來的碗里,用蓋子蓋好。我端過碗,溫熱的感覺從手上傳來。轉過身。發現店里不知什么時候多了一個人,原來是鞋匠。他的頭發上、衣服上覆著點點雪花,臉上仍然沒有表情。他從身上摸索了一陣,找出了十個錢,伸手放在柜臺上,指指那婦人和孩子,“啊啊”的說著什么。
“哼,你倒好心。”張老板收下錢,嘟囔著:“一天才掙幾個錢啊,還充什么好人。”說著慢悠悠的走到店小二身邊,“去,叫后廚做兩碗雞蛋面。”
夫人仿佛舒了一口氣,臉上寫滿了感激,不停地道謝。鞋匠臉色平淡,好像自己根本沒有做什么。他淡淡地搖了搖頭,示意婦人不用道謝,他轉身走出面館,走到門外的風雪中,那黑色的背影堅定而執著。
我也端著面,向家走去。雪依然下著,卻已經從棉絮般的雪花變為細細碎碎的雪。雪花吹在我的臉上,涼涼的,但已不是刺骨的寒冷--冬天快要結束了吧?我想,這應該是最后一場雪了。我臉上不自覺地浮現出一絲笑容。
手上傳來溫熱的感覺,一直暖到心里。我仰頭看向天際,冷風吹迷了我的眼,一瞬間似乎又看見了鞋匠那黑色的寬厚的背影,走進漫天溫暖燦爛的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