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觀看電影。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秋風輕輕吹過,吹起了我們輕盈的步伐,向著熱鬧非凡的電影院走去。一路上,同學們嘰嘰喳喳不停地議論著,那一張張花朵般的臉上映出難以遮掩的笑容。
走進電影院,剛坐下,只見大屏幕上出現了《暖春》這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正自信地想:這片名真好聽,一定是一部充滿陽光和幸福的喜劇片。但影片剛開始十多分鐘,我的耳邊傳來了低低的哭泣聲,我也情不自禁地流淚了,那是同情的淚。
原來,影片講述的是:在一個貧困而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個瘦小的女孩,手里緊緊攥著一只紙風車,驚慌失措地跑進一個野山村口。太陽炙烤著大地,暑氣逼人,這女孩暈倒在村口。這個小女孩叫小花,父母死了,疼她的奶奶也死了,成了孤兒,被一對狠毒的夫婦抱養,整天干粗活,受盡折磨。可憐的小花趁人不備逃了出來……眼看小花走投無路,猶如汪洋之中的一艘小船,隨時都可能被驚濤駭浪吞沒。幸運的是,她被一位老爺爺收養了。善良的老爺爺已年過七旬,生活十分貧困,如果再撫養小花的話,那便是雪上加霜了。況且,他的兒子和兒媳也竭力反對,不愿收養她,想盡各種辦法要把小女孩拋棄。但老爺爺以他寬厚而溫暖的胸襟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把這個孤兒培育成人,終于有了個苦盡甘來的結尾。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老人對小花那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供小花上學念書,老爺爺起早貪黑,每天干得大汗淋漓。一天,老人家又上山采柳條,準備用它編織成籃子,賣幾個錢。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盆而下,老爺爺全身都被雨淋透了,一步一滑地走著。猛然間,老人終于累倒在泥濘的山路上……
此時,影院里的同學們眼里的淚花在眼眶里打轉,禁不住流了下來。我的眼睛也紅了,為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陌生的女孩而操勞成這樣的老人,怎么能不流淚了呢?這就是人間的真情!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身上流淌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誠的品質,面對孤兒,用暖春般的美德關懷她,感染著周圍的人。我希望我們每個中國公民都有老爺爺這樣一份暖春般的美德!
篇二:
我是討厭被感動的人,也是討厭流淚的人。多少年了,我看的電影都是些所謂大制作的商業片,或者是在別人看來幼稚到極點的卡通片。
而《暖春》是一個平凡、樸實而又感人的故事。片中的小花是一個可憐的孩子。
小花,是個七歲的孤兒,在奶奶去世后,不堪忍受寄住人家的毆打跑了出來,帶著奶奶留給她的紙風車。一個中年男人撿到了已經餓昏的小花,拉回村里。村里人都不想收養她,最后還是寶柱爹把她領回了家。而爺爺的兒媳正百般求子不得,一時把小花當成了眼中釘,即使小花是那么懂事貼心。她送小花回家被爺爺攔了回來;用眼光威脅小花不能吃東西,最后爺爺不得不和小花另起爐灶;她甚至還為了兩個雞蛋踩碎了小花心愛的紙風箏。小花最終感動了所有人,并以她的聰明才智取得了學業的成功,成為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最后當上了理想中的鄉村教師。
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老爺爺對小花無微不至的愛:一天,他上山采柳條,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盆而下,老爺爺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老人也終于累倒在泥濘的山路上,小花拿著一塊塑料薄膜去接爺爺。小花看見爺爺的時候摔了一大跤,爺爺也摔倒了……
還有小花撕心裂肺的叫喊:“爺爺,求你留下我吧!”“爺爺,爺爺……”我眼里的淚花在眼眶里打轉,禁不住淚流滿面,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是呀,為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陌生的小女孩而操勞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動呢?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身上流淌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誠,面對孤兒,用暖春般的真誠關懷她,感染著周圍的人。這種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嗎?
“老師,您以后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這樣我就可以把舊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這樣爺爺就不用那么辛苦的上山砍柳條了。”“我最愛的人是我爺爺!”“這是胖嬸給的熟雞蛋,爺爺不吃小花也不吃。”
聽到這些話時,我就在想:是不是我們這些衣食不愁的孩子忽略了太多太多微小的生活細節?
忘不了這些聲音,太多太多,可使我最感動的是一個字:“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