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我的寒假生活里,有許多事令我愉快,雖然過去了很多天,但一想起這些事,還是讓我興奮不已。
那是元宵節之夜,我和姥爺去青龍山給祖先送燈。到了青龍山,我和姥爺先點蠟,點完了之后是讓我最興奮的時候了。我們放鞭炮,響聲震耳欲聾,人們都捂著耳朵。放完之后,滿地紅艷艷,像一條紅色的大地毯。煙花點著火以后,禮花彈上了十多米的高空,在天空中散開了,有的像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耀眼的玫瑰、有的像溫馨的康乃馨、有的像黃燦燦的向日葵,有紅的、黃的、綠的,一朵朵五彩繽紛爭奇斗艷,我仿佛在花的世界里,陶醉在幸福的海洋里,我的心也是心花怒放啊!
從青龍山回來之后,立馬和小弟弟去了街心花園,花園里燈火輝煌,讓人目不暇接。那里有許多的小朋友都在放孔明燈。姥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就給我們買了三個紅色的。我看了一下結構,就是一個長方體的布,下方的那一面沒有,中間有一個蠟,還有兩個木棒。第一次放孔明燈的時候,我們不會放,結果把布給燒著了。我們馬上去小賣部買了幾瓶水給澆滅了。第二次我們總算知道了該怎么放孔明燈了,點燃了蠟燭我和弟弟一人把兩個角。過了一會兒熱空氣不斷膨脹我們把手輕輕的放開,只見孔明燈慢慢的升起。慢慢隨風飄向了莊河市的上空,我閉上眼睛許下了心愿,愿它帶走我的煩惱,給家人帶來平安。
這就是我愉快的寒假生活。
篇二:
這個寒假,我很快樂,同時,我也收獲了很多……
寒假中,春節是快樂的。為了了解古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我特意查了相關的資料。臘月初八,也就是“臘八節”那天,年就拉開了序幕。年味兒越來越足了。街道上賣對聯的、年畫的、“福”字的,也越來越多了。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人們就紛紛開始辦年貨了,在以前的北京人就會殺雞、燉肉、發面、釀酒……,忙忙碌碌地為大年三十那天做準備了。
說起年三十,人們不得不想起餃子。大家知道嗎?餃子又有一個別名叫“交子”,意思是在晝夜交替的那一刻吃餃子,因為餃子是白白胖胖的,像個元寶,所以大家就認為在除夕之夜吃餃子預示著來年會發大財。
大年初一,大人們都早早地叫孩子們起床,把孩子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上新買的衣服,然后就去給長輩們拜年,從而得到壓歲錢,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最高興的事了。
初二到初四是逛廟會的最好時間。雖然廟會的人很多,可是大家還是很開心,逛著各式各樣的小攤,看著千奇百怪的小物品,還有吹拉彈唱的各色節目,嘴里不停地吃著各色小吃,手里舉著風車“嗒嗒”地響,好不熱鬧。
在假期里,我還學會了門手藝,那就是北京的文化傳統絲網花兒的制作。我先把五顏六色的絲網布抻開,然后把布包裹在細細的鐵絲圈上,組成一個花瓣,就這樣再做幾個同樣的花瓣,把它們湊在一起,一朵漂亮的絲網花就做成了。我還和媽媽學用五彩的珠子穿成了五個活潑可愛的福娃呢。媽媽夸我心靈手巧,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好快樂呀!
在這個假期中,最讓我難忘和自豪的是我在短短的4天內,學完了中國的書法中的九個筆畫,并且能很漂亮地寫出來。伴隨著那清幽的墨香,我迷上了中華民族的國粹書法。同樣,我也置身于其中了。
時間過得飛快,還沒有回味完假期那充實的生活,就又要進入新的學期了,我會用奧運的精神激勵自己,一刻也不會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