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包好了粽子,準備那一天吃得飽飽的。還有一首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樣,這首兒歌好聽吧。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俗都和“五”這個數字有關聯。而且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稱為長命縷。
端午節的來歷/習俗都很多,說也說不完。其中有一個來歷是這樣的,古代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受到壞人的誣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羅江而死,主張愛國主義。后來的人們賽龍舟是為了撈救他,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柳州過端午節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買艾葉和菖蒲掛在門口,再貼上紅紙。我奶奶還會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豬肉。吃起來可香了!
說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節了吧。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一想起來我就不由得想到一個食物-—粽子。端午的味道少不了粽子,端午的味道少不了溫馨,端午的味道少不了幸福。
早上一起床,我就賴在床上。過了一會兒我被媽媽的話吸引了,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要趕快去爺爺家吃粽子。聽到這句話后,我急忙起來洗漱后去了。爺爺一看見我就說:“快吃,剛做的粽子。”我回過神說了一句端午節快樂后急忙開始吃了。吃完后感覺很舒服。
到了下午,我又“偷吃”了一個,剝開粽子皮,鮮紅的大棗就浮現在眼前了,接著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飄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口咬下去粽子就少了一半。我這專注的吃著,沒注意到爺爺在旁邊,我暗暗地說:“遭了,被發現了。”但心里還是感覺非常溫馨,非常快樂,非常幸福的。
今天是我感覺最好的一天,我的粽子記憶永遠都不會忘,今天我體會到端午的味道—真好!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3
端午節的風俗有很多,比如包粽子、插艾葉等。我家做的事就是這兩件事的其中之一,當然是包粽子呀!
媽媽說過要想把粽子包好,必須做好準備工作,比如:粽葉、糯米、葡萄干、蜜棗、絲線,準備好了之后,可別忘記洗手哦!要不然雪白的糯米就變成了黑米。
我好奇的問:“我不會包那怎么辦呀?”別著急我來做個示范,媽媽回答說。說完媽媽就做起了示范,先把粽葉卷成漏斗型,再把糯米和葡萄干放入卷好了的粽葉里,接著再把它包好,再系好繩就可以了。
嘿嘿!接下來,就由本大師來包個粽子給你們瞧瞧吧!我匆匆忙忙地拿來一片粽葉,可是怎么也包不成漏斗型,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個漏斗型,我抓了一大把糯米往里塞,又拿來了葡萄干往里放……我終于包好了一個四不像的粽子。我家的端午節就是這樣過的,你們家呢!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4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另外的名字呢!如端陽節、詩人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著名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采納。最后,楚國國土被侵占,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祭奠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的好吃的投到江里,目的是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尸體。
端午節那天,我問媽媽粽子是怎么做的,媽媽說: 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著雪白的糯米和蜜棗包的,如果沒有蜜棗的話,可以用豆子等代替。熟它,需要煮一個晚上。煮熟以后,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可以看見潔白的糯米和棗團在里面,既好吃又甜,并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我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5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么?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里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后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里,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后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扎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我接過粽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6
雄黃美酒惹人醉,五月初五粽飄香。轉眼間又到了端午。
傳說,南宋愛國詩人屈原不愿向敵人屈,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汩羅江,當地居民聽說后,家家戶戶撐船到各水淢尋找屈原,一直劃到洞庭湖。找不到屈原的尸體,當地有一個老漁夫,把米團拋入江中說是這樣魚蟲們就不會撕咬屈原的遺體,其他人看了也紛紛效仿,不知不覺,這就演變成今天的粽子。
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學校舉行了熱烈的端午節傳統教育活動。
首先開始的'是“端午節聯歡會”,隨著主持人的一聲令下,活動便開始了。大家侃侃而談,聊得不亦樂乎,我是第四個表演節目的,我談的主題是端午節插菖蒲的由來。“大家有可能在自家門上看到過一捆捆菖莆吧?這是為什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我頓了一下,又接著說:“菖莆的葉片呈劍形,古人認為把它放在門上可以避邪消災,菖莆的香味濃郁,讓人覺得神清氣爽……”我滔滔不絕地說著,接下來的同學們也表演了許多精彩紛呈的節目,小玥把一枚硬幣“穿”入了瓶子里,她的魔術讓我們贊嘆不已。小渝和小亞的一段相聲也讓我們捧腹大笑,回味無窮。
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啦!同學們拿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與同學和老師分享。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了小源給我的粽子。一吃,一股濃郁的香氣朝我襲來,哈!是個花生粽子!好容易吃掉了粽子,同學們帶來的粽子可真是千姿百態,有三角形的,有斧頭樣的,還有啞鈴型......小姜帶來的“千代香”肉粽把它的作用發揮了起來,就是粘了小姜一臉啊!瞧他那樣,我差點把肺給笑了岀來;小鑫正埋頭吃著他的寶貝什錦粽子,可他一不小心,把粽子掉在了地上,看他那生氣的樣子,真讓人發笑!
這個端午,我“鬧”得好開心呀!既讓我們接受了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又讓我們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7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習俗是相同。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話,將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百姓聽到屈原投江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將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習慣。
端午節活動可真多啊!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8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非常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后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里離市區非常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非常累,但我非常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里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里,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9
一說起端午 , 我就想起端午節的兒歌 " 粽子香 , 香廚房 . 艾葉香 , 香滿堂 . 桃枝插在大門上 , 出門一望麥兒黃 . 這兒端陽 , 那兒端陽 , 處處都端陽 ."
端午又稱重五 , 許多買價也與 " 五 " 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 , 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獐在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 “ 五端 ” :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是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聽說,南方過端午節要吃 “ 五黃 ” :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 “ 王 ” 字,還要[轉自]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
端午節這一天 , 家家戶戶的門上懸插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 五端 ” 。到中午,孩子們大飽口福了,肚皮滾圓滾圓的。
如果,端午節是星期天,那就更有趣啦!不光可以玩個夠,還可以聽老人們講屈原的故事,那才叫樂翻天呢!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10
5月27日上午,我們三實小學生在道德 大講堂觀賞了四(5)中隊的主題隊會課——粽葉飄香。
隊會課上,四(5)中隊的同學舉行了一系列活動 。給我感觸非常大的還是端午節的傳說和主持人朗誦的屈原的愛國之詩。端午節有許多的傳說,流傳最為廣泛的,還是屈原投江的傳說。四(5)中隊的故事大王為我們講了這個傳說:“屈原是一位有著愛國情懷的詩人,他向楚王提出了一些建議,遭到權貴們的不滿,楚王聽權貴們的讒言,將屈原流放到了南方,不久,屈原得知了楚王被軟禁在秦國,并且楚國的都城被攻下,就抱著一塊大石頭投入江中。人們每年就在屈原投江那一天——五月初五,將粽子扔進江里,希望魚吃了粽子,不去吃屈原的尸體。”
更能體現屈原的愛國情懷的是他寫的一首詩,從詩句中可以體現屈原隊楚王昏庸的悲痛和怨恨,隨著主持人的朗讀,同學寫的字和畫的賽龍周也都完成。后來家長還包了一些粽子現場煮,引來不少小記者來品嘗。
這次隊會真是豐富了我對端午節的理解,可謂受益匪淺。
【關于端午節的小學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家鄉的端午節作文04-22
關于家鄉的端午節優秀作文04-25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作文04-01
小學抄寫端午節的詩句04-03
關于端午節的詩詞04-07
怎么寫端午節的小學生作文04-25
小學端午節詩句04-02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素材07-14
關于端午節的過法作文素材06-19
小學關于春分的作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