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火炕的作文(通用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火炕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火炕的作文 1
在大西北,沒有哪一個去處能像熱炕一樣令人安穩踏實,牽腸掛肚的了。
地勢不同,氣候差異。南方多雨溫濕,潮氣重,床透氣簡易,晾曬方便,睡床。而北方天寒地凍,干燥陰冷,于是聰明的先人們不得不開啟智慧而發明一種暖且安實的臥榻,于是就有了極具北方特色的火炕。有屋必有炕,炕便是屋子的主角。蓋屋子時先是設計好了炕的大小,位置,然后才大張旗鼓的開始了建造。所以北方的火炕都是固定一致的,靠墻臨窗。等房子蓋好,炕也就砌好了。
無論歲月如何流轉,事物如何瞬息變化,而火抗依舊如故的停留在莊戶人的生活里,他和屋子一樣,不可替代。即便家庭殷實一點的大戶人家,雖也羨慕城市人家的席夢思床,但購置來,也只是裝飾和擺設了。用了一段時日發現,還不如火炕溫暖踏實。所以有時有些人家屋子里會滑稽的出現一種情況:右邊通墻大炕,左墻處華麗的席夢思大床。炕用來睡覺而床用來裝飾。
有炕必有窗,小時候的窗是木質的,鏤空的格子窗。窗上糊著白紙,點綴著五顏六色的剪紙,小動物們憨態可掬的隨意的粘貼著,充滿了很多的童趣和溫馨。我總喜歡躺在暖暖的炕頭上,看陽光從窗戶的縫隙里透進昏暗的屋子,光束中無數的塵埃漂浮著,像精靈一樣,讓我幼小的心靈多了很多的遐想。而現在人家門窗都是塑鋼玻璃了,但炕的布局依舊不變。
“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故鄉人的口頭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從熱炕上懶洋洋的爬起,若即若離中開始了一天的勞動。晚上收工,四仰八叉往熱炕上一趟,鼾聲如雷,任你千呼萬喚也休想把他們從酣夢中喚醒。北方的火炕和人的性子一樣,寬而厚實,他們占據屋子的一半位置,四五個人并排兒躺著還有寬裕。
最溫馨的是,冬天天寒地凍。外邊鵝毛大雪,屋子里的火炕燎毛燎毛的燙。閑漢們便聚在一起打牌喝酒,女人們納鞋底說笑。孩子們在雪地里打滾嬉戲,手腳凍僵了就一骨碌爬進被子里惹來一片打鬧。炕桌上沏著濃炎炎的磚茶,冒著熱氣,撲鼻的'香。“上炕,上炕”這是莊戶人待客的隆重禮數。只要來人,必要請你上炕,上炕是對客人的敬重。如果你拒絕了他們就會覺得生分,話題也會少了許多。因此在北方去了人家,主人吆喝你上炕,二話不說,鞋一蹬,上炕。主人定會樂開了花,幾碟農家菜,一壺老陳酒,任憑海天闊地瞎侃聊天。只有這個時候,人和人之間就沒有了虛偽,地位和隔閡,只留下真誠。也只有在火炕上你才能真正懂得北方人的敞亮和憨厚。這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風俗。
炕便成了莊戶人真正意義上的家。
離開了炕的人,無論走到哪心里都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無論睡多豪華的床榻,心底也留著火炕的味道。記得小時候每到年關,母親早早就曬好了麥秸稈,等粉刷完屋子就開始鋪炕。陳舊的麥秸已烤焙的干燥枯黃不宜再用,收拾了去燒炕,新的一層一層鋪的均勻。用席子壓嚴實,席子也磨的烏黑光潔。然后鋪上寬大厚實的羊毛氈。
羊毛氈是母親湊了幾年的羊毛,請了氈匠師父攆的。一般過了秋收,氈匠師傅們就背著家伙式走街串巷吆喝,他們用自制的簡易的幾件工具就將一團團雜亂無章的羊毛制成一張張溫暖的毛氈和做雨披的氈衫。而如今這種技藝已經失傳,很罕見了。
厚重的氈一鋪,松軟的炕便也平整嚴實了。再鋪上火紅的床單,年的味道一下子就濃了。我小時候睡覺不安生,炕大且暖,不知怎么的,一睡覺就順時針轉,早上醒了總是頭腳顛倒。母親說這叫“滾炕”,滾炕的人走的遠,應了母親的話,我總是離家很遠。
我不喜歡逼仄的床,有種窒息的感覺,還吱吱呀呀不穩,使睡眠也很少。有時候睡懵了摔下來過幾次,也不敢敢翻身,翻身總怕會掉下來。所以每到一處我先要看看床是否寬敞,如果有床墊我會去掉它,床墊左右晃也煩,索性直接鋪塊床單睡在床板上。尤其到了冬天,天氣極寒時,暖風又抵不了嚴寒,床上冰涼冰涼,哆嗦半天才會暖過來。夜里如果有風,絲絲縷縷到處透風,被子里越發的冰涼。恨不得回到母親的熱炕上去。就像父親老說的那句話“我們只需要溫暖,而不是奢華”。
原來,當我在滾燙的火炕上降生的那一刻,火炕已經將溫暖和愛烙進了我的骨子里,實實在在。當我匍匐在夜里時,我會閉著眼放縱自己的思緒,回到火炕-----那個溫暖安適生命開始的地方。
火炕的作文 2
在我們東北的鄉村,幾乎家家都有一盤火炕。原來的火炕是用土坯壘成炕洞子,再用土坯搭炕面子,現在一般用紅磚,也有用大塊的水泥板做炕面子的。無論是用什么,炕面子上都要抹上一巴掌厚的、摻著碎麥秸或者是稻糠的黃泥。搭好的炕一頭連著鍋灶,一頭連著煙囪,用慢火烘干,再鋪上炕革,一盤火炕就算大功告成了。其實看似簡單,但真正的行家里手搭的火炕好燒不冒煙,熱得快而均勻,熱量持久不散,其中的奧妙玄機還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呢。
仔細想來,火炕對于農家來說還真不僅僅是為了取暖和睡覺,用處大著哩。
家里來了客人,一般都是讓到有炕的屋中。如趕到天氣冷,就讓到炕頭上,主客并排或者對面坐好,腿腳上蓋一床小被子,會吸煙的就扯過煙笸籮卷一支自家種的旱煙,邊抽邊聊;不會吸煙的就沏上一壺熱茶,邊喝邊嘮。這和坐在沙發上、茶幾旁相比,少了幾分客套與古板,多了幾分親切與隨意。這土炕就成了農家的會客廳。
大多數農家習慣于在火炕上吃飯,尤其是在比較寒冷的季節。在火炕上擺一張炕桌,桌上再擺幾盤農家菜,全家人圍著桌子盤腿而坐,慢慢品嘗。老爺們兒再燙上一壺小燒抿上幾口,菜熱、酒熱、炕頭更熱,直吃得滿面紅光,熱汗淋漓,這飯吃得怎一個“痛快”了得。這火炕就成了農家的餐廳。
寒冬的夜晚,氣溫驟降,滴水成冰,農家人可不怕。火炕早已燒透了,煙插板一插,大棉被一捂,往熱被窩里一鉆,只覺得全身都被溫暖包圍著,任憑凜冽的北風把屋頂的煙囪當成了哨子盡情地來吹,把窗戶上的`玻璃當成了鑼鼓肆意地敲打,一覺睡到天亮,那就是一個踏實。
長大以后的我久居城里,雖年過不惑,但我總是想念鄉下的那個家。有時假期回去,晚飯后和年邁的母親早早地躺在火炕上,給母親捶捶肩膀,再讓母親給我撓撓后背。話題就自然而然地說起我小的時候,母親說她那時總是很忙,大多數時候是把我一個人放在火炕上,怕還不知深淺的我摔到地下,就用一根布帶像拴馬駒子似的把我拴在炕里的窗戶欞子上。我“咯咯”地笑著說:“怪不得我現在一見火炕怎么就這么親呢?”母親還提到我小時候身子骨單薄,動不動就頭疼腦熱,肚子疼著涼。這小病是從來不去看醫生的,都是喝碗紅糖姜湯,往母親燒的熱炕頭上一趴,在身上捂一床厚厚的被子,發一身大汗就好了。現在想來,此方治病,不僅簡便經濟,而且還沒有任何副作用呢。
我在城里總是想念鄉下的家,到底是想家里的什么?躺在火炕上我才明白:除了這盤暖暖的火炕,令我念念不忘的還有自己慈愛的母親啊!
火炕的作文 3
你知道什么是火炕嗎?我體驗了一把。真的是像鐵板燒。
東北大火炕,起源于東北平房,在沒有樓房的條件下,用水泥和土做炕,配以火爐,平時添煤炭入火爐,使得炕本身很熱,故名火炕。
炕的發明的歷史還很悠久,早在東黑山遺址中發現了火炕,可以追溯到西漢年間。
我們周末去爬長城,爸爸特意找了一家農家院可以燒火炕的住下,店主人非常好客,聽說我們要來,一早上就開始燒火了,我們下午到的時候已經是一身疲憊,倒在屋里炕上,不一會兒就感覺炕上一陣暖流流過,這時就聽窗外的大娘說話,炕熱不熱啊,我再添些柴火,我以為火炕的爐子就在我們窗外,我們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嚇得我直往外看,我們是不是在鍋里啊。逗得爸爸媽媽前仰后合。
這個火炕真是舒服啊,有點像汗蒸館,我們準備下午去登長城,稍作休息,整理下裝備,我把被子鋪開平鋪在炕上,誰成想我這個聰明之舉竟然讓我回來的時候睡了個熱被窩,爸爸媽媽的被子像豆腐塊一樣,所以他們回來沒有那么熱乎。農家院的平房還是比樓房要涼一些,因為他們是大窗戶,而且鄉下本來就比市里要溫度低個一兩度,又是山里,黑的有早,溫度降得也快,我們六點多往回返,天色已是大黑了,走在高速路口不打個閃光手電燈,車輛都看不出有行人,所以那一小段路也是非常危險,他們住在這附件也是太不安全了,晚上天黑就不能出來了,買個東西都不方便,還有走個幾公里去找小超市。
晚上媽媽將自己帶的床單被罩枕巾換好,就好像在家一樣,但是床頭窗簾處還是會瑟瑟進來冷風,喘氣都是涼涼的,我們用衣服圍住頭頂,可是炕是火熱的,躺住一會兒,下面就開始發熱,又過一會兒就有點燙手,我想這是要烤乳豬嗎?一晚上如果我不動會不會冒香氣了?媽媽怕我睡在炕頭太熱,和我換了一下位置,說萬一醒來流鼻血就麻煩了,上火就糟糕了。一晚上媽媽都怕我被烤成小乳豬,一直在試探的問我熟了嗎?哈哈哈,其實是問我熱嗎?不過我還挺喜歡的`,這種暖呼呼的感覺,天越來睡起來越舒服。媽媽說她也很喜歡,她腰疼如果可以睡個一年半載估計就可以治好了。可惜這是人家的火炕,我們不能搬走。
第二天我們就要離開了,特意過去看看到底是不是在窗戶根下面點的火,一看不是放心了,但是是在我們隔壁有一個大灶臺,下面是生火的地方,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啊,古代人的智慧結晶,又可以做飯,有可以睡覺取暖。真是妙啊。
火炕的作文 4
屋外,寒風呼嘯,刺骨的冷風重重地拍打著木門。屋內,火炕里不時迸濺出零星的火花,燒紅的炭發出噼噼啪啪的炸裂聲。火炕前一張窄窄的長凳上擠著五六個孩子:有蜷縮在角落的,有背靠稻草堆的,有趴在凳沿上的——不約而同地把紅彤彤的小手攏在爐外,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對火焰有種珍惜而迷戀的情感。正是這赤紅色抖動如綢的精靈,給我們以冬天獨有的溫暖與美妙。
“呀!沒火了!”不知是誰大喊一聲,接著就是一群孩子手忙腳亂的往炕膛里丟枯枝殘葉。火光騰的又躥上來了,把孩子的臉映得通紅,泛著圓潤的光澤和一層薄薄的細汗,大家這才舒了口氣。
過了一會兒,大家的肚子開始發出咕咕的怪聲。一只只小手飛快伸向大嘛袋的紅薯,如同老鷹在捕捉它瞄準的小雞,迅速而麻利,接著——一丟,紅薯精準地進了火炕,飛起一抹塵土。
紅薯在火鉗的撥弄下排列得很整齊,一個接著一個,緊緊依偎在一塊塊焦黑的炭邊。身下鋪著一層爐灰——安安靜靜的,仿佛一列在酣睡的'小動物。
孩子們根本不需要鐘表,我們的直覺是極準的,到了該夾出紅薯時,所有孩子都一下子彈起來,等待年齡最大的頭兒將紅薯一個個用火鉗夾出。“這是我的。”“那是你的。”一人一個,不多不少。
這時,風忽然不合時宜地厲害起來,叫囂著沖進了房間,橫沖直撞。幾個孩子趕緊護住火炕,頭兒與另個孩子把房間的木門費力地合上,擔心冷風會灌進來,又用一張小凳抵著門,風終于收斂了些,不再那么大呼小叫。而后,大家便開始安心地坐回原位,手里小心翼翼地捧著微燙的紅薯,脫去紅薯皮,一小口一小口啃著即軟又香的薯,何等愜意與滿足的時刻!
一群孩子,在冷風瑟瑟的冬天,為了抵抗寒風,合上木門,一起擠在房間的一個角落,圍著大炕,吃著紅薯……幸運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個。當一個城市孩子到農村親戚家拜訪,竟偶然能碰上這一刻,也真算是奇妙的經歷了,以前,我何曾有過如此圍著火爐過的冬天?好個溫暖舒適的冬天!
火炕的作文 5
微寒的夏風吹散水泥路的沙石,樹葉輕拂,它們是那么地輕,那么地薄。它們隨風飄到空中,在受到洗禮之余,還亂擺著,享受著空中的清爽,頗像一個淘氣的,貪玩的娃娃。
曼妙的笛音,從竹笛里跳出來,伴著河里的木舟,和那時不時蹦出水面的鯉魚,悠揚地傳來!樓角的瓦片里淌著夏雨,一滴滴有節奏地親吻著地面。石砌的煙囪冒出白氣,彌漫在整個村子的上空。
爺爺傾斜著身子,粗糙的手按著炕沿,支撐著站起來,他坐起身,寬大的肩膀在空中晃來晃去。清一色的白發直直地挺立在頭上,臉上印著深深的,葉脈般的皺紋,肥大的耳朵掛在白發旁。他步履蹣跚,手扶著老藤椅顫微微地坐下,摸起一本書,端著一杯清茶,吹幾口氣,戴上眼鏡,美滋滋地看起書來。
窗外,那路旁的一朵朵梔子,她們享受著夏雨的拍打,那雨點滴滴落下,好似多根輕柔的手指,一下一下地按響大自然的琴鍵。
我攙扶著爺爺走出門,感受著雨后空中飄來的梔子花的氣息。那一朵朵小巧的'、嫵媚的梔子花在風中搖曳,凝著殘留下來的雨珠,顯得有幾分飽滿。銀白的花瓣中間點綴著淡黃色的花蕊,美得讓人駐足癡望。“好清爽!”他低下頭聞了下梔子花,瞇著眼說到。
十五年前,爺爺和奶奶一起栽下了這棵梔子樹,兩人一起澆花、施肥……可現在,奶奶不在了,爺爺澆完花后,轉過身去,望著屋里的火炕,暗自神傷。他眼里沒神,面容有些憔悴和頹唐,從他的神情中,知道他一定在念著奶奶。
過了一會兒,他看了我一眼,朝著樹下的小木椅指了指,示意讓我坐下。我等他坐下后,直接坐到他的懷里。他把臉貼到我的頭發上,粗糙的大手摩挲著我的小手。我又問起了那個問題:“爺爺,您的腿是怎么受傷的呀?”其實那個問題我已經問了不下八十次,可我就是喜歡聽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又不厭其煩地說了起來,講得很投入,凝視著遠方,雙手比劃著。大概是講得太興奮了,茂密的白發滴下了幾滴汗水。“那年呀,你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小偷闖進了我們的家……”
聽完故事,我們走進屋內,他緩緩地爬上火炕,把手放在炕上摸了摸。那炕已滿身傷痕了,炕角已被磨圓,由于經常擦拭,炕面已有明顯的紋路了。他吁一口氣,淚珠已在泛紅的眼眶里打轉,深沉卻又斷斷續續說:“這鋪炕是我和你奶奶一起搭的,那年我們都二十歲……一起來到這兒。剛落腳,這間屋子就作為了我們的新房……我們壘起了這鋪炕,過了這么久,這鋪炕還在,可是你奶奶卻不在了……”
爺爺側臥在炕上,一只手插在頭發里撐著頭,另一只手捻著一枚凋零的梔子花,目光從梔子花游離到窗外。
雨后的傍晚,霞光滿天,比仙境還沒。整個天空,被朱砂似的紅云團團圍住。一抹夕陽把天空照得透亮,還有一層淡粉的薄云。
梔子花、晚霞、老火炕,爺爺今生無法忘記它們。
【火炕的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笑作文作文03-08
雷雨作文作文01-04
石榴作文作文01-07
六一作文作文03-03
我與作文作文01-30
母愛作文作文(精選)03-05
母愛作文作文(精選)03-10
笑作文作文03-03
母愛作文作文03-03
作文之我見作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