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探索的作文
(一)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人類發展至今,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閃電擊中樹木,引發森林大火,讓祖先們偶然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牛頓被蘋果狠狠地砸過之后,探索到了萬有引力的奧秘。居里夫人經過堅持不懈地探索,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
然而實際上,探索之路無比艱辛。真理總是喜歡玩弄敢于探索的人:待到穿過濃霧,即將柳暗花明時,卻又猛然發現自己又一次回到了原點。
英國人亞歷山大·弗萊明是當時卓有學識的細菌學家。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萊明無意中對著培養細菌的器皿打噴嚏。后來他注意到,在這個培養皿中,凡沾有噴嚏黏液的地方沒有一個細菌生成。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弗萊明發現了溶菌酶。他覺得這將是人類戰勝細菌感染的殺手锏,隨后就致力于對抗菌物質的研究。令人沮喪的是,最后他發現,溶菌酶只對無害的微生物起作用。
然而,遇到挫折就停滯自己的腳步,放棄自己的夢想,這樣做無疑是最可悲的行為。探索,就是對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即使失敗了,也不可惜,因為最起碼,我們又否定了一個錯誤的方向,距離真理又近了一步。
上天終究沒有辜負弗萊明的努力。在一次研究葡萄球菌的試驗中,由于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霉菌。這是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令他靈機一動,他設法培養這種霉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霉素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弗萊明據此發明了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真理的發現往往源于鍥而不舍地探索,再加之敏銳的觀察力和沉著平靜的內心。探索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由血和汗凝而成的,一蹴而就永遠不是探索真理之路的捷徑。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探索、發現的民族,無論是古時的四大發明,還是近代新中國發展的道路,都烙刻我們探索的腳步。在這條路上,前輩們前赴后繼,堅持不懈,向著目標不斷前行。
向著前方地未知領域不斷探索,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本。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探索,從本質上講都是成功的。
(二)
千百年前,前人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勞動的成果、智慧的結晶,讓現在的我們無比自豪。但是,我們的世界現在發展步伐已經放緩,有些人變得低迷頹廢,不懂得創新探索,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大悲哀。
為什么電燈、留聲機能被發明出來?為什么太陽系的圖譜能完整地被描繪出來?為什么無數難題、定理能夠被解答出來?因為有毅力,有恒心,不有那持之以恒地探索精神。因為探索、創新,才使我們的世界面貌一次又一次的被改變,創新探索,是世界進步的因素,也是人類優越性的表現!
意大利人布魯諾,因堅持日心說,沖擊了封建思想“地心說”,被教會活活燒死。他的死固然可悲,但帶給我們的卻是更多的希望。火焰吞噬了他的'軀殼,卻燒熔不掉那堅定的信念和給世人留下的思省。
我們這一代人是幸福的,整天生活在安定、和諧的環境中無憂無慮,理應有更大的成績;但過分的呵護,讓我們喪失了許多基本能力,只知麻木地將前人的知識成果塞入腦中,并不懂得多問一些為什么。其實,在學習生活中,了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可能成為強者!不然,著名的理論、定律從何而來?一個個智慧之謎何以解開?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沒有頭腦、坐享其成注定要淘汰。只有勇于探索與創新,才能立足于社會,推動其進步,這才是現代社會擾需要的精神。
在一次亞洲指揮大賽中,小澤征爾發現樂譜有誤,但在幾百名權威的一再否認,他不是堅持了自己的觀點,結果捧得桂冠。
許多時候,我們與成功失之交臂,只是因為我們易被環境左右,慣于附和權威,缺乏主見和探索精神。
現在我們所缺乏的,就是這種創新精神。不要輕信于權威,始終為自己保留一塊堅定的立場,大膽思考,勇于探索,你就能發現真理。真理往往就埋在權威堆起的污泥中,只有敢于開墾的人才是勝利者。
(三)
上帝總是愛和人們開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當你克服重重困難、躊躇滿志地準備擁抱勝利的時候,卻猛然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起點。此刻倘能坦然面對,必定心懷一個信念——“下一個蘋果正等待著我!”
科學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與荊棘,探索的過程也就無比艱辛,唯有具備堅強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懷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中不斷完善,最終走向成功。發明電燈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例。他為了尋找做燈絲的最佳材料,曾經做了無數次實驗,他用過普通的金屬絲線,還用過其他許多材料,可結果都歸于失敗。有些人因此而嘲笑,認為他做了這么多實驗,一點價值也沒有。而他卻坦然地笑笑說:“這些實驗的價值就在于告訴后人,這些材料都不適合做燈絲,可以使后人避免重復失敗,這離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嗎?”的確,生活中任何一次探索,從本質上講,都是成功。
不僅科學的探索如此,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還記得1993年一個叫的地方嗎?還記得向世人宣布結果的情景嗎?還記得澳洲人喜極而泣,緊緊擁抱的情景嗎?還記得12億中國人當時的極度失望嗎?一個即將到手的蘋果就這樣突然墜落了。自從1993年敗給悉尼后,國人便刻骨銘心地記住了上面的每一個細節,我們不得不承受這失敗的打擊。但是,失敗沒能冷卻中國人的申奧熱情,挫折沒能阻止龍的子孫探索的步伐。正視失敗,勇于探索,不屈不撓,正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中國人在知道主辦權的“蘋果”不屬于自己后,便移動梯子,目標指向主辦權這只“蘋果”。我們臥薪嘗膽,完善自己,扛起“新北京、新奧運”的大旗,終于在2001年圓了申奧夢。回顧昨天,在1993年的“世紀申奧”活動中,悉尼、北京還有那屬于全人類的,其實都是贏家!
失敗后的不斷反省,不斷探索,使我們摒棄了浮躁和對形式的過于專注,走向了成熟。最終我們不僅贏得了的主辦權,而且還使中華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漲,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強。
綜上所述,在追求與奮斗的旅途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遭遇挫折、失敗,但挫折有挫折的價值,失敗有失敗的意義,成功最終屬于不懈探索的人。我探索,故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