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高考滿分作文:我珍惜,我擁有
一顆光溜溜的石頭,靜靜的躺在小溪里,溪水緩緩的流過,魚兒自由自在的游過;靜靜的躺在小溪里,透過清澈的溪水看著藍天白云,看著風兒追趕著四季,它哭了,哭得很傷心。
一年,兩年,年復一年,愛過樹梢的知了,喜歡過走過的女孩,恨過對面岸上罵人的大嫂,討厭過踩在我身上的那雙小腳丫,也為那對情侶的分手,傷心的哭過,為他們祈禱過。
我,除了擁有這顆多愁善感的心,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魚兒自由自在游走的尾巴,沒有白云的愜意舒展,也沒有風兒的調皮,除了能靜靜的躺在這里,經歷著四季,磨礪著歲月,我還能擁有什么?!我只有這顆多愁善感的心!
知了走了,女孩長大嫁人了,大嫂搬走了,那雙小腳丫再也沒有見過了,那對情侶也早已各奔西東。我的心碎了,這是我唯一擁有的東西,我嘩啦啦哭了,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又哭了整整一個冬天!
今年開春,我決定再也不哭了,雖然自己很殘缺,沒有風的自由,沒有魚的走動,沒有人類的智慧,但是我發現自己除了有一顆多愁善感的心,還擁有一副好嗓子!這,就足夠了!我要用美妙的歌聲,讓知了愛上我,讓那路過的女孩停下來為我鼓掌,讓來這里的情侶充滿歡笑!
夏天來了,知了就站在我對面的柳樹上,我們盡情的對唱,溪水為我伴奏,魚兒為我打鼓,路人為我鼓掌,情侶們都來了給我們和聲。
我的心頭感覺到幸福,一種莫名的幸福,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我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愛!
知了決定嫁給我了!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石頭!我不再一無所有,不再寂寞孤單,不再一個人哭,可是,我還是忍不住哭了,嘩啦啦的哭了。
秋天來了,我最心愛的知了,死了,短暫的幸福愛情,就這么快又面對生離死別!又一次,我為她哭了,哭得昏天暗地,痛徹心扉!可是我知道,她永遠活在我心中,我擁有她的一生。溪水過來撫摸我,魚兒鼓勵我,路人同情我,情侶們都來安慰我。我突然發現,我原來擁有那么多的好朋友!原來幸福,從來沒有離開過我!
冬天來了,溪水結冰了,我依然靜靜的躺在這里,雖然我看不到藍天白云,看不到路人了,但是我能聽見路人歡快的腳步聲,能聽見情侶的嬉戲歡笑聲,能感受到風兒的調皮,我情不自禁,情不自禁放開我的歌喉,盡情的歌唱,我要用我最動聽,最美妙的歌聲,融化這蓋在上面的冰雪!
從此以后,每當有人路過這里,總能聽到它動情的歌聲,它要用歌聲,點亮人們心頭的希望,點燃人們生活的熱情,給每個人送去祝福,送去溫暖。因為他覺得,他擁有無限的愛,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
第二年夏天,知了在盡情的歌唱,而他,卻哭了
2013年江西省高考滿分作文:在怕的背后
“奧數、英文、周樹人”,大多數中學生談之色變,我們因奧數難尋的解題方法而退縮,因英文脫離母語原則而不敢邁進,最后面對周樹人艱深難懂的文字,我們徹底恐懼。這一系列的膽怯,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國家的責任。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維”。
我們所懼怕的“奧數、英文、周樹人”恰恰是需要我們進行長時間、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學生早已被家庭、社會圈養成一個個只知享樂、不會思考的“沙發人”。現盛行的娛樂節目一步步地蠶食著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導者青少年走向僅僅滿足于大腦皮層微量興奮的深淵。想想古時“聞雞起舞”的志士,“頭懸梁,錐刺股”的學子,還有“鑿壁偷光”的讀書人,他們拋卻惰性思維,勇于向課本中艱深難懂的知識發起挑戰,終將難以降服的知識收入囊中。“奧數、英文、周樹人”,確有難以接受之處,但如果我們能破除惰性思維,征服這一切自然不在話下。
“怕”的背后,有老師的引導不當。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一語點破老師的作用。著名英語專家俞敏洪在創立“新東方”初期,便堅持“新東方式教授方式”,并規定所有新進老師,必須經過培訓才能上崗。這是因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確的教學之道,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只知道照著教輔念,不注重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打開知識這扇大門,最終讓學生對知識感到恐懼。
“怕”的背后,有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健全。
在德國,青少年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將文化知識不斷運用到生產實際中,也正因為這樣,德國的青少年樂于接受知識,也樂于應用知識。相反,在我們國家,不健全的教育體制制造出一堆眼睛僅停留在書本上的掃描儀,而非真正四肢健全、頭腦發達的知識分子。學習方式的單一化以及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習目標的絕對化,讓我們對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東西產生不滿、厭倦甚至恐懼的情緒。
在“怕”的背后,我們逐漸慵懶的思維宣告著對“難點”的讓步;老師的不當引導塵封了我們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另外,教育體制存在的漏洞抹殺了我們探索的興趣。“奧數、英文、周樹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惰性的思維、學校和國家不完善的引導方式以及由此導致的整個社會的畸形的價值取向。
【名師點評】
這是一篇規范的議論文,開頭扣住材料中的“三怕”現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這一系列的膽怯,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國家的責任”,觀點明確,旗幟鮮明。緊接著從個人(自己)、學校(老師)、國家(教育體制)三個方面,設置了三個分論點(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維”, “怕”的背后,有老師的引導不當,“怕”的背后,有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開論證,思路清晰,說理透徹。最后又對這三個方面加以總結,結束全文,鏗鏘有力,引人深思。
全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時時處處緊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帶水,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學校教育的現狀,既顯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現了中學生敢于直面現實、勇于揭露問題的膽略和勇氣,確實是一篇立意深刻、結構嚴謹的考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