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藝術成就
《西游記》之后,至明末短短幾十年間,涌現出近三十部內容各異,長短不同的神魔小說,可以說,《西游記》是神魔小說的巔峰之作。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西游記》的藝術成就,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西游記》的藝術成就:
一、最大特色:以詭異的想象、極度的夸張、突破時空、生死、神、人、物的界限,創造了一個光怪陸離、神異奇幻的境界。
二、塑造人物特色:物性、神性與人性的統一。魯迅:“神魔皆通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崩钭课幔荷衲А皹O似世上人情!
三、“以戲言寓諸幻筆”——中間穿插大量游戲筆墨,使全書充滿著喜劇色彩和詼諧氣氛。
《西游記》所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他們使用的武器法寶都具有超自然的驚人威力:孫悟空的金箍棒凈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縮小了可以藏在耳內;“芭蕉扇”能滅火焰山上的火,縮小了能夠噙在口里。而且“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寶都有厲害的對手:孫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變千條、飛蛇走蟒一般打向敵人;可是青牛怪卻能用白森森的“金鋼琢”一古腦兒套去!鞍沤渡取蹦軐⑷松瘸霭巳f四千里,孫悟空噙了“定風丹”,就能在漫天蓋地的陰風前面巍然不動。這些五花八門、奇光異彩的寶貝,顯然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才假想出來的。在這些美麗絢爛的幻想背后,既隱現著朦朧的現實目的;而為了證明這些神物的確鑿可信,又相應地神化了使用它們的人物和環境;ü剿煻蠢镉袑O猴子,枯松澗火云洞里有紅孩兒,羅剎女住在風光秀麗的翠云山芭蕉洞,老鼠精卻伏在黑氣氳氳的陷空山無底洞。這就使神話人物、神話環境和各種神奇的魔法都顯得和諧自然。從而構成了《西游記》浪漫主義的基本藝術特征。
《西游記》這一藝術特征也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會化的個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賦予了某些動物的特性。孫悟空的樂觀大膽、敢于戰斗的叛逆性格,與神的變幻不測、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諧地融為一體。豬八戒原是天蓬元帥,因酒醉調戲仙女獲譴,錯投豬胎;所以他的粗夯莽撞、好吃懶做具有豬的特色,他的貪圖美色又似有“前世”淵源。獅魔能一口吞下十萬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鉆狡猾,牛魔王蠻橫好斗……作者結合了原形動物的各種特點,把這些妖魔的兇惡本性寫得姿態不同,面目各異。而這些神話人物間的戰斗也往往真幻參半,奇正相生。僅以“二調芭蕉扇”為例,孫悟空一調不成,就趁著牛魔王別寵新歡,羅剎女思夫心切的空隙,搖身變作牛魔王,將“芭蕉扇”輕易地騙到手中。而牛魔王卻又反過來鉆了孫悟空得扇后勝利沖昏頭腦、毫不警惕的空子,變作豬八戒,更為輕易地將扇子騙了回來。這種知己知彼的戰術完全有社會的心理依據;同時又在變化不測的“神通”中達到了勝利的目的。就這樣,作者把奇特的神話題材和生動的現實內容熔鑄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滿浪漫主義的奇思遐想,又具有細節的合理真實。
《西游記》不僅集取經故事之大成,而且有不少加工創造:如大鬧天宮、偷吃人參果、車遲國斗法、大戰紅孩兒、三調芭蕉扇、誤入小雷音等精彩章回,有些沿自傳統的取經故事,有些則是取經故事以外的民間傳說,但經作者精妙的藝術加工,就使它們面目一新,精神迥異。“平話”中的“車遲國斗圣”之于小說中的“外道弄強欺正法”;雜劇中的“過火焰山”之于小說“三調芭蕉扇”都是明顯不過的例子。
“觀音大士收善財童子”本來是一段民間佛教傳說,雜劇中的“鬼母皈依”和小說中的“大戰紅孩兒”都以它為創作基礎,然而小說則更見工力。雜劇把主要矛盾放在鬼母與神佛之間,而且與全劇缺乏前后照應;小說則把紅孩兒與取經人的沖突當作主線,又將紅孩兒改成牛魔王、羅剎女之子,如意真仙之侄,為后來借扇、取水之事安下伏筆。因而情節內容更豐富,結構也更謹嚴。雜劇中的紅孩兒沒有寫出個性,本領也不大;小說中的紅孩兒卻能說會道、兇惡急躁,以“三昧真火”慘敗大圣。這就在增加取經困難的同時,突出了孫悟空頑強不屈的性格。雜劇里也寫了唐僧以“仁者愛之本”的教條逼迫悟空背負紅孩兒,但沒有將矛盾展開;小說則照應了前面“尸魔三戲”的師徒沖突,進一步揭示了取經人的內部矛盾和孫悟空的內心沖突,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因而這段情節就更為生色。
《西游記》中,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豬八戒的塑造,就此而論,最為典型。他那些明顯的缺點:好吃懶作,貪財愛色,弄巧進讒,都受到輕重不同的嘲諷。同為說謊,一牽涉到取經的根本利害,作者的態度就由善意的嘲笑急轉為嚴峻的批判。所以就連他那過分的“老實”,也沒有被輕易放過:好幾回,他死在臨頭卻按捺不住那股天生的傻勁兒,一聲大笑,就泄了悟空的機密;結果耽誤了救師父,還自討苦吃。豬八戒“邪心”最多,如意算盤也最多,作者越是夸張地描寫他那種愚蠢的想法,他的事與愿違也越發引人發笑。對唐僧的無能,作者只是譏笑;但當他無情地誦念緊箍咒時,作者卻通過行者的無辜受苦,八戒的幸災樂禍,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罹險難,毫不容情地進行尖銳的批判。孫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頌的中心人物,是詼諧、幽默和樂觀主義的化身;但對他“秉性高傲”的缺點,作者也不時安排一些局部的失敗,給予善意的嘲諷。例如“二借芭蕉扇”時,作者故意讓他沒學到縮小扇子的口訣,結果就出現這樣一副姿態:一個身長不滿三尺的漢子,竟止高氣揚地扛著把一丈二尺的大扇。這種不成比例的形體對比,藝術地譏諷了孫猴子的自滿。
但是對那些在生活中原本就是丑惡、畸形的東西,作者卻只有一片強烈的憎恨。龍婿九頭蟲身為惡賊,害人不淺,作者就為龍子龍父安排下斬盡殺絕的下場。楊老兒寬厚好善,并不能抵消強盜兒子人頭落地的厄運;銅臺府地靈縣的一場官司,諷刺和揭發了刺史、禁子的貪婪兇暴;取經“要人事”則暴露了莊嚴法相后面隱藏著的丑惡世俗。類似這許多含意深刻的諷刺,使人很自然地在笑罵聲中聯想到當時社會的惡濁和腐敗。
《西游記》的語言有散文,有韻語,它汲取了民間說唱和方言口語的精華。敵我交鋒,經常用韻語各自表明身分;交手后,又以此渲染氣氛的熾烈和緊張。在人物對話中,官話的簡單明確和淮安方言的生動活潑相互融匯。如“不當人子”、“活達”、“了帳”、“斷根”、“囫圇吞”、“一骨辣”這些詞語,聯系上下文,固然不難理解,而且別有風趣。作者寫人物往往寥寥幾筆便神采煥發,揭示出微妙的心理活動。如豬八戒吃人參果、獅陀國三妖設謀、孫悟空以金箍棒指揮風云雷電的'描寫,都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作者駕馭語言的才能。
在結構上,《西游記》以取經人物的活動為中心,逐次展開情節。“大鬧天宮”首先介紹了取經人物孫悟空,又埋伏下他后來取經的命運;“江流兒”的故事交代唐僧出世和取經緣起;九九八十一難所包含的四十一個小故事也都通過僧徒、神佛、妖魔間的錯綜關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展示出來;各個小故事都相對獨立,錯落有致,而又因果分明:沒有紅孩兒的被擒就沒有后來取水、調扇的戰斗,沒有羅剎被棄、牛魔赴宴,就演不出孫悟空變化牛魔,騙取神扇的情節。此外如來佛祖給觀音三個神箍而各有著落,老黿馱經落水也早有伏筆,女人國檢閱文牒,補書三徒姓名,再重述前歷國名:凡此種種,無論是某段故事之內,無論是各段故事之間,都經緯分明,表現出作者在結構組織上的匠心。
《西游記》問世以后,流傳甚廣,影響不小。朱鼎臣刪節成《唐三藏西游釋厄傳》、楊致和仿作《西游記傳》;又有各種續書紛紛出現,互競文采。但是象《后西游記》、《續西游記》等終難追步吳氏,自創格局;惟《西游補》一書尚有驚人之筆。
此外,《西游記》還引起人們對神怪題材的廣泛興趣,于是有借歷史事件寫神魔戰斗的小說出現。如《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封神演義》等。它們雖也有可取之處,但大抵缺乏先進思想作指導,人物形象也不算鮮明,沒有一部能與《西游記》相比。
拓展:《西游記》的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少年兒童喜歡讀,老年人也喜歡讀,真正是老少咸宜。《西游記》的藝術魅力,跟它在藝術表現上的特色分不開。其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個是幻字,一個是趣字。幻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趣也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
先說奇幻。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段饔斡洝返乃囆g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都是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天上地下,冥府龍宮,七十二般變化,十萬八千里的筋斗云,無所不至,無拘無束。
第六回寫孫悟空與二郎真君斗法,孫悟空一會兒變作一只麻雀,一會兒變作一只大鷀老,一會兒變作一條小魚,一會兒又變作一條水蛇,最后變作一座土地廟,只有尾巴不好變,豎在后面,變作一根旗桿。
第七十五回,寫孫悟空鉆到青毛獅子怪的肚子里打秋千,豎蜻蜓,翻筋斗。
第八十四至八十五回,寫孫悟空在滅法國與妖道作斗爭,充分展現他的智慧和武藝,用鐵棒變作剃刀,用毫毛變出無數理發匠,一夜之間使得國王皇后嬪妃宮女五府六部的官員,全成了禿子,因而使唐僧安全通過。
又如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寫孫悟空在興道滅僧的車遲國與三大怪進行合法斗爭,各顯神通,充滿奇思異想。先是比求雨,他用毫毛變一個假悟空站在那里,真身卻出了元神,到天上去命令管風、管雨、管雷的神,不準幫助道士,致使道士做法失敗。
后又寫虎力大仙與唐僧比坐禪,行者變成一條蜈蚣去叮那道士,又取得了勝利。隨后又進行“隔板猜枚”,孫悟空又將襖、裙(不是一般的襖和裙,是國中寶物山河社稷襖,乾坤地理裙)變成一口鐘;將仙桃吃了只留下一個桃核;將道士變成和尚,又取得了勝利。最后又賭砍頭能安上,剖腹能長完,下油鍋洗澡不會燙傷,黃毛怪的頭,被悟空變成一只黃犬銜去丟到河邊,最后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頭無頭的黃毛虎。如此這般的筆墨,真是神奇莫測,匪夷所思。
不過這些想象都并不單是純技巧的運用所能成就的,而與作者開放無拘的藝術思維方式分不開。只有靈妙的文心才能衍生出奇幻的文筆,全書飛動的藝術想象,與孫悟空那種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形象所傳達出的意氣精神,正相一致。
《西游記》奇異的幻想具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點:
一是奇幻的描寫并不只是為了眩人耳目,博取讀者獵奇心理的滿足,而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別是創造出孫悟空這樣一個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二是幻想雖然奇異,看似異想天開,實際并非隨心所欲的胡思亂想,而總是有生活的依據,無論從全書或是從細部來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因而讓讀者能夠理解,樂于接受。舉一個小例子,如果無限夸大孫悟空的神通,可以寫他略施小技,像變戲法一樣,就使滅法國全國的各色人等在一夜之間都變成禿子。但作者并沒有直接了當讓孫悟空變戲法,而是讓他用鐵棒變剃刀,用毫毛變剃頭匠,然后才分頭去將那些人的頭發都刺得精光。為什么不怕麻煩,要這樣繞著彎子寫?這就是要照顧到現實生活的依據,要讓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讀者也易于理解和接受!段饔斡洝返幕孟,總是這樣在奇幻描寫中透出常情常理。這就是它的高明之處。
次說奇趣。《西游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游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游記》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關。孫悟空的形象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樂觀主義,所謂“人間喜仙”,具有一副天生的喜劇性格。他以斗妖為樂事,以斬魔作耍子。他修成正果時的名號叫“斗戰勝佛”,真是名符其實。戰斗成了他人生的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一種享受。因此,再艱苦的戰斗,他都能舉重若輕,當作一場游戲。
第二十二回,寫豬八戒在流沙河岸邊與那個“一頭紅焰發蓬松,兩只圓睛亮似燈”的猙獰妖怪作戰,孫悟空在一旁看得技癢,小說有這樣一段描寫:
那大圣護了唐僧,牽著馬,守定行李,見八戒與那怪交戰,就恨得咬牙切齒,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來道:“師父,你坐著,莫怕。等老孫和他耍耍兒來!恍姓邟嗥痂F棒,望那怪著頭一下,那怪急轉身,慌忙躲過,徑鉆入流沙河里。氣得八戒亂跳道:“哥。≌l著你來的?那怪漸漸手慢,難架我把,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見你兇險,敗陣而逃,怎生是好!”行者笑道:“兄弟,實不瞞你說,自從降了黃風怪,這個把月不曾耍棍,我見你和他戰的甜美,我就忍不住腳癢,故就跳將來耍耍的。——那知那怪不識耍,就走了!
你看,他視戰斗為“耍!保鼓軓闹衅烦觥疤鹈馈敝秮。可見,孫悟空與妖怪戰斗,實在是興味無窮的!段饔斡洝返淖髡撸且耘c孫悟空同樣的興味無窮的態度來描寫西行路上一場接一場的險惡戰斗的。
第四十六回寫車遲國斗法,甚至比砍頭剖腹、下滾油鍋洗澡,這樣令人驚心變色的較量,在孫悟空的眼中,在作者的筆下,竟也視作兒戲?纯磳O悟空是這樣說的:“砍下頭來能說話,剁了胳膊打得人。斬去腿腳會走路,剖腹還平妙絕倫!边滿不在乎地說:“我當年在寺里修行,曾遇著一個方上禪和子,教我一個砍頭法,不知好也不好,如今且試試新!闭f得何等輕松!等到頭真的被砍下,卻又從腔子里颼的一聲長出一顆頭來。斗完后,走過來道一聲“師父!”唐僧問他:“徒弟,辛苦么?”他卻回答說:“不辛苦,倒好耍子!鳖愃七@樣輕松愉快的戰斗場面,在《西游記》中是很多的。孫悟空是這樣興味無窮地斗妖斬怪,作者也這樣興味無窮地描寫斗妖斬怪,讀者讀起來自然也會同樣地興味無窮。
豬八戒形象的性格特征也是充滿諧趣的。他有農民式的憨厚樸實,卻又自私懶惰、貪吃好色,取經沒有堅定性,動不動就嚷著要分了行李再回高老莊去當女婿。常常好耍點小聰明,卻又常常弄巧成拙。作者以一種善意調侃的態度描寫這個人物,時時讓他出一點洋相來博取讀者的笑樂。但豬八戒可笑,卻也很可愛。他那種豬似的本分老實以及豬似的笨拙和聰明,就都相當討人喜歡;何況他能勞動,能吃苦,取經路上都是由他挑行李,過八百里荊棘嶺時由他開山,過稀柿同時他用嘴拱上開路。在與妖魔作戰中,雖多次被捉,始終也不向妖怪屈服。
如第四十一回,寫大戰紅孩兒時,他受騙被捉,被裝到一個口袋里吊起來,準備過三五日蒸熟了賞給小妖下酒。八戒聽說,在里面罵道:“潑怪物!十分無禮!若論你百計千方,騙了我吃,管教你一個個遭腫頭天瘟!”這報復的心思和罵語,都是豬八戒特有的,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
更多的時候是通過取經隊伍中四人的關系,特別是與孫悟空的關系,來表現豬八戒富于諧趣的性格特征。
如第三十二回,寫孫悟空要豬八戒去巡山,目的一是讓他先去試探一下妖怪的本領,二是為了在師父面前揭露這呆子偷懶和愛說謊的毛病。果然不出孫悟空所料,他不但不去巡山,還編造了一大篇謊言:“(豬八戒)行有七八里路,把釘鈀撇下,吊轉頭來,望著唐僧,指手畫腳的罵道:‘你罷軟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馬溫,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撮弄我老豬來蹌路!大家取經,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來巡甚么山!哈!哈!哈!曉得有妖怪,躲著些兒走。還不彀一半,卻教我去尋他,這等晦氣哩!我往那里睡覺去,睡一覺回去,含含糊糊的答應他,只說是巡了山,就了其賬也!谴糇右粫r間僥幸,搴著鈀,又走。只見山凹里一彎紅草坡,他一頭鉆得過去,使釘鈀撲個地鋪,轂轆的睡下。把腰伸了一伸,道聲‘快活!就是那弼馬溫,也不得像我這般自在!’”后來孫悟空變了個啄木鳥將他啄醒,他大吃一驚,以為是妖怪,見沒有動靜,就說:“無甚妖怪,怎么戳我一槍么?”抬頭發現原來是一只啄木鳥時,又這樣說:“這個亡人!弼馬溫欺負我罷了,你也來欺負我!——我曉得了,他一定不認我是個人,只把我嘴當一段黑朽枯爛的樹,內中生了蟲,尋蟲兒吃的,將我啄了這一下也。等我把嘴揣在懷里睡吧。”以后孫悟空又變成一個小蟲子,將豬八戒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在唐僧面前加以揭露。這里,孫悟空是調侃他,也是教訓他,就在這調侃和教訓里,便活現出豬八戒的性格,因為充滿諧趣而使讀者獲得了一種欣賞喜劇般的審美愉悅。
又如第七十六回,寫在獅駝嶺與三大怪相斗,孫悟空故意讓豬八戒去和二怪相斗,目的也是為了教訓他:“也教他吃些苦惱,方見取經之難。”豬八戒在整個斗爭過程中都有許多驚人的妙語。如出戰時對孫悟空說:“去便去,你把那繩兒借與我便使。”悟空問他要來何用,他回答說:“我要扣在這腰間,做個救命索。你與沙僧扯住后手,放我出去,與他交戰。估著贏了他,你便放松,我把他拿;若是輸與他,你把我扯回來,莫教他拉了去!
這當然是豬八戒式的聰明,也是豬八戒式的天真,實際則是作者用游戲筆墨對他的調侃。后來他被妖精用鼻子卷走,老怪一看捉的是豬八戒而不是孫悟空,就說“這廝沒用!彼宦犨@話,馬上就接著說:“大王,沒用的放出去,尋那有用的捉來吧!钡秩允遣环潘將他浸泡在池塘里,說等浸退了毛,好曬干了腌來下酒。孫悟空變化成一個勾魂的陰間差使去勾他的魂,他請求緩一日再來勾,說:“死是一定死,只等一日,這妖精連我師父們都拿來,會一會就都了賬也。”他想師父也想得很特別,連還要護送師父到西天取經這么大的、這么神圣的任務都拋到了腦后,卻說大家一起“了賬”。這真是又可氣,又可笑。
人物性格還常常通過富于諧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孫悟空的語言總是那么簡潔、明朗、痛快,充滿豪爽而又樂觀的情緒。比如,他大鬧冥府,勾了生死簿以后,把簿子一扔,說:“了賬!了賬!今番不伏你管了!”一句話就將他追求自由、不受任何束縛的性格,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而豬八戒的對話,卻總是機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處處都表現出他那呆頭呆腦卻又自作聰明的性格特征。
如第二十三回,菩薩化為一個美女,考驗師徒四人在美色面前是否堅定。唐僧對婦人為三個女兒求婚不理不睬,而豬八成卻很想留下來當女婿。他的一段話最有特色,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他的思想性格:“那八戒聞得這般富貴,這般美色,他卻心癢難撓;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針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師父一把道:“師父!這娘子告誦你話,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個理會是!焙髞韹D人生唐僧的氣,說:“……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個。你怎么這般執法?”唐僧叫道:“悟空,你在這里吧!逼唤胸i八戒留下。悟空不愿,說:“我從小兒不曉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這里吧!币痪湓捊K于撓著了他的癢處,于是道:“哥啊,不要栽人么!蠹覐拈L計較!焙筇粕纸猩成粝拢乘滓膊豢。那婦人急了,把門關上生氣走了。這時八戒急得心中焦躁,埋怨唐僧道:“師父忒不會干事,把話通說殺了。你好道還活著些腳兒,只含糊答應,哄他些齋飯吃了,今晚落得一宵快活;明日肯與不肯,在乎你我了。似這般關門不出,我們這清灰冷灶,一夜怎過!”后來沙僧勸八戒道:“二哥,你在他家做個女婿吧!
八戒正巴不得,口里卻說:“兄弟,不要栽人!獜拈L計較!睂O悟空勸他:“計較甚的?你要肯,便就教師父與那婦人做個親家,你就做個倒踏門的女婿。他家這等有財有寶,……你在此間還俗,卻不是兩全其美?”八戒道:“話便也是這等說,卻只是我脫俗又還俗,停妻再娶妻了!焙髞韺O悟空點破他“斷然又有此心”,說:“呆子,你與這家子做了女婿吧。只是多拜老孫幾拜,我不檢舉你就罷了。”那呆子道:“胡說!胡說!大家都有此心,獨拿老豬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餓鬼’,那個不要如此?都這般扭扭捏捏的拿班兒,把好事都弄得裂致了。……”后來借口放馬,單獨出去跟那婦人和她的三個女兒接觸,見到那婦人,開口就叫“娘”,然后說:“他們是奉了唐王的旨意,不敢有違君命,不肯干這件事。剛才都在前廳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感到為難之意)的,只恐娘嫌我嘴長耳大。”還自吹雖然樣子長得不好看,但會干活(“若言千頃地,不用使牛耕!保┠菋D人說:“既然干得家事,你再去和你師父商量商量看,不尷尬,便招你吧。”八戒道:“不用商量:他又不是我的生身父母,干與不干,都在于我!
這一系列對話,在遮遮掩掩、半推半就中透露出心癢難耐的微妙心理,惟妙惟肖地將豬八戒似智而實愚的小聰明,表現得活靈活現,真是妙語解頤,機趣橫生。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游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形象所具有的動物屬性!段饔斡洝氛宫F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孫悟空本來是一個猴子,在他的性格中具有猴子的屬性,比如機敏靈活,頑皮好動等。最典型的,是第四十六回在車遲國同妖怪斗法時,悟空比什么都不怕,但就是怕比坐禪。當妖怪提出要比“云梯顯圣”坐禪時,孫悟空與豬八戒有一段很風趣的對話:
行者聞言,沉吟不答。八戒道:“哥哥,怎么不言語?”行者說:“兄弟,實不瞞你說,若是踢天弄井,攪海翻江,擔山趕月,換斗移星,諸般巧事,我都干得,就是砍頭剁腦,剖腹剜心,異樣騰那,卻也不怕;但說坐禪,我就輸了。我那里有這坐性?你就把我鎖在鐵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豬八戒是個豬身,具有現實生活中豬的一些屬性,比如好吃、偷懶、愚笨等,這又跟豬八戒的呆子性格和小私有者的落后意識完全一致。試看第八十五回中豬八戒貪吃的一段描寫。孫悟空明知前面云遮霧罩的村子里有妖精,卻偏用吃食來誘騙豬八戒:
行者道:“前面不遠,乃是一莊村。村上人家好善,蒸的白米干飯,白面饃饃齋僧哩。這些霧,想是那些人家蒸籠之氣,也是積善之應!卑私渎犝f,認了真實,扯過行者,悄悄的道:“哥哥,你先吃了他的齋來的?”行者道:“吃不多兒,因那菜蔬太咸了些,不喜多吃!卑私涞溃骸斑!憑他怎么咸,我也盡肚吃他一飽!十分作渴,便回來吃水!毙姓叩溃骸澳阋悦矗俊卑私涞溃骸罢,我肚里有些饑了,先要去吃些兒,不知如何?”行者道:“兄弟莫題。古書云:‘父在,子不得自專!瘞煾赣衷诖,誰敢先去?”八戒笑道:“你若不言語,我就去了!毙姓叩溃骸拔也谎哉Z,看你怎么得去!蹦谴糇映宰斓囊娮R偏有,走上前,唱個大喏道:“師父,適才師兄說,前村有人家齋僧。你看這馬,有些要打攪人家,便要草要料,卻不費事?幸如今風霧明凈,你們且略坐坐,等我去尋些嫩草兒,先喂喂馬,然后再往那家子化齋去罷!碧粕畾g喜道:“好。∧憬袢諈s怎肯這等勤謹?快去快來!”……(待到被眾妖圍住,扯住衣服時)八戒道:“不要扯,等我一家家吃將來。
為了吃,他真是要盡了小聰明,卻也出盡了洋相。在這里,充分展現了他作為豬的貪吃和愚蠢的特性。妙的是形象的自然屬性,亦即動物性,同形象的人性,亦即社會性,是十分巧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這就不僅使人物的性格鮮明,而且也使得人物形象十分生動有趣。
許多魔怪的形象也具有這種鮮明的動物屬性的特征。如蜘蛛精的肚臍里冒出絲繩織成大絲篷罩人;金翅雕一扇九萬里,會飛起來拍人;玉兔精跑得特別快;白老鼠精住在三百多里深的地洞里,性格刁鉆狡猾,等等。人物形象的動物特征,使得《西游記》具有童話的性質,得到從老人到孩子們的廣泛喜愛。
《西游記》的童話性質遠不止于藝術形象的動物特征,它的童真童趣還有更豐富的思想文化內蘊。孫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記》全書所傳達的樂觀情調,正是童真——童話精神的生動表現。
林庚先生說:“童話中的樂觀情調便是這人生初始階段上健康的精神狀態的生動寫照。因為童年并不知道什么真正的悲哀,它陶醉在不斷生長著的快樂中,為面向無限的發展所鼓舞,這是個體生命史上不斷飛躍的時期。而在真正進入社會之前,童年的世界又是自由的、未定型的,顯示著無限發展的潛力與可能性,這里正有著無盡的快樂!蓖瑫r,童話的思維方式,又反映了兒童的心理、興趣、眼光,通過藝術的想象力和擬人化的方法,展現一個天真活潑的充滿生機的世界。
《西游記》所創造的世界,正是一個充滿童趣的世界。而在這世界里,我們可以聽到明中期以后特定時代的社會思潮的回聲。林庚先生說:《西游記》“以兒童的天真爛漫的情趣講述著動物世界的奇異故事以及它所賦與孫悟空的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和輕松游戲的樂觀性格,都正暗含著當時社會思潮中尋求精神解放與回到心靈原初狀態的普遍向往!段饔斡洝分械耐捫耘c李贄的‘童心說’,分別在文學與哲學的不同領域中體現了這共同的向往!
這樣看來,《西游記》的產生以及它獨特的藝術風貌與藝術情趣,在那個特定時代出現,都不是偶然的。
【《西游記》藝術成就】相關文章:
謝眺詩歌的藝術成就06-02
謝靈運的主要成就05-26
曹操的政治成就05-12
野心成就未來勵志文章05-26
時間成就夢想勵志故事11-08
如何成就自己勵志故事05-20
成就更好的自己作文08-18
自律成就高考勵志口號04-21
陶淵明的文學成就05-24
曹丕的文學成就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