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上的什么作文四篇
篇一:筆尖上的漢字
當“報答”變成“報達”,當“師傅”變成“師付”,當“餛飩”變成“混沌”,當……難道這一切的暗示還不足以喚醒那久違的筆尖么?漢字,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記錄漢語的文字,這就意味著漢字還得“記”,還得“錄”。漢字離開了筆尖就失去了意義,只有和筆尖碰觸過、從筆尖下揮灑出的漢字才有結構之美、藝術之美、文化之美;漢字離開了筆尖就失去了靈性,不同修養和氣質的人會用筆尖賦予漢字以風格迥異的軀體和精神。
從遠古走來的漢字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散發著迷人的芬芳和永恒的魅力,本當是國人的至寶。然而,我卻悲哀地看到:當漢字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欣賞、學習甚至研究時,我們的不少同胞卻棄它如敝履,全然不顧漢字的靈魂在無邊的暗夜里游蕩和哭泣。在當下,高科技產品不斷翻新,從笨重的臺式機到小巧的筆記本,從蘋果一代到后來的蘋果4S,當電腦、智能手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生活的必需品時,他們終于被慣壞了——只要敲打或觸摸幾下鍵盤,你腦海中模糊的漢字的身影就可清晰地浮現,誰還愿意操心費力地用筆尖去親近漢字呢?如此,本就脆弱的筆尖便徹底崩潰。
在高科技的海洋中,花樣繁多的漢字輸入方式,五花八門的字體讓我們眼花繚亂,但我不禁想問:“這些高科技制造的還是真正的漢字嗎?”心里有個聲音告訴我——絕不是!電腦制版打印出的漢字只是一些冷冰冰的符號,沒有活力,更沒有靈魂。
無聊時,我喜歡一個人出去走走,任自然的風拂過耳際。可是,飛速發展的城市卻總會擾亂我的好心情。讓人目不暇接的各色廣告招牌上層出不窮的錯別字,像一盞盞強光燈,刺得我睜不開眼睛。不覺間,腮邊竟有淚水滑落,滴滴落地,聲聲驚心。漢字怎么了?國人怎么了?世界怎么了?人們竟會如此瘋狂地迷戀于手機、電腦的打字方式!當許多人嫻熟地在屏幕上調整字體、字號、語種時,卻不知不覺疏遠了筆尖,要知道,漢字和筆尖是同胞一體、密不可分的.,就像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牛羊離不開草原的呀。
難道非要等到有人把“漢字”寫成“漢子”,我們才會反省嗎?漢字是我們母語的文字,當舉國上下都在“瘋狂英語”時,漢字卻被打入了一些人的“冷宮”。韓寒曾說:“難道哪一天,我要用英語來問到長城怎么走嗎?”這話是良藥,雖有點苦澀難咽,卻能治一些人漠視母語、過度追捧高科技和外來文化的病吶!
親愛的廣大同胞們,從現在起,請拿起被擱淺許久的筆吧,用筆尖認真正確地寫下我們自己的漢字,為漢字注入新鮮的血液,寫出漢字的生命與尊嚴,大聲地告訴高科技:在關于漢字的這場比賽中我贏了!筆尖上的漢字不可丟!
筆尖上的漢字,筆尖上的中國。用筆尖去親近漢字,寫出漢字的內涵與靈氣;用筆尖去撫摸漢字,訴說華夏兒女的勤勞與不屈;用筆尖去重塑漢字,演繹中國夢的華美篇章。
篇二:筆尖上的愛
俗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許多人都用這句老話來贊揚老師,老師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我們。老師你用筆尖寫下關切的話,帶給我快樂的心情。
在那個陽光明媚的秋天,我開學了,踏入了新學校的大門,你那辛勤的背影讓我感動,但是又帶著一張有點嚴肅的臉,讓我覺得緊張。第一周你讓我們寫周記,記錄下我們一周發生的事情的感受,第一周我不習慣新的學習生活,總是想念爸媽,不會主動和同學交流,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我寫在周記上,你總是鼓勵我,教我好好的和同學相處,積極回答問題。
有一節課,是你的課,老師講到說同學的優點,我突然被你點了起來,我感到尷尬和緊張,因為這個班沒有幾個人認識我,也不喜歡和我講話,我怕會沒人回答,就更難堪了,宿舍里面的幾個女生搶著回答,我真的很感謝她們,我懂那是你特意安排的叫我起來,讓同學認識我,讓他們知道我的優點,和我好好相處,真的十分感謝。
我總是在周記里提到自己的成績總是不高不低,但是在我這種中上層學生的心里是非常想考到前五十的,我一直在努力,你也一直都相信我可以考到的,叫我要下苦功,你在周記下留下的每一句話,都鼓勵著我努力前進,我真感激你,讓那個迷茫,不知方向的女孩變成開始有點自信,努力向上的女孩。
第二學期,我開始很努力學習,發誓一定要考到前五十,第一次月考成績很慢才下來,我著急,讓媽媽在微信上問了你,當屏幕上出現“41”的時候,我感動得都要哭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考到了!后來老師你在班會課上念名次,“班排11,級排37。多次在周記上提到自己因為考不到前五十而感到遺憾,她也挺努力的。”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在這成功的背后,一直都有個人在幫助我,鼓勵我,感謝你,老師!我得到的是你給我的,這份成就也是您鑄造我的!
當我懷著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您天使般的來到我身邊給我以勇氣與希望。您將我那顆受傷,氣餒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中,帶進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帶進了以后成功的大門里。當我懷著喜悅的心對待成功時,您善意的提醒給我以謙虛。您將我那顆驕傲,浮躁的心帶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帶進了上進的流水中,也帶進了自強不息的世界里。
感謝您,老師!你用筆尖傳遞給我的愛,我收到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筆尖上的愛,你的愛……
篇三:筆尖上的中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在我看來,漢字是最讓人敬佩的。
就是那一個個方塊字,在方正之間仿佛也透露出做人的道理和秉性。每一個漢字都有它自己的特點,當美麗的漢字從筆尖滑出,我都會感覺到它那生機勃勃的活力,感受到它那韻味無窮的魅力。每一個漢字好像都有生命一樣。比方說“笑”這個字,我看見它,就會感覺它在對我微笑。如果用它和別的字組成一個詞語,給人們的感覺就會不同了。例如“大笑”,當看到這個詞時,仿佛聽到有人開心的笑聲,閱者的心情也會因此而愉快。又如看到“嘲笑”這個詞時,眼前就會浮現你失敗時,看不起你的那些人的嘴臉,心中就會升起一種叫“憤怒”的火焰。進而將這種憤怒轉化成一種力量,讓自己更加努力。一個漢字單獨的時候是一種意思,和其它的字組成詞語后又是另一種意思。其中的變化不光是表達的意思發生了變化,更是牽動著讀者的萬千心緒。在各種近義詞和反義詞,形聲字,形近字的區別和體會的過程中,我仿佛理解了“博大精深”的具體涵義。
漢字它瀟瀟灑灑從詩人筆尖落下,鐫刻下了中華民族的詩詞文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短短的十四個漢字,卻傳達了詩人文天祥為了國家愿意以死明志的決心。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的一句“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不知鼓勵和拯救了多少迷茫中的人們。他寫的每一篇文章都為世人贊頌,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同樣的字有時出現幾十次,卻并不會令人覺得乏味。就這樣用普普通通的漢字砌成了一篇篇令世人欽佩的名作,可見漢字的魅力真是無窮盡。漢字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學習,他們為漢字的表達內涵而驚訝,為漢字與書法融為一體的神奇效果而迷醉。他們想不到,漢字竟然可以用軟筆或硬筆都書寫的那么飄逸,那么形象,那么美麗,時而粗獷豪放,時而細膩清秀;時而飄逸輕浮,時而如渾厚有力。
漢字不同于英文,英文不管哪個單詞都一定是有26個字母中的那幾個構成,雖有書法上的變化,但是與漢字的有音,有意,有形相比,我更喜歡漢字多變的神秘感。它是那樣豐富多彩,像活潑的精靈在筆尖上跳舞,在紙上留下它的足跡,讓世人見證它的神奇。為了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夠了解我國的漢字文化,我國在許多國家都設立了孔子學府。
漢字的魅力無可抵擋,它代表我們中國引以為傲的文化,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可比擬的。
漢字會伴隨我們華中華民族一直傳承下去,會在一個又一個的筆尖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篇四:筆尖上的開始
漢字是美麗的、偉大的,每當我拿起筆桿寫下一個漢字時,都覺得是一個新的開始。
清晨,沐浴著陽光的溫暖,我坐在桌前上著書法課,看著老師拿著筆在黑板上寫下一個個美麗的漢字。只見老師用粉筆在黑板正中央寫下了“正”字,邊寫邊說:“‘正’字最重要的就是開筆,一定要用力,但也不能太死板,要做到活而不死。”說完只見老師用粉筆緩緩地開始又開始寫‘正’字的第一筆,流暢而不亂,于是我按老師的方法模仿開始練習,握緊筆桿,輕輕勾第一下,再加快向后微微上提,一個漂亮的‘一’字呈現在紙上。我頓時感到,漢字的開始也是非常講究的,當我將‘一’字落于紙上時,就已經完成了一個漢字的開始。
老師揮筆寫完‘正’字時,我迫不及待看著下一個漢字,讓我詫異的是老師輕輕擦掉了正字的頭在黑板上呈現出一個‘止’字,我們不解地指出了老師的錯誤,老師嘴角微微上翹說道:“做人一定要‘正’,如果想‘正’,就必須先學會‘止’,做人的原則是‘止’,一個人必須要活得有原則,只有這樣才會活的‘正’。“看著老師嚴肅的神情,我心里豁然開朗,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做人的真諦,我頓時感到,每寫下一個漢字的同時,其實也就是我們做人的開始。
清風拂過,柳絮飄進了教師,整個教師猶如人間仙境一般,同學們仿佛化身為浪漫詩人般,用手中的筆寫下一篇篇傳世佳作,老師站在臺上,頁不禁將其了漢字的歷史,鏗鏘有力地說道:“漢字是人類文化的傳承,從公元前400年就有漢字了,經歷了3000年的滄桑,它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希望與民族精神。”我頓時感到,每寫下一個漢字的同時,其實也對中華傳統傳承的開始。
筆尖上的開始,就是漢字的開始,做人的開始,傳承的開始。是漢字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頓悟處開始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