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閱卷的工作體會
一、高考作文試題接著,下午先進行試評,每個小組10位閱卷老師,每位老師先試評兩組試卷,如果兩次作文評判的分數都與所在小組的平均分相差兩分以上,那么,就被視為不適宜評判作文,很遺憾地三、閱卷心得體會
(一)更重視學生的思維品質評價
與往年的注重作文結構、作文語言的文采不同,今年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學生內在思維品質的評價。從作文評卷組陳妙云老師對本次高考作文的題意說明以及語文評卷組組長柯漢林老師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講話可以這一特點。
陳妙云老師在閱卷培訓時做了9點說明,其中對題意解讀的說明有:
(一)對題意的說明
“不要輕易說‘不’”中,有“不要輕易”和“不說不”兩層含義,著重強調的是“不要輕易”。基于此,有五個角度:
1、為什么不能輕易說不。
2、怎樣才能不輕易說不。
3、可以針對某個人、某類人群、某件事、某種情況展開闡述。
4、可針對當下情境或背景闡述為什么要“不輕易說不”。
5、從結果、效果來談,不輕易說不的.好處。
(二)對把握題意的說明
1、只寫不要說“不”,忽略了“不輕易”,判基本符合題意。如論堅持、論面對大自然等。但不要以題意的評判代替其他標準的把握,如果考生只是基本符合題意,但中心明確、語言流暢等,那么表達、發展等級項就可按照相應得標準往二、三等評判。
2、籠統提及“不輕易”,但重點落在說“不”上,則屬符合題意,只是一筆帶過“輕易”,落點在說“不”上。
3、既表達了不“輕易”,又表達了不要說“不”,則是切合題意。
4、文章以“不輕易”為重點,把“不輕易”分析的很具體透徹,或設置一種情境,來展現什么是“不輕易”,則為更優。(三)對“不輕易”的說明。既然“不輕易”這么重要,這樣去強調,那么怎樣理解“不輕易”呢?
61萬考生對什么是“不輕易”的理解肯定是豐富多彩的,允許考生有自己的思考空間。主要可以概括為:
1、面對絕境,包含險境、困境、窘境、逆境等,在一般人都放棄、在常理下都會放棄而他不放棄,把這樣的情境寫足,就是寫出了“不輕易”。
2、緣于理性。考生對從理性的角度思考,對一件從未經歷的事情,不輕易說“不”;對復雜的現象,在未理清是非曲直時,不輕易說不;對任何事情都顯示憤情式的姿態,來表現自己的特立獨行,這就不是一種理性的態度,就很容易輕易地說“不”。
3、出自智慧。有時不得不說“不”的時候,有的人卻運用高度的智慧、高超的方法、巧妙的藝術、圓滿的謀略去說“不”,這就是寫出了“不輕易”。
綜上,有“三看”:看是否交代相應情境;看是否闡述理性;看是否展現智慧。
語文閱卷組組長在閱卷進行到第5天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考生對題意的把握存在不少問題:一是邏輯性不嚴密,思考不夠透徹,不夠深刻;二是考生對題意把握的不夠準確,雖然沒有偏離題意,但能夠吻合題意,寫得到位的考生的不多。
柯老師還說,從答卷情況來看,許多考生達不到一定的思維高度,他們弄不清題目內在的邏輯關系,結果其表述讓人摸不著頭腦。例如,“面對別人潑來的的污水,蘇軾不輕易說‘不’”,“不什么”沒有寫出來;又如,“面對命運,我們不“不”讓希望之光照亮金色的跑道,黑暗退卻,讓激情點亮人生。……
(點評:意氣之語,武斷的結論,經不起推敲了。)
6、“不”代表著軟弱,代表著退縮,代表著不堅強。(開頭)
7、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說“不”,要把它永遠地埋葬,“我可以”才是我們克服困難,勇折桂枝的帆船!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摒棄“不”!
(點評:片面地思考問題,不能一分為二。)
8、不要輕易說“不”,是范仲淹那種不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不要輕易說“不”,是蘇武牧羊的忠潔剛烈;不要輕易說“不”,是居里夫人的衣不解帶;不要輕易說“不”,是張騫那鑿空的駝鈴陣陣。
(點評:對論據缺少分析,沒有找出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聯系,缺少說服力。)
9、河蚌選擇了創傷,最終孕育出美麗的珍珠;雄鷹選擇了長空,最終成為了飛翔的精靈;瀑布選擇了懸崖,最終跌宕出一曲壯麗的歌。于我而言,我選擇了堅持,決不輕易說“不”。(開頭)
(主體部分是項羽、司馬遷等面對絕境、困境時的表現) <b
【高考作文閱卷的工作體會】相關文章:
自信的高考作文03-15
高考作文的名言10-16
單車的高考作文08-03
關于青春的高考作文02-21
成長的故事高考作文11-22
有關孔子的高考作文09-29
我的青春閱讀高考作文12-13
我的高考作文(14篇)12-06
我的高考作文14篇12-06
我的高考作文(4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