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愛鄉村的竹筍
我的家鄉坐落在虎灘,沒有什么可玩的景物,但是,那一片竹筍卻深深地吸引著我。
一次,在二月期間,我去家鄉,可那棟房子空空如也,不用猜也知道主人一定去那片竹林里挖竹筍了。我便向竹林奔去。
春天的竹林顯得格外的綠,那一片片竹葉投下了綠綠的濃蔭,灑下了細碎的光斑,遠處的一座小廟里風鈴傳出柔和的聲音。
我繼續向前走,竹林顯得越來越美。這時,我到了“嫩竹之地”和“竹筍之王”。這里沒有高大的竹子,而是小竹的天地。每到春天,到這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的從土里探出頭來。
我愛你,家鄉的竹林,你的繁榮,你的高貴,都在每枝竹上傳播。
篇二:堅強的竹筍
春天來了,嫩嫩的筍芽鉆出了松軟的土地,是在雷公公和春雨姑娘的召喚下醒來的。
兩個小竹筍悄悄來到媽媽的身旁,媽媽給他們穿上了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嘴里還不停地說:“孩子們,千萬別著涼啊!”在媽媽的細心呵護下,小竹筍漸漸地長大了,像媽媽小時候一樣,脫下了媽媽給他們穿上的一件件衣服,最后長成了一棵棵健壯的竹子,站在高高的山岡上,自豪的喊著:“我長大啦!”
竹子有著頑強的精神,我要學習竹子的堅強意志,只有這樣,夢想才能實現。
篇三:竹筍
我家住在山區,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常常跟爸爸一起去掘春筍,這可是件最有趣的事。
走進竹山,見滿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細,青翠碧綠,郁郁蔥蔥,竹山就全被這綠色籠罩著,站在竹子底下,簡直望不見天,一桿桿長滿綠葉的竹子活像一個個顧不得梳頭的姑娘,她們頭挨著頭,肩并著肩,仿佛一對對親密的朋友。就在這些竹林里,到處都是破土而出的春筍。
清明前后,筍可多了,躲在地下的筍幾乎都鉆出了土,是一夜春風把它們催出土來,還是一聲春雷幫助它們破土而出呢?出土的筍一律黑褐色,不過有的筍須是嫩黃色,可能是昨天半夜才出土,還沒有照到陽光的緣故吧。出土的筍密密麻麻,遠遠望去活像春天田野里的無數青蛙歇在泥地上。
爸爸掘筍可真快。他先輕快地刨開一邊的土,然后用力一掘,筍就掘出來了,而且都是齊根的,真是干凈利落。我正奇怪,爸爸開口了:“掘筍要找根,先要看看筍須朝什么方向,如果筍須朝左,筍的根就在左邊。不過有的筍須是直的,你一時看不準,這就要看旁邊的竹梢朝什么方向啦!”怪不得爸爸掘筍時只要刨開一邊的土就知道該怎么辦了。
這天,爸爸掘來不少筍,我就爭著去剝筍殼。這不光因為嫩筍鮮美可口的味道吸引了我,還因為我想研究研究它哩。我一邊剝,一邊把筍殼一張一張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接著又剝第二個,第三個……數一數每個筍剝下的殼,都在四十張左右。這使我記起:有一次,我在竹山仔細數了竹枝從底到頂的節數,幾乎每支竹都是四十節左右,只是竹節長短不同罷了。我向爸爸請教,才知道原來一張一張筍殼裹著的筍節就是竹節,筍長成竹了,筍節就成了竹節了。
有幾天我沒跟爸爸去掘筍,后來我上山一看,筍都長高了,有的要抬起頭來才望得見尖端。真難想象這是竹鞭時長出不久的春筍變成的。竹娃娃長得可真快呀!
立夏前,我又上山去了一次,今年的春筍已經長成新竹了,表面附著一層絨毛,翠綠可愛。一棵棵都是那樣清秀,那樣挺拔。新竹節環是白嫩的,葉子細小狹長,顏色綠時略帶乳黃。而去年長成的竹子,已是一身青綠。沒有絨毛,竹節環上的白色也已退去,變得油光光的了。再看三年前長成的竹子,卻是黃綠色,三年以上的竹子,皮簡直發白了,可是它們的葉子卻綠得發黑,像涂了一層油。
太陽出來了,竹山上綠色的縫隙中漏進一道道金光,微風吹來,葉子輕輕地擺動著,發出沙沙的響聲,像在向我點頭微笑,又像無數姑娘在翩翩起舞。面對這蒼翠的竹林,我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中。
篇四:故鄉的竹筍
我喜歡吃故鄉的竹筍,因為那里的竹筍非常鮮,很嫩.放暑假時,我和媽媽,阿姨,表姐等,經常去奶奶家挖竹筍.我們拿上鋤頭和籃子向奶奶家出發了.
一進門口,看見了有幾棵大樹站在那邊,一座座整齊的小屋外面,養了一群家畜,不停地叫著,那里的農婦扎著頭巾,挎著籃子不停地忙碌著.
我們跟著奶奶上了山,沿著林尋找竹筍,我一邊堅難地往上走,地邊仔找過去,按大人們交給我的方法,用鋤頭翻著濕潤的泥土和上面黃黃的落葉,終于被我找到了一株很大的竹筍,我喜出望外地叫了起來:"快來啊,我找到了一株很大的筍."我剛說完,大家都跑了過來.媽媽把鋤頭往上一抬,用力地鋤向竹筍的邊緣,一提,啊,一枝鮮嫩的竹筍像一個可愛的娃娃,從泥土里蹦了出來.妹妹高興地拍起手來.我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看著她們羨慕的樣子,我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但他們雙急勿勿地去找新的竹筍了.
我看見大人們挖了起竹筍來很有味道,也學著樣子挖了起來.我拿起沉重的鋤頭,用盡全身的力氣挖下去,卻不料只挖到了竹筍的一小半,竹筍像斷了胳膊的人,躺在那里.我以為已經成功了,就和媽媽去說,媽媽遺憾地對我說:"你應該把整個竹筍都挖起來."后來在媽媽心的教導下,我終于學會了挖筍.
我們滿載而歸,到了家里,用竹筍做了許多不同的菜,味道真是好吃,我們還用竹筍制作了許多筍干,一年四季都嘗著它的美味.采飛揚
故鄉的竹筍令人神往,讓我陶醉.
篇五:小竹筍
你見過在山上生長著的小竹筍嗎?這個周末,我不但親眼見到了活的竹筍,還親手挖了一棵呢。
莫干山上,漫山遍野都是翠綠的竹子,清秀挺拔、蓊蓊郁郁,最吸引我的還是山上東一棵西一棵冒出的筍寶寶,尖尖的、細細的,穿著棕色的外衣,乖乖地立在竹媽媽的身旁。聽媽媽講,竹筍很頑強,不管它生長的土地有多么堅硬,它總是能不屈不撓、堅毅執著地往上鉆,經過艱苦的努力,它終會破土而出,見到竹媽媽、見到竹伙伴、見到外面這個光明而精彩的世界。然后便沐浴陽光雨露,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長竹,傲然挺立。
在下渚湖濕地公園的小竹林里,見到幾位農民伯伯在挖竹筍,同行的小伙伴說:“咱們也挖一棵帶回去吧”。于是,我們便用小樹枝當工具挖了起來,小竹筍的根很牢,挖了半天也挖不出來,最后還是大人幫忙拔出來的。
這棵小竹筍將作為我的第一個植物標本收藏起來。
篇六:小竹筍
春天來了,春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天。山坡上,茂盛的竹子被春雨沖洗得干干凈凈,翠綠的葉子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初升的太陽照在上面,五顏六色,像一個個小彩燈,好看極了。咦?這是什么聲音?原來,地底下的小竹筍們喝足了甘甜的雨水,正一個個地往上鉆呢!它們拱開壓在頭上的土,探出了毛茸茸、又尖又硬的小腦袋,腦袋上還掛著露珠。
竹林邊,有一塊大石頭,像一只大黑熊一樣趴在地上。有三個小竹筍,它們鉆呀鉆,正好鉆到大石頭下面。
“這可怎么辦呢?”小竹筍們焦急地說道,“大石頭,你醒醒呀,醒醒呀!你挪一下地方,讓我們鉆出去,好嗎?”大石頭沒有回音,仍在呼呼大睡。
“大石頭,大石頭,你醒醒呀,能挪一下地方嗎?”小竹筍們一遍又一遍地喊道。大石頭仍在呼呼大睡。“讓我們來把它推醒!”一個小竹筍說道。于是,它們用尖尖的腦袋,使勁頂著大石頭。大石頭感覺背后癢癢的,睜開眼睛一看,原來是三個小竹筍。它沒好氣地問道:“你們要干什么?”“你挪一下位置,讓我們鉆出去,好嗎?”“要我挪位置?想得美!你們要么死在土里,要么就繞道而行!”大石頭傲慢地說。兩個小竹筍被嚇倒了,它們只好繞著大石頭鉆上去,結果長的歪歪的、瘦瘦的。
剩下一個小竹筍沒有被大石頭嚇倒,它仍然用尖尖的腦袋頑強地頂著大石頭。一天、兩天、三天……小竹筍被大石頭壓得越來越粗、越來越壯。
有一天,小竹筍覺得渾身力氣足了,他搖了搖頭,猛的往上一頂,只聽見“嘩啦”一聲,大石頭被掀開了,翻了一個身。小竹筍鉆出地面,它看見太陽公公慈祥的笑臉。
后來,這棵小竹筍拼命地長,越長越粗,越長越高,成了森林中最粗最壯的竹子。
篇七:挖竹筍
清明節,我回到老家,我的老家在里商,這里風景秀麗、鳥語花香。
我剛到這里,就下起了春雨,滴滴滴……,春雨撫摸它的孩子——大地。第二天“免費的鬧鐘”開始催促我們起床,“喔喔喔……”春雨姑娘戀戀不舍地走了。鄉村煥然一新,油菜花金黃金黃的,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向遠處望去,幾位勤勞的農民,穿著蓑衣,背著籃子,一手采茶葉,一手接茶葉,可有節奏感了,構成了一道鄉村的獨有的風景。還有幾只公雞可淘氣了,左看看,右瞧瞧,沒有人,連忙在別人的菜地里啄上一口,再裝出紳士的風度,大搖大擺地走了。
突然,三舅舅說“我們去挖竹筍好嗎?”,我們八人異口同聲地叫:“好噢!”我們拿起鋤頭,來到山上,山上披著一層薄紗,一個個竹筍在一夜間奇跡般地全長了出來,它們爭先恐后地等著我們來挖它。我看見一根大筍就眼饞,我拿起鋤頭,,嘿喲,嘿喲,幾分鐘后,累得我滿頭大汗,上氣不接下氣,這根竹筍像個士兵,站立不動,哥哥看我一副狼狽樣,咯咯咯地笑了起來。看見舅舅樣子,我也模仿著,終于挖出來了。
最后,我們滿載而歸,邊走邊想:今晚肯定少不了一碗油悶竹筍吧!
篇八:那一叢竹筍
一個春日的早晨,我漫步在校園的小徑上。無意間瞥見了假山旁一叢綠色,定眼一看,是叢竹!于是我來到竹叢旁,仔細端詳起竹子來。
那叢竹子毫無生機地插在巖石旁沃土中。一片片帶有黑斑的葉子七零八落的鑲嵌在竹竿上。竹竿的根部裸露著,上面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黃斑。在晨風中它們令人擔憂地搖曳著,絲毫沒有鄭板橋那句“任兒東南西北風”的韻味。
我感到了有點悵然,多么頹廢的竹子呀!
正當我決定離開假山的時候,那假山的石縫間一星淡翠的尖兒扯動了我。我連忙湊上去,原來是兩株竹筍,正努力地掙扎在石縫中。活像一對遍身晶瑩透亮的娃娃,全身上下散發著勃勃生機。多么可愛的竹筍啊!
我感到疑惑,一邊是生長在沃土中的枯竹,一邊是掙扎于石縫間的竹筍,為什么在石縫中迸發出的生命比沃土中生命更有活力呢?
可以想像這竹筍曾經經受過多少磨難?可能是風雨的侵襲,可能是蟲獸的啄食,甚至可能是那碩大的園工剪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更重要的是,竹筍是如何掙破巖石的束縛,獲得那一片陽光的呢?
這時候,一陣風吹來,那生長在沃土的竹子又在不安分地抖動,竹竿上枯黃的竹葉紛紛落下,……而那兩株竹筍呢?仿佛在歡笑中手牽著手。
啊,我懂了,原來竹筍正是由于在克服巖石束縛時造就了自己堅毅的意志,直到挫折再次來臨,它也會從容面對;而那生長在沃土中的枯竹,只是天天吸取養分。當挫折來臨時,不會做出任何反抗,它只好主動投降。
竹是如此,那我們呢?我們中學生不也是如此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只會讓我們懶惰頹廢。我們只要像竹筍那樣,在挫折中掙扎,在掙扎中鑄就自我,直到有一天我們由竹筍長為高大的竹子時,與天空攀談時,會感覺到,挫折和苦難有多么重要!
那兩株竹筍,在石縫中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晨風中,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