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作文
導語: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接下來是小編整理的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作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作文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后,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作為一個吉祥喜慶的日子,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作文
二月二日,俗謂龍抬頭,原濟南府所屬地區,稱為青龍節或春龍節、龍頭節。山東其他地區多稱為二月二,梁山稱龍頭節。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節,中唐時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動在川陜之地流行,時稱挑菜節、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聯系驚蟄增加了龍抬頭的內容,并逐漸演變成以驅蟲害和祈豐收風俗為主的節日。明清以來,山東此日有引龍、打囤、煎餅熏蟲、擊梁辟鼠、炒豆報捷等風俗活動,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見。
二月二日的節日風俗,許多都與龍抬頭有關。鄆城等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來,這就叫作龍抬頭,據說只有這樣,才能細雨下得滿地流,一年吃穿不發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龍起蟄。滕州等地這天蒸饃饃,名為蒸龍蛋吃面條,名為龍須面。有的地方吃餅,名為龍鱗餅吃菜團子,名為龍蛋。
但也有的地方這天不吃面條、不喝小米飯,因為面條叫龍須,小米叫龍籽,吃了怕影響龍的.健康。舊時多在龍抬頭這天理發,小孩子這天入學謂占鰲頭,以圖吉利。海陽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龍,謂神蟲,放在糧囤和面缸里,祝愿糧面用之不盡。威海、龍口等地,以成串的圓形色布掛在小孩的帽子上,稱小龍尾;有些地方還有耍龍燈等娛樂活動,以應節序。
農歷二月初二,大小算是個節日,但說到為什么定今天為節,這節日還有什么官名、來由之類,是統統不清楚地。李亮德老師老家的人根據日子稱呼,把今天就叫二月二,所以二月二便是節名。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作文
農歷二月二,古代稱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因此時為二十四節氣的“驚蟄”前后,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蟄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故稱“龍抬頭”。龍一抬頭就要云興雨作,預示著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恒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后,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并以它來判斷時令。
農諺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囤滿,小囤流”,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與吃連在一起的。春節自不必說,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端午節要吃粽子,中秋節自然是月餅了,到了冬至要吃餃子,年節最后的祭灶日少不得吃麻糖。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豫東二月二早上吃煎餅自然屬于“吃龍鱗”之列。 二月二又是土地爺的生日。
民俗是約定成俗,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大家都奉行。民俗充滿了想象,也有現實。是迷信,是信仰,是追求,是夢想。它給人們往往留下很多的善良、慈祥、正直和純真。有時也給了人們信心……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作文】相關文章:
二月二龍抬頭常識03-04
二月二龍抬頭的高二作文03-22
描寫二月二龍抬頭的古詩03-04
二月二龍抬頭圖片彩色簡筆畫03-06
2022年二月二龍抬頭的祝福語02-16
二月二龍抬頭簡單祝福語大全03-04
二月二龍抬頭的神話故事(通用5篇)03-15
二月二龍抬頭日祝福語(精選55句)02-19
2022年正月初二龍抬頭祝福語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