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喜歡的美食-----炒雞
我最喜歡吃炒雞了,我爸爸媽媽也都喜歡吃,而且我家還開著炒雞店,所以經常吃。
爸爸做的炒雞不但香氣十足,而且不咸不淡,吃著正好。我最喜歡炒雞的辣,有一句俗話叫“無辣不歡”,我覺得我沒有了辣就像女孩子沒有了芭比娃娃。我喜歡吃雞的翅、爪等部位,雖然沒有太多的肉,但是翅、爪部位比任何一個部位都要香多了,炒雞整體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炒雞就像考試,必須放松、認真、穩定的炒,如果過了火或者是不熟那就味道不行了,所以做好炒雞還是挺難的。炒雞最主要的就是永遠吃不膩,無論你吃多少頓都不會討厭吃,我就是這樣。最近報紙上說多吃肉食雞會不好,我告訴你,我們飯店的雞絕對沒有一只肉食雞,全都是柴雞。要是我騙你,假一賠十,這下你放心了吧。
有一次,我回到家,我發現家里沒有人,但我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我跑進廚房,離香味還差一兩米,我就判斷出這肯定是炒雞而且還是只柴雞,我過去一看,果然和我想的一樣,飯桌上有一個盤子,盤子里有一整盤雞。我當時沒多想,“嗖”的一下拿了個雞翅,兩秒鐘就吃完了,我就接著一塊、兩塊、五塊、十塊飛快的吃起來,可以說是狼吞虎咽,我當時也不知道怎么了,就一聞香味就開始吃了,可能是因為我太餓了吧,一會兒就吃完了盤子里的雞肉。我挺著肚子正美美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聽見腳步聲,原來是媽媽回來了,她看到我肚子挺著,又看看廚房里的盤子,怒氣沖沖的說:“宗一恒,盤子里的雞肉上哪去了?!”我不好意思地摸著肚子說:“在這兒呢。”媽媽氣得說:“這是爸爸給奶奶做的,有二斤多雞呢,你全吃了?!馬上給我關上電視做兩張試卷去!”我當時背上涼颼颼的,就像刮了一塊肉去,趕緊跑屋里去做試卷了。我邊做邊想:“用兩張試卷換一盤雞肉太值了,哈哈哈!”。
炒雞的難度大但味香、好吃。我喜歡挑戰難度,我更喜歡吃炒雞!
篇二:我喜歡的美食——大閘蟹
“噢,今天吃大閘蟹嘍!”爸爸從菜場買回五只大閘蟹。
這些大閘蟹都生龍活虎地活動著,不過,這樣的時候可不多了,因為它們馬上就要進入我的胃了!這幾只大閘蟹一個個身披青灰色的盔甲,擺動著它們的“殺手鉗”,樣子可威武了,好像在攻擊我似的。
終于,大閘蟹下鍋了,“啊!真香!”我驚嘆地叫道。不一會兒,大閘蟹熱氣騰騰地出鍋了,瞧,大閘蟹的盔甲不翼而飛了,換上了橘紅色的便服來到我的面前。一股兒蟹黃味兒頓時撲鼻而來,讓我垂涎欲滴!
可以開吃嘍!我把大閘蟹的蟹殼扒下來,用勺子舀一點兒醋放在蟹蓋里。哇塞,這蟹黃真是美味呀!酸溜溜的醋加上甜滋滋的蟹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哪!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蟹蓋里的所有東西全部清除完了。接下來,我又把大閘蟹掰成兩瓣,頓時,白生生、香噴噴的蟹肉映入了我的眼簾。咬上一口,噢!我簡直不相信我能品嘗到這么美味的食物。什么匹薩啊,意大利面啊,都顯得那樣無味、平淡。我津津有味地吃下去,盡享這“天倫之樂”,恍如進了美食螃蟹宮,到處都是大閘蟹和蟹肉,我的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當!當!當!”清脆的敲打聲打破了我的美夢,回過神來才發現是爸爸在擊打桌面,他皺起眉頭,疑惑的問我:“你在想什么呀?想得如此高興,連口水都流出來了。”我笑了笑,不作聲,繼續吃起了美味的大閘蟹,心里美滋滋的,高興極了!
噢!我愛這美味的大閘蟹!
篇三:東北的美食——餃子
說起餃子,可是東北的美食,那味道真是無以倫比。下面我就給你介紹介紹。
我們家那次包餃子,準備了面,餡。包餃子要先做餡,提起餡,主要是豬肉和酸菜餡,把酸菜和豬肉剁碎加上調料攪拌好,這時候面也行好了,開始包餃子了。首先要揪劑子,再把劑子揉成圓形,用搟面杖再搟成中間有些厚四邊薄的餃子皮,在上面放上餡,用筷子好好的壓一下,這樣包出的餃子會非常的美觀,餃子包玩之后就等著煮了,有兩種方法可以弄熟,一種是蒸餃子,一種是煮餃子,兩種方法都不太好操作,蒸餃子火大火小都不行,會半生半熟,煮餃子水要適應,水添少了餃子干,會粘鍋,水多了餃子會太滑,可是媽媽煮餃子很拿手,終于把餃子煮熟了,我非常的高興,終于吃到餃子了,吃了一口,特別的香,軟軟的滑滑的,吃完讓人回味無窮。
今天我非常的高興,因為吃到了東北的美食——餃子。
篇四: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在建南,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我最喜歡吃的還是我們建南的咸菜。
記得有一次,我感冒了,什么也不想吃。這可急壞了爸爸媽媽,他們給我買來了許許多多好吃的東西,我卻吃不下。恰好,奶奶從老家帶回一些咸菜。媽媽問我:“想吃嗎?”我說,“試試吧!”我夾了一小撮,就著一些白米飯。剛進口,感覺脆脆的,緊接著就有種咸咸的、酸酸的、辣辣的味道。這種滋味實在是太美了!不知不覺間,一碗米飯不見了,盤子里的咸菜也都吃光了。我胃口大開,不到兩天,我的病全好了。就這樣,我愛上了我們建南的咸菜。
從那以后,不論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建南咸菜。漸漸地,我對咸菜的做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了想自己親手做咸菜的欲望。于是,我便跑去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首先要在大晴天砍下整棵青菜,上桿晾干后,裝進大盆用溫水泡洗,用竹刷刷凈葉縫土泥垢。晾干后,把菜剖開分為若干等份,將花椒、辣椒、食鹽、姜末等佐料包進半剖開的菜莖中,放入土陶壇中密封,三月后就能吃了。”我又問奶奶,“那吃法呢?”奶奶說,“吃法很多啊,可以做咸菜湯,咸菜面條,咸菜炒臘肉------吃起來美味可口。”我又問:“為什么都是咸菜,一樣的做法,一樣的吃法,不同時候卻有不同的味道呢?”奶奶不厭其煩地說:“乖孫子,你不知道吧!咸菜不與其他菜相同,其他菜講究新鮮。咸菜就是放上一至三年的時間也好吃。三到五月的新鮮咸菜看起來黃金亮色,味道鮮美。一至三年的咸菜看起來不好看,但絕不會腐爛變質,而且吃起來美味絕倫!做酸菜魚、洋芋咸菜湯就離不開這陳咸菜。等你們放星期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做吧!保證你吃了還想吃!”奶奶的一席話,讓我直咂口水。
朋友,如果你來建南,我一定讓你品嘗咸菜,我會親自下廚,給你做一頓咸菜大餐:煮一缽洋芋咸菜湯,炒一盤咸菜臘肉丁,再加上一盤咸菜筍絲,最后再端上一鍋熱氣騰騰的咸菜魚。讓你一頓吃個夠,讓你吃了還想吃。
想嘗嘗我們家鄉的美食——咸菜嗎?那就快來我們利川建南吧!
篇五: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監利縣容城鎮,是一個離長江較近的地方。這里有許多水產品和農作物,所以,我的家鄉常被稱為“魚米之鄉”。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美食,我最愛吃的是江蝦、菱角、鍋塊。
我們這里的江蝦可不像海蝦一樣大,它只有一到兩厘米長,頭上長著兩根很長的胡子,這些蝦子還沒炒時是白色的,有些地方還是透明的,像水晶做的一樣。但是你把它下鍋一炒,它們立刻卷了起來,還慢慢地變成了粉紅色,隔著老遠就可聞到它的香味,饞得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在水產品中,不但有動物,還有植物,那是菱角。菱角外面有一層黑不啦嘰的殼,樣子就像老牛頭上的一對角,角尖上長著刺,如果你拿的時候不小心,還會被刺傷。雖然它外面長得不好看,但只要你把它剖開,里面就會落出白生生的肉來。它可以蒸著吃,也可以當菜炒著吃。蒸的時候,最好用沙木蒸籠,蒸一個多小時后,開蓋就是香味。我們那里,一到夏天,大街上都是賣菱角的,“賣菱角啦,沙木蒸籠蒸的菱角”的叫賣聲,離很遠都聽得見。有時候家里圖方便,會直接去了殼,放上辣椒用猛火炒,綠色的辣椒襯托著雪白的菱角肉,又好看又好吃。
我的家鄉還有一種美食,那就是鍋塊。鍋塊只有冬天才有得吃。冬天里,在街頭巷尾,你總能找到鍋塊攤。只要有人來,老板就會拿出一小塊面團,里包了肉或菜,再攤成餅狀,在餅上拍上芝麻,然后把它貼在用油桶改成的火爐的內壁上,火燒得很旺,不一會兒,鍋塊就膨脹起來,表面變成了金黃色,冒出一陣陣濃濃的香氣,烤好了,你還可以在外面刷上辣醬或是甜醬,在大冬天里能吃上鍋塊,可是一種享受。
對我們家鄉的美食,你感興趣嗎?如果你的家鄉沒有這些食物,那就到我家鄉來做客吧!我請你吃遍我們家鄉的美食。
篇六:我的美食
我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美食。有聞名中外的北京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杭州的西湖醋魚、蘇州的豆腐干、揚州的燙干絲……我最愛的還是上海城隍廟的小吃。
那里有聞名全國的五香豆、排骨年糕、梨膏糖……但是,最好吃的還是南翔小籠。
在上海到處都可以買到小籠包,但是沒有一種是可以和南翔小籠媲美的。南翔小籠包的特點是皮薄、餡大、湯汁多。而且小籠包的品種很多,有蝦肉小籠、蟹黃小籠……當熱氣騰騰的南翔小籠包放在你面前的時候,映入你眼簾的小籠包一個個晶瑩剔透,好像是美麗的工藝品。這時候,你千萬不能狼吞虎咽的一口咬下去,這樣不僅會燙到你的嘴,而且還會把湯汁濺到別人的衣服上,那樣你會很尷尬哦!
我是一個小小美食家,總結出了吃南翔小籠的最佳方法:先在小籠包上咬一個小孔,然后把湯汁倒在勺子里慢慢品嘗。(千萬不要用嘴去吸,那樣會燙到舌頭!)再把小籠包沾上醋吃,啊!鮮美無比,味道真是好極了!
上海的南翔小籠,真是名不虛傳啊!
篇七:我最喜歡的美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幾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道我們家鄉的美食--開封灌湯包。
開封灌湯包原為宋朝皇家御用美食,流傳至今已有百年歷史,它風味獨特,是開封著名的美食之一。開封灌湯包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制作方法也很簡單。首先,將豬肉絞成餡,放入盆內,再加入醬油、料酒、姜末、味精、鹽攪拌。接下來和面,將面揉的不軟不硬,光滑不粘手。然后,待面發開后,切成一個個的面劑,開始搟皮。搟皮是很有講究的,搟好的面皮周圍要薄一些,中間略厚一點。這樣,湯包既能皮薄如紙,又不會破餡。萬事具備,就開始包包子了!這一步很關鍵,不僅要掌握好肉餡的比例,而且還要在包子里加入些已經凍好的肉凍。正宗的開封灌湯包的包子皮上要捏制30道縐折,并且要求纖巧勻稱。擱在白瓷盤上看,就像一朵朵豐滿圓潤、千瓣緊裹、含苞欲開的白菊。最后一步,就是上籠蒸制了,蒸大約10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蒸熟的湯包端上來,熱氣騰騰,雪白晶亮。抬箸夾起來,飽滿的像盞小燈籠,隱約可見里面湯汁搖動。有一種吹彈就破的柔滑,不要說吃了,看著就是一種美的享受。對著一個個晶亮剔透的湯包,你可千萬不要急著下口,否則熱熱濃濃的湯汁可要濺你一身。正確的方法是輕輕提起湯包上面的折皺、細細地咬上一小口,拌著撲鼻香味,徐徐地吸吮粉紅色的湯汁,頓覺唇齒留香。這時,你再慢慢的品嘗湯包,濃香的肉餡配上筋道的包皮,令你食欲大增。開封灌湯包不僅營養高,而且脂肪含量低,健康不發胖!
看了我的介紹,相信你早就坐不住了吧!還等什么,按照我介紹的辦法,自己親自做一次開封灌湯包吧!
篇八: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最著名的小吃非美味的云吞莫屬了。每當品嘗這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時,我就心曠神怡。
吃云吞時要有耐心,你如果心急,想一口吃掉一個,云吞非把你燙的滿嘴是泡。吃云吞也很有講究,你既可以把皮和陷分開來吃;也可以扎破了皮再漫漫吃。喜歡吃辣的客人可以放些胡椒粉再吃。
國慶長假的一天,媽媽特意帶我去黃師傅云吞店品嘗那美味的云吞。開始吃云吞了。只見這云吞皮包肉厚,色澤誘人,各個長的鼓鼓的,讓人看了真想一口猛吃一個。這時。我先拿起胡椒瓶往云吞湯里撒胡椒粉,再挑一個最大的,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扎破皮,頓時一陣香氣裊裊地鉆進我的鼻孔里,我忍不住流下了口水。我先咬了一口皮,真是嚼勁十足。接著一團紅色的肉從云吞皮中頑皮地跑了出來。它似乎在調皮地看著我。這時,我再也抵擋不住肉陷的誘惑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嫩嫩的、滑滑的感覺油然而生,讓我不忍心把那美味多汁的云吞咽下去,只想讓云吞在口中漫漫回味。我一連吃了七個,吃得我的肚皮漲得鼓鼓囊囊的。媽媽見我吃得這么香,說我是個貪吃鬼。誒,誰讓云吞這么好吃呢!我寧愿是貪吃鬼,也要品嘗這人間美食。回到家,云吞的香氣還溢滿在口中呢!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大家一定流口水了吧!大家快來品嘗這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云吞吧!
篇九: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徐州是一座歷史名城,美味的食品更是數不勝數:顏色誘人的紅富士蘋果、香甜可口的小孩酥、風味獨特的沛縣狗肉………但在眾多的食品中,有一種看似極平常卻又獨特,也是徐州人民白癡不厭的食品——烙饃。
烙饃及不同于北方的單餅,也不同于很多地方的煎餅。它作為徐州特有的食品,已經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了。
相傳在楚漢相爭時,劉邦率兵與項羽作戰,路過徐州。因為劉邦的軍隊紀律嚴明而深受徐州老百姓的擁戴。為了能讓行軍中的劉邦軍隊吃上一頓飽飯,徐州的老百姓急中生智,發明了一種既簡捷又實惠的面食——烙饃。后來烙饃這種食品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烙饃的做法很簡單,做烙饃的地方幾乎隨處可見。幾個老人圍在一起,支起一個鏊子,將和好的面團切成小塊,他們捍的捍,揉的揉,攤的攤,幾個面團在這些老人手下飛舞著。不一會兒,一張又薄又圓的烙饃就做好了。
烙饃做好了,單是看著這又薄又圓的烙饃就會引起你強烈的食欲。烙饃吃起來很勁道并且富有韌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象征了徐州人不怕吃苦、勇于面對現實的品質。烙饃的吃法也很多:可以泡在湯里吃;可以卷油條吃;還可以在兩三個烙饃之間放上油、鹽、蔥花、雞蛋煎的黃黃脆脆的吃……..還有一家很出名的餐館用別出心裁的推出一道“烙饃卷烙饃絲”的菜式,深受顧客們的喜愛。你一定很好奇何為“烙饃卷烙饃絲”吧?所謂的“烙饃卷烙饃絲”就是:把烙的烙饃切成絲,然后放到油鍋里炸,炸的酥脆的烙饃絲再配上辣辣的海帶絲、土豆絲,然后外面再用軟嫩的烙饃卷起來,真是獨特美味。
如果你有機會來徐州,可不要忘記品嘗徐州獨特的食品烙饃,保證你百吃不厭。
篇十:家鄉的美食
民以食為天。中國自古以其獨特的美食聞名于世,什么八大菜系呀,什么蒸煮烹炸呀,中國的美食總是受到全世界人民親睞。不必說黃金可口的北京烤鴨, 也不必說味美肉嫩的南京板鴨,在我們這江南水鄉的小鎮,就有一道遠近聞名的地方菜—— ?n鵝。
我想外鄉人聽了一定會抱怨道:“不就是鵝嗎,有什么希奇呀!”哎,你們可說對了。這?n鵝確實很平凡沒有神奇的,不過它確在平凡之中體現出它的奇特。且聽我慢慢道來。
任陽的?n鵝在民國時期就已盛行,您可別瞧它主料十分平常,可這制作工藝就不一般了。做?n鵝的師傅,會先選擇一只大小適中的鵝,把它殺了,去毛,挖出內臟,然后洗凈把鵝頭,腳塞入肚子里,放入鍋中并倒入料酒,放入蔥姜先煮一會;然后放入?n料,如:茴香,秕谷茴香,?n料皮;玉桂,紅玉等,再加入醬油,油,鹽,味精等稠味品,繼續煮,等到能用筷子在鵝腿上鉆一個洞時,即表示鵝差不多已經熟透了。再用文火煮十分鐘,當陣陣香味充滿整間屋子時,就可以關火了。燜一會兒就可以出鍋,出鍋時的鵝呈咖啡色,如果你饞得忍不住了,用刀切一小片放到嘴里細細品味,那味兒簡直叫人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一直香到心里去,讓你吃了還想吃。
正是由于這樣,?n鵝才這么受到家鄉人和外鄉客人的歡迎,人們平時酒宴都會擺上一盆任陽?n鵝,那些從外地來的客人吃了一次,第二天來時都點名要吃?n鵝。
同時?n鵝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現在,任陽街上?n鵝攤子大約有十多家,廣邀天下來客。而且有些攤販大膽創新,還發明出?n 鴨、?n雞等,銷量也不錯。不過還是?n鵝賣得最火,最大的攤子一天要賣掉十多只呢!
聽了我的介紹,我相信不管有沒有吃過?n鵝的人一定會喜歡它的。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們的不斷創新和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們任陽的?n鵝也會走向世界面向未來,讓那些老外贊美一聲Very Good!
篇十一:湖北的美食小吃
走進湖北,你便會看見街上形形色色的美食小吃,讓人垂涎三尺。
在湖北的美食小吃中,最惹人喜愛的是孝感麻糖。湖北孝感麻糖生產歷史悠久。相傳在宋朝就負有盛名。封建社會曾用它作為貢品。它以精致糯米、優質芝麻、綿白糖為主要原料,并配上桂花、金錢橘餅等,經過十二道工藝流程,三十二個環節制成。吃起來不沾牙,香甜可口,具有潤燥、暖肺、養胃等功效,對肝腎也有補益。
而聞名長江中下游的傳統糕點——青山麻烘糕也頗受人們歡迎。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點,又有云片糕甜潤易融的風格,麻烘糕選料講究,它采用應山縣的糯米、咸寧市的桂花、黃梅縣的黑芝麻及上等白綿糖精致而成。吃起來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等。
坐落在漢口鬧市區的老通城酒樓,以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豆皮而享譽國內。迄今,許多高級政府官員、首腦人物都品嘗過。豆皮以糯米、雞蛋、鮮肉丁、鮮蝦仁等為主要原料,做成一厘米吼、小塊見方的式樣。用油煎好,盛于盤中。吃起來外皮香脆內里酥軟,美味可口,油而不膩。國內僅武漢獨有。
而湖北最有名氣的美食,便是云夢魚面。云夢魚面生產于古澤云夢,始產于清道光年間,歷史悠久。云夢魚面選用“白鶴分流”之魚,桂花潭中之水,新麥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為主要原料,白如銀、細如絲,故又稱“銀絲魚面”。云夢魚面營養豐富,風味獨到,鮮美可口。1915年,云夢魚面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加特產比賽獲優質銀牌獎,暢銷全國及國際市場。、
湖北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食小吃:沙湖鹽蛋、咸寧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風味鴨脖、熱拌面……湖北的美食小吃琳瑯滿目,真不愧是“美食之城”呀!
篇十二:我喜愛的美食
美食的范圍是無邊無際的,在別人眼里,可能只有山珍海味,鮑魚海參才屬于美食,其實有的時候臭豆腐也是一種令人回味的美食。
在路邊的小攤上隨處可見到賣臭豆腐的灘子,一元錢三塊。以前爸爸總對我說:“路邊小攤上的東西不衛生,你看那種油多臟啊?”“你看,那么多的人都在買,他們吃了就不生病嗎?我也要吃嘛?”我反駁道。爸爸拿我沒有辦法,給了我一元錢,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來到買臭豆腐的小灘上,“小朋友,是不是想買臭豆腐啊,一元錢三塊,很好吃的。”老板和藹地對我說。我把一元錢給了他。
只見老板把三塊豆腐放進鍋里,用筷子把他們分開,隨即鍋里奏起了“噼里啪啦”的樂曲聲,不一會兒,就全熟透了,我看得直流口水,恨不得立刻撈起來就吃。老板放進盤子里,遞給了我,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來,由于剛從鍋里拿起來,太燙,我的嘴都快燙出了泡,爸爸見我這番模樣,對我說:“很好吃嗎?瞧你的樣子,像幾百年沒吃飯一樣。”“真的很好吃。”我對爸爸說。吃完豆腐,我連汁帶湯全吃了下去,味道真是不錯。
聽了“我”自己這樣的吃豆腐經歷,你是不是也心動了,趕快去嘗嘗吧 ,保證讓你回味無窮!
篇十三:“爽”的美食
在我的心里,老媽的廚藝是不是12分的牛,常常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菜!我老媽做的“微波雞翅”,可以說是“萬人迷”,每當老媽把雞翅端上餐桌時,總會被那些來我家“蹭”飯的小客人一“啃”而光,這可是最具吸引力的菜,也是我媽的拿手菜!
“上菜了!”我聽見老媽喊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兒,奔上飯廳。用敏銳的眼睛看,用嗅覺度超高的鼻子聞,用感覺“碰”熱氣,看看有沒有“微波雞翅”!忽然,一股熟悉的味道和氣體進入我的大腦,是久久不“吃”的“糖醋微波雞翅”!我開心的咬了一口,所有的汁都噴了出來,爽呆了,真可為“上有宙斯,下有謝錦明(我老媽名字)啊!”
在軍訓的時候,我每時每刻都想著老媽的雞翅,管他軍訓不軍訓,照樣想!有一天,同學們都說有雞翅吃,我悲傷的心一下子就飛到了天堂,向上帝許愿:上帝呀,希望是吃“微波雞翅”。結果,吃的不僅不是微波雞翅,也不是炸雞腿,而是燒焦的烤翅,雖然有點失望,但是也挺好吃的!
我的老媽的雞翅已經刻在我心里了,不久的將來,我也會做這道色香味具全的菜了!
篇十四:一舉多得的美食盛宴
“這個幾塊錢呀?看起來挺不錯嘛!”“五塊!””“給我來一個!”別誤會,這可不是什么跳蚤市場,而是我們五年級同學在歡樂生活周里為全校同學準備的美食盛宴——“舌尖上的惠貞”,同時也借此機會籌集些善款,為覺民小學實現一個新年愿望。
12月25日下午,這場盛宴終于拉開了帷幕。趁第一批顧客尚未到來,準備工作悄然進行著。一個個小組選好各自的攤位,小售貨員們拿出了精心制作的點心和飲料,準備迎接不遠處已垂涎欲滴的一年級小顧客們的到來。不一會,小顧客們蜂擁而至,許多攤位前人滿為患,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一些“搶手貨”更是供不應求。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我們小組準備了五樣食品:漢堡包、炸雞翅、串燒、香腸和水果色拉,還有鮮榨果汁。這些產品挺熱銷,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售賣已經所剩無幾。正當我們一籌莫展,面臨無貨可售的境地時,我腦中突然靈光一現:我們可以做二道販子呀!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無貨可賣的尷尬局面,還能多募集些善款。說干就干,我拿上了些錢,跑到別的組去“偵察”了。突然,一種奶茶進入了我的視線。
“咦,看起來不錯嘛!銷量一定會很好!”我心想。出于謹慎,我先買了兩杯。
回到了總部,奶茶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果不其然,一會兒工夫,4塊錢便被我們收入囊中了。接著,我又買了2次,每次兩杯。要不是我們的“供貨商”也斷貨了,我還會繼續買哩!
這次當二道販子的業績還是挺不錯的,我的奶茶為小組多賺了13塊錢!最后,經過統計,我們班一共募集了一千六百余元。
這次活動使我們有機會制作和品嘗點心,學會了如何經營,更重要的是我們五年級全體同學通過義賣,為覺民小學實現了一個新年愿望。這真是一次一舉多得的活動啊!
篇十五:“六一”的美食大賽
2012年的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六年級畢業班的最后一個兒童節,為了讓它過得更有意義,成老師決定,讓同學們把自己最拿手的飯菜帶來,在班里開展一次美食大賽。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們全班一下子都要爆炸了,歡呼聲、尖叫聲連成一片,大家嘰嘰喳喳的說著自己要帶什么好吃的。
六一下午,同學們把自己精心準備的飯菜帶來了,哇!各種各樣的飯菜擺滿了課桌,各種飯菜的香味撲鼻而來,同學們正流著口水呢。這時成老師進來了,說:“同學們先把口水咽到肚子里,既然是比賽就要有個比賽規則,中國人做飯講究色、香、味俱全。第一個環節,我們就來評一下飯菜的色與香。成老師話音剛落,我們便嘰嘰喳喳地討論、評論、交流。最后,我們不約而同的停在王澤龍的雞米花、薯條前,看!金黃色的雞米花散發著奶油的香味,黃澄澄的薯條不僅擺放整齊,而且散發著土豆特有的香味,哈哈!色、香環節的冠軍非王澤龍莫屬了!接下來就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品嘗環節了!但是這么多的菜,先從哪個下手呢?對,先把好看的嘗個邊,再去吃那些不好看的。于是,我便拿好餐具,開飯!雞腿、蛋撻、蛋炒飯、薯條、雞米花……吃的喔嘴里滿滿的,好看得吃完了,接下來該去吃不好看的了。咦?這是誰的飯?好香啊!我大口往嘴里填,一邊吃一邊還說著好吃好吃,飯的主人回來了,搞半天是劉瑞琪的涼拌菜啊。雖然不好看,但是太香了。我還吃了許多別的菜,有的太咸有的太淡,還有的一股蔥花味兒。正在我們吃的意猶未盡時,成老師宣布:第二輪的評選開始了,通過投票,又是王澤龍第一。
“六一”美食大賽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同學們都依依不舍,但是大家都過得很愉快。這次“六一”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它讓我記憶猶新。
篇十六:韓國的美食
說起吃,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中國,所以中國人到國外,無不覺得沒吃的。韓國雖說是近鄰,但畢竟還是有差異,不少人甚至說,到韓國吃飯就像進了廟,言下之意就是缺油水。的確,韓國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但這并不代表韓國沒有美食。
都知道韓國的泡菜很有名,泡菜就是韓國的第一美食,營養好味道好還美容,是韓國人頓頓離不了的菜。除了泡菜,韓國人還離不開辣醬,泡菜里有,烤肉上有,面條里有,海鮮上有,生菜黃瓜蘸辣醬就是一道菜。可以說,韓國菜的特點之一就是辣。這種辣和中國的辣不一樣,中國的辣是香香的咸辣,而韓國是甜甜的干辣,吃時不覺得,咽下去辣得人直喘粗氣。
韓國有一種小吃,類似中國的年糕,圓柱形,長長的被切成一小截一小截,放在煎鍋里用紅紅的辣醬拌了,煎熟吃。在很多餐館中都有這種小吃。
煎餅也是韓國比較有名的食物,但比中國的厚,里面常常夾著魷魚絲之類的東西,而且多是手掌大小,卷起來很方便。還有一種用土豆粉做的煎餅,要蘸著調料吃,味道很好。類似中國的飯食還有餃子,大多是煎餃、蒸餃,饅頭也有,只是都帶甜甜的餡,好像厚皮的豆包一樣。
韓國的冷面想必都聽說過。在冰鎮的甜酸冷湯中,放著一團細細的面條,上面臥著兩塊白煮蛋,還有兩片水梨或蘿卜,十分好吃。冷面主要有用蕎麥面做的平壤冷面和用土豆做的咸興冷面,食用方法也可分為加湯的和用辣椒醬拌的兩種,口感十分筋道光滑。炎炎夏日,盤腿一坐,來一碗加冰冷面,爽呆了!
韓國人請客吃飯一般都是吃烤肉,就是將牛肉或牛排用佐料鹵腌好,放在鐵板上烤熟。蒜、辣醬、生菜葉、泡菜自然少不了,高級一些的就多幾樣海鮮,用菜葉包著肉吃,味道很不錯。還有一種火鍋,類似日本火鍋,其實就是煎鍋。在平底鍋里放上肉片、洋蔥、金針菇等,加入醬油,煎熟蘸調料吃,就是味道有點甜,吃多了有些膩。韓國人不喜歡油膩,當鍋里的肉滲出油時就用紙巾吸去。
一次,有位朋友請吃牛排湯,我想一定很好吃。端上來一看,砂鍋里孤零零幾塊大排,清湯里灑著幾點蔥花,味道清淡極了。他們早就把油撇掉了!我只好吃泡菜下飯。
拌飯也是韓國有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把白米飯盛在用石頭做的厚重的大碗里,那碗燒得熱熱的,放入肉、蛋、豆芽之類的菜,加進辣椒醬拌勻后吃,味道并不十分好,但是有鍋巴,脆脆的很香。
韓國人很講究滋補,他們在三伏天也要吃參雞湯。參雞湯是用童子雞加糯米、人參、棗等燉至爛熟,蘸鹽吃,據說很有營養。說起湯來,還有用牛骨牛肉熬制的牛肉湯,味道很鮮美。
雖然我并不很愛吃韓國飯,但是挺喜歡他們的各種餐具。據說韓國餐飲受古代皇宮生活方式的影響,比較注重形式,講究餐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銹鋼筷子和帶蓋的小碗。筷子比中國的木筷短一點,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上面刻著精美的各色花紋圖案,吃飯時不小心掉下來砸在腳上很疼呢。剛到韓國時,我以為那些小小的帶蓋的不銹鋼碗是手爐,捂了好大一會才發現里面有米飯。
可能是泡菜多的緣故,盛泡菜的器皿也就豐富多樣,方的、圓的、多層的、單層的、塑料的、陶瓷的……最叫我驚奇的是,他們吃飯時常常要用一把大剪刀。這把剪刀,吃冷面時剪斷長長的面條,吃泡菜時剪泡菜,吃烤肉時剪烤肉,總之,是用餐時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韓國的飯館吃飯,一般都是脫鞋上炕盤腿就餐。房間小小的,桌子矮矮的,要是人多如宴請時,這些小房間的墻壁就像百葉窗似的可以拉上去,要多大空間隨時可以變化調整,十分方便。客人們通常都是分坐在一張張方桌兩邊,房間多長桌子就可以拼多長,這讓我想起幼兒園小朋友排排坐分果果的情景。
韓國也是一個多禮的國家。吃飯還好說,喝酒可就不一樣了。他們給別人敬酒時,拿著自己的酒杯,遞給對方,倒酒半杯,被敬者轉身、背臉、仰頭喝酒,再回敬。喝酒時給人一個后腦勺,真有意思。
篇十七:我最喜歡的美食
每到除夕,奶奶就會給我煮餃子吃,餃子是我最喜歡吃的食物,一煮餃子,我就會吃上幾十個餃子,餃子像一艘艘戰艦,在鍋里游來游去,在碗里,就像一只只被擱淺的小船,我就是怪獸,把這些擱淺的小船一個個吃掉。
餃子的顏色白白的,用手摸滑滑的,餃子的顏色跟牛奶差不多,外面白白的,里面卻五彩繽紛,有咖啡色、綠色、青色、紫色……顏色可多啦!
篇十八:大同的美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泱泱華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在飲食文化上也各有特色。我從小生活在大同,對大同的地方小吃更是熟悉。
北京人常說我們大同人“住的是金鑾殿,吃的是窩窩頭”。但在我們大同,“窩窩頭”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黃糕、涼粉兒、莜面芋芋、刀削面等數不勝數,每一種都饞得讓人流口水
就說這山西的刀削面吧!面要揉成尺余長的筒狀,削面時,人站鍋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從上向下往鍋里削。削出的面條呈三棱形,寬厚長度一樣。工藝精巧的廚師削出的面條“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根削面如魚兒躍”。雪白的面條配上不同的湯汁和肉粒,別有一番風味。人稱山西人是“醋老西兒”,所以調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鮮紅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碗。說起刀削面還有一段典故:據傳當蒙古韃靼侵占中原后,為防止漢人造反,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器具全部沒收,每十戶人家只能用一把廚刀輪流做飯。有位老漢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別人搶先拿走了。老漢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塊薄鐵皮,就用這個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鐵片就削了起來,薄薄的面片
最好吃的要數涼粉兒了,果凍般晶瑩剔透的粉塊兒,被一刀刀地切成薄薄的粉條,配上翠綠的鮮黃瓜絲與柔嫩的鹵煮豆腐干,看著就讓人眼讒。先別急著流口水,對咱‘醋老西兒’,醋與辣椒的搭配可謂天作之合,幾滴醋,一小勺辣椒加上大顆飽滿的蓮花豆與濃烈的蔥湯、蒜汁,一碗鮮涼潤口的涼粉兒就算完成啦!白、黃、灰、綠、紅的搭配,使你還來不及欣賞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起來。在嘴里咬上幾口,涼粉兒的柔滑與蓮花豆、黃瓜清脆的聲音在嘴里組成了一支有趣的“涼粉兒”交響曲,稍不留心,淘氣的涼粉兒便會流進你嗓子飛入鍋中后不住地翻滾,很快就煮熟了。那才叫好吃呢、
如果你到大同來,一定記得要來品嘗這里的小吃。不僅飽眼福,還能飽口福!
篇十九:我第一次做的美食
我7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做的美食就是雞蛋了。
有一天,我肚子好餓,爸爸媽媽都沒在家,我實在是太餓了,我就從冰箱里拿一個雞蛋來煮。我把煮菜的東西拿到煤氣爐上,然后,打開火。我是先放點油,然后我發現好多的小水滴跳了起來,它碰到了我,疼死我了。過了一會就不疼了,然后我就放下雞蛋,一直煮著,過后,我又放了點蔥,我又放了點鹽,還用鏟子把雞蛋搞翻。我看樣子好像熟了,就把雞蛋放進碗里面,端出去吃,沒想到竟然沒熟,難吃死了。
這就是我第一次做的美食,好笑嗎?
篇二十:我喜歡的一種美食
俗話說的好“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看著那美麗皎潔的月亮,我不禁想到了嫦娥,更想到了那誘人的月餅。
月餅是個胖家伙:圓圓的身子,不時挺著個大肚子,肚子上時隱時現有著“月餅”兩字,里面還裝著餡呢!
可想而知,一口咬怎么能不讓人心動呢?“哇”我咬了一口又一口,滋潤滑口,味道鮮美,松香柔軟,吃了之后仿佛自己身在一條巨龍之上,漫天遨游,微風拂過,使人感受非凡,千言萬語都表達不了。吃著吃著我不禁流下了熱淚,眼前浮現出了嫦娥為了天下百姓奔月的情景。耳邊一一回蕩著爺爺奶奶那仁慈,親切地叫聲,涌現著他們那和藹可親的臉龐,這小小的月餅包含著全國人民對異在他鄉而久久不能返回的親人的緬懷,它是可貴的,是美味的。
月餅在許多人眼里雖然普普通通,但在我這里它至高無上,倫以無比,那還要從前一年中秋節說起,是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月亮照亮了大地,我和父母在院子里賞月,唯獨缺少了爺爺奶奶,“叮鈴”忽然電話來了,是爺爺奶奶的,我欣喜若狂地拿起了電話喊道:“爺爺奶奶你們快回來過中秋節吧!”“孩子,對不起,今年我們很忙,沒時間陪你,以后我們一起過,好嗎?”我點了點頭,“告訴你,我吃了月餅就,就仿佛看到了你我就不孤獨了,要是想我們了也嘗嘗那美味的月餅吧。“真的,我吃了以后開心了起來,望著這充滿溫馨的月餅,笑了。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雖然我們遠在天涯,但同在一片藍天下,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和你們團聚。啊!月餅你托付了所有人的思念,我愛你,我喜歡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