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憶小學生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的小學時光正在奔向終點。我在學校有哭也有笑,閉上眼來那些往事歷歷在目。
我們的學校有一個非常大的門,進去之后映如眼簾的是一個寬廣的操場。看那一排排整齊的樹木,在開春之時,樹上的嫩芽已經占滿了樹梢,嫩嫩的可愛極了。操場旁邊就是教學樓了看看教室書聲瑯瑯,你已經為此景所感動。
說到教室,我不由的想起我的老師。我最喜歡語文老師,她姓楊叫楊瓊,她很親切和藹,我稱呼她楊老師,楊老師很漂亮,二十來歲,流著長發,對我們也很好,常常帶我們搞動動。犯了錯也不罵我們,有一次我們迷上了上網,去了網吧。不一會兒老師找到了我們,對我們說:“我不是不準你們去上網以后去網吧的時候要告訴我一聲知道嗎?”就這樣老師原諒了我們。
在學校中我難免遇到一些討厭的人例如賀貴亮,吳佩玲之類的人遇見他們只能避而遠之,有時他們也會做一些壞事例如偷東西拉,打人拉……我們只能警惕!警惕!再警惕。有一次,我們有人掉了東西害的我們都要留校,查個明白。后來真相查明,果然是他們。
在小學的六年時光也有許多令人捧腹大笑的事,記得我們上英語課,因為英語單詞好難背我們就找一些與單詞諧音的字來帶記,有時一些單詞的諧音與一些同學的外號相同或相近時不免鬧出一些笑話。
是啊小學六年的時光匆匆劃過,這只是我的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有的人在這之后光輝無限;有的人就此沉淪;有的……我也不能放棄,我還要奔想我的理想,迎接我的是明天最燦爛的陽光!
篇二:回憶小學生活
在校園里的美好生活,時時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回首校園的一草一木,令人神清氣爽;回首老師的辛勤培育,令人感激萬分;回首自己的學習生涯,令人心神舒暢。
校園生活,一眨眼就過去了。明年的今天,我們就要面臨畢業,面臨離開母校。我想,我會好好珍惜在校每一刻,每一秒。
在剛剛入學,只是低年級的時候,我對這個校園充滿了好奇心。課堂上,老師教我們識字,讀書。校園里書聲瑯瑯,多么美好啊!下課時,與同學一起玩耍,嬉戲,多么快樂啊!放學時,與朋友相伴回家,有說有笑,多么幸福啊!
漸漸地,升入了中年級。大家個個變得活潑機靈。課堂上,是我們發言的天地,是我們展現自己的天地。大家發表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知識。
上了高年級,學習的負擔也重了。但大家依然沒有失去以前的活力。下課時,班級里,嬉笑聲,追逐聲,議論聲奏成了一首歡快的交響曲。操場上,同學們正快樂地奔跑,一個個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始終保持著一臉的笑容。
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學生,我一定努力學習,與同學們共同進步,與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度過自己的小學生活。
篇三:回憶小學生活
轉眼間,小學6年的時光過去了,我們從依依呀呀跟著一年級老師開始學拼音,到現在六年級畢業了。在小學6年的時光中,有著太多太多記憶深刻的故事,現在回想起來,仿佛還能清晰的看見老師那慈祥的面容,想起課余時間在一起打打鬧鬧的同學們……
在我的記憶中最難以忘懷的那位老師,就是教我4~6年級語文的鄭老師。在我的眼中:學校,就像是一個碩大的花園;老師,就像是辛勤的園丁;我們,就像是幼小的花苗。當我們“口渴”時,您就用知識的甘露灌溉我們;當我們饑餓時,您就給予我們肥沃的土壤,讓我們茁壯成長;當我們寒冷時,您就把我們抱出花園,讓我們盡情享受陽光的沐浴。您不辭辛苦的細心照料我們,當看到我們茁壯成長時,您,欣慰地笑了,您笑的是那樣的燦爛,那樣的甜蜜。
鄭老師,是對我恩情最大的老師,是她,把我從文學的懸崖邊拉了回來;是她,把我從不愛學習,變成了愛學習;是她,讓我從不愛寫作文,變成了愛寫作文。從四年級的不寫作文,騙老師沒帶,讓您大受失望;到五年級的寫的五十或六十分,曾讓你想過放棄我,但您沒有,堅持了下來,慢慢培養我;最后到六年級的九十多分。在這當中,凝聚了您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的成績,就是對您最好的報答!
現在,我畢業了,要離開老師。同學。母校,心中有著太多太多的不舍。那,就讓我好好學習,長成祖國的棟梁之后,再和同學們一起回來相聚一堂吧!
對母校的回憶是美好的,對母校的感激是真誠的。在這里,我要感謝老師們的辛勤培育!再見了,給予我們知識的老師!再見了,陪伴我們成長的母校!
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四:回憶小學生活
又是綠草茵茵,桃李芬芳時,又是一年梔子花開時,陽光明媚的春天里,我們的心里卻飄起蒙蒙細雨。因為我們即將就要跨出小學的校門,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途了。
我們在母校的懷抱中共同度過了6個春夏秋冬。這6個365天里,刻印著我們童年的腳印。有課堂上師生激情碰撞的場面;有課后閑暇時同學之間愉快的歡笑;有賽場上扣人心弦的時刻;有舞臺上意猶未盡的演出。
小學生活的辭海里還保留著一串串動人的愛。那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期中測試剛剛結束,許多同學正收獲著第一名的喜悅,而考了第三名的我卻用眼淚在心底自責著。老師不但沒有批評我成績下降了,反而用溫暖的話鼓勵我。同學們也來安慰我,那一瞬間,我的心頭涌起一種感慨,友誼絕不能用分數線來衡量。
6年的心路歷程在我的腦海里一一回放。多少歡樂曾在這里飄逸;多少汗水曾在這里揮灑;多少老師們的辛勤話語曾在這里播種。那些快樂的日子;那些恩師的教誨;那些永不褪色的友誼,讓我們不約而同的回眸。
6年前,我們滿載希望開始鑄造人生的第一塊里程碑,6年后,“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們灑淚揮別校園。一想到,就要和老師同學們告別;就要和母校告別;就要和伴我們走過6年時光的一草一木告別,我的心里便驀然產生一種惆悵,一種不舍。
母校是一處溫馨的港灣,我們是她懷中駛出的一只只小船,無論我們泊在哪個碼頭,都閃鑠著她的一盞航燈。老師是一直永遠的歌曲,我們是她放飛的一個個音符,無論我們匯入哪一首歌,都跳動著她的音符。歲月無聲,友誼無限,同學們,讓我們留下回憶,帶著夢想出發吧!
篇五:回憶小學生活
時光飛快流逝,轉眼間,我已經告別我的母校,結束我這六年的小學生活。
在這六年的小學生活中,我收獲了很多,也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增長了見識……最值得一提的是我認識了一群好伙伴——我的同學。和這些同學相處,我收獲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人生道理,發生了許多令我終身難以忘卻的事——
以前,我還是一個愛哭的小孩,但通過和這些同學的交流中我漸漸成長,漸漸的脫離了“愛哭鬼”這個行列,這一項進步,離不開這些同學。以前,我有許多是不敢去做,但又十分想做,是有了我的同學,我的“兄弟伙”,對我的支持,使我勇敢起來,我才敢去做。才明白了其中的感受,才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正因為這樣,我才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一步一步的脫離那個“膽小、愛哭、懦弱”的時代。我到了中學,遇到了一張一張陌生的面孔,但沒過多久,我就會熟悉這一張一張面孔。最終,我相信初中時的同學也會向我小學時的同學一樣,令我脫離“兒童時代”,讓我懂得許許多多的人生道理,讓我一步一步成長起來……
我的多姿多彩的小學生活,令我成長起來,我不會忘記它,更不會忘記和我相處多年的同學、老師。
篇六:回憶小學生活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這句話足夠的表達了我的小學生活是多么的快,歲月不等人,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屁孩到一個慢慢成熟的小伙子,這也是一眨眼的時間啊!邊舔著棒棒糖邊望著天空回憶過去,也不是發出“哧哧”的笑聲……
哎,孤單時,眼睛不時的看著小學生活留下的殘余照片,錄象,可怎么只有這么一點呢,我使勁的用想象來添補,回憶著當時的情景。
6年啊6年,這么快,你馬上就要奪走我的童年,童年僅僅剩下2個月的時間啊,著感情我一定要好好珍藏,保留下去。
運動會一次次的美好成績,公開課的一次次精彩發言,捐款上的一個個感人畫面……
最后,我還是用宋朝的大詩人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
篇七:回憶小學生活
現在,就要畢業了,我們是多么的不舍!漫步在校園內回憶,似乎在班級里還回蕩著我們瑯瑯的讀書聲,在操場上仿佛繚繞著我們的歡聲笑語,在校園里好象還有我們嬉戲的身影,在校園的每一個地方,我們都曾留下過難忘的回憶。
在母校,我得到了老師的教誨,使我成為了一個有知識懂禮貌的好學生。我在母校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往事,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今后做人處事的指南針。但現在細細回憶,不知何時六年的光陰已經在每日的學習生活中過去了。現在,我們已成了校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成為低年級小弟弟小妹妹的榜樣。
篇八:回憶小學生活
當我步入初中的那一瞬間,我是那樣開心,因為我終于逃脫了小學的黑暗。我進入了那陌生的教室,窗臺上呈現生機的幾盆花草,教室內的喧鬧把我帶入了中學。開課后老師的幽默和對學生的理解把我和中學生活拉得更近了。當我的朋友們還在懷念小學生活,對初中生活感到不適應時,我已經在為脫離了不堪回首的小學生活而高興了,我很快就融入了初中生活。
然而,時間久了,我又懷念起那并不黑暗的小學生活。
瑯瑯讀書聲
學習任務不緊的時候,語文老師??德高望重的“先生”就會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我們挨個朗讀課文,結果總是不盡人意。
“別讀了!讀的什么這是!”
“有些同學,就不會讀課文……”
每當這時,我總是不禁想起小學的我們。那時,我們都還很小,做什么事都會很認真,老師讓我們怎么讀,我們便按照老師的要求努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小學語文課很多,老師也就有足夠多的時間來教我們朗讀課文。什么地方該重讀,什么地方應該停頓,什么地方要讀出某種語氣,老師都手把手的輔導我們,所有的同學都樂在其中,沉浸在課文的意境中。我們讀過的課文我大多記不清了,就隱隱約約記得幾句:“……巴特顧不上吃飯,抱起小羊羔,飛快地向牧場跑去……”這樣幾句話,讓我們讀出來,使人仿佛身臨其境,深切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
那時候我們還我們不懂得各種朗讀技巧,不懂得什么叫“抑揚頓挫”,但我們的水平遠遠超出了這種境界。
“卑鄙”行動
那是六年級的事了。不記得是誰開的頭,也不記得是如何發明的這個詞語,只記得當時的歡笑。我周圍那一圈的同志們(當然包括我)把提前寫作業叫做“卑鄙”,只要發現一個同志提前寫了或正在寫老師還沒布置的作業,就氣憤地沖此人吼一聲“卑鄙”(當然是老師不在的時候,如果老師在,那就只好小聲一點了),此人往往不動聲色,繼續剛才的動作。但是也奇怪,我們都甘愿被別人說成“卑鄙”,幾乎每時每刻都能看到在正在進行“卑鄙”的同志。漸漸得,我們把它簡化為一個字:卑。看到有人“卑鄙”時,我們就用不同尋常的語調對此人說:“真‘卑’了!”此人便頭也不抬地在那里偷笑。
“魔鬼”體育課
自從跨進中學的門檻,上過幾次真正的“體育課”?我們的體育課說白了,就是下課,和下課的區別僅僅在于時間多了35分鐘以及不能在教學樓里大聲喧嘩。我開始懷念六年級的體育課。
我們小學的副科老師都是分年級教學的,因此升入六年級一定要換體育老師。用一個詞來概括那一年的體育課,那就是“魔鬼”。那一年,我們的筋骨一直保持著疼痛狀態。我們一星期共有兩節體育課,第一節課上了,老師就把疼痛或多或少的分給每一位上體育課的同學,留下的“后遺癥”老師概不負責,只能自己承擔和忍受。當我們正在為“后遺癥”將要消失而慶幸時,暴風雨又來臨了。舊傷還未痊愈,又經風雨洗禮,那種感覺有誰曾經體驗?
你一定要問了,有那么恐怖嗎?老師是不是體罰呀?不是的,讓我來介紹一下吧。跳遠、坐位體前屈、小跑步和后蹬跑(這兩項都是為跑步作準備的),第二學期還有前滾翻、后滾翻、直腿后滾翻、橫叉和縱叉(可惜這兩項還沒來得及練我們就已經畢業了),這些都是上課訓練的內容。跳遠我們好多人過不了1米8,于是老師每節課讓我們跳臺階(三個三個地跳)、青蛙跳,下課之后我們相互支撐著,扶著欄桿,好不容易才回到那遙遠的教室。至于坐位體前屈,我們也懶得用墊子,干脆“站位體下屈”算了,即在一個臺子邊緣直腿站立,身體盡量向下,手盡可能地向下伸,記得好像是超出雙腳十厘米算過關。這把我們同學練得,那叫一個痛啊!體育老師還搬過某些同學的腿,那同學疼得“嗷嗷”直叫,我們就在旁邊看熱鬧了。其它內容相信你也能夠想象得到了,這就是我們的“魔鬼”體育課。
轉眼間,我即將升入初三,初中生活確實帶給我更多的光明與快樂,但在這同時似乎也丟失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