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沉思作文
放眼遠觀,在當下社會轉型時期的關鍵點,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一種人生觀與價值觀,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人作為社會性的動物,總逃不掉大自然和社會強加給自己的屬性,這樣我們就需要勇氣來面對我們所遇見的一切事。就當下社會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總是處在一種很輕浮的狀態,而我就在這樣的邊緣徘徊著。有時覺得自己總在虛無的境地里原諒著自己,不懂得如何處理身邊的一些事,好像總在一種矛盾的價值觀里追逐著自我的一種放縱。
而處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期,我們總是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迎接現實的挑戰,有的人勝了,有的人敗了。而我則是寄生于勝和敗的.漩渦里,時時想著哲學到底能給我什么?是一種現實的超脫?還是一種現實的沉淪?總在糾結著這樣的一些不可名狀的事物,在無所事事的偏激里,堅守著自己一向標榜的所謂的道德、仁、義、禮、智、信的理想化的世界里。中國禪宗的一句慣用語是“山是山,水是水”,到底包容了怎樣的境界?難道真的會是我們只要做著尋常人的事,經過從迷到悟的過程,我們才能把自己肉體的性情放下,而進入一種超脫自然、進入禪定的境界?
我無所適從,只能在很現實的世界里品味著人間的酸甜苦辣,領略著人情世故。看著世事對我無知的嘲諷,我總沉浸在一種狂妄與虛驕自大的自我安慰里,一次又一次的原諒著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欺騙著自己,總告訴著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句話從哲學意義上來說,我們應該堅信只要以樂觀的心態迎接現實的挑戰,總會得到一份滿意的答復。
閑話說的有點多了,因為我的思想無法超出自我的范疇,只是一味的在為自己開脫。在當下中國,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社會焦慮癥是最為突出的,當然這里所說的是思想領域的。社會的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中國社會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本土化”的特征,民眾對基礎民生問題、對于未來美好并且是否合宜生活所表現出的一種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在這樣的追求里,我們到底何去何從,到目前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懸念。
所謂的“標本兼治”真的能從思想的角度改變中國社會思想迷茫的現實?我覺得有點夸夸其談。我們應該做的是從文化的角度正視當下中國思想的傳統化與現代化的合二為一,開創出(從真正意義上的)一種中國獨有的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從而為我們80后、90后從真正的意義上創造出一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以及“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用武之地。
這樣,我們才能從虛無、自大、目空一切的沉淪里蘇醒,也會從真正意義上創設中華文化的自由、獨立、完美的風格,也將我們的文化傳承與紛紛擾擾的大千世界。
【在當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沉思作文】相關文章:
沉思的近義詞是什么01-18
沉思的同義詞是什么04-05
形態的同義詞07-17
沉思的近反義詞有哪些12-15
形容杜鵑花形態的好段03-14
描寫丁香花形態的好段03-18
那句話,讓我沉思-記敘文作文700字01-08
酒是以水的形態存在著的火散文11-14
社會領域的端午節說課稿(通用5篇)04-28
不要在必敗的領域里和人競爭的勵志故事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