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學習!學習!再學習!
仔細想想,小學六年我都學了什么?
上課分心走神,下課胡打亂鬧,回家應付作業,周末瘋玩電腦。沒有一點心思用在學習上,可以說小學的生活就是行尸走肉。(雖說現在也是這樣)甚至有時候會以為是給爸媽學習的,考不好就有皮帶燉肉,考好了就有獎。老師有時候會抽出一節課來,即使不上課,也要讓我們明白我們是為什么而學習?但是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
通過星期五晚上我想了好多,把老師、爸媽的話又在腦子里翻出來看了一遍。就像韓麥爾先生說的一樣,“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但是明天永遠沒有完。學習為了自己,小學老師說過:“大腦就像一塊鐵,不用它就會生銹,當它生了銹再想用就晚了!”
老師按名次讀分數時,總希望自己排在前面,卻每次都是在快讀完時讀到我。當看到別人站起來侃侃而談是,心里總是會羨慕死他們。其實他們能做到的,我也可以。總是聽到家長會后老師對媽媽說:“她不是笨,就是不用心,沒有放在心上。”老師對我都沒有失去信心,自己放棄了又像什么話呢?”
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長又最短,最平凡又最奢望,最容易被人忽略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時間。擠出一點時間來學習!讓我之前的壞習慣隨著被剪掉的頭發一起消失。
篇二:學習之學會學習
學習是一項艱苦而復雜的腦力勞動,學習進步是苦根上結出來的甜瓜.古訓云:“ 書山有路勤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無論是比較聰明還是比較笨拙,或是智力正常的人,想要獲得考試成功或輝煌的業績,都離不開長期勤奮學習和刻苦努力.冬寒夏熱,耗精費神,學習并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只有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能澆灌出成功之花.
然而,勤奮并不是成功的主要條件,學習更不是整天泡在書本里,讀得天昏地暗而不知所云.學習的關鍵在于思考,在于理解,在于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并由次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境界.
我國有句古語:“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
學習活動有著自身的規律與原則.“會學”才能“學會”,“教是為了達到將來不需要教.”教育大師葉圣陶就認為:“要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讓他們自己學習一輩子.”“教學,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 ”
所謂“學會學習”,一般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善于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濃,熱情高,信心足,堅持性強;另一方面是善于靈活有效的運用各種學習策略、方法和技巧,特別是在思維方面,要能夠獨立思考,創造能力強.
好的學習方法,對于每個人來說,就象一把萬能的金鑰匙,一條通往成功餓捷徑,不僅能順利的的打開知識寶庫,并能使他迅速地掌握知識的真諦.
篇三:好好學習
開學啦!!又回到熱熱鬧鬧的生活啦!!你們一定學習好好吧!可我……唉,我學習不好只考到80幾分。每當我抱著希望去考試,可拿回卻是一張令我不滿意的試卷,我看到考到90多分同學們多么開心啊!我是多么羨慕他們啊!多么希望自己每顆也考到90多分啊!我常常努力學習。可還是改不了粗心的毛病,每當看到考試我心都想:‘‘多么容易啊。’’唉……我現在是四年級的學生了!我要是考不了90多,大家都會看不起我的。因為的家還算比較好的,我的身體也很好!可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上學開小差,作業隨便的做。而有些貧窮的小孩家不富裕,要不就是身體不好,而他們卻是多么努力學習。比較比較我是多么的好而他們呢?所以我123年級都不好,可現在我四年級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別然大家瞧不起我!
篇四:學習的樂趣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得來的。”這是我心中永恒的座右銘,它讓我深入地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我是班里的優等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因比我常常感到自滿,上課不認真了,學習不努力了。直到有一次,老師把我叫到了辦公室,他生氣地對我說:“這次你怎么考出這樣的成績來啊,才考了78分,你學習成績不是挺好的嗎?”聽了老師的話,我像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腦子里空蕩蕩的。回到教室后,我悔極了,以往名列前茅的我,這次竟名落孫山。下課了,同學們不再來向我探討問題,也沒有同學來陪我玩,我心理頓時有著前所未有的失落感。同學都圍在一起,紛紛地討論起我來:“虧他還是優等生了,這次竟考了78分,我都比他多。”“是啊,以前總是仗著自己成績好就目中無人,現在回這樣,都是他自作自受。”……那一聲聲刻薄的話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靈,他們以前還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了,這次竟然會這樣對我。
回到家,我打開了一本作文選,一句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得來的。”“是啊,不付出努力,又怎么會成功了。”我說。
從那以后,我變得認真了,上課傾聽老師講課,利用課余時間復習,回到家中,便又一頭扎進了書的海洋中。遇到困難時,我總會靠自己的努力把困難解決。就這樣,經過不斷的努力,在期末考中,我考了98分全班第一名。當聽到這個喜訊后,我高興得一蹦三丈高。下課了,同學們紛紛圍繞早我的身旁,向我祝賀著,當他們問我:“你是如何獲得全班第一名的呢?”我總會對談們意味深長地說:“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不管遇到什么樣的挫折,你只要勇往直前,就一定會達到成功的彼岸。
這時,我又翻開我的座右銘“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九十九的汗水得來的。”我真的領悟到了學習中的樂趣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學習也是一樣,都是先苦后甜,只要掌握好學習方法,你也一定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篇五:學習是一種享受
學習是一種享受,在課前學會預習,靠自己的能力,理解獲得知識對于如饑似渴學習的人再好不過。從預習中可以訓練我們毅力,讓我們學會自主學習,自己親自實踐得到的結論才會令我們更滿意,更加有信心,面對再多的難題,認認真真的把家庭作業完成,然后看看書,還可以選擇痛痛快快的玩一場,但是現在必須進入緊張的復習狀態,雖然有壓力,但取得了好成績,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那些壓力更無影無蹤,無法形容那種輕松。
老師布置作業多一點時總能聽到那么幾聲抱怨,時間的緊促,有抱怨那幾分鐘可以完成一道題了。無論現實是好是壞,是成是敗,總之一句話,勇敢面對就好,既然踏出第一步,就繼續勇敢向前邁出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要后悔,不要抱怨,因為它會喪失斗志,學習是無可逃避的現實,一切抱怨都沒用,保持良好的心態,哪怕強迫自己認為:學習和玩游戲一樣有趣!
在玩游戲的時候我們會因面對一個個強大的對手而絞盡腦汁,而在取得一次次的升級時我們心中又會無比自豪。當我們得到一件屬于我們的寶貝時,我們會很高興!當我們遇到難題向老師請教,同學幫忙解決,獲得一點進步,得到老師的夸贊表揚,爭得榮譽時,我們會很高興!
其實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必須寬點,往遠方眺望,它也是一種久違的享受。
即使再苦再累,浸透了汗水的花兒總會結出豐碩的果實掛滿枝頭,想想美好的明天,自己一點一滴爭取的進步,難道心中不會充滿動力?在思路受限制,想很久,忽然茅塞頓開,峰回路轉,那不也是一種享受?想象有朝一日,待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時,能有同學也來向自己請教問題時,不也很令我們自豪、激動,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內在看出學習實在很有趣,只不過是我們每個人在無意中忽視了它,而唉聲嘆氣,埋怨不公。
有人這樣評價張勇:“他就喜歡玩!不是好學習。”玩是兒童的天性,學習是學生的天職。當我們到了上學適機,必須告別玩,告別天天的自由,憑什么?就憑為你自己,憑你還沒有掌控自己命運的能力,憑你是孩子,你必須接受,而且要怨言,無條件接受。到了學校,有這樣那樣無聊煩鎖的規距,上課不許說話,不許吃東西,不話亂跑,每天都有一堆寫不完的作業,每次都要面臨大大小小的考試,面對陌生老師嚴厲的面孔……我們一天天的長大,我們一天天變得強大,便開始反抗,仿佛我們眼中除了點滴的歡樂之外剩下的只是叛逆,家長和老師就像獨裁專制的資本主義壓迫者一樣逼我們考高分、學這學那,可曾替我們想過,它在我們肩上是壓力、負擔,我們害怕面對,選擇逃避、隱藏。學會虛偽、怨恨,把所有的怨統統拋灑學會報復,我們討厭這一切不公,但我們也在重復,活在自己的“隱”中,和自己作對。
可是,你試過靜靜的享受所擁有的一切嗎?慢慢嘗試喜歡學習的時候,會發現,其實,它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難,而是一種失去很久的樂趣,一種享受。
當我們從一個個無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出口、談吐不凡的成熟青年時,我們不能忘卻曾授于我們知識,教導我們如何做人的恩師,我們學會做人,看待大千世界,學會一技之長,生命則更加的精彩;而我們選擇另一條路卻每天重復同樣的事,直到生命枯萎那天。學習可以陶冶情操,塑造人格,豐富生活等。
既然學習有那么多益處,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熱愛學習呢?雖然求學之路會很苦很累,但當知識越來越多,我們便會真實體會到自己在團體、社會中是存在價值的,學習是享受,享受是快樂、幸福、充實的,其中的價值還要靠自己的努力去體會、去發現。
如果不去嘗試你怎么知道自己注定失敗?每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要知道,過去并不等于未來。所以,不要在乎別人怎么看你?首先要相信自己,努力奮斗,明天只能靠自己去拼搏!
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你會發現世界變大了一點,你的內心會富足而充實,生命又精彩了許多,……這一切都是汗水的果實,這樣的收獲每天都有,正因為日積月累,才創造出獨特的你自己。
所以,何不把學習當成一種享受,把靜當作一種享受,把生活當做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把離別當一種享受,把愛當作享受,把回報、付出當作一種享受,把一首竟境優美的歌當享受,把夜下聆聽靜雨當享受,把淡泊的人生當一種享受……何必在乎擁有整個大千世界!
篇六:分享學習
我們每個人都是很自私的。覺得對自己有好處的就不會告訴別人,害怕會失去,便從不會理解別人。其實,當有擁有什么,可以分享給別人一份,也許就差你的這份奉獻,就能成功了。多一點關心,付出有何不可?又不會掉了一塊肉。
當你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時,你會從中感到滿足感、快樂感。我們應當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自己也會得到樂趣。我們太多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由于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家人幾乎都在圍繞我們轉,我們養成了這種狹小的心眼。比如小時候,鄰居的孩子會在一起玩,孩子們都要玩具,而其中一個和你同時對一個玩具產生興趣時,我們大多不會做出讓步。爸爸媽媽便會和我們說“乖,把玩具給他玩”之類的話,告訴我們和別人分享會獲益,會得到好處。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很要好的朋友。恩格斯經常拿出一部分錢幫助馬克思,他把自己的錢與智慧同馬克思一起分享,富有的人應把金錢用在美好的地方,用于造福人群,充分發揮推己及人的精神。
我們也應當學會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人的一生,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擁有時卻毫不在意。在學習上,我們可能比其他人早一步知道結論,心里卻認為我如果說出來,就浪費了我的智慧,我憑什么要讓他們知道我的答案。于是,產生了這種不健康心理。便說:“天才的智慧是需要保留的,不能隨隨便便告訴別人”。諸如此類的話便如雷貫耳,鋪天蓋地的滾滾而來,其實,有這個必要嗎?即使你知道得比別人早一步又怎樣?也許有一天,你的思想,已不再是人們所需的呢?因為你沒有學會分享,你不懂得如何去形容你所要表達的那種意境,你又該怎么辦?
苦后是甜的,分享后是快樂的。如果只單單是一種虛形的擺投,單單只存于世間,無人欣賞無分享,那將會如枯萎的花一樣,一瓣一瓣凋謝,滿地一片悲哀。分享美的一切,便是對生活的認識。
分享是一種博愛的心境,學會分享,便學會生活;分享是一種思想的提高,在這過程中你深思過了,你分享了朋友的痛苦與快樂;在明白分享的同時,我們也就懂得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快樂的分享,痛苦的承擔。與別人分享時,我們都會更快樂,痛苦則會偷偷的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