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蓮
今天,我到公園里去,看見了蓮。
蓮的根也叫藕,藕是白色的,身上還有許多小斑點,就像黃褐斑似的。它長在水底的淤泥里,身子一節一節的,還有許多小孔,吃起來又脆又甜,咬上一口還有許多絲呢。
蓮的莖綠色的,又細又直,上面還有小刺,摸上去有一點扎手,就像姐姐臉上的小粉刺。
蓮的葉子也叫荷葉,荷葉碧綠碧綠的,又大又圓,上面還有許多脈絡,就像一把小傘。到了晚上青蛙和露珠會躺在荷葉上美美地睡上一覺。這時荷葉就成了安穩的大搖籃。
蓮花有白色、粉紅色、淡紫色的,花瓣一片片向上向中間靠攏。有的荷花躲在荷葉后面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花亭亭玉立,像一個美少女在展示自己的美麗。它們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顯得多么純凈啊。
蓮蓬乍看上去就像一個綠色的馬蜂窩,蓮子就住在這個蜂窩形的房子里。脫下蓮子綠色的外衣你會看到白色的蓮肉,咬上一口又香又甜,蓮心還可以清火呢。
我愛你,純凈又高雅的蓮!
篇二:夢蓮
我靜靜的坐在公園中的長椅上,疲倦了,輕輕地把眼睛閉上了。
一個美麗的荷瑭出現在我的面前。
這是真的嗎?美麗的荷塘真的出現在我的面前嗎?不!這只是一個美好的夢。
荷塘里有一條一條的小魚兒,在塘里歡快的游來游去。撲通一聲,一條魚老師正在給它的學生上跳躍課啦,把荷葉上濺起了一個又一個晶瑩的小水珠。
“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一陣輕盈的歌聲傳來了。原來,有幾個年輕的采蓮姑娘來了。
她們走到荷塘邊,輕輕的走下來,走到一叢荷葉旁,用手把蓮藕拔了出來,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在陽光的照耀下,上面晶瑩的露珠好象在眨著它們的小眼睛。
“滴答、滴答……”“下雨了,下雨了。”一個小姑娘喊道。那些采蓮姑娘摘下碧綠的蓮葉放在頭頂上,飛奔而走了。
蓮,是多么美麗啊!
在煙雨中更能顯出它的清盈。
看到這景象,每個人耳邊應該都會想起那首回文詩:
香蓮碧水動風涼,
水動風涼夏日長。
長日夏涼風動水,
涼風動水碧蓮香。
篇三:旱蓮
有一種花,名字叫做"旱蓮”,今天我來到了奶奶家總算看到了這種叫做“旱蓮”的花。我覺得它之所以叫做“旱蓮”,是因為它的葉子和蓮花的葉子一樣,莖彎彎曲曲地向上長,又是在土里生長的。
旱蓮的葉子彎彎曲曲的向上長,就像一條小蛇。它的葉子十分小巧玲瓏,像蓮花的葉子一樣,又像一個小碗,仿佛在像你要水喝呢!
旱蓮開花了 ,像一個個的小喇叭,花瓣是近似于橘紅的黃色,近似于桔紅的黃色花瓣還襯托著幾絲金黃色的蕊,看起來十分的美麗可愛嬌艷。
我喜歡旱蓮,不僅是它的美麗,還有它散發出來的氣質 ,仿佛告訴人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篇四:蓮
蓮,這種植物的名字又叫荷、芙蕖等。
蓮的祖先在印度,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特別是在南方一帶,荷塘星羅棋布。天府之國的四川、荷塘里也不少。就拿三故土里的三蘇祠的荷塘來說吧。在世界文化名人蘇東坡誕辰950周年的那天,我飽嘗了荷塘的美麗景色,領略了蓮池的意境美,夏天的早晨,池塘里翠綠的荷葉高低參差不齊肩并肩緊密相連著;露珠隨著風兒的吹拂,在荷葉上滾動。荷花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綻開粉紅的笑臉。一陣風吹來,滿池的荷花隨著微風飄動,風過了,蓮在陽光下,又是一副紅花映日,綠葉撐傘的圖畫。如果你在月夜漫步三蘇祠,那荷香月色迷人。明月高照薄霧浮荷。荷葉和花籠罩在輕紗的夢里。
蓮是蘊藏莖,根莖埋在水底的泥土里,長了不少節,逐漸生出須根,葉柄和花梗。到了夏末秋處,有些節膨大起來變成藕。
荷葉像個圓盤,碧綠、青翠,表面光滑,有層白粉,水滴到荷葉上變成水珠般的圓點,晶瑩透明,葉柄和花梗上,渾身都是毛刺,好像發出警告:“當心,不要來碰我。”荷花凋謝后,露出了蓮蓬。蓮子又叫蓮心,藏在蓮蓬里,有二三十顆,種皮堅硬,生命力很頑強。1951年,我國科學家在東北遼東半島地下掘到深埋1000多年的古蓮子。
蓮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荷花的清高——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曾被多少詩人所贊譽。同時也有實用價值:蓮子可以入藥;連米粥很有營養,又能清熱消暑。夏天調一碗藕粉湯喝完后暑熱皆散,滿口余香。
朋友,你一定喜歡我國11世紀的著名文學家蘇東坡吧!你一定更喜歡旅游勝地三蘇居池塘里的荷花吧!
篇五:蓮之韻
自古至今,歷史長河中,有無數偉人君子。何謂君子?君子如蓮。
汨羅江下沉睡著一朵高潔之蓮。他,出生在亂世的戰國,但不與小人同流合污。心中想的是憂國憂民,處處為國家著想。他堅持自己的遠大理想,多次上奏國策,卻一次又一次敗給那些小人。他寫下不朽的《離騷》。將自己比做一顆蘭草。正如他所說的‘世人皆醉我獨醒’。他的高潔,鑄就了堅定的信念。淚水流過皺紋,投下了汨羅江滾滾的江水。
屈原,‘出淤泥而不染’,他就像一顆蓮花,永遠凝固在人們的心中。
《廣陵散》中隱隱散出一種蓮之氣息。打鐵成就了他鐵一般的清高的心。作為‘竹林七賢’他痛恨那些黑暗的官場,又以卓越的才華,成為無數學子的榜樣。他從不與官場小人同流合污,面對司馬昭的拉攏,堅決不合作。《與山巨源絕交書》,更加明確了他對官場黑暗的憎惡。為呂安辯護,卻被小人暗算,送上了斷頭臺。最后,一曲感天動地的《廣陵散》,向世間告別,成為人們心中高潔的象征。
嵇康,一朵不蔓不枝的蓮花,超凡脫俗,詮釋了清高的品格。
田園鄉土中一朵絕世芬芳的蓮花綻放美麗。心中同樣‘大濟蒼生’,同樣懷著報國的信念,同樣看清了官場的黑暗。于是,辭官歸隱田園,‘不為五斗米折腰’。田園的生活成就了他面對官場高潔的心。他與上層統治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陶淵明,一朵高潔又高尚的蓮花,他的故事,載入歷史,深入人心,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向往。
四大古典美女中,一朵蓮花綻放。她身負越國大任,來到吳國做王之妃子。她將青春犧牲給了越國,用美貌,使越國戰勝了吳國。
好一朵‘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西施擁有美貌,卻不失端莊。
賞蓮花,品君子之風采,學習君子之神韻。
篇六:蓮
記得小時候,我家旁邊就有一個池塘,那個池塘里種的全是蓮花。
一到夏天,蓮花開放了,剛開放的是嫩黃的,盛開的是粉紅色的,花朵中間,幾片花瓣托著蓮蓬佇立在水中,中間還露出幾個花蕊,花瓣下部分是粉色的,上面泛著白,真像一位濃妝淡抹的少女!幾片蓮葉圍著這朵蓮花,如眾星捧月般,蓮葉是那樣綠,把池塘里的水也染成了綠色,蓮葉是一簇簇的,擠滿了整個池塘,蓮花的艷麗把魚兒也吸引過來了,魚兒跳出水面,想親吻一下這美麗的蓮花,魚兒把水珠也帶到了蓮葉上,這時的蓮花好似一個洗完臉的孩子甩了甩頭,把身上的“珍珠”又甩了下去。
蓮花與其他的花不同,它不與蓮葉在一起,它是一枝獨秀,沒有蓮葉也能如此美麗。
池塘中那朵朵蓮花,把我和村中的孩子吸引過來,我們趕著早晨的時間來看這美景,早晨的蓮葉上有無數的“小珍珠”,它們閃著銀光,盡量的顯現出自己的美,在早晨陽光的照耀下十分美麗。但是,過了早晨,它們就蒸發了。看過美景之后,我們又去挖蓮藕、捉泥鰍、釣魚、玩耍、嬉戲了。
總之,這一片蓮塘,給了我無數的歡樂,它充實了我的童年,它甚至代表著我的童年。
現在,再也沒有如此美景了,現在雖然可以到四海公園的睡蓮,它的顏色也很豐富,形態也很多,但它總比不上我心中的那個小蓮塘。因為一想起它,我就想起了我的童年。
篇七:蓮記
依稀記得第一次見這種花是在外婆家后院的池塘里。在那之前,,我并已十分喜愛學校門口賣的五角錢一個的蓮蓉包,當時看見那些在陽光下美得像精靈一樣的花朵,直嚷著要摘下來吃,外婆經不住我的鬧,并摘了下面的藕,那是我第一次吃藕,不怎么禁止的燒法,卻讓那以后的我每次見到藕都忘不了那要下第一口時漫在舌齒間的冰涼。
愛戀:自九歲那次的遇見之后,大概有兩三年吧,都沒有再見過蓮,原因無他——外婆搬家了,后院的那池塘自然也就棄了。
再遇見,是在小鎮剛健的公園中,當時聽說有這種花,,就丟下手中的作業擠進忙碌的人群中。
繞過那座假山,我又看見了那些而是一直被我固執的稱作蓮蓉包的花朵,很大的一個水池,卻被荷花擠滿了,半尺的白色和半尺的粉色,無論是那花還是那葉,在夏日清晨的陽光中都泛著好看的輪廓。我還是較喜歡那樣微粉的蓮,很素淡的粉色,由淺到深,觀來極有味道,在陽光下,花瓣的顏色會變得有些透明。我像一定是那個調皮的精靈用那些陽光在荷葉上涂鴉,不然,那些飛舞在空中的晶瑩,又是從何處來的呢?如果那時的你也在那方土地,那么你一定能聽見,那些花瓣上的水珠滴落下來的聲音,就像江南女子演奏的那些余音繞梁的絲竹,你也一定不會忘記那些花朵在那片晶瑩中的倩影。
也就是那次在夏日中爛漫的邂逅,我并癡在這花朵當中。在生活中也就對有關蓮的事物多投入幾分關注。老師在課上念周敦頤先生寫的《愛蓮說》時,思緒的縣也在那煩悶的空氣中被一只無形的手波動,流瀉出一段音符,跳躍在我的耳邊。
我想,在我的視界中,蓮的一切都已擺在我的眼前,不用說服,我并向迷戀罌粟花一般的最在它的一切中。
念蓮:哪怕有一點,我在成長的路上迷失了方向,我被夢想扔進了只有黑夜的世界中,只要有一朵蓮綻放在我的身邊,我都會用它來溫暖心中的那片孤寂,只要讓它伴著我,我愿意在黑暗中站起,摸索那一路早已融進冰冷中的燈光。
篇八:家鄉的蓮
夏天我回到家鄉,看到池塘里的蓮花開了,我拉著看守池塘的爺爺,讓他帶我去參觀蓮。
我們來到池塘,張爺爺對我說:“蓮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淺水、池塘、湖泊栽培較多。蓮的地下根莖肥大而長,有節,葉子呈圓形,高出水面,夏天開花,花大呈淡紅色或白色,單瓣或復瓣,有香味,花謝后形成蓮蓬,內生多數堅果,堅果稱“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