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灣海峽作文
一
是他、是他,就是他,一個將軍。滿洲人侵占了他的國家,明朝被****了。可是,他沒有忘記皇上賜予他的“朱”姓,依舊以薄弱的力量抵抗著。
可是,殊死抵抗又如何?左掌拍右掌,還有誰會痛?終歸生靈涂炭,又有誰來承受?他疑惑著。
于是,他身披長袍、腰佩長劍、登臨礁石、極目眺望,滾滾而來的海水擊痛著他的胸口,極目處,盡是人民的痛苦,他何去何從?他滿懷愁緒,他茫然著……
海鳥從海峽對岸飛來,凄涼著。他猛然一頓,驀然回首:東岸、東岸,紅毛鬼子正欺侮著自己的'同胞。他怒發沖冠、率領軍艦,劈波斬浪,橫跨海峽,驅逐荷蘭殖民者出中國!
于是,他成了英雄,一個民族英雄,流芳千古――鄭成功。
二
他,一個地方割據的權勢人物,號稱“總統”。望著海峽西岸,他私欲膨脹。于是,經濟上,他偷偷的把人民的血汗錢掏入自己的囊中;政治上,他,忘了自己身上流著的炎黃子孫的血液,說什么“兩邊三國”、搞什么“臺灣歷史”。
是可忍,孰可忍乎?于是,他千夫所指,失道寡助。終于,在臺灣,民眾掀起了一陣陣“倒扁”運動,海峽的水化成了唾沫,淹向了他。
歷史也必會記住他的,但必然是摻雜著罵聲與口水的。他,將遺臭萬年――水扁。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歷史將擇統一,反對分裂。因而,那一灣海峽,必將是淺淺的、淺淺的,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將提著燈籠、騎著牛兒閑游。它,將不再是你我的鄉愁
附,簡評:
構思精巧、取材新穎、主題深刻:由引起的聯想起余光中的《鄉愁》,再由此聯想到兩個人物――鄭成功、水扁對祖國、對人民、對歷史的態度。
巧妙運用對比手法,在兩個人物敘述中,作者的情感溢于紙上。
語言簡潔生動,極具概括力。如,“那一灣海峽,必將是淺淺的、淺淺的,傳說中的牛郎織女將提著燈籠、騎著牛兒閑游。它,將不再是你我的鄉愁”,可見,小作者駕馭語言之功力可見一斑。
【那一灣海峽作文】相關文章:
《月亮灣》精品導學案03-04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11-05
月亮灣語文教學反思02-02
薩拉米灣海戰的故事04-10
大灣里散文隨筆11-04
《月亮灣》的語文教后反思01-30
月亮灣的現代詩歌12-18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文教后反思01-30
那一縷清香作文03-08
小學語文《月亮灣》課堂教后反思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