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缺的美麗作文

發布時間:2017-11-10編輯:admin 手機版

篇一:殘缺的美麗

               
  曾幾何時?也許我也像其他頑劣的孩子一樣,嘲笑過一個盲人,追趕過一個瘸子,用石頭打過一個駝背。現在回憶起來,我為自己兒時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我鄭重的向他們道歉,希望他們原諒。  
  不論是我兒時的行為還是我已成人的想法,我都必須向他們懺悔。我心里曾想過“我是一個健康的人,你們都是被上帝丟棄的蘋果,我和你們不是同類,我是人中人,人上人,而你們都是人下人,甚至都不及人下人……”這類似的話我還教育過別人,要他們和我一樣排斥、鄙視有缺陷的人,現在想想我的這些傲氣,這種愚笨的優越感是多么無知、多么可笑。  
  過去,我認為身體有缺陷的人就是殘疾,他們遠遠不及正常人;現在,我知道了,真正的殘疾并不是外在的不完美,而是心靈上的殘缺。難道不是么?現如今社會上,大街小巷,男男女女,哪里不是殘疾?只是他們幸運得到上天的寵幸,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卻沒有一顆健康的心靈,這難道不是殘疾么?只是人人都這樣,大家都習以為常罷了。  
  我捫心自問“我是殘疾人么?”我不得不承認“我是。”首先,我感謝上天、感謝父母給了我一個健全的身體;其次,由于我的種種不良習慣,從小學時我就跑得慢,自身素質不如別人,歌聲不如人家動聽,我認為這些自卑。可當我的筆落下的那一刻,我暗自慶幸“是啊,和那些殘疾人比起來,這又算得了什么?”  
  2008年9月6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當殘奧會的帷幕拉開的一剎那,全世界的人凝聚已久的熱血沸騰了,迸發了,期待已久的殘奧開始了。“為什么會有殘奧會?”我很清楚的告訴自己“這是一次正常人的比賽,他們都有著同樣美好的心靈,有著共同的心愿“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事實證明,殘奧會不僅僅是驗證人與人之間的輸贏,更說明了殘疾人并不殘疾,他們與我們一樣美麗,與我們有一樣的理想  
。事實往往勝于雄辯,殘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  
  寫到這,讓我明白了很多,使我重新認識了殘疾人。  
  原來、殘缺也是一種美麗!


篇二:殘缺的美麗


  我們追求美,我們追求完美。然而,那斷臂的維納斯令我們心醉,那種因殘缺而更顯美麗的魅力震撼人心。  
  ——題記  
  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一次又一次爬起,一次又一次的流淚,一次又一次的歡笑,一次又一次的感動,一次又一次的美麗與震撼……這些,都是殘奧會留給我們的回味與遐想。  
  我們或許沒有思考到殘缺意味著什么,因為我們從不曾體味過擁有殘缺的苦楚;我們或許沒認識到殘缺的不便,因為我們不曾經歷過這種不便;我們或許不知道接受殘缺的過程多么困難,因為我們從未接受過這種殘忍的酷刑。  
  開幕式上,12歲的北川女孩與“芭蕾王子”的那一段《永不停跳的舞步》感動了13億人民的心,那400名聾啞姑娘翩翩起舞形成的《星星點燈》,更讓無數世人流下了熱淚,那種美麗撥動了每個人心中的弦,牽引著我們所有人的靈魂與感覺。  
  殘奧會,一個殘疾人競技的舞臺,一個殘疾人展示頑強的舞臺,一個殘疾人對抗命運的舞臺。它,催人落淚;它,令人心醉。  
  殘奧會的動人之處是克服困難的勇氣,是挑戰生命的決心,是直面人生的堅強。  
  殘奧會,我們更加注重比賽的過程和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面以及運動員們永不言棄的精神與努力。  
  奧運會,一個使全球人民瘋狂的體育盛會,然而,殘奧會,一個讓全球人民感動肺腑的夢境。  
  殘奧會,是你,讓我們關注他們,讓我們脫去冷漠的外衣,讓我們領略來自殘缺的力量和它震撼人心的美……  
  觀看殘疾人比賽,心中充滿了敬佩之情,完全沒有肆無忌憚的吶喊和歡呼,他們大多是發生了不幸的意外之事而身體殘疾,他們戰勝了身心的創傷!經受了心靈上的洗禮,不屈不撓,勇敢頑強的站了起來!他們的背后都有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只是他們選擇了不拋棄、不放棄、不怨天尤人。所以,他們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飛過了絕望,看到了所有的夢想都在燦爛地盛開。  
  她,看不見這世界的繽紛與美麗,卻用一雙潔白的羽翼,向那夢想的制高點飛去,在她飛過終點的那個瞬間,我仿佛看到了數以萬計的七彩光環圍繞在她的周圍,她讓世人看到了最美的跑者。她,就是奪得北京殘奧會T11級金牌的盲人姑娘吳春苗。  
  24年,這對于一個殘疾運動員來說是多么漫長,可是,她卻堅持了下來,13個假肢見證了她的努力與拼搏,她有著“乒壇皇后”的美名,卻在半百之年依然奮斗在球場上,她就是張小玲,一位在乒壇實現五連冠夢想的傳奇人物。  
  “超越、融合、共享”,運動員們用他們的行動完美地詮釋著殘奧會的理念。殘奧會告訴我們殘缺不是恥辱,它讓殘疾朋友們獲得了同健康人一樣的權利,殘奧會讓我們看到了人的潛能無限,人可以多么堅強;殘奧會將那些平常隱藏著的美德發掘,告訴我們殘疾人朋友多么可愛,多么優秀,多么完美!  
  關注殘奧,關注生命,關注完美。  
  關注殘奧,銘記英雄。  
  關注殘奧,獻出愛心。  
  關注殘奧,殘缺也是一種美。


篇三:殘缺的美麗


  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題記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沒有什么事物是十全十美的,但不要為那殘缺而傷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殘缺能反襯現有的美。
  維納斯的雙臂
  雕像維納斯,當你看到她時,一定感到惋惜:怎么沒有雙臂呢?但正因為是這樣,你才能更加用心地去體會雕刻者的感情,從她黃金比例的身軀,標致的五官,深沉的目光,那么令人驚嘆,驚嘆這藝術的奇妙,更好地去觀賞這個作品,而不會在意那缺少的雙臂。
  貝多芬的雙耳
  音樂家——雙耳失聰的音樂家,耳聾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可貝多芬卻在這種情況下創造出那么多震撼人心的曲子。因為他可以不受任何干擾,安靜地彈出他內心的音樂。那無法比擬的音樂,都是他的心聲,是他體內靈魂的樂曲,而這些全都得益于他的耳聾。一位耳聾的音樂家譜寫了世間宏偉的樂章。
  李麗的雙腿
  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中的李麗,她是生理上的絕對病人。1歲時就因小兒麻痹而高度癱瘓,幾十年中,先后接受了40多次手術,靠著體內的鋼板站了起來,而40多歲時又慘遭車禍,永遠地坐在了輪椅上,可這并沒有打倒她,她從開小商店等白手起家,直到創辦了“加油城”、“園林園藝公司”等大型企業;她是精神上的絕對巨人,她還為了“問題孩子”、“失足青年”奔走呼吁,循循善誘,無私奉獻,五年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命運奪去了她的雙腿,卻未阻止她精神的奔跑,以堅強的意志與命運抗衡,她拿殘疾的腿更加反襯出她在精神方面的偉大。
  這就是殘缺的美,反襯出現有事物的美麗、偉大與不易。
  在這世間沒有什么是完美的,不必刻意追求完美。花開雖艷卻遲早會敗,燕舞雖美卻春來秋去。完美是稍縱即逝的,它讓生命失去了光澤,失去了社會的真實,失去了意氣風發的自我。斷壁殘垣的古長城、白璧微暇的寶玉,我們不能說它們是不完美的,但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們的美真實而又和諧,它們的美因殘缺而彰顯非凡。


篇四:殘缺的美麗


  我相信,殘缺的也是美麗的。
  殘缺的月,凋零的花,黯淡的星,斷臂的維納斯,他們損失了原來的完整無缺到無可挑剔,散發著隱隱的凄涼和淡淡的溫柔。他們曾那樣美麗,可我們看不到,我們卻可以想到。在腦海,他們被千百次演繹,上升到了自身無法到達的美麗。那是,完美無法帶來的魅力。
  同樣,十分殘忍,我相信只有那些已經殘缺的人才會有真正的美麗。
  舍棄的也許不僅僅是肢體,也有可能是精神。人們只有失去一些東西,才能的到一些東西。霍金,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第一次見到他的照片,我驚呆了!整個人都被扭曲,只能通過電腦與人溝通,這樣的人是如何取得那些成就的?可現在,我明白了,霍金的成功并不奇怪。盡管他因為疾病失去了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他卻獲得了一個放下負擔看世界的機會。如果他現在依然是健康的,那么我們就要失去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了。讓-多米尼克?鮑比也是如此,很多人聽過他的故事,但知道他名字的人卻并沒有那么多。他在12月8日突發腦中風,陷入了深度昏迷。20天后,他終于醒來,卻發現自己已經喪失了所有運動功能,只剩下左眼還能眨動。不能動,不能吃,不能說,甚至不能呼吸,只能靜靜看著身邊愛你的人為你操勞,等待著死亡的到來,這是多么令人難受的事啊!可他很快振作了起來,發明了用左眼溝通的方法,寫出了一本書,《潛水鐘與蝴蝶》。書中記下了他對生活的感受,細微敏感卻又洋溢著滿滿的樂觀和幽默,讓人忍不住一邊落淚一邊罵人,“用得著那么樂觀嗎?讓我想哭都不好意思。”他在書中說:“我的肉體沉重如潛水鐘,但內心渴望像蝴蝶一樣自由飛翔。”這本書法文版出版兩天后,他去世了。我們相信,他的靈魂已經擺脫了塵世的束縛,如蝴蝶般自由飛翔。是這次疾病給了他這個自由思索的機會。
  有個古老的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只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歌,那歌聲無比優美動聽,令世界萬物黯然失色。從離開巢開始,它就在尋找荊棘樹,找到后,它就將自己的身體扎入最長最尖的棘刺上,隨后開始放聲歌唱。在奄奄一息那一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歌聲令一切生物黯然失色,整個世界都在靜靜聆聽,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換取。


篇五:殘缺的美麗


  幽幽靜夜,一輪明月當頭;婉轉清風,一叢百合陪伴。如此美妙夜景,多少人追求。然而我更偏愛這樣的景:半輪殘月,細細雨絲,微風涼涼不也是一種美麗么?殘缺的美,似乎生來就為完美做著陪襯,殘缺到令人傷心。本就殘缺且無人問津,何其悲哀,但同樣美麗。我經常在心中流淚,因為世間也有太多殘缺,世間就是這樣,其實人人都是殘缺的,上帝不偏愛任何人。
  當一個斷手的孩子,看到別人時,她很悲哀,然而上帝給了她天生的畫畫或者說是藝術才能。她像是一朵殘缺的花,上帝搶走了她的手,卻給了她藝術的充實。我在她面前不也殘缺么?我沒有經理那一切的悲苦,我是個軟弱的人,而她,小小的肩頭,卻滿溢著堅強。她早已進入美院,而我們仍在努力,努力超越她,在藝術面前我是一朵殘缺的花,然而我也同樣美麗,我有我的朝氣,我沒有天生的藝術才能但我會努力。
  貝多芬,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上帝給了他音樂的才能,讓他走上生命的舞臺,卻奪走了他的聽覺,他像是星星一樣劃過天際的一瞬是最美,然后殘缺地落下,或者掙扎著仍在天際游蕩。殘缺下,他證明了殘缺的美麗,他用他的音樂向世人訴說:殘缺是美麗,你,我同樣殘缺,只是方式不同。當《命運》奏響時,人們感到了他命運的悲哀,但更多的是殘缺的美麗。
  一切殘缺皆能成為美麗,殘缺賜予人堅強,給予人力量,讓一切殘缺的悲哀,變為世間的最美。當我們看到偉人成功時,想想你也可以,人人都有殘缺,但并非人人都能將殘缺變為美麗。
  半輪殘月,枯花朵朵,野草相襯,是我偏愛的美麗,殘缺也美麗。


篇六:殘缺的美麗


  稚嫩的無名花,在秋天開放,在冬天凋零,花瓣落了,看不見往日的笑臉,只剩一抹平淡的回憶,扎根在過往人的心中,哭泣。
  記憶或許會帶來很多傷痛吧,無聲的哽咽,在來往的行人中幻化成塵;傷痛或許會讓人改變吧,無名的懊悔,在楓葉飄落下的一瞬間帶走所有的甜蜜。我不懂心中的傷口為何無法愈合,像在中間擱了塊石頭,好硬,好硬。是的,如果傷害是一種借口,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因為它抹殺了所有的信任,所有的真誠。
  你不懂,三生石前許下的心愿;你不懂,愛情海上揚起的風帆;你不知,流星滑落的瞬間有人在祈禱;你不曉,刁蠻女孩內心的孤單。
  我曾聽說,五百年的回眸換來今世的擦肩而過;我曾看到,極光掠過天邊你的笑臉;我曾觸摸到,寒冬里你冰涼的鼻尖;我曾感覺到,愛原來可以這么簡單。而這一切的一切,就讓一句“不喜歡“打破了。眼睛在流淚,雙手不知放在哪里才安全,才不會緊緊抓住那已被揉褶了的衣角。記憶在腦海中作祟,它封印的甜蜜再也無法釋放出來,傷痛在往出涌,不停地把能量交給眼睛。
  “回憶吧,在痛苦中墜落吧!“一個聲音說。
  “醒悟吧,讓這段回憶封鎖吧!“另一個聲音說。
  我被自己的影子圈在原地,不能向前,不能后退,只能呆望,呆望,看著別人驕傲地走到我的前面,看到一雙雙眼睛投來好奇的目光,看到我的雙腳被那條叫“迷惘“的鎖鏈栓著,掙扎。



篇七:殘缺的美麗


  月有陰晴圓缺,日會東升西落,季節要四季輪回;潮起潮會落,花開花會謝,葉會隨春吐綠,也會遇秋凋零……具有鬼斧神工造詣的大自然,也不能將塵世間最完美的畫面永遠停留,而我喜歡那殘缺的一面,它使得完美與殘缺相得益彰,使得我更美麗。
  1995年3月我便開始了這段殘缺而美麗的人生之道,曾因追求完美,我把一切看得太重太重;曾因逃避殘缺,我把自己弄得體無完膚。卻發現——殘缺也是一種美。
  2002年我參加了校乒乓球隊,幾年的艱苦訓練也得使我成為了主力隊員之一,那段時間可謂是風采翩翩啊,基本上一勝到底,那時侯我就追求著完美的練球生活。可是一次宜都市的比賽卻徹底擊碎了那個夢——信心滿志的我已迫不及待地要一展身手,比賽終于開始了,但我卻節節敗退,仿佛是被施了魔法,連平時最基本的球都接不到了……賽后,我沉默了——為什么?為什么要給我開這種玩笑?也始終想不明白……回去后,我加強練習,更加刻苦了,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永遠敗下去。次年比賽我又參加了,終于女子團體第二名被捧回了家。這一次,我似乎明白了:殘缺是美麗的,它可以激起人的斗志,可以著就成功的輝煌。
  仔細想想,短短十四載,有多少殘損與缺憾。可又有幾次,我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它呢?那殘缺,引發出我無盡的遐想。當那一片片如碎玉般殘損的畫面拼湊在一起時,感慨萬千??我懂得了懷念;當那支離破碎充滿心中時,義憤填膺??我懂得了奮進;當柳暗花明、峰回路轉時,希望由破碎而生??我懂得了喜悅。正是這樣,生命在殘缺中升騰,我在殘缺中更美麗!


篇八:殘缺的美麗


  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圓”,可自己偏偏有那么多的“缺”。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林黛玉和賈寶玉有這如此纏綿與凄慘的愛情,在最后也是支離破碎,殊不知,就因為這支離,這破碎,才讓紅樓一夢入選“四大名著”,才讓“才子佳人”為后人所千古傳唱,永垂不朽。
  這樣的例子不僅存在于名著中,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里,圓與缺的例子也不計其數。被極刑所折磨這著的司馬遷,不畏艱難,不畏困苦,終于著出《史記》這一絕唱之史,無韻之騷。就因為他征服了自己的缺陷,戰勝了痛苦與折磨,使他并不完美的人生大放出“奇”的光彩。
  無奇不有的自然界包羅萬象,當然也有“圓”與“缺”的美麗。一輪殘月靜泊于空,灑下一片清幽的光彩。遠處的游子正在他鄉仰望著這月亮,寄愁心于明月,伴隨著纏綿的夜風直到家鄉。月亮不是有缺口嗎?為什么千百年來一直都是人們思鄉的象征?對,正是因為它缺,才讓人們聯想到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景象,才成為古今中外、千千萬萬文人墨客寄愁心的對象。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位神情嚴肅的外國人,站在藝術的舞臺上彈奏著輝煌的音樂,他就是貝多芬。他極其地熱愛于音樂,沉醉于音樂,可是先天性失聰給了他巨大的打擊。但他并沒有放棄,他堅信自己:我能!他用鋼尺含在嘴里傾聽世界的掌聲,他用手指在黑白鍵上敲出最美麗的樂章,他用心靈在鋼琴上給自己的無聲的人生畫了一個完美的有著強烈伴奏的圓。
  我們憧憬于“圓”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我們可以像哲人、偉人甚至身邊的任何事物一樣,用行動,用心靈去畫一個有缺點的圓,無論這個“缺”多么大,甚至是一個與“圓”完全相悖的圖形!


篇九:殘缺的美麗


  輕輕地合上書本,聽著窗外那溫柔的雨聲,我的心中也開始淅淅瀝瀝下起了雨,開始了回味……  
  也許只有細細讀過現代作家何為的《音樂巨人貝多芬》,才能走進那個曾經享譽全球的大音樂家的內心世界。文章以一個初次拜訪貝多芬的陌生人的視角,在現了貝多芬的形象,贊頌了貝多芬獨特的氣質與堅強的個性。讓人對貝多芬的印象極為深刻,尤其是他的堅強,帶給了我無限的感悟。  
  通過文中的種種事例,從而看出貝多芬的許多性格:善良、樂觀、堅強……他敢于在客人面前直視自己的痛處;他在失聰之后不放棄自己所熱愛的音樂。而此時,他那因失聰而殘缺的生命變的美麗無比,光芒四射。  
  同時,我又開始了對自我的反思。貝多芬在遭遇了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失聰之后,仍堅持創作。而作為一個健全人的我呢?膽小且不說,那簡直是懦弱!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挫折,便可以將我擊敗。而失敗后永不能樂觀,從來都是以一種悲觀消極的眼光看這個世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許多事情的失敗,可我又能怎么辦呢?是自己的懦弱還慘了自己!  
  而我們這些人,是不是更應該去學習貝多芬的那種精神呢?沒錯!我們應該視貝多芬為榜樣,和貝多芬說的那樣:“我將扼住命運的咽喉,而不是被命運所征服!”  
  一位杰出的偉人,必定是經歷了種種挫折。失敗后成功的; 一位杰出的偉人,我們必定能在他身上學到許多道理; 一位杰出的偉人,必定會教育我們頑強學習。我會想貝多芬那樣,以頑強的毅力在求學道路上奮勇前進!


篇十:翅膀殘缺的蝴蝶也美麗


  前幾天,我回到了老家。農村的空氣很清新,也有許多我沒有見過的景物。
  我漫步在羊腸小道上,手里握著淡紫色的木棉花。“呀,好漂亮呀!”那路邊盛開著紫色的球狀毛絨花朵,上面還停著金色帶黑白花紋的美麗蝴蝶!一只只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那樣的金燦燦,亮閃閃。它們安靜地趴在花朵上,金色的翅膀一張一合,顯得那么柔和,那么甜美。
  這不由得引發了我的捕捉心。我一步,一步,輕輕向那株花走去,那蝴蝶全然沒有發現,只顧享受著自由和花蜜。快了,越來越近了!我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抓住了那只蝴蝶!
  它在我的手指間胡亂地撲騰著,掙扎著,可是,我的手指把它的右翅緊緊捏著,無論它怎樣撲騰,都無可濟事。我想,它也不愿意失去那美麗的翅膀吧!
  我得意地轉了個圈,那蝴蝶安分了,我以為它放棄了,便下意識的動了動手指,那蝴蝶使勁一扯,翻身又動了幾下,奮力掙扎著,扯破了它那美麗的翅膀,旋轉著飛了起來。
  我的手上,只剩下了兩快翅膀的殘缺碎片,它羽翼上的粉狀東西撒在了我的兩個指間上。我呆呆的,望著指間的碎片。
  我是……怎么了?傷害了一只……美麗的大蝴蝶!這是……怎么了?原來自由……是那么重要!我苦笑著,呼了一口氣,把指尖的碎片吹向半空中,那碎片和蝴蝶一起,在半空中劃上了一道美麗的弧線……


篇十一:美麗的殘缺


  “用殘缺創造美麗”,這是一段令我揮之不去的話文字,它源自一位殘疾女青年得人生格言。  
  她曾是一名年輕美麗的舞蹈演員,在一次車禍中永遠失去了右臂,但在母愛的鼓勵下重拾自信,微笑面對人生。  
  她想當一名奧運火炬手,所以她出現在電視熒屏上。開場便是一段灑滿淚水與辛酸的舞蹈。但常人跳出的優美的舞姿,此時在面對隨風飄舞的袖管時,主持人哭了,觀眾哭了,我哭了。與她一同跳的是一位失去左腿的青年。誠然,火炬手要跑,但他只能跳。主持人邊拭著淚水邊抽泣著地問青年,你沒有左腿,當不了火炬手,那麼你打算為奧運做些什麼呢?  
  我要做一名志愿者!青年拄著拐杖,一條空空的褲管征服了所有人的眼淚。如此堅決而自豪。他的右腿直直地挺著,身板直直地挺著,臉上充滿的自信,快樂與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格格不入,截然相反。  
  至此,我猛然想起了被稱作“當代愛因斯坦”的霍金。他同樣是一位殘疾人,他除了腦袋和眼睛可以活動,始終日復一日地歪著他天才的腦袋坐在輪椅上。他不能說話,因此他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要花去半個小時!但他不為自己有如此的形象而自卑,反而樂觀,幽默:他在舞廳里讓大家跳舞,自己則高興的擺弄著指頭“跳舞”;他向查爾斯王子炫耀自己駕駛輪椅技術的高超,結果不甚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樂觀的人生感悟總能改變一個平凡的人。記得有一個女子,先天性大腦麻痹癥,肢體完全失去平衡。閉上眼睛想想,如果我手足老是亂動,嘴里念念叨叨,無法正常生活……這在我看來簡直是慘不忍睹的生活。但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靠著手中舞動的畫筆,抒發自己的情感。當別人問她,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你怎麼看自己?面對這個冒昧的問題,她坦然地笑了笑,在黑板上寫下了十三個大字:我只看我擁有的,不看我沒有的!多麼昂揚的人生態度!人總是會遭遇到麻煩,于是真正心靈美麗的人在這時就會發出耀眼的光。  
  說實在的,這些感動的事太多太多了,可是我們往往不能從中悟到什麼。  
  海倫 凱勒,失聰,失明,但她二十歲時考上了哈佛大學,終究成為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富蘭克林 羅斯福,先天性小兒麻痹,但他依舊成為美國一個偉大的總統,二戰時的三巨頭之一。  
  魯特維 范 貝多芬,1814年4月11日失聰。卻是樂圣。  
  這些至今仍令世人稱頌的偉大人物,他們永不低頭,對生活充滿激情。  
  這是一曲曲震撼靈魂的贊歌,在人們心中永遠回蕩。  
  這種殘缺是美麗的,這種殘缺是高尚的!

最熱文章榜HotTop

  • 1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征文600字范文
  • 2中國女排精神作文800字
  • 3關于聽黨的話做好少年征文800字
  • 4小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征文精選
  • 5學習女排精神作文800字范文
  • 6中國女排奪冠觀后感1000字范文
  • 7
  • 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人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免费高清性爱在线 |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中文字幕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视频区国产欧美国产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