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進步了
綻放,這是花兒的進步;發芽,這是柳樹的進步,清澈,這是湖水的進步;蔚藍,這是天空發進步……世界,每天都在變化,每天都在進步著。當然也包括我,那件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原來,每次一到周末,只要一有空我就一定會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就因為這,媽媽就批評了我好幾次,說這樣對眼睛不好,可我卻把它當成耳旁風,不放在心上。
但是,從那天開始,媽媽從此改變了對我的看法。
那次周末,趁媽媽不在家,老爸上班,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給家里來個大掃除!給他們來個驚喜,因為我可不想被稱為大人口中的“懶孩子”。于是,我說干就干,“就從廚房開始吧!”我邊說邊打了一個響亮的指扳。就這樣,我拿著抹布,認真地打掃每一個角落。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而我的手卻一直沒有停過,一會兒拿著抹布在窗戶上左擦右擦,一會兒又拿著拖把在屋子里左拖右拖……我已經汗流浹背。
中午,爸爸媽媽回來了,剛一推門,他們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哇!我們的女兒啥時候變得這么乖呀?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吧!”我只是笑了笑 ,沒說話。
那天,我被媽媽好好地表揚了一下,當然。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知道,勞動后換來的“果實”一定很甜。
人,每時每刻都在進步,哪怕是一小步,因為只要你進步了,人生也會隨著你邁出一大步。
篇二:我進步了
聽媽媽說,一二三年級是打基礎,五六年級則是總復習,四年級就是個轉折點。而我在四年級進步了,這代表在以后的五六年級我會更出色。
原來,我的語文總是中不溜,忽上忽下,一點也不穩定,就像在蹺蹺板上,上去了就下來了。媽媽為此給我報了許多補習班,而我認為:興趣班興趣班,如果沒有興趣,那上了有什么用?還不如不上,能省點錢。
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有意在四年級下學期什么興趣班也沒報,還給我出了一些又奇怪又耐人思考的問題,如:木質??質地??地理??理想。媽媽給了我開頭和結尾,讓我練習,可每次都是查字典完成的,這可是我的好勝心所不容許的,便引起了我的興趣,當我了解了許多詞匯后,這道基礎題就變得易如反掌了。漸漸地,成語接龍我也能對上了。
然后,我找了份試卷,上面的題全都很靈活,從那本書中,我明白了不管寫什么,必須把真情實感寫出來,才算好文章,如果沒有感情,文章就干巴巴的,像一朵沒有養料、水的花,沒有了艷麗,觀看的人也會因此而不滿。懂了這些后,我的作文水平真有所提高。這讓我更有信心學語文了,我懂得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我進步了,我確實進步了。因為我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篇三:我進步了
每人都有缺點和優點,每一個人都有不足的地方,每一個人都有提高的空間。那么是什么事進步了?如何進步的呢?現在,我來講述給你們聽吧!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的成績可真低啊!低到語文八十幾,數學六十幾,平均分可就只有七十多咯!那時的我貪玩,但因為有父母的督促,只能寫完作業才玩。但是到了三年級,我長大了也明白一些事理了,知道該認真的對待學業了,該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了。因為,我知道父母是多麼的辛苦,他們的白發為我而生,他們的汗水為我而流……在三年級的第一學期,第一次考試我平均分八十三分,是全班第十二名。到了第二次測驗前,我將語文書要背的背,要記得,將練習冊里不會的難題一道一道的動腦筋想出來,將常出的題目記了又記。將數學書的定理、公式先讀幾遍,再背1遍,看是否正確或熟練,以免填空或判斷錯誤。然后看看練習冊,復習常出的應用題,選擇題,增強記憶,爭取拿滿分。最后將明天考試所需要的學習用具(筆記本、筆、橡皮)等準備好了就睡覺。第二次測驗結果出來了:語文九十二分,數學一百分,平均分九十六分,比上一次測驗進步了十三分,也從第十二名提高到第二名!這一次測驗我進步了!
以后的測驗,我不斷的努力,也不斷的進步,因為每一個測驗,都有進步的空間,即使能滿分也能將字寫好看一點,F在大家都夸我:“你進步了!”我自豪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