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夸夸我的姓
“人人都有個值得夸的姓!”毫無疑問,偶也是。俺的姓乃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戴”!咋樣,羨慕吧!這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從古至今有多少的名人和俺同姓,看看啊:戴叔倫,唐朝詩人(不比那李白差多少) ;戴震,安徽休寧人,思想家,學者;戴進,著名畫家,錢塘(今杭州)人,善畫山水,境界深遠妙處,多出己意……要說下去,“滔滔江水”何時流盡啊!
關于戴氏的起源,小時候不知道,老人們也說不清楚,后來查史料,方知我這個戴氏還是很不簡單的。戴氏起源于西周豫東兩個諸侯國,一個是以祖上溢號“戴”為氏,是商紂王哥哥的后代;一個以國號“戴”為氏。先秦時,戴氏主要在豫東(今商丘)一帶繁衍發展;漢代有遷居豫南者,后又有南遷江、浙、東遷山東者;三國后有陸續遷居安徽、湖北、山西、湖南、廣東、福建者;清代有陸續遷往臺灣和海外者。
戴氏歷代出了許多名人、文人,如西漢時戴德與其侄戴圣,宣帝時立為博士,號稱“大戴” 、“小戴”,是今文禮學的開創者,著有《禮記》傳世。唐代有太宗之宰相戴胄、高宗之宰相戴至德、詩人戴叔倫、畫家戴嵩;南宋有詩人戴復古;元代有文學家戴表元、詩人戴良;明代有畫家戴進;清代有杰出的思想家、學者戴震,是《四庫全書》纂修官,一生著作甚豐;清代還有畫家戴本孝、戴熙,體仁閣大學士戴衢享。近代有真菌學家戴芳瀾、詩人戴望舒、鄂豫邊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戴克敏等人;此外還有國民黨的元老戴季陶、特務頭子戴笠等。當代姓戴的似乎沒出什么大人物和名人,有一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現任天津市長)、中聯部部長戴秉國(現任外交部副部長),還有號稱世界第四男高音的歌唱家戴玉強以及一些算不上一流的文化人
我以后還會讓戴氏的名人再添一人!
篇二:夸夸我的姓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底下一個“子女”的“子”,這便構成了我的姓氏——“李”,百家姓中的大姓。
“李”字拆開來看,上面一個“木”下面一個“子”。“木”是樹木的意思,生命之樹常綠。“子”不僅是子孫的意思,也代表繁衍。這樣,木和子就搭配成了我的姓氏,寓意著我的未來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談到姓氏,我為我的祖先——李白感到驕傲。他滿腹詩文才華橫溢,被人們稱為“詩仙”,常常飲酒作詩,他的詩句家喻戶曉,他的詩句被稱為千古絕句。“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那爐火映照著天地,紅色的火星在紫色的爐煙中飛迸。明月下做工的人映紅了面頰。他們的歌聲連寒冷的江水也為之動情。
李氏家族愛國的詩人還有很多,比如說“李綱”。他曾經吟了一首詩:“耕梨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這首詩寫的是病牛的感嘆。在生病之前,它耕田千百畝,打下糧食堆滿很多糧囤,累的筋疲力盡,可是又有誰哀憐呢?盡管這樣,只要使人們吃飽飯,就是瘦弱的病倒在殘陽下也絕不推遲農活。這是本詩字面的意思,其實,這是表露李綱心跡的詩。李綱以病牛自比,說自己一生抵御外族侵略,努力改革政治,卻落得被放逐的可悲下場,但是只要利于百姓,自己累死也不怨恨。
作為這樣愛國的先輩的子孫,我怎能不倍感自豪呢?
姓氏——是漢字。代表著中國悠久的文化,字從甲骨文發展到現在,中國也在逐步地進步。姓氏。儼然成為了我們中國人的標志。中國人,龍的傳人,在每個人的姓氏里都有著不同的寓意,但相同的是,每個人的姓氏都賦有龍的靈魂,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是中國人!我們的姓氏里早已滲透了龍的靈魂,中國的精神。中國的千百年來,從古至今,無數中國人都不向強敵屈服,面對壓迫,他們依然不屈不饒保持著中國人應有的氣節。
現在,我驕傲地說:“我姓李,我是中國人!”
篇三:夸夸我的姓
我姓趙,這個姓在《百家姓》中名列前茅。出現了不少與我同姓的風云人物。我以我的姓為榮,以我的祖先為榜樣。在生活中,努力地打造我克服困難。
平時,我不喜歡語文,但卻對歷史人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常常把他們的故事講給給其他小朋友聽。你別說,天長地久,我也受益匪淺。
就拿一次數學考試來說吧,剛開始,我十分輕松地做著題,但好景不長。做到倒數第二道題時,我被難住了。我絞盡腦汁地思考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克服了這個困難。可等我看到最后一道題時,心里一驚,心想:這道題怎么更難?這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心里雖然害怕,但我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出來的,總不能為趙氏家族的人丟臉。我費力地做著,可我怎么做也不會,眼看就要收卷子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又想:如果現在哪位趙氏家族的人來幫幫忙,我一定感激不盡。果然,過了一會兒,我竟然奇跡般的把這一道纏得我很久的題做出來了。我當時以為,到底是哪個趙氏家族的人來幫助我了?我怎么不知道哪個姓趙的酷愛數學呢?
后來,我翻遍了資料,也沒見到那位英雄的大名。但趙匡胤、趙云,這些大將們不怕困難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