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貝勃定律的一次親密接觸作文
周六的上午,天氣特別炎熱,女兒們游泳歸來我讓她們一人喝了一袋酸奶。喝完酸奶,孩子們又嚷嚷著要吃桃子。我只好依了她們。
“媽媽,奇怪!本來特別甜的桃子怎么卻變得一點都不甜了?好像沒有什么味道了。”舒月突然驚訝地大喊。
“哦,就是,我也正納悶呢。我還以為是我的嘴巴有問題了呢。”一旁的舒陽也煞有介事地表示贊同。
我告訴她們,這就是“貝勃定律“的作用。
“貝勃定律?從來沒聽說過,這是什么東西,還這么繞嘴。”
“貝勃定律可不是一件東西。生活中有許多定律,它們都能給予我們人生的啟發。這些定律有的來自生活的實踐經驗,比如你們今天喝完酸奶發現甜桃不甜了,有的來自化學反應,而有的來自物理實驗。例如:水桶定律、羊群效應、手表定理、不值得定律......它們都是人們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總結的規律,人們總結出這些定律再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好了,你們就先了解這么多吧。”
鑒于女兒們尚為年幼,有些東西在她們的心智里尚無法理解,我及時止住了在她們現在看來極為費解的話題。
我決定用孩子們生活中能接觸到、體會到、感受到的東西來幫助孩子們理解這個看似深奧的“貝勃定律”,同時也趁機和孩子們一起來一次與“貝勃定律“的親密接觸。
我繼續發問,將話題引入輕松:“如果媽媽從元旦那天開始,每天都會給你們發一顆糖,然后等到了六一兒童節那天媽媽還會獎勵給你一塊糖,那時你會格外開心嗎?”
舒月想了想,先高高舉起小手:“到六一那天,有了糖我會開心,但不會特別開心。”
我接著問:“可是,如果媽媽從來就不發給你們糖,然后到了六一那天突然要發給你們一塊糖,你們會怎么樣呢?”
“肯定會特別高興!開心極了!”這次兩個女兒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對了,這就是‘貝勃定律’在起作用。就像你剛才喝完特別甜的酸奶,再吃桃子就覺得沒味道了。因為你舌頭上的味蕾已經受到了強烈的甜味的刺激,所以再遇到桃子淡淡的甜味后,就感覺不到一點甜味了。”
“原來這就是貝勃定律,也不復雜嘛。”舒陽總是快人快語。
“還挺有趣呢!”舒陽也慢慢展開了緊縮的眉頭。
“是呀,猛一聽起來這個定律的'名字是挺坳嘴。其實,‘貝勃定律’說明的是人們的一種正常心理反映,那就是當一個人在經歷強烈的刺激后,之后再給予他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你們再仔細想一想,生活中你們自己有沒有接觸到類似的‘貝勃定律’?因為今天這個話題有點新鮮,媽媽允許你們倆商量討論一下。”
女兒們略微思索了片刻,還認認真真地嘀咕了半天。
“媽媽,我們知道了。學校里也有‘貝勃定律’。如果我們表現不好,幾乎每天都會被老師批評的話,所以老師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沒感覺了,就不覺得會怎么樣了。可是,我們一直表現都很好,老師從來沒有批評過我們,所以,偶爾有一次老師批評了我們,我們就會特別特別特別傷心。”為了加重傷心的語氣,作為代表發言的舒陽還故意用了三個“特別”。
“對,你們理解的非常好,‘貝勃定律’總結的就是這個道理。”
“再比如,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個特別喜歡吃糖果的孩子得到了一間房子。這不是普通的房子,房子的墻壁都是巧克力做成的,門前的小路是水果糖鋪成的,屋頂的白雪是白色的奶油。以前這個小孩天天都想住在這樣一座房子里,這樣每天睜開眼睛就是糖果,該有多幸福呀!可是一旦這個小孩真的有了這樣一間房子,天天住在這里,那些糖果天天出現在眼前,他卻開始感到厭煩,覺得討厭,看著糖果就難受、惡心了。這個故事講得也應該是‘貝勃定律’吧?媽媽”
“對呀,你們能想到這個故事,看來你們已經理解了這個定律了。的確很棒哦!”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貝勃定律’。比方說,原來賣5元的《我們愛科學》有一天突然要變成10元一本,你是不是會感到沒法接受呢?”
“就是!5元一下子漲到10元,實在是太過分了!”
“可是如果原來賣5000元的東西現在漲了5元,你們還會有那種感覺嗎?”
“從5000元漲到5005元,好像感覺不是太過分。因為這里的5元比起5000元,真的很小哦!”
“這些就是生活中的‘貝勃定律。’是不是很有趣喲。”
“好了,今天就到此為止,以后你們再發現生活中的‘貝勃定律’,一定要及時告訴媽媽哦!”
“OK!”
帶著一片輕松的歡笑聲,我們結束了這次與“貝勃定律“的親密接觸。
看來,做媽媽,可不是輕松簡單的事。我可要私下里抓緊時間及時“充電”哦。說不準,小家伙們哪天又要提出哪些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呢!
可是,話又說回來,與女兒們一道成長,又何樂而不為呢!
【與貝勃定律的一次親密接觸作文】相關文章:
我與父愛的親密接觸作文03-15
第一次親密接觸的臺詞10-30
第一次親密接觸臺詞01-21
幸運的貝兒04-21
我最親密的朋友作文(15篇)03-15
勤奮總與成功牽手親密而不可分的勵志文章11-12
海爾-柯貝斯01-21
海爾·柯貝斯06-02
安妮-莉斯貝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