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隨”精神
“不隨”精神在當今的社會中,一定有不少人都在隨波逐流,別人在做什么,他們就做什么,沒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說就是有自己的想法,但害怕別人的眼光,所以選擇了放棄。就像《游褒禪山記》中的王安石,當一個人主張出洞時,大家便跟隨他,絲毫沒有考慮自己的體力和志向是否還能繼續前進,到出來后才后悔。因此,現在的我們應該學會對隨波逐流說“不”,即達到一種不隨的精神。
“不隨”是不顧他人的眼光,堅持自我。胡偉煒小時候收到的第一件生日禮物就是自行車,她的心中便埋下了一顆種子。長大后的她想:要是在城市的各個地方都能騎上自行車,像哆啦A夢一樣,想去哪就去哪,該多好。榱送瓿蛇@個愿望,她帶領她的團隊開創了“共享單車”這個概念。當初人們質疑她說:“一個女記者能弄成這樣一個新興行業嗎?”但此時的她卻說:“我這個人很軸,一旦認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本褪且驗檫@“不隨”和堅持自我的精神,摩拜單車從定位地圖上零星的幾個小點變成了現在的群星閃耀。
我個人認為這就是不隨精神——當外人似乎不看好這個項目時,依然執著堅持,不懼怕他人的目光,堅持做自己。如果不是胡偉煒當初的“不隨”精神,如今我們的出行也不會這么便捷。不隨是不走老路,勇于創新。扁鵲小時候家里很窮,就在一家茶館里打工。一天他遇到一位民間良醫,便拜良醫為師,并立志也要成為一位良醫。他認真吸取和學習良醫教給他的所有知識,而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斷研究和創新,最后成為我國的名醫。試想一下,如果扁鵲當時只是隨著那位良醫一五一十地學習,按部就班,沒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創新,也許他也只會是一位普通民醫,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更不會為我國醫學事業做出貢獻。
“不隨”精神便體現于此!安浑S”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電影里的男主人公和伙伴去爬山,爬到一半,伙伴們說要下山,因為天氣不好,可能會雪崩。但男主人不聽,堅持上山,結果最終埋沒于厚厚的雪中。這個事例告訴我們:“不隨”是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安浑S”是建立在判斷正確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一味堅持,要先判斷是否可行,再決定要不要“隨”。對隨波逐流說“不”,是建立在思考過后,在正確的道路上,“不隨”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而在錯誤的道路上,“不隨”也許會令你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