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著點兒”的學問作文
一日排隊買餅子,聽到一段有趣的對話:
“老人家,你怎么隔幾天才來買一次餅啊?”
“吃東西嘛,要欠著點兒才好!”
我看著老人拎著餅子離去,心里頗覺老人這話富含哲理。這絕對是吃東西的妙法:隔幾天不吃,更添了對那美味的幻想;這幾天吃點別的口味,倒能獲得“對比出真知”的領悟。這就好比工作久了,中途出去透氣,回來后更有精神;又如沒達到目標前對理想的憧憬無限;亦如多科搭配、相互調劑的學習方法。簡單而質樸的話語里其哲理卻極具普遍性,我真是由衷地佩服前輩們的生活智慧。
常聽人安慰做事稍有欠缺的當事人:“你還有上升的空間。”這話著實與“欠著點兒”有相同的原理:留了時間和空間上可變化的機會。不同的是,“欠著點兒”是當事人有能力達到目的而對自我欲望的克制和約束。這種自我克制采取了“中庸之道”:既不是克制過度而使人局限其中不敢邁步,也不是一次性讓自己滿足之后再也不碰,“欠著點兒”為當事人留下的空間實則建立在一定程度滿足的基礎上,但又與十分的圓滿保持距離,以一種周期性的間隔實現對自我的節制。這恰應證了聯想集團英文名lenovo的寓意——legend+novo,一群創造了奇跡依舊將自己當作新手的人。
當一個人懂得做事要“欠著點兒”的時候,他便對世事又看透了幾分。一年四季,雖各有特色,人們也各有偏愛,但自然之法,每個季節都有限定的來去時間和停留的長度。倘若偏愛春的人霸了一整年的日子,他便無法在其它季節中感到那份差異帶來的美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世事又常是不十分圓滿的,它總是以“半輪月”的形態將得與失、禍與福等等相結合,給人的是缺憾中的美、黑夜下的月。然這些又正如一個悲劇的結尾,比任何其他的結局都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欠著點兒”是對這種對立統一的認識、肯定及運用。留有后勁的以退為進,倒不失為兵家良計。
其實說簡單點,“欠著點兒”給人最大的影響莫過于一份純粹的期待。因為本次沒有圓滿,所以還會有再試一次的愿望,這樣的“欠著點兒”倒成了使自己為同一件事情堅持不懈努力下去的'力量源。當生活已是無法解脫的煩躁時候,這便成了為自己帶來新鮮感與活力的開關。這就如西方寓言里常出現的故事末尾的哲理:使一個人幸福的方法,不是增加他的財產,而是削減他的欲望。使一個人懂得珍惜的方法,必然是讓他經歷一次失去。
“欠著點兒”的生活智慧以其素樸而又實用的本質,填補并更新了我們這些“欠著點兒”的人。
【“欠著點兒”的學問作文】相關文章:
學問的造句12-29
雨點兒說課稿08-22
《雨點兒》教案11-18
學問的反義詞05-17
人教版《雨點兒》反思12-10
《剪枝的學問》教后反思04-12
人教版《雨點兒》教學設計12-04
有關學問成才的古詩名句03-23
《剪枝的學問》評課四篇04-25
《剪枝的學問》優秀教案設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