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玩有名堂的作文
一個普通的中國女孩,留在激烈競爭的中國,可能進不了北大清華。但在美國,她是哈佛的高材生。哈佛教育究竟有什么驚人的秘密?
我們來看看小靜的校園生活:
教室就是動物園。教室里養著二十多種小動物,他們除了上課,好要分工輪流照顧它們。
看看誰先破產。上課的時候,給小朋友發本錢,有的是小小的紙幣,有的發小工藝品,用來買賣,上課就讓學生做買賣。
放學了,老師帶學生去野游,到森林里教學生怎樣孵雞蛋,把雞蛋孵出來養大一點再送回野外去。
過鬼節的時候,老師要學生自己設計制作鬼衣、鬼面具。
……
就像美國校長所說的“四年級以下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用玩來啟發教學。讓學生照顧動物,教學生怎樣孵雞蛋,把雞蛋孵出來養大一點再送回野外去,不僅可以讓學生切身了解動物習性,讓學生學會照顧別人,愛護動物,愛護生命;讓孩子做買賣中學會理財,學會承受失敗,學生自己設計制作鬼衣、鬼面具,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對手能力,更是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這些“玩”不僅玩出了快樂,更是玩出了孩子的創新精神。
不僅是學校注重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小靜的爸爸也十分注重“玩”,帶小靜出去抓螃蟹,看電影,在玩中養成了嚴格守法的習慣,在玩中得到心靈的啟迪。結果讓小靜“玩”到了哈佛大學。不僅是小學強調玩中學習,哈佛大學也是如此。小靜的哈佛里的同學個個都是“搗蛋鬼”,就像書中所說的“不聰明,不刻苦,不瘋玩,不搗蛋,都難說是好學生。”他們不僅重視玩,鼓勵孩子玩,還引導孩子玩。
可我們中國的教育就恰恰相反。所有的學校和家長都不喜歡孩子玩。
首先,不給學生玩的時間。每天安排八九節課,每節課之間只有十五分鐘的時間。有時下課了,廁所還沒來得及上,水還來不及喝,就得匆忙準備下一節課的學習用品開始上課了,因為課間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加上前一節課老師拖兩分鐘,后一節課預備鈴提早兩分鐘,課間就所剩無幾了。中午飯吃了,有個把小時空閑,就要安排午休,讓老師進行統一管理,引導學生學習。在學校沒時間玩,放學了也得玩,不是讀書就是背書,抄生字就是做算術……周末更是被排得滿滿的,要學作文、奧數、英語、科學、寫字……少的兩三門,多則四五門。
所有的學校和家長都希望孩子學得更多。學生每天要學那么多的課程,上那么多節課,課外要學那么多的東西,唯恐自己學校的學生成績不理想,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下。也不知道學校所開的那么多課程,家長給孩子報那么多的學習班是不是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就像書中所說的“在中國,我們更注重強化記憶,被更多的東西。美國卻注重啟發興趣,培養孩子的自主思維能力。”要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中國的孩子發力早,美國的孩子后勁大。
讓孩子在玩中學習,這大概就是哈佛教育的秘密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