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到《三國演義》作文
“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可是從兢兢業業的歷史學家到尊重歷史的平面百姓,都不希望歷史單單成為“笑談”。從《三國演義》這個歷史萬花筒里,幻象與真實并存。只有抽絲剝繭,返璞歸真,才能看到從三國到《三國演義》的演化,才能看到未經修飾的人性與人生。
曹操,心腸黑者。借糧官之頭安撫軍心,殺劉琮母子以絕后患,亂世奸雄受之無愧。劉備,臉皮厚者。索要荊州而有借無還,救助劉璋卻暗襲巴蜀,曹操退兵即攻占隴地,三國梟雄為其名號。孫權,臉皮半厚心腸半黑。魏武帝揚鞭方使周公瑾火燒赤壁,索荊州不得方遣呂子明白衣渡江,昭烈帝壓境方令陸伯言火燒連營,權衡利弊為其宗旨。司馬懿,臉皮極厚心腸極黑。裝瘋以避災禍,詐病以殺曹爽,奪權以逼魏帝。由此可見,為一國之君必先工于心計。可當流傳后世時,曹操與司馬懿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奸賊,孫權成為了治國有方的賢王,劉備成為了心憂天下的仁君。同是工于心計的人,為何名聲竟千差萬別?
這不是《三國演義》的錯。在儒家的眼光中,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是忠烈之臣,隨主而死的田橫門客是豪義之士,討伐暴君的商湯周武是賢明之君,而篡權自立的曹操司馬是亂臣賊子。沒有君王希望自己像末代皇帝一樣被逐下皇帝寶座。于是,繼承漢統的劉備成為了仁君,結盟蜀漢的孫權成為了賢王,另外兩位只有奸賊的份。
其實,遭此厄運的何止曹操與司馬懿。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司馬遷將其列入世家流芳千古;張角張寶黃巾包頭,卻只落得一個草寇反賊的名聲。朱元璋草民出身建立大明王朝,等清兵入關時尚有無數烈士以身殉國;李自成農民起義攻下北京,被清兵擊潰時無人愿抗戰至死。究其原因,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一直都是驅逐不了的心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若一人為皇帝,昔日幫助他的人一個個都流芳百世,反對他的人都遺臭萬年。
而在當今,我們沒有理由擔心誰成為皇帝,可我們也不應該踏入古人踏入的陷阱。
常言道“人言可畏”,我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為輿論所左右。當我們褒揚他人,也要記住他的'缺陷,當我們貶低他人,也要記住他的光輝。歷史是多面體,社會是多面體,人生是多面體,性靈是多面體。如果某個人被榮耀的光束照耀得十分耀眼,我們在衷心地敬佩他的同時,也要看到有陰影的那一面。同樣某個人被恥辱的幕布所覆蓋,我們也應當看到他身上發出的熠熠光輝。多面看人,才不會單單把曹操和劉備以好人壞人區分,才會給歷史,給生活多留一份真實。
從三國到《三國演義》,一切都在變?墒侵灰碇强创挛锏男牟蛔儯敲礇]有什么可以阻止我們看到真相。
【從三國到《三國演義》作文】相關文章:
從三國演義總結出來的歇后語02-25
我讀《三國演義》09-22
讀《三國演義》有感01-22
三國演義關羽之死05-10
三國演義讀后感05-28
《三國演義》讀后感05-17
《三國演義》的好詞好句01-10
三國演義經典諺語大全04-06
《三國演義》中的詩歌05-16
《三國演義》名著讀書心得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