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精選2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
最近我讀了《科學家的故事》一書,里面講了很多科學家成名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些科學家大多數都是在貧窮的家庭中長大的,貧窮不能阻擋他們求學的腳步,個個學習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其中我最喜愛和敬佩的就是中國第一位鐵路學家——詹天佑。詹天佑爺爺對工作的勇于實踐、大膽創新、不怕困難、一絲不茍和愛國主義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詹天佑爺爺是我國最杰出的鐵路專家之一,他做事認真,從來不馬虎,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弄懂。那個時代中國鐵路公司在外國的控制之下,外國人也不把中國人放在眼底,詹天佑爺爺非常氣憤。他為了證明中國人的實力,刻苦鉆研。京張鐵路就是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總工程師就是詹天佑爺爺,他為了這條鐵路在峭壁上精心測量,定點制圖,翻山越嶺,不畏風雨。最終憑著自己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條由中國人自己修筑的鐵路。不僅給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還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詹天佑爺爺認真學習的態度和刻苦專研的精神,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榜樣。他的遠大胸懷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大大滅了帝國主義威風,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我為中國有這樣的鐵路專家感到無比的自豪。
我今后更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攀登科學高峰,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為國家爭光,為人民長志氣。我更要象詹天佑爺爺那樣,熱愛祖國,把愛國主義精神一代一代傳遞下去,樹立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雄心壯志,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2
今天早上我寫完媽媽給我布置的作業后,看了一本書。書名叫《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它一共寫了4位無人不知的著名人物。分別是:祖沖之、愛迪生、達爾文、李時珍。除了祖沖之以外,愛迪生、達爾文、李時珍這3位,我們都在語文書上學過。那我就介紹一下大家語文書上沒學過的祖沖之吧!
祖沖之:他是生活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偉大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等等,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祖沖之真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古代人民的驕傲!他用割圓術求圓周率的方法,求得了3.1415926和3.14159927之間。祖沖之計算出來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是世界上第一個最精確的圓周率。定制了一個新歷法——《大明歷》(就是每391年便安排144個閏年)。提前兩個月精確的推算出月食的日子
這四位名人,是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職業的'人(祖沖之是“全職”),但是有一點是相同,都有恒心,都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都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都從身邊的事物上得到發明另一個東西的靈感、啟發。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都刻苦鉆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都是他們祖國的驕傲,他們都超越了前人。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3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寒假期間讀的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電報、電話、電燈,這些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看來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見慣,誰也不會因此而驚奇。可是你知道這些東西對于當時的人們是多么的至關重要和欣喜若狂嗎?人類因此而記住了它們的發明者——愛迪生。真不愧是“發明大王”,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1847年,愛迪生降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市的一個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時候,愛迪生就有強的好奇心,一天,他指著正在孵蛋的母雞問媽媽:“母雞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媽媽說:“哦,那是在孵小雞呢!”下午,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家里人急得四處尋找,終于在雞窩里找到了他。原來,他正蹲在雞窩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雞蛋孵小雞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告訴他,人是孵不出小雞來的。只好把他拉出來,又是給他洗臉,又是給他洗衣服。在回家的路上,他還迷惑不解地問,“為
什么母雞能孵小雞,我就不能呢?”
長大了的愛迪生,學會了無線電收發報技術。愛迪生為了晚間休息好,白天能鉆研發明創造,就設計了一個電報機自動按時拍發訊號。這就是電報機的`雛形。沒過多久,他又對電報機進行了改進,經過多次試驗,一架新式的發報機試制成功了。愛迪生望著自己發明的機器,欣慰地笑了。雖然愛迪生只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很熱愛科學,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每一次實驗,愛迪生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雖然很多次都失敗了,但是他都不曾打退堂鼓。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他才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在科學技術中最重大的貢獻是發明了留聲機和白熾電燈。
愛迪生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歲的時候,還每天準時到實驗室簽到上班,他在幾十年間幾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愛迪生為了搞實驗,往往連續幾天不出實驗室,不睡覺。實在累得不行了,就用書當枕頭在實驗桌上打個盹。有一天,他的朋友開他玩笑說:“怪不得愛迪生懂得那么多得發明,原來他連睡覺都在吸收書里的營養。”晚間在書房讀3至5小時書,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動時間來計算,他的生命已經成倍的延長了。因此,愛迪生在79歲生日的那天,他驕傲地對人們說,我已經是135歲的人了。如果不勤奮,愛迪生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成功呢?,我不禁想起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通過愛迪生的故事,我知道了偉大的科學家們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發明了造福人類的東西。我們現在有非常好的學習環境,有非 常好的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4
在這個暑假,我看完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科學家有的是春秋時代的魯班,有的是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還有的是東漢科學家張衡和等等許多的著名科學家。
讀了這么多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有幾個故事令我銘記在心,這個故事是《從“班門弄斧”說起》,采石江邊一堆土,禮拜張寧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這首詩是李白墓之后梅之渙寫了這首詩,魯班,是春秋末年的巧匠,人們稱他為木工的開山鼻祖。
魯班他發明了鋸子,因為我國考古學家近年來在山西藍田縣,武功縣發現西周時期銅鋸,早于魯班。因此有人認為流傳多年的魯班發明鋸子的故事不靠譜,但此說還沒有定論。
那時,木工的工具只有斧頭,魯班帶著徒弟,上山有斧頭砍樹,非常吃力,常常累的滿頭大汗,一次,他的手破了,鮮血流了出來。他一看,手不是被斧頭弄破的.,卻是被野草刮破的。魯班想:野草怎么這么厲害呢?魯班一看,這葉子長長的,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魯班深受啟發,便在鐵片上做出許多小齒,發明了鋸……
還要有一個關于魯班的故事:小時候,魯班雕刻一只鳳凰,結果雕出來的卻像一只雞。后來,魯班不斷學習雕刻,手藝不斷提高,終于雕刻出了美麗的鳳凰,受到人們的贊揚。
魯班的敢于創新讓我汗顏,熟能生巧,天才也使于勤奮。只有努力才能勤能補拙。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5
在愉快的寒假中,我讀了一本由吳領輝主編的《科學家故事》,其中,牛頓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
短文主要寫的是:牛頓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艱苦的家庭中,他讀小學時,除了數學還好外,其他幾門功課都不太好。但是,牛頓卻愛制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兒。有一次,他捧著一個用木頭做的水車架在水中。只聽見水車嘎嗒嘎嗒直響,不一會兒就轉了起來。這時,有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向他走了過來,對牛頓說:“你知道為什么水車會轉嗎?”牛頓愣住了,臉漲得通紅,不知說什么。那個男孩得意地說:“不懂就不要瞎干,笨木匠!”從這以后,牛頓并沒有氣餒,反而對一些自然現象產生了興趣,開始努力學習,成為了班級里的優秀學生,最后成為了歷史的'巨人。
從這個故事中讓我懂得了:只要一心一意,認真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一起去度假村釣魚,我們坐著公交車來到了九溪,剛下車我就迫不及待地跑進了度假村里,一進門,一個大魚缸就展現在我的眼前,里面還養著九條可愛的小金魚。我們又來到了魚塘,那里的水仿佛是一塊無暇的翡翠。我拿起一條魚竿,在魚鉤上加一些面粉團,把魚線拋入水中,等呀等,等呀等......水面上依然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動靜,我便對身旁的爸爸說:“爸爸,我們回去吧!釣魚一點也不好玩!”爸爸走到我身邊,說:“瑩瑩,釣魚就是考驗你的毅力。你一定要戰勝它!”經過我一次又一次的常識,我終于釣著了一條魚,我開心得仿佛是一朵美麗的鮮花。
以后,我做任何事都要耐心、有始有終,才能成功。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6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一拿到這本書,我便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愛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歲8個月零7天。他一生憑靠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創造了2000多種發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種。正是這些發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話說,夢想是現實之母。每一個成就了偉大事業的人,都是一個夢想家。而他們所完成的工作,又是與他們的想象力、能力、毅力,與他們對理想的'執著程度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關的,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了畢生的時間尋求機遇,把他的每一個想法付諸實踐,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機遇。在他身上,直覺和決斷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揮。
愛迪生為了人們能用上價廉物美的好燈泡,廢寢忘食地尋找各種燈絲。他算算他用過的耐熱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種。后來,他發現竹絲燈絲能燃1200多個小時,最后熄滅了。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將永遠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像愛迪生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怕困難的精神。他們雖然經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從失敗中總結經驗,繼續……因為,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換來的。
讀了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我應該向那些廢寢忘食的科學家們學習。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7
《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口述》一書為擁有加拿大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獨立學者兼作家的夏欣(Heather Newbold)博士所編著,講述的是16位世界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所以說它是故事,因為它就像科學家在你面前向你娓娓道來一樣,講述著他們童年對大自然的酷愛、成長過程中難以忘懷的經歷、所從事的工作以及他們在各自領域所作出的貢獻。 首創蓋婭假說的詹姆斯·洛夫洛克發明的電子俘獲探測器最先揭示了農藥殘余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這一信息不僅幫助蕾切爾·卡森完成了《寂靜的春天》,而且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危害的廣泛關注,環境保護運動因此應運而生。而發明探測器的詹姆斯·洛夫洛克是一位醫學博士和生物物理學科學博士,他跨學科研究涉及諸多領域,如醫學、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和儀器、儀表科學。這里我無法用語言描述他對科學、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只想說因為他的博學幫助了卡森,而卡森卻喚起了人們的一種意識,一種對人類的今天以及更遙遠的未來都要認真思考和行動的意識。魯斯·帕特里克在七歲時得到了父親小時候用過的第一臺顯微鏡,而對于微觀世界的癡迷延續了她的一生。
擔任海洋生物保護中心首席科學家后的埃利奧特·諾斯,成立了海洋保護生物所,推動跨學科研究,進行新興的海洋保護生物學的`合作。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斯·尼科爾森是知名的自然資源保護者。自童年就對鳥類十分感興趣,雖然戰爭中斷了自然世界帶給他的樂趣,然而對鳥類的關注使他自21歲開始一連寫了六本關于鳥的不同方面的書,并由鳥類科學家成為了生物學家。并指出:搭建不同科學領域之間的橋梁,綜合信息的工作為打破科學家陷入狹窄視野提供了幫助。
在科學家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我們更深刻地感知了他們今日的成就與童年、少年時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是分不開的,那種執著也源于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類未來的深度憂慮。在此之外,我們還發現他們跨學科地涉足多個領域,從全局的角度,從大的系統中考量大自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告訴人們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就像老子的“天人合一”一樣。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8
每當我一想要問一些科學家的故事時,我就會捧起媽媽給我買的《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葉永烈寫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發明大王”的秘訣。里面講的是有一位科學家叫愛迪生,愛迪生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人生哲學是工作,我想要揭示在自然的奧秘,并以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后來,愛迪生真的.做到了。
1879年的10月21日,愛迪生造出的第一只電燈泡射出明亮的光線,那天,愛迪生沉醉在歡樂之中,電燈 泡點亮的時間越長,我們越覺得神馳魂迷。我們坐著,洋洋自得地注視著那盞燈,它邊續點了45小時。愛迪生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科學。有人問這“發明大王”成功的秘訣。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百的靈感,加百分之百的汗水。
愛迪生的筆記本,他每隔一星期要換一本,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離開了人世,終年只有84年,他給人們留下這樣的話:”科學是永無一日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這樣一直繼續下去。“
《科學家故事100個》里面的科學家,物理學家……一直深深地記在我心中,讓我十分感動。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9
自從我讀了《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愛迪生》這篇記錄愛迪生一生的書,我知道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明白了無論小時候雖然成績不好,但只要勤學苦練,一樣可以成才的。
這本書的內容有很多,都是講述了愛迪生從小到大的故事,在這里簡單的說一下吧:愛迪生在很小的時候,非常愛提問題。正是因為愛提問題,在上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教1+1=2,2+2=4時,愛迪生問為什么,數學老師卻疑惑地問:“1+1就是=2,2+2就是=4,這還用問嗎?”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愛迪生因愛提一些沒頭沒腦的問題被學校開除了。此時,愛迪生的媽媽南希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長大后,愛迪生不停得讀書,看書,做實驗,發明了1000多種東西,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讀到這里,我想起了自己。記得小時候,我又哭又鬧的吵著不肯上學,討厭那老師枯燥的`話語,覺得很沒意思。后來聽了媽媽說讀書的種種好處時,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托進了教室。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漸漸變的懂事了,懂禮貌了,現在想起來還真是有所收獲啊!
愛提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它會讓我們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有所創造。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0
人們一提起奧林匹克,就會十分自然地聯想起一幅幅充滿希望、活力四射的圖景:圣火熊熊燃燒,五環旗迎風招展,和平鴿騰空而起,健兒們龍騰虎躍。奧林匹克意味著自強不息,剛健有為,敢于行動,勇奪勝利;奧林匹克是變化而不是停滯,是運動而不是靜止。奧林匹克象征著生命、青春和美麗。奧林匹克運動更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寶庫,從古代神話到現代科技,從體育運動到社會發展,它要告訴我們的東西實在太多;奧林匹克運動也是一本難得的人生教科書,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奧運英雄,用自己活生生的榜樣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在逆境中奮起,怎樣光明磊落地拼搏,怎樣善待他人,怎樣健康愉快地生活。
古往今來,人們總是熱血沸騰的迎接每一局奧運會。2008年,是令所有中國人最激動的一年—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人們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奧運做出了貢獻。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想干點兒什么事,表示我心中的喜悅。大事干不了,那我就鍛煉鍛煉身體吧!于是,我和媽媽,妹妹約定好了,從峨眉騎車到樂山,看誰能堅持下來。
似乎是剎那間,騎車的日子已經到了,我們準備了一些面包,上路咯!剛開始,我們都很帶勁,精神煥發,神采高揚,邊唱歌邊悠閑的看著兩旁的景物。可是我們沒想到,困難在后頭等著呢。漸漸的,我們已經過了符溪鎮,收費站仿佛觸手可及。只要過了收費站,離樂山感覺近多了。我不覺得意起來,心想:真是小樣,有什么好騎的`呀!便像離弦的箭似的,迅速的向前賣力的騎去。
這時,我突然剎住了車,原來,一條望不到邊際的斜坡展示在我們面前。它好似一條龍向空中飛翔。我眼睛要看花了,渾身像散了架似的,真想放棄了,媽媽趕上來,她面對這個斜坡,沒有露出躲避困難的思想。她對我說:“雙雙,你要克服這個困難,困難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學會如何面對困難,不要去逃避它,要勇敢的去戰勝它,也不能氣餒,不然,這次來騎車,有什么意義呢,對不對?假如你是一個奧運選手,正在參加馬拉松,你是放棄還是堅持?”媽媽說完了。
這時,我腦海里有一個輕而有力的聲音說:“真的要放棄嗎?那么,奧運選手們面對比這大得多的困難,他們又是怎么克服的呢,加油吧!戰勝這個小小的困難!”我又突然想到我們國家的女子排球隊,她們不也是經歷一次次失敗,克服種種困難,但從不氣壘,仍奮斗不息,才有了今日的光輝嗎?我現在面對這樣一件小事卻退縮了,真是不應該!
于是,我奮力向前騎去。將媽媽與妹妹遠遠的甩在后面。不一會兒,我的腳漸漸酸痛起來,車輪也轉動得越來越慢,雙腳好象不聽我使喚似的,沉重得抬不起來。呼吸變得急促,眼看車就要停下,我幾乎要崩潰了。但我心中,一個堅定信念站了出來,那就是—戰勝困難很不容易,但如果沒有困難,就沒有明日的光輝!事情仿佛明朗了許多,我在心中不停的鼓勵著,奧運精神是我唯一的支撐點。每一想到它,我就不會在累了。漸漸的,我的速度又快起來,幾次想休息都忍住了。只顧著向前沖。再美的風景也無心欣賞。
突然,我看到收費站了!整個世界的陽光仿佛都照耀在我的心頭,腳充滿了活力,急于發出下一次的進攻。這就是奧運魅力所在吧!經過三小時的努力,我們終于到達樂山了!享受著柔和的春風,我深切感受到奧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它仿佛是一種精神,支撐著人們克服困難。現在,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奧運,在我心燃燒!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1
今天我看來一本科學介紹書,其中孟德爾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主要寫了:小孟德爾的爸爸是果樹栽培的行家,擅長給果樹做嫁接。經過嫁接的果樹不僅長得好,而且可以提前開花結果。在爸爸的影響下,小孟德爾也對果樹嫁接產生了興趣。這不,就在頭一年的春天,爸爸把一株梅花嫁接在了一棵桃樹上。結果第二年的初春,那株梅花竟然就開花了!而且花蕾特別多,花朵特別艷。“為什么會這樣呢?”小孟德爾更加奇怪了,“梅花的樹枝嫁接到桃樹上,通過桃樹的樹枝獲得養料。為什么長得更好,花開得更多,更艷呢?”“這個呀,我也好奇過,琢磨過!”爸爸認真地說,“但我沒念過多少書,琢磨不出來。我猜想,植物里一定有某種比養料更重要,更強大的.力量,決定著它的生長。”“更強大的力量,難道是爸爸此前說的遺傳的力量嗎?”小孟德爾馬上就想到了。“那么,遺傳的規律又是怎么的呢?梅花嫁接在桃花樹上,桃樹的遺傳物質會進入梅花的樹枝里嗎?要是會,它們是怎么接受的……”這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小孟德爾的腦海里,同時,一個念頭悄悄地滋生了:“長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植物學知識,給這些問題找到答案!”
從故事中讓我懂得了:不懂就要問到懂為止。
記得有一次,我做一道數學題算了很久也沒有算出答案,我問媽媽她也不會。爸爸走過來笑著對我說:“女兒怎么樣啦?”“這道數學題怎么做?”爸爸一看就說:“很簡單呀!”“是嗎?那怎么做?”“我告訴你吧!”經過爸爸的漫長講解,我和媽媽都知道了這種題的方法。
以后,我要像孟德爾一樣看到不懂的就要問到懂為止。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2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激發創造力的書,題目是《66個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了科學家們是如何進行創造發明的。這些科學家有古代,也有現代的。有的是中國人,有的是英國人,有的是日本人,有的是法國人,有的是美國人。他們研究的資料可豐富了,有的是地理、醫學、物理、紡織,有的是動物、農作物的,還有研究武器的。
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很勤奮,有一位異常令我佩服,他就是馴服“上帝怒火”的`富蘭克林。我很怕打雷,并且大家都明白,在打雷下雨的天氣里,是不能到田野里去的,因為這樣很容易被雷電擊中。可是,富蘭克林卻冒著生命危險,故意在打雷時用風箏上的麻繩導電,然后竟然親手去觸摸雷電。他可真幸運,沒有觸電,之后又所以而發明了避雷針。可是,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這么幸運。當時,俄國也有一位科學家,做了同樣的實驗,但當場就被雷電擊中致死。
看了這些故事,我真是既佩服又羨慕。我也想做一個能發明創造的人,所以我十分喜歡這本書。此刻它已經成了我枕頭旁邊的又一個好伙伴,每一天晚上我都要看一看。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3
我看過許多百科全書,可是我明白這些書都是科學家發現記錄下來的,所以我多么想當一個科學家啊。
我每一天起床去工作的時候。都會有很多鮮花和掌聲,工作時總會有奇跡等待我去發現。時光漸漸流失,我變成一個全世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啦!其實我最出名的'是一具霸王龍化石。
2030年,我在湖北挖到了恐龍的頭,2033年在北京找到了恐龍的兩只手,2036年。在安徽找到了恐龍的兩只腿,2057年在山東找到了恐龍的鎖骨,2040年在上海找到了恐龍的腳,十年的時間,我已經挖到了一只霸王龍的化石。還有……三十年我穿過了:“美國,冰島,日本,哥倫比亞,巴西,阿根廷,德國,俄羅斯……包括中國。”我還和特朗普握過手呢!到此刻中國已經是一個強國了,我打算用我的錢做一個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來看看我發現的奇跡。
如果我真的是科學家的話就好了,這樣就能夠為祖國做出更多貢獻。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4
我讀了《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之建筑大師魯班這篇文章。
這個故事講了魯班出生在一個世代木匠家庭,從小沒機會上學,所以他爸爸送他去一位著名木匠那里學手藝。魯班很聰明,十分好學,老師傅很喜歡魯班,所以把自己的技術全都教給了他。有一年,魯國國君限魯班在十五天內要砍伐三百棵楠木。他在山上砍伐楠木發現了一根草,又發現小草邊長了一些小刺,他想:如果用有刺的`工具來代替斧頭砍樹行不行?他馬上跑下山讓鐵匠作出了有齒的工具——鋸子。用它去鋸樹,結果在規定時間內將300棵楠木全部砍好,就這樣魯班發明了鋸子。
魯班是一個十分愛鉆研的人,無數的發明創造充實了這位能工巧匠的一生。后人用各種方式來懷念這位不朽的中華之魂。
讀完這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是魯班有迎難而上的精神,魯班又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判斷分析的好習慣。讓我認識到自己最珍惜的東西不要輕易放棄。例如:舞蹈技能的培養,還有武術的提高。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5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和燦爛的文化,流傳下許多意味深長,含義深刻的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收獲很多。
今日我讀了《中華歷史禮貌故事》的東漢科學家張衡,主要講的是大科學家張衡,自小勤學向上,刻苦讀書,之后成為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等等。還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候風儀等,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比歐洲還早了一千多年呢!
讀完這則故事,我明白了天才不是天生就有的',我們從小就要有遠大的夢想,要為了實現夢想就要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6
約翰·開普勒和米德托·開普勒,1571年12月27日出生于德國伍爾滕堡,13歲進入教會學校,16歲被蒂賓根大學錄取,20歲獲得碩士學位。1594年,他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致力于天文探索,并于1596年出版了《宇宙之謎》一書。這本書受到了天文學家第谷的賞識。1600年,開普勒搬到布拉格,受邀擔任第谷的助手。
第谷死后,開普勒用許多遺留的數據和幾何曲線來表示火星的運動。他發現火星的軌道不是一個圓,而是一個橢圓,而且運行速度是不均勻的。1609年,開普勒在《新田文學》一書中發表了著名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二定律必須精確地校準太陽在橢圓焦點處的位置,所有行星都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第二定律,也被稱為“面積定律”,正式表明行星和太陽之間的連線所掃過的面積在相同的時間內是相等的,這從本質上說明了行星與太陽之間的'速度不均勻。1619年,開普勒在他的《宇宙和諧》一書中發表了第三定律,即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時間平方等于橢圓長軸立方的一半。開普勒的發現為人類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被稱為“天空的立法者”。
1604年9月30日,開普勒在蛇夫座附近發現了一顆新星,即“開普勒新星”。1611年,他出版了現代望遠鏡理論著作《光學》。從1618年到1620年,他出版了《哥白尼天文學簡介》。從1619年到1620年,他出版了一本關于彗星的書,書中預言了太陽輻射壓力的存在。他于1627年出版的魯道夫目錄直到18世紀才被視為標準目錄。1629年,開普勒出版了1631年罕見的天象。他預測水星將于1631年11月7日凌日,金星將于12月6日凌日。果然,在預測的日期,巴黎的加桑迪觀測到水星穿過太陽表面。這是最早的水星凌日觀測。金星凌日發生在夜間,因此當時的人們無法觀察到它。
開普勒的發現徹底消除了哥白尼理論中托勒密思想的殘余,給哥白尼體系帶來了嚴格性和規律性。開普勒天體運動三定律是自然行星和人造天體都必須遵循的定律。因此,它不僅有助于人類對宇宙物體的理解,而且為現代宇宙導航奠定了理論基礎。1630年,開普勒在雷根斯堡死于貧困。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7
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科學家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許多科學家經歷種種磨難,最后終于成功的事情。
這本書既給我了知識,又教育了我,比如諾貝爾拼命刻苦鉆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還想著幫人們解開未解開的難題的品質等。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牛頓,他生在意大利,是一個近代科學歷史上的'經典的物理學的大師,他曾發現了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落體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為未來人們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此外他還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對光的分解研究,打開了近代光科學研究的大門。他發現,陽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對以后人們研究光時作出了很大的幫助。
這種廢寢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點事出去了,臨走前叫牛頓煮雞蛋吃。等到老太太回來后,問牛頓雞蛋煮好了沒有,牛頓邊工作邊說煮好了。等她掀開鍋蓋一看,被驚呆了。原來因為牛頓忙于計算,錯把懷表當成雞蛋放進鍋里去煮了!
這本書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議大家沒事時也讀讀這本《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8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給了人們很多發明,使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一生中有許多發明,如電燈、留聲機、計票器、電池等。列文胡克是顯微鏡之父。當他把顯微鏡對準一滴雨時,他發現了一個無數微生物游動的小世界。
他向皇家學會提交的報告引起了轟動。達米特·芬奇的工作日記中有很多東西的設計圖,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計算器的設計。達米特·芬奇的日記長達13000多頁,至今仍影響著科學研究。如果你現在學習物理學,不管是關于重力還是光和光學的原理,你必須從艾薩克·牛頓的研究結果開始。牛頓是第一個提出光是由粒子組成的人,這使他開發了反射望遠鏡(現在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牛頓還對聲音和熱量原理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讀了這些科學家的故事后,我更加熱愛科學!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19
有一個人,他從小就有一個宏偉、崇高的理想:要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當然,他也做到了。這個人的個子不高,但他卻用自己那并不偉岸的肩膀,扛起了整個“地球村”的吃飯問題。這個養活了全世界的人就是我最最敬愛的科學家——袁隆平。
小時候袁隆平一家生活幸福,可戰爭摧毀了他的家園,爸爸媽媽帶著他在全中國逃亡。有一天袁隆平爺爺走出校門,看見了兩具骨瘦如柴的餓死的尸體橫在路邊,袁爺爺非常難過,從此要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就成了他的理想。長大以后,袁爺爺和學生一起攻克難關,培育出了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成為了雜交水稻之父。先后獲得了好多大獎。他不僅給中華民族帶來了驕傲,也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
我佩服袁爺爺的淡泊名利。多少人夢寐以求像袁爺爺輝煌、榮耀。但袁爺爺還是每天在田野間匆忙,從太陽剛升起來忙到夕陽西下,活脫脫一副農民樣,袁爺爺自己也說自己只是個農民。即使是生活用品也不會超過100元,據說他最貴的一件襯衫才70元。不管他獲得了多少獎,有了多少錢,他還是那個勤儉節約,認為水稻最重要的人。我不僅佩服袁爺爺的淡泊名利,還佩服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心里的無私。這些年,他把自己獲得的`幾十萬美金全部捐獻給了科技事業,幫助年輕人實現夢想。好多國家想用高薪請他出國工作,他也都婉言謝絕了。
我雖然只是一個小學生,但我也有夢想,夢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指引我向前。雖然前方的道路很艱苦,但我也要像袁爺爺那樣,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20
“這些科學家真偉大!他們實在有太多的優良品質了!這是我看了《科學家的故事》”所發出來的感嘆。
那是一天,我和媽媽在閑逛,走到了書店。一本花花綠綠封面的書像磁鐵一樣吸引了我,尤其是那幾個大男人威武的站立著。于是媽媽因發現我喜歡那書而買下來了。
“《科學家的故事》”我把書名讀了一遍,媽媽若有所思,對我說:“這書你要認真看,盡量領悟出科學家的精神……”我聽了,點了點頭。
回到家后,我認真仔細的坐在椅子上閱讀著這《科學家的故事》,我邊讀邊思考著。書中記載著54個科學家如何研究的故事。其中我對幾個科學家的行為比較深刻。
牛頓,相信大家都聽過了吧?他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偉大科學家,從小就沉默寡言,不愛說笑,整天醉心于科學研究。
有一次,牛頓宴請客人。飯菜準備好后,客人還沒來,牛頓就到實驗室里去了。客人來后,卻不見牛頓出來,大家為了不打擾他,于是自己吃完飯就悄悄離去了。牛頓猛然想起請客之事,馬上出去。看見飯菜吃完,自言自語地說:“我還以為忘記請客了,原來我已經陪客人吃過了。”說完,又回去繼續研究了。但他卻忘記自己還沒吃過飯呢!
想起牛頓這樣認真的做實驗,做的那樣如癡如醉,我不禁羞愧萬分——每當我做作業時,寫著寫著,心總會被弟弟玩耍中的笑聲揪去,弄得作業總是寫得比別人用時間多。
另外,我還敬佩一些不貪戀財富,熱愛祖國的科學家。
像居里夫人等,她歷經了千辛萬苦,終于得到了鐳的'提煉方法。可她沒有申請專利換取巨額財富,而是毫無保留地公布了這種提煉方法。她還說:“鐳不應該使某一個人發大財,而是屬于大家的!”
還有錢三強等,他在法國住了11年,發表的研究論文達40篇。這些驕人,優異的成績為他贏得了地位與名譽。很多同窗好友都認為錢三強會繼續留在法國,進一步攀上科學的高峰。然而,前三強并不這樣想,他惦念戰火中的祖國和在苦難中掙扎的親人。我想:他一定是認為祖國母親永遠是自己的母親,所以要為祖國母親獻出自己的一份綿力,為祖國做貢獻。可能這就是所謂的“”爹親娘親不如祖國親了吧!
這一個個科學家是何等的偉大啊!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優良品質,長大后像他們一樣為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讓我這朵小小的花兒為祖國增添光彩。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21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偉大的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重要的是及時地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僅有丟棄錯誤,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門的路。
據說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管理人員奇怪地問“為什么要大的”愛因斯坦答道“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這個世界從來都是這樣,每個平凡或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僅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不斷的丟棄錯誤,才能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不也是一樣嘛!當我們選擇用學習時間來看電視,玩電腦時,我們便犯下了一個錯誤。可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就還是好學生;當我們以生病為借口不出去上間操時,我們便又犯下了一個錯誤。可是只要我們不再逃避做間操,我們就還會受到教師的好評;當我們小測驗中遇到了難題便選擇抄襲時,我們又犯下了一個錯誤。可是只要停止這個手段,用心去思考這道題,我們便還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樣,每一天反省自我,及時地發現并丟棄錯誤,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觀還沒有定位的我們,更需要及時地發現并改正錯誤,丟棄錯誤,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使自我變得更優秀!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22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人去閱讀和閱讀。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名為《科學家的故事》的書,書中有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和發明家。其中一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愛因斯坦,20世紀最杰出的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的一個猶太家庭。他年輕時給人的印象是他一點也不聰明。他的`父母經常擔心他不如普通人聰明,老師也對他失去了信心。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有點驚訝。偉大的科學大師會不會不聰明?
愛因斯坦11歲時讀了歐幾里得的《鎖定幾何》一書。在這本書中,他意識到了另一個驚喜:人類思維能夠證明這些抽象定理是多么美妙啊!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于運動物體電性的著名論文,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并獲得了質量-能量關系:e=MC的平方。此后,廣義相對論成立了。
愛因斯坦對科學的一絲不茍的對待,每一分鐘,沒有名利,生活勤勞樸素,他的精神值得學習和尊重!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23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仍未能夠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夠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制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夠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24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偉大的人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重要的是及時地改正錯誤,丟棄錯誤。僅有丟棄錯誤,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門的路。據說愛因斯坦來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員問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說“我看,一張桌子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鋼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管理人員奇怪地問“為什么要大的?”愛因斯坦答道“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這個世界從來都是這樣,每個平凡或偉大的人都會犯錯誤,僅有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不斷的丟棄錯誤,才能看到一條向上的路。
正所謂“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不也是一樣嘛!當我們選擇用學習時間來看電視,玩電腦時,我們便犯下了一個錯誤。可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就還是好學生;當我們以生病為借口不出去上間操時,我們便又犯下了一個錯誤。可是只要我們不再逃避做間操,我們就還會受到教師的好評;當我們小測驗中遇到了難題便選擇抄襲時,我們又犯下了一個錯誤。可是只要停止這個手段,用心去思考這道題,我們便還是清白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樣,每一天反省自我,及時地發現并丟棄錯誤,總有一天我們會看到一條向上的路。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觀還沒有定位的我們,更需要及時地發現并改正錯誤,丟棄錯誤,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使自我變得更優秀!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 25
1949年當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徐徐升起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我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所以他歷盡艱辛才最終回到祖國懷抱。他這一曲折的斗爭過程,表現了錢學森那時對祖國的摯愛之情,是十分感人的`。
1950年9月中旬,錢學森辭去了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職務,辦理了回國手續。他買好了從加拿大飛往香港的飛機票,把行李也交給了搬運裝運。
然而,就在他打算離開洛杉磯的前兩天,忽然收到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的通知——不準回國!移民局威脅道,如果私自離境,抓住了就要罰款,甚至要坐牢!
又過了幾天,錢學森被抓進了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參加過主張以武力推翻美國政府的政黨”。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06-26
[通用]愛國科學家的故事06-27
科學家詹天佑的故事04-30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精選(8篇)06-27
愛國科學家的故事8篇(必備)06-28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4-28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7-07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2-24
【必備】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09-08
(薦)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