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行在山水間作文(通用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行在山水間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在山水間作文 1
隨著生活速度的加快,老師授課速度的加快,我們發卷子的頻率也加快了,使步入初三的我們學業壓力越來越大,整天為著作業而苦惱不已。這不,我就正在為著那堆堆得比山還高的作業而發愁呢。
整天茶不思,飯不想,就想著怎么才能把作業做完。 而我那如知心姐姐般的媽媽早就看透了這一切,笑著對我說:”我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說著就定好了機票。收拾好所有的.行李后,第二天我們就出發了。到達目的地后,我條望著遠處的山峰,藍天下,白云環繞著青山,緩緩地移動著,藍天將那清澈的湖水,映襯得十分美麗,就像一面巨大的藍色的鏡子一般。
草原上,幾匹馬兒正悠閑地吃著草,牧民們一邊放著羊,一邊唱著歌,這一切就像一幅畫一樣,呈現在我的眼前。回到古鎮,又別有一番風味,人們都特別悠閑,幾個老人下著棋,喝著茶,年輕人們聽著評書,而小孩則玩耍著,嬉鬧著。我不了解,難道他們的生活就如此慢嗎?于是我向一個老爺爺提出了這個問題。“爺爺,你們在這里的生活每天都這么慢嗎?”
“是啊,小姑娘,怎么啦?”
“我認為的生活節奏應該是很快的呀!”聽了這話,爺爺爽朗地笑了起來,花白的眉毛和胡子都擠作了一團。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呀!
慢中自有快之處,小姑娘,你要學會從容不迫,慢慢地把事做精細了,不就快了嗎?爺爺的話一直在我的耳邊回蕩。回到家后,面對著作業我也不會再焦慮了,因為我知道了,要學會慢才能變得更快。這次的旅行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也讓我學會了該如何在這喧鬧的城市里靜下這顆浮躁的心。
行在山水間作文 2
清晨,湖面波光粼粼,四周的群山環繞著西湖。在湖邊,古木參天,樹下,湖邊公園里的方磚如同寫書法的田字格,顯得無比工整。
然而,此時這些格子上出現了一個個的字。如果,這些不斷被游客腳踩的方磚有知覺的話,它一定會為此而感到奇怪。原來,這些字是由一位鶴發童顏的地書愛好者寫就的。只見他頭戴一頂鴨舌帽,穿著一件白襯衫,衣著再平淡不過了。但是,卻見他右手拿著一支足足有三尺長的大筆,筆桿部分是金屬做的,筆頭卻是一塊已經變得皺巴巴的海綿,左手則提著一個用繩子吊著的盛滿水的水桶。這下,他的回頭率一定是百分百的。
他寫字的本領十分高。只見他嫻熟地把筆往水桶中一插,等筆頭蘸飽了水,就提起筆開始在地上寫字。他拿筆的`姿勢卻與我們平時握筆的姿勢不同,更像是拿著一把勺子。當他從容不迫地寫下去時,仿佛進入了無我之境,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如同空氣。只見他筆下一橫一豎都雄勁有力,飽蘸了水的筆在地上如同變魔術一般。水寫在方磚上如同墨水寫在白色宣紙上一樣,顯得十分雅致。一撇一捺就如行云流水,一個個如同藝術品的字,在他的筆尖一一綻放。不管是因為地書藝術太有魅力,還是那地書工具太引人注意,他仿佛是一塊吸引力超強的磁鐵,周圍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不僅他自己沉浸在地書藝術中,連周圍的游客也一起沉醉其中。他還越寫越起勁,一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蒼龍……”讓大家都熱血沸騰起來。但是,他才寫到“蒼”字,“龍”卻遲遲不見出來,難道“龍”他不會寫?這下,他可就露餡了。但是,他毫不手足無措,似乎什么也沒發生,悠哉悠哉地走開了。正當大家都感到十分疑惑:他怎么這么不負責任?卻見他走到湖邊,裝滿了一桶水,原來,西湖就是他巨大的墨池。只見他又信步走了回來,顯得格外神清氣爽,隨后他龍飛鳳舞地把“龍”寫了上去,邊上懂和不懂地書藝術的人都交口稱贊。
這時又有幾個人不約而同地走了過來,一看地上的字就和那位寫字的書法家攀談起來。一位北方漢子說:“您這個字力道十足。”接著另一位江南女子說道:“這個字也寫得十分耐看。”“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我聽說剛才那位寫字的老者已經九十多歲了,是書法家協會的資深會員。他在這里堅持寫了幾十個寒暑,怪不得他的一筆一畫,都如此讓人陶醉。這些都是他在這里數十載練就的本事。
朝陽下,人群中,伴著徐徐的清風,那位精神矍鑠老先生依然談笑風生。望著他的背影我不由得感慨萬千,像他這樣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又有恒心的人,必將推動地書藝術的發展!
行在山水間作文 3
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不僅蘊育了中華民族,更是傳載了千百年的悠悠歷史,走進壺山溫泉,感受山水與文化并存。
壺山溫泉位于長治市黎城縣黃崖洞,是山西省唯一正宗高山溫泉,以四周高山環繞,自然風光秀麗,泉水引于地下,天然養身而聞名遠揚。
去溫山的路蜿蜒幽深,斗折蛇行,層層深入足以見其隱蔽,僻靜,擔到了周圍,這景那情便明亮起來了,太陽穿透直至水底,影子映在石頭上,得天獨厚,而那鑲嵌于這綠水青山中的車水馬龍點綴著,映照著。
壺山溫泉功能繁多,種類齊全,服務周到,水池風格迥異,為大眾所愛,其布局頗為講究,設計著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講究庭臺軒榭的布局,注重假山池沼的`配合,強調花草樹木的映襯,關心近景遠景的層次,來到這里,便有“如在畫圖中”的美感。
壺山溫泉的池沼極為寬敞,池沼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來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小島和不平巖石,而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頭,總是高地屈曲任其自然,正所謂胸中有丘壑,才能放身山水間。
壺山溫泉的兩幢小樓也是優雅別致,它不講究對稱,兩邊景致全然不同,也更恬入其分地融入這青山綠水,樓中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墻壁上有磚砌的各種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時無所依傍的,實際上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而那門、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
而泉水的湯藥和藥包都是由黎城中醫協助開方子,藥材從安徽專線采購,晝日熬制,保證其療效,體驗感也大大增強。
不僅如此,壺山溫泉還散發著文化的悠香,走廊的墻體雕鏤著一律楷體字,棕色為底,白色描邊,寫著黎城的歷史,印著人類文明的進化印記,而每一個池沼旁都有古詩提名,大大小小四十九個池沼,每一個都散發著文化的悠香,為著壺山溫泉添了積分韻味。
在著山水環繞,鳥語花香之地,泡著溫泉,與人閑談,與何不是一種樂趣?
行在山水間作文 4
懷揣煩惱,坐在叔叔的車上一路前行,汽車正在開往青陽的路上。
頭緊靠著顫動的車窗,眼睛恍惚地盯著飛馳而過的路和天上孤零零的云。弟弟一路上興奮地亂叫,這無疑給我橫添了更多的煩惱,一想到期末糟糕的成績,不禁又是一陣焦躁不安。
“哇!”弟弟因為一塊薯片的糾紛猛地一聲哭叫,把我從記憶中拉了回來,頭不由得一下撞在前面的鉤子上。
“你干嘛!能不能安靜點!”我輕揉著被撞的腦袋。而與此同時,我也馬上意識到——我闖禍了。弟弟先是一愣,好像又突然回過味來,張開大嘴又是“哇”的一聲,哭得更加猛烈,也許他的小腦瓜難以想象平日一向友善的哥哥為什么會突然向他發火。
汽車又猛烈地顛簸一下,我把頭埋得更深了。
汽車緩緩駛入山莊,穿過黑漆漆的隧道,開過綠茵茵的草地,越過矮矮的土丘,途經黃澄澄的花海。我與它們相遇,又迅速地與它們分離,我像一輛迷茫的列車,行駛多久,又去往何處呢?
“到站了!”車突然停了下來,叔叔一臉自豪地對我們說,“來,看看我們美麗的大青陽。”
此時,滿山綠意已濃,溫潤的'風吹過山的每一個角落,蔚藍的天空,溫暖的陽光,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亮的氣息。
我禁不住長舒了一口氣,目之所及,遠山含黛,近水含煙,細微的雨霧在飄渺的云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說的便是此景吧!山下有湖,澄澈見底,可否與蘇子筆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相媲美?
最讓我驚奇的是從山間傾瀉下來的泉水,初流到一塊長滿青苔的石邊時,就像一位溫婉嫻靜的江南女子,柔情四溢,叮咚纏綿;劃過石板,便飛流直下,從高處轟然跌落,拼命向石頭沖突過去,于是淡綠的衣裳漸漸散開,伴隨著叮咚的音樂,緩緩吐出縷縷銀絲,四散飛起,我的心情也隨之明朗了許多。
來到小溪邊,脫鞋,脫襪,挽起褲腿,赤著腳慢慢向水邊走去。腳趾慢慢伸向水中,剎那間,清涼由足底向上滲透,漸漸傳遍全身;剎那間,煩惱竟煙消云散,我真真正正沉浸在這清涼的溪水中了。坐在一塊干凈的石板上,溪水輕輕地從腳邊流過,裹著我的腳,又快速散去,陣陣清涼在腳邊流淌,腳邊形成不規則的紋路,真像一塊輕柔滑動的絲綢。
忽然,三五滴水像頑皮的孩童拍在我的臉上,扭頭一看,又是弟弟。我佯裝生氣地向他走去:“我要來抓你啦,快跑喲!”弟弟笑著在溪水間穿梭。
“哈哈哈……”一路歡笑一路趟水找到他,他卻說要用石頭搭小路,我的興趣也被帶動,四處尋找平整的石塊。只見他彎著腰,撅著屁股,手抓起一塊大石頭,五官夸張地扭動,小臉憋得通紅,仰著脖子,搖搖晃晃地走了幾步,腳向外撇著,像不倒翁一樣,走一步,三晃蕩,樣子頗為滑稽。忽然,他身體猛地前傾,石頭在他摔倒的一瞬間向前飛了半米,正好落在我的前面,“啪!”水花四濺,淋了一個通透,好清爽!
家鄉樸素的山水,自然、恬靜、浪漫,洗滌了我的心靈,陶冶了我的情操,我愛家鄉的山和水。
行在山水間作文 5
站在宏村景區門口,一股濃厚的江南情調撲面而來。入口處的橋透著古老的氣息,橋兩邊雕刻著許多畫,有教書的,有營商的,有勞作的……不論是哪一幅,無不訴說著一派祥和。
往里走,便隱約能看見宏村的建筑物——徽派建筑。黛瓦白墻一條巷,門前溪水悠悠流。我輕觸素壁,拂過百年滄桑,將獨屬于宏村的'年邁烙入心底。聽著門前溪水流過石壁所發出的“叮當”聲,自覺心情好了許多。
江南一帶的巷子很窄,兩個人并肩通過倒也不覺得擁擠。只是再也容不下第3個人。繞出巷子后便是半月湖,正值夏季,烈日炎炎,蓮葉接天無窮碧,滿眼的碧綠中嵌著幾星粉紅,輕風吹過,帶起圈圈碧葉在水中蕩漾。
不一會兒,到了太陽落山時分,右邊是火燒得通紅的霞,左邊是月亮照拂的蘊藍。落日余暉與月亮的交匯處,是克萊因藍與玫瑰紅碰撞出的極致浪漫。
我站在橫穿半月湖的石橋上,恍若置身世外桃源,依稀看見自己著一襲白色仙衣,手執紈扇,從石橋上翩然而過。“借過”“借過”,行人的聲音驚擾了我,我不禁啞然失笑,前后不過短短的幾分鐘,眼前的美景竟讓我猶如穿越了一般。
過橋后,便是精修的石子小路,小販們背著簍筐,長聲吆喝著。
路旁的樹掩著小村莊,仿佛父親護著自己未出閣的小閨女。
當最后一抹白漸漸隱去,我知道,我離這個風水寶地越來越遠……
山水間,素墨相交。
百花間,青紅掩映。
最憶宏村。
行在山水間作文 6
愛,是家的靈魂;居住之地,則是家的最基本的形態。古人居住都很講究:皇帝要三宮六院,便有了氣勢恢宏的故宮建筑群;隱士要深居簡出,便有了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雅客要詩情畫意,便有了步移景異的蘇州園林。現我之居處名曰:山水人間,雖不能與拙政園處處為畫相比,仍具有自己的一番風情。
山水云間,意在有山,有水,有云。這也的確名副其實。大門正對,靜靜流過黃柏河水;而在左面,是森林公園的群山起伏。依山傍水,藍天之下,是我充滿詩意的家。
山水云間位于丁家壩大橋旁,松湖路八號。入口處有一塊傾斜的石碑,光滑的表面是鍍金的楷體大字“山水云間”。走進入口,左手邊是第一棟建筑——水云閣,它共有四個單元,連成略有弧度的`一排,組成整個小區的正面外圍。水云閣不高,共有七層,下五層外墻為紅色,上兩層為白色,兩種不同的顏色搭配給人協調美的感覺。最頂層陽臺上的遮雨棚成飄帶狀,又增添了一絲活力之感。
進了大門最先看到的,其實是曦山閣。與水云閣相同,曦山閣三個單元組合成一個微彎的長條形,與水云閣一起組成一個橢圓形。而曦山閣之所以被命名為曦山,正因為他的側面有一個缺口處(無遮擋物),太陽若從山后升起,第一縷陽光必定照到它的身上,所以“山之晨曦”是它的由來,且它是南北朝向,即使冬天有風從毫無遮擋的東面吹來,也不會影響室內溫度,可謂“吹面不寒楊柳風,只因風水寶地中”!
兩閣曦山水云,相夾所成的橢圓內,有一處小花園,呈不太規則的三角狀。說是園也算不上,只是一處草地,卻鋪有石子的小道,道邊有石長椅,草地中還有兩三處圓石桌石凳。草地上還栽種幾棵高大的松樹,遮天的綠蔭覆蓋了小道;或幾株梅花在冬天開放,為樹下休息之人提供一些可賞之景。不論哪個季節,在草地上走走坐坐,都有園林般移步換景的感覺。真是“畢竟居于小區中,風光四時美相同”啊!
曦山閣是背對小花園的。在它的正面才是小區的中心,一塊廣場。一片方形草地上有一個同樣形狀的水幕墻,池中還有幾個小噴泉。繞過水幕墻是一塊籃球場大小的廣場,以磚鋪地,紅色的線條劃分了白色的區域。廣場的左右兩側分別是翠松閣和云錦閣,與前兩個不同的是他們采用紅磚和白磚來鋪墻,底層用青磚,比漆墻更美觀,也增添了幾分古樸之感。從廣場向后走,兩側單元樓漸漸收攏,像一個倒轉的“u”形。倒“u”的兩處直線分別是風清閣和幻聽閣,拐彎的弧度是鳥鳴澗。鳥鳴澗的外墻不在是紅白兩色,而是藍色與黃色,使所有的建筑顏色看起來并不單調。有道是“山水顏色無窮碧,鳥鳴無聲別樣喜”。
除了建筑,山水云間的植物布置有些園林之風范:草地與樹隨處可見,墻角幾處小花,一樓陽臺前一棵香樟,水池旁邊幾排灌木,哪怕微不足道也可呈景。“欲把居處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有山,有水,有云。居住在山水云間,這般詩意,足令人去好好享受這神往的愜意!
行在山水間作文 7
人們往往在經歷了一些事情后才會慢慢領悟出一些道理、一些經驗,而我卻習慣在大自然的山水間領悟。置身于清秀美麗的山水之間,我的心境會變得格外寧靜,忘記了一切塵世喧囂,拋下了所有使命包袱,心中只剩下眼前一派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美景。
落紅·無私奉獻
一陣微風吹過,無數桃花瓣從枝頭悄然落下,隨著風兒翩躚起舞。另見者只能感嘆——此舞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賞?但再美終究也只是瞬間,風停花落,徒留一地落紅。
無可奈何花落去,良辰美景已不復。原本,我亦與《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一般,為落花的凋零而感傷。但當我看到所有的落花都安靜地躺在樹根附近時,我又猛然想起李義山的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啊,誰說落花不是美?只不過離了紅塵,滋潤著曾經的天地!落花尚且如此,那我們呢?我們是否能做到如落紅般無私偉大?也許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我想,我們也應該學會慢慢為他人著想,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一點點力量。哪怕只是一點點,但對于很多人來說,已經彌足珍貴。
流水·珍惜光陰
山間小路蜿蜒而上,正所謂“曲徑通幽處”,抬眸望去,只見一條叮咚流淌的小溪向東流去。溪水緩緩流淌,誰可曾見它停歇半刻?“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流水一去不返,正如同時間一點一滴從我們身邊逝去。無聲無息,卻帶走了我們的青春年華。日月如梭,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你我卻從未發現……
歲月從來不饒人,我們需珍惜光陰,把握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讓時間白白逝去,不要到最后我們只能嘆——韶華似水不復返。現在,我們應該奮發向上,努力學習,不要將一件事一再推遲到明天再做,要知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所以,從這一刻開始,讓我們珍惜時間,把握現在,成就未來!
翠竹·百折不撓
清流旁,幾株翠竹傲然挺立。那碧綠的顏色,令人賞心悅目。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為它吟詩作賦,又有多少人愛它成癡……有人曾問我:“竹何以有這么大的'魅力,它外表也并不多么光鮮亮麗,怎比得上牡丹、月季等美麗的花兒讓人沉醉?”我聽聞只是一笑,竹的魅力怎能只看外表去體會?竹最令人贊嘆沉迷的不是它的外表,而是它百折不撓、傲然挺立的品格啊!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無論是面對暴風,狂雨或是日曬,它都不曾屈服,這樣頂天立地的氣概,又怎能不讓人折服?其實,竹又何止百折不撓,它有“花中隱士”菊的淡然樸素,亦有“花君子”梅的堅強不屈。
賞竹,你會從中懂得許多,而那些正是我們需要學會的。
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間,我忘卻了所有,卻領悟了大自然的美,也領悟了令我一生受用的道理。
行在山水間作文 8
我的家鄉,位于河北省西北部陽原縣境內的一個小村莊——九馬坊,時光倒流數百年,這里可是桑干河畔水草豐美的風水寶地。在明朝時,這里是朝廷的軍馬場,為邊防官軍收養了大量的軍馬,從東向西設了十個牧馬軍營,我的家鄉排在第九,所以叫九馬坊。
它雖不及李白在徽州桃花潭送別汪倫寫下的“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那般仙境,卻也四季分明,青山常在,鳥鳴于耳,幽靜閑雅。
陽春三月,是萬物復蘇、百花爭艷的時節,杏花、桃花、梨花的蓓蕾被春風溫柔地吹醒,歲月靜好的`春日里,下一場春雨,滋潤著花兒們,顯得更加嬌嫩。此時,如果您身臨其中,盡情呼吸著這迷人芬芳,會感嘆大自然給予的這如詩如畫。
仲夏六月,“三干河”的水潺潺地流淌著——桑干河的水因為穿村莊而過,分成三個河道,所以鄉親們稱她為“三干河”。田野的蛙叫蟬鳴,鳥兒在枝頭呼朋引伴,這時綠意也更濃,田間地頭的蒿草、野草、野菜開始枝繁葉茂。農民伯伯忙碌著灌溉、犁地秧田。
金秋九月,天高云淡,萬物豐饒。在這秋風送爽、碩果飄香的日子里,到處都是金色的海洋,空氣里都彌漫著喜悅的笑聲。聽,風吹麥浪,玉米、稻谷、豆子也在感恩大地的養育,散發出迷人的芳香,豐收的“盛宴”才剛剛開始。
寒冬臘月,白雪皚皚,寒風凜冽。清晨打開窗戶望去,整個村子都是白色的。寒風一吹,樹上的落雪刷刷地“飛”在古老斑駁的堡墻上。往往在這個時候,我最喜歡到曬谷場上去玩,一步一個腳印,忘卻冬天的寒冷,走出狹小的天地,有趣極了。
最美不過故鄉美,最濃不過故鄉情,故鄉是我記憶深處最美的畫卷。
借用董卿阿姨的一段話,“當有一天我們走的很遠,走的很久,會發現故鄉就像是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過了我的心胸,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或者若干個故鄉,地域的故鄉安放我們的身體,精神的故鄉安放我們的靈魂”。
行在山水間作文 9
山的呼喚,喊開我寂寥的心窗;水的撥弄,擾亂我平靜的心灣。蝶兒在花中起舞,鳥兒在林間歌唱;樹木搖擺著伴奏,昆蟲拉開了響亮的合唱。靜靜地傾聽,家鄉的山水共鳴;入眼之景,無不是渾然天成的詩章。
泗溪的水是母親柔軟的發,輕輕一撩,發絲便順滑地從手中掙脫。泱泱地恣肆著熱情,綿綿地矜持著雍容。斗折蛇行,雖比不上黃河九曲連環的壯闊,卻也有絲帶一樣清逸、樹藤一樣多情的身影,安靜地蜷縮在自然屏障的庇護下生長。靈巧的小魚兒機敏地穿躍在著溫柔的發絲中,一擺尾,漾起一個個圓潤的暈,蕩開在波光粼粼的溪面上,湮滅在潺潺流水的沖刷下。那水呵,又如江南的綢般順意,聯想至那傳說中的忘川,盡管是朝露曇花咫尺天涯,但也同樣能夠用水,讓人忘懷一切,沉浸在這份柔情中,抒出自己心中的夢想。面對這柔情,忍不住褪下鞋襪來踏入溪水里,攬一片蒼碧,掬一捧清冽,拾一枚潤石,讓那水底光滑的凹凸摩擦著自己的腳心,魚蝦也來輕啄著小腿。慢慢走動,劃開一層層的水波,化在水面破碎的陽光下。
覓水尋蹤,那與水相映生輝的,便是作為屏障的群山吧。清朝詩人袁枚的“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不正說明了這一美景么?
家鄉的山猶如一個龐大的酒壇,將一切的景色釀入,又用歲月將壇蓋封存。當人們偶然掀開壇蓋時,萬物生靈頃刻便醉了醉在安詳里,醉在沉寂中,醉在連綿不斷的畫廊里。仰首眺望,山的這一邊是濃密的大樹叢林,偶爾可以看見露出的星點屋檐;山的那一邊是風情獨特的開墾出來的梯田,立上幾棵小孤樹,樹上幾個稻草人。春秋的曼季,漫山遍野都是明晃晃的繽紛的'花兒,采些來曬曬,可以泡一杯香濃的花茶。蜜蜂也是不閑地四處奔波,用它那熱情,親吻著每一片花朵。風和山總是最親密的,一個風的旋,山上的草樹便如海浪似的,一波一波地向上涌,許久不曾停下,驚開了深居在老林中的鳥,排隊直叫著沖上藍天。遠處,那山延綿不絕,連成一片濃郁的青綠色,訴說了大自然獨到的創意,恍如幻境。
這峻山雅水是一幅清秀的天然山水水墨畫兒。幾點淡濃的墨,勾勒出偉壯的山形;清水沾筆,描繪出幾流交錯的清溪;再細點幾個墨痕,那是驚山的鳥。就這么地欣賞,旅人歸去魂已失,匠師歸來滿錦囊。那是大自然躍動的清麗的音符,是萬物生靈哼唱的樂章。
行在山水間作文 10
早晨,好清爽!走出門 ,就與輕風細雨撞了個滿懷!風中帶有桂花的芳香,雨中含有樹葉的清香,冒著縷縷清風,絲絲細雨,不一會兒就到了公望美術館。
走在遠處,只見 一個高大、藝術優雅的房子映入眼簾,我急忙跑上前一看,啊,是公望美術館,到啰!只見它外邊全是小波浪,一層疊著一層,一層挨著一層,屋頂像一個橙色的大帽子,遮風擋雨。走到大門口,綠草青青,河水嘩嘩,在幽靜中我發現了一塊牌子------在千古藝契之中,黃公望與富春上水代表一種悠長而又豐厚的風雅情懷和山水傳統,描繪出富春山居新畫卷的.富陽將迎來一座美術館的開幕。
在竹節紋路的墻壁上,掛滿了中國畫家仿照黃公望的詩畫,《富春大嶺圖》讓我十分震驚,它的氣勢很不平凡,《富春山居圖》就是受了它的啟發才創作出來的,可見《富春大嶺圖》在黃公望的創作中的特殊地位。
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那里有一個水池,人在池邊用手做各種各樣的動作,墻上會出現各種影像,波光粼粼,人影隨水一起晃動,真是可以叫做望洞庭了呢!
隨著波光粼粼,我漸漸走向一幅線條粗大、豪邁的畫面前,這是我這次美術館之旅印象最深刻的。站在畫前,感覺身后 有千軍萬馬在奔騰,這豪邁的線條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亂”,或是說是:“墨水打翻”。有一位老爺爺開玩笑地說:“這線條是拖把拖上去的吧!”“哈哈哈!”笑聲一下子從四面八方傳來,包圍了我們,包圍了這雄壯的山水。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這句詩有聲有色地描繪出美麗的富陽,公望美術館,山水間的文化!
行在山水間作文 11
今天,我們幾十位小記者興高采烈地來到了中國愛情山——天河山。在那里,我們和老師做了很多有趣的游戲。
我們首先玩的'是大樹與松鼠的游戲。由小記者們分別扮演大樹和松鼠。當發指令者說“獵人來了”時,“大樹”不動,“松鼠”卻要離開樹洞,重新找一個“大樹”鉆進去;當說“風來了”時,“松鼠”不動,“大樹”再重新找“松鼠”,把他套進去。幾個回合下來,幾乎每次都是那么幾個倒霉蛋找不到“松鼠”或“樹洞”。大家嘻嘻哈哈的笑聲一直回蕩在山間。
我們還玩了一個有意思的游戲叫做:標槍。這個游戲就是每五人一組,抓住一根長“標槍”走S路,中間要繞過四個板凳,一去一返。中間不能摔倒或碰到板凳,用時最短的組即為優勝,還有獎品。一聽說有獎品,大家立馬來了精神,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前面幾組都用了十五秒以上,最長的有二十多秒。我們認真借鑒他們的經驗,輪到我們時大家齊心協力奮力狂奔,終于取得了一個很棒的成績:十四秒二二。我們組是第一名,勝利了!大家歡呼雀躍著去領取獎品:二十四色水彩筆。
我喜歡這種旅行,更喜歡這種旅行中的游戲。
行在山水間作文 12
我熱愛行走,更熱愛行走于山水之間。每當踏上那片自然的畫布,我的心便隨之蕩漾,仿佛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行走在山間,每一步都踏在厚重的歷史與豐富的文化之上。那蜿蜒曲折的山路,仿佛是大自然的脈絡,串聯起了一個個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沿途的.草木,或蒼翠欲滴,或枯黃凋零,都似乎在訴說著屬于它們自己的故事。那些古老的寺廟、碑刻,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那里,等待著行者的發現與解讀。
而水,更是山水間的靈魂。無論是涓涓細流,還是奔騰的江河,都散發著一種獨特的魅力。它們或清澈見底,或深邃幽暗,都仿佛在訴說著一種深邃而神秘的哲理。行走在水邊,我時常會被那水聲所吸引,仿佛是大自然在低聲細語,訴說著它的喜怒哀樂。而那水面上蕩漾的漣漪,更是如詩如畫,讓人陶醉其中。
在山水間行走,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那清新的空氣、那悅耳的鳥鳴、那美麗的風景,都讓我感到無比的寧靜與祥和。我時常會停下腳步,閉上眼睛,感受那大自然的氣息,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種升華與凈化。
行走在山水間,也讓我更加珍惜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那青山綠水、那藍天白云、那鳥語花香,都是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學會珍惜,讓這份美好永遠延續下去。
行走在山水間,不僅是一種身體上的移動,更是一種心靈上的旅行。它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秘,也讓我更加珍惜與感恩。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行走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讓心靈得到更多的滋養與升華。
行在山水間作文 13
當晨曦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青石板路上,我踏出了家門,踏上了一段與山水相伴的旅程。我行走在山水間,感受著大自然的韻味,領略著無盡的美麗。
沿著蜿蜒曲折的小徑,我漫步在山林之中。樹木郁郁蔥蔥,枝繁葉茂,仿佛是大自然的綠色屏障,守護著這片寧靜的天地。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低語,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給這片山林增添了幾分神秘與詩意。
行走在山間,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山峰聳立,云霧繚繞,仿佛是一幅流動的水墨畫。我登上山頂,俯瞰著腳下的群山和遠處的田野,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壯志。在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闊與美麗,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與微不足道。
沿著山路繼續前行,我來到了一片清澈的湖泊旁。湖水碧綠如玉,波光粼粼,倒映著周圍的山巒和樹木。我靜靜地坐在湖邊,欣賞著這美麗的景色,感受著湖水的寧靜與清涼。偶爾有幾只野鴨在湖中嬉戲,打破了湖面的平靜,也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幾分愉悅與輕松。
行走在山水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魅力。這里的山山水水,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古老而神秘的故事。我沉浸在這美麗的景色中,仿佛忘卻了塵世的喧囂與煩惱,只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感受它的`韻律與節奏。
行在山水間,我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和靈氣。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賜與厚愛,也更加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和經歷。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行走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感受大自然的韻味和魅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和遠方。
行在山水間作文 14
行走于山水之間,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之中。每一步都踏在歷史的脈絡上,每一眼都望見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過薄霧,灑在山間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便開始了我的山水之旅。沿著蜿蜒的山路,我感受著腳下石板的溫度,聆聽著林間鳥兒的歡歌。山間的空氣格外清新,帶著一絲絲草木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山路兩旁,樹木蔥蘢,綠葉間偶爾露出幾朵野花,點綴著這片綠色的.海洋。一陣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我抬頭望向遠方,只見群山連綿,云霧繚繞,仿佛仙境一般。
行至山間小溪旁,我停下腳步,靜靜地欣賞著這眼前的美景。溪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來游去。我蹲下身子,用手輕輕觸摸著溪水,感受到它的清涼和溫柔。這一刻,我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動。
繼續前行,我來到了一片開闊的草地。草地上,野花遍地,色彩斑斕。我躺在草地上,仰望著藍天白云,感受著陽光的溫暖。這一刻,我忘卻了所有的煩惱和疲憊,只想沉醉在這山水之間。
行在山水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它讓我領略了壯麗的自然風光,也讓我體驗了生命的奇妙和美好。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
我熱愛山水,熱愛大自然。我希望能夠一直行走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感受它的魅力和力量。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探索更多的山水之美,讓生命在旅途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行在山水間作文 15
行走在山水間,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了詩與遠方。這里的山,蒼翠欲滴,層巒疊嶂,仿佛是大自然用綠色的筆墨繪就的壯麗畫卷。水,則如一條銀色的絲帶,蜿蜒曲折,在山谷間流淌,發出潺潺的流水聲,宛如天籟之音。
清晨,陽光透過樹梢,灑在山間的小徑上,形成斑駁的光影。我沿著這條小徑,開始了今天的行程。一路上,鳥語花香,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曠神怡。我沉醉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著它的溫柔與包容。
行至山腰,我駐足遠眺。只見群山連綿,云霧繚繞,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那云,時而輕盈如紗,時而厚重如棉,變幻莫測,令人嘆為觀止。我不禁想起古人所說的“云深不知處”,或許,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吧。
繼續前行,我來到了一片湖泊旁。湖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游弋。我坐在湖邊,靜靜地欣賞著這湖光山色。微風吹過,湖面泛起層層漣漪,仿佛是大自然在向我訴說著它的故事。我閉上眼睛,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感受著它的氣息,仿佛與它融為一體。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灑在山間,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我沿著來時的路返回,心中充滿了不舍。但我知道,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旅行,未來還有更多的山水等待我去探索。
行在山水間,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在這里,我放下了塵世的喧囂與浮躁,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平和。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我走到哪里,我都會懷念這片美麗的山水。
【行在山水間作文】相關文章:
散文欣賞:心在山水間09-10
山水間散文(通用15篇)08-17
行在風中07-08
旅行在路上的句子09-28
行在衢州滿目佳景02-18
散文欣賞-行在秋雨中09-10
行在迷蒙現代詩歌09-28
中考滿分作文:穿行在水色江南06-25
山水作文03-09
山水的作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