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級元宵作文8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元宵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1
今天是2月6日,風和日麗、萬里無云,為了慶祝元宵節,老媽領著我們去公園玩。
我們首先去了青銅器廣場,這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在欣賞著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花燈,忽然我的眼前一亮,我看見一只猴子依偎在一匹馬的身旁,看上去特別幸福,我急忙告訴老媽,你屬馬, 我屬猴,這很像咱倆。老媽開心地說,馬和猴子是最好的搭檔,就像你和老媽一樣。旁邊是熱鬧的猜燈謎活動,我們也很快的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
然后我們又去了美食一條街,這里有許多特色小吃,比如說,新疆羊肉串、湖南正宗臭豆腐、鐵板魷魚、炸串、麻辣串……真是應有盡有。這里還有琳瑯滿目的玩具以及各種各樣的圖書和影像制品。
最后我們去了鐵西公園,這里有各式各樣的花燈。比如說,“二龍戲珠”,就是兩條長長的巨龍,中間頂著一個圓圓的大球!褒堮R精神”,就是一條栩栩如生的巨龍身旁站著形態各異的馬。“畫龍點 睛”,就是一條巨龍的頭部放著一支長長的毛筆。還有我們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多啦A夢以及各種縮小版的魅力東勝。這些“龍”的成語是對大家的美好祝福。
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我們只好依依不舍得離開了公園,這是一個難忘的元宵節!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2
今年最難忘的就是元宵節了,那天的天氣不怎么好,但街上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掛著五顏六色的燈籠,真是美麗極了。
我與爸爸、媽媽、姐姐、弟弟一起到了中山公園,中山公園的大門在工人叔叔與阿姨們的巧手下被彩燈與其他材料,裝飾得特別漂亮。大門上掛著幾百個火紅的彩燈,就好像紅紅的太陽,帶著微笑,歡迎每個朋友的到來。我們隨著人群來到中山公園內,里面的彩燈更好看。我看到一個“美麗的城堡”,代表著美麗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有的彩燈上是叔叔阿姨們用彩紙與其它材料做成的小,朋友在那里跳起了美麗的舞蹈。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今年的元宵節,真是使我無法忘懷。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3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中學生作文《元宵節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于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于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習俗源于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鬃诱f:“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币驗檫@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后,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于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于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后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后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后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4
又到元宵佳節,媽媽今年買回了“思念”湯圓。吃著甜甜的湯圓,一縷縷思緒涌上我的心頭,眼前又浮現出三年前太外婆教我包湯圓的情景…… 當時太外婆已經90歲高齡了,但她老人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是我們家的老……
又到元宵佳節,媽媽今年買回了“思念”湯圓。吃著甜甜的湯圓,一縷縷思緒涌上我的心頭,眼前又浮現出三年前太外婆教我包湯圓的情景……
當時太外婆已經90歲高齡了,但她老人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是我們家的老壽星。每年春節全家團聚時,她總要親自包春卷、做湯團呢!三年前的元宵節,是我第一次跟著太外婆學做湯圓,那一幕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那天下午,全家老小都聚在外婆家里過元宵,大人們在屋里聊天,我們一群小孩在屋里屋外地奔來跑去,四世同堂,好不熱鬧!這時,我看見桌上已經放好了制作元宵的材料:糯米粉、黑洋酥、冰糖等。太外婆坐在輪椅上,和外婆、姨婆圍在桌子旁忙乎開了。我看了也一下子來了興致,沒等大人同意,就已捋起袖子摻和進來了。
我興奮地學著大人的樣子,把已調好的原料均等地分成若干份餡心,隨后開始號稱自己“力大如!保瑩屩啻昶鹋疵追蹪{……外婆笑著說:“別鬧了,快一邊兒玩去!”我不理睬,繼續用力。太婆看我小手這么有勁兒,露出慈祥的笑容,說道:“這孩子聰明。既然你這么想干活,太婆來教你包湯圓吧!”我一聽,蹦得老高,開心地叫:“太好了!太好了!”于是,我看著太外婆在和好的面團條上先用皺巴巴的手緩緩擠出一小團,再把那小團面粉搓搓圓,接著就表演起了“絕活”:只見她拇指頂著小面團中間,食指貼著外皮,慢慢地邊推邊轉。慢慢地,小面團中間竟出現了個“小坑”,變成了一個雪白的“小碗”!然后,太外婆把分好的黑洋酥餡兒填進了小坑,便開始封口了。她繼續邊轉邊捏,邊轉邊捏,最后還在掌心里搓了搓,于是“小碗”又變成了一個“小乒乓球”!“太婆真棒!”我看得目瞪口呆,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
于是我開是依樣畫葫蘆地學了起來。做著做著,我有點熟練了,感覺這很像是在美術課上做橡皮泥呢!不一會兒就做了好幾個,我把做好的湯圓整整齊齊地排成一排。一排雪白的湯圓,好像一群正待下河的“天鵝”呢!看著自己的“杰作”,我心里別提有多自豪了!
湯圓上桌啦!我連忙端起我親手做的那碗,舀起一顆就往太外婆嘴邊送。太外婆早就沒牙了,但她還是用兩片嘴唇用力抿下一口,用那滿是皺紋的嘴慢慢蠕動著、品嘗著,一邊還喃喃道:“乖……乖!甜……甜!”在場所有的人都笑了!屋子里充滿了幸福和甜蜜……
如今,太外婆已過世了?擅慨斣澇詼珗A時,我的眼前總會浮現出三年前的那一幕幕!懊糠昙压澅端加H”,太婆我好想念您!太婆,是您教會了我包湯圓,是您讓我體會到了團圓的幸福和甜蜜。我永遠難忘那年元宵節留給我的溫暖回憶!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5
早就聽說今年元宵節有抬閣。抬閣,因四個人扛抬著一個閣子式的臺柜而得名。可我還從來沒有看過,今晚我可要好好看一看啦!
吃完晚飯,我興沖沖地跑出家門,來到勞動路口,只見大街上人山人海,最前面的位置已經被占領了,我擠都擠不進去。人們一邊討論著今年的抬閣是什么樣的,一邊翹首等待。為了我們能看得更清楚,媽媽還特意搬來了一把椅子。
大約等了40多分鐘,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來了!來了!”人群中一陣騷動。只見一輛警車徐徐地向前開,后面就是彩車。今年是馬年,所以,每輛彩車上都有栩栩如生的駿馬,有的是一馬當先,有的是群馬奔騰?吹梦已刍ǹ潄y。華麗的彩車過后,抬閣終于來了!第一桌是“九龍造天臺”,接著,就是“霞客游天臺”、“杜鵑仙子”、“和合二仙”……一桌桌抬閣裝飾得五彩繽紛,演員們也都扮演得惟妙惟肖!看,“濟公斗蟋蟀”來啦!一個小男孩穿著濟公的衣服,正下方有一只金色的大公雞,正在啄著什么,再往左邊看,有一只蟋蟀。在木頭上活靈活現地搖來搖去;還有“嫦娥喜迎親人”,一個女孩身著彩裙,一陣風飄來,彩帶飄動,好像馬上就要起飛。真美啊!還有一副對聯,我和你們分享一下:“古有嫦娥奔廣寒,今有玉兔登月球 !边@使我想到了去年登上月球的“玉兔號” 月球車。 古代人民的想象如今已成為了現實啊。每一桌抬閣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是一個個流動的舞臺。這抬閣真是好看吶!
抬閣是天臺的傳統文化,是天臺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有詩人這樣寫道:一雙紅袖舞長空,恰似嫦娥奔月宮。萬人仰望云中戲,民間巧藝奪天工。天臺的抬閣真是名不虛傳!我們要把家鄉的文化傳承下去,讓中華民族的文化騰飛起來!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6
正月十五的早上,吃過又香又甜的湯圓之后,我和家人出發去街上,街上已經人山人海,人們有的玩套圈,有的玩游戲,有的……,最熱鬧的要屬玩獅子啊,那些人不停的在架子上擺高難度的動作迎來了陣陣掌聲,隨著動聽的音樂,秧歌隊也來了,他們畫著妝,穿著艷麗的衣服,開始扭秧歌!岸垜蛑槲椠堦牎币膊环胚^這次機會,只見兩條飛龍,前爪互相抵著,正搶著中間那顆寶珠呢!人們為他們高超的技術,精彩的表演,不斷地叫好。
夜幕降臨了,新密市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東西大街上明亮的櫥窗,絢麗多彩的廣告,五光十色的霓紅燈,把整個大街變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西廣場四周照明燈、草坪燈、噴泉燈、禮光燈勾畫出周圍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咚咚咚”鞭炮聲響起來,西廣場的煙火晚會開始了!人們歡呼著,跳躍著,一群群涌向廣場。這時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有的像花朵一樣又大又美麗,有的像一條彩虹在天上架著,有的像滿天小星星,有的像三角,有的像帶著尾巴的蝌蚪在夜空游來游去…….最美的是“火樹銀花滿天星”,當它點燃時整個夜空變得非常明亮,非常壯觀。
元宵節真讓我難忘不已!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7
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味道,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很多人在這一天都會選擇去鬧元宵,或者“游”元宵,而我們在這一天,不僅要鬧而且也要“游”,總之一定要好好的品嘗一下元宵的味道。
吃過飯后,我們抓緊時間每一分每一秒去體驗元宵的味道,來到大街上的我們雖然之前心里已經做好準備,但是我們還是被眼前的人群震驚了,人群涌動、摩肩擦踵已經不能夠形容龐大的人流量了。
節日是商場促銷的最好的日子,每到比較重要的節日,他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你看西邊的那家商場在店前放好了紅毯,兩邊還放滿了氣球,東邊的那家珠寶店也不甘示弱,擺上了一個露天展臺,上面站著一個正在聲嘶竭力的主持人試圖吸引顧客的前來。
街上的人群被分散到了各個商場中,但是街道上還是有很多人還在躊躇,不該往哪里去,從商場里出來的人高興的拿著自己的戰利品滿載而歸,這個景象刺激了還在猶豫的路人,腳步一邁終于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不知不覺走到了沃爾瑪附近,便看見了風中飛舞的燈謎,我和表弟撲上去,立即就開始猜了。微風輕拂著臉龐,帶來了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可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甜蜜的、開心的味道,或許那就是元宵節的味道,令人興奮的味道。
幾分鐘下來,我們倆便猜出了不少燈謎,什么“半耕半讀”啊,“勝利月回歸”、“烏龜蓋了個房子然后爬了進去”等等的。雖說猜出了不少燈謎,但是一些打城市地名的還是把我們難到了。唯一一則猜出來的,還是爸爸告訴我們的?磥,平時要多關注省名和市名了哦!
猜完了燈謎,感受完了高智商的元宵節。我和表弟們回到家放煙花了,點燃后,舉向空中,看著那些絢爛的火花在空中綻開,好似一朵朵美麗怒放的花朵。耳邊充滿了歡笑聲,我們一起嬉鬧著,盡情地享受元宵節帶來的歡樂。
元宵的味道,是幸福的,快樂的,它擁有著幾千多的文化歷史,歡樂中帶著些喜慶!元宵節快樂!
四年級元宵作文 篇8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聽說我們桂花城的元宵節與眾不同。究竟是怎樣的呢?我懷著好奇心走下樓去,到了樓下又是別有一番風景。只見物業的叔叔阿姨們,都在忙著布置元宵節活動要用的東西,有的在貼燈謎,有的在準備禮品,還有的在準備高壓鍋、面團和餡料,有的在布置場地……一切準備完畢之后,物業阿姨宣布:“桂花城的元宵活動現在開始!”之后人人都忙了起來,我也不例外,奔向我喜愛的活動場地。
我先去猜燈謎,我想:我不如先去猜幾個簡單一點的,這樣就可以多得一點禮品。我找到一個燈謎,謎面是這樣的:輕如鵝毛,大如西瓜。我眼珠子轱轆一轉,腦子一想,咦!這不是氣球嗎?我趕緊把答案告訴了物業阿姨,結果我真的猜中了,阿姨給了我一個碗墊。我拿著碗墊,心里高興極了。我抬頭看見有人在拔河,我就湊過去瞧瞧。在一輪比賽結束后,我也加入其中,接過繩子站在隊伍的最后,牢牢地拽著繩子。只聽裁判吹了一聲哨子,我便奮力往后拉,感覺渾身的力氣都集中在了手上。最后,由于對手大多數都是身強力壯的大人,我們隊輸了。不過,我們依然玩得很開心。
做完活動,我感覺有點餓了,我就跑去包湯圓。桌子上有10個小面球,和一大碗餡料,我先把面球壓平,再拿一小團餡料,放在面餅的中心,在包裹起來,再用手心把他們搓圓,一個湯圓就這樣做成了。我一口氣做了10個湯圓,煮熟了之后,吃起來格外的好吃。
我明白了:只有自己親手做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