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寫作的說明方法
相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特別是條理性極強的說明文,根據說明特點的不同,說明文可分為自然科學說明文和社會科學說明文兩大類。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明文寫作的說明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如:一般人總以為,年齡稍大,記憶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實不然,請看實驗結果:國際語言學會曾對9至18歲的青年與35歲以上的成年人學習世界語作過一個比較,發現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記憶力好。這是因為成年人的知識、經驗比較豐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建立廣泛的聯系。這種聯系,心理學上稱為“聯想”。人的記憶就是以聯想為基礎的,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容易建立聯想,記憶力就會相應提高。馬克思五十多歲時開始學俄文,六個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閱讀著名詩人與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謝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這是由于語言知識豐富,能夠通曉很多現代和古代的語言的緣故。
這段文章要說明的是:年齡稍大,記憶力不一定就差。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提供了實驗結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為止,未嘗不可,但不夠具體,也缺乏說服力,于是,又舉出了一個實例:馬克思在五十多歲的時候,只用六個月時間便精通了俄語。這樣一來,內容具體了,說服力增強了。
說明文中的舉事例的說明方法和議論文中的例證法,都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區別。議論文中的事例,是用來證明觀點的,說明文的事例,是用來介紹知識的。運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引資料。
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范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3)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4)列數據。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采用列數據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并力求近似。
(5)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準,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個標準,以免產生重疊交叉的現象。例如:“圖書館的藏書有中國的、古典的、外國的、科技的、文學的、現代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边@里用了不只一個標準,所以表達不清。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圖書館的藏書,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時代分,有古典的、現代的;按性質分,有科技的、文學的以及政治經濟方面的等。
這樣,每次分類只用一個標準,就眉目清楚了。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質需要分成幾點或幾個方面來說,也屬于分類別。
注意,運用分類別方法,所列舉的種類不能有遺漏。
(6)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7)摹狀貌。
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8)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義的時候,可以根據說明的目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有的著重說明特性,如關于“人”的定義;有的著重說明作用,如關于“肥料”的定義;有的既說明特性又說明作用,如關于“統籌方法”和“應用科學”的定義。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
、诜柿鲜悄芄┙o養分使植物生長的物質。
、劢y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
、芄こ碳夹g的科學叫做應用科學,它是應用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來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的學問。
無論從什么角度考慮,無論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義,就必須揭示事物的本質,只有這樣的定義才是科學的。比如,有人說:“人是兩足直立的動物!边@個定義就是不科學的,因為它沒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叭耸悄苤圃旃ぞ卟⑹褂霉ぞ哌M行勞動的高級動物!边@才是科學的定義,因為它揭示了人的本質。
(9)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這句話,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級動物是人”,意思不變!把┦窃谠浦行纬傻囊环N固態降水物”這句話,如果改為“云中形成的固態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別,前一句是定義說明,后一句是詮釋說明。
(10)畫圖表。
為了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說明文寫作方法
一、抓特征。
學寫說明文,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就是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區別的根本標志。正如一棵樹上的葉子,看上去樣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因此,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對該事物進行準確說明。如“中國石拱橋”的特征是“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疤K州園林”的特征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初學寫說明文的同學,面對所寫的對象,要仔細地觀察,準確地把握它們的狀態、性質、功能,不能急于求成,草率動筆。
二、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初寫說明文時,選擇、使用說明順序之前要先想清楚自己“說明的目的(角度)是什么”。說明文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時間順序著重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進程,它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
如《中國石拱橋》中所選的旅人橋、趙州橋、盧溝橋、長虹大橋,就是按時間順序說明的?臻g順序著重說明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要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如《故宮博物院》主體上是按照由南到北的順序安排的。又如《核舟記》是按照船頭、船尾、船背的順序寫的。邏輯順序主要是闡述事理,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如《生物入侵者》就是采用這種說明順序。
三、選擇恰當的說明方法。
說明文中為了把所寫事物的特征說清楚,或者把所講的事理闡述明白,必須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下定義、打比方等。一篇文章用一種說明方法的很少,往往會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采用什么說明方法,可以根據內容的需要,也可以自由選擇。
四、注意語言的準確性。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它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周密。準確,就是按事物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詞語,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質和規律性表達出來。簡明,就是語言簡潔明晰,不啰唆、不含糊,用精練的語言把意思表達得清清楚楚。周密,就是說明事物的特征、本質和規律性的語言要做到沒有疏漏,無懈可擊。
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可采用平實說明,也可采用生動說明。語言風格可以多種多樣,或具體,或概括;或精練,或詳細;或平易樸實,或生動有趣;總之不拘一格。
五、提煉中心句。
段落的中心句不僅是全文章的綱領,而且段落中心往往要通過中心句來體現。中心句要準確、精練,位置一般在各段的開頭,如《蘇州園林》第4至9自然段。
說明文的特點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由于說明工具是一篇文章所要引見的事物或道理,普通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能夠從兩個方面動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道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構成一個短語:引見了……的……(工具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言語:平實、活潑說明文(言語表達角度)。
3、說明辦法:普通答復三個字,要控制幾種罕見的說明辦法,會剖析在文中的感化:
①。舉例子:詳細逼真地說明了事物的××特性。
②。分種別:層次分明地說明了事物的××特性。對事物的特性/道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層次性。使說明的內容頭緒分明,防止反復穿插的征象。
、。列數字:詳細而精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性。使說明更有壓服力。
、。作比擬:凸起夸大了被說明工具的××特性(位置、影響等)。
、。下界說:用簡明迷信的言語對說明的工具/迷信道理加以提醒,從而更迷信、更實質、更歸納綜合地提醒事物的特性/道理。
、蕖4虮热纾捍虮热绫闶切揶o辦法中的比方。活潑抽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性,加強了文章的興趣性。
、。繪圖表:使讀者了如指掌,十分直觀抽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性。
⑧。作解釋:對事物的特性/道理加以詳細的表明說明,使說明更淺顯易懂。下界說與作解釋的區別是:界說請求完好,而解釋并不請求完好,對事物的特性/道理加以詳細的表明說明,使說明更淺顯易懂。能夠倒置。
、帷D∧有螤睿簩κ挛锏奶匦/道理加以抽象化的形貌,使說明更詳細活潑抽象。
、。引材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詳細、更充分。用援用的辦法說明事物的特性,加強壓服力,如援用古詩文、諺語、俗話。援用說明在文章掃尾,還起到引出說明工具的感化。
4、說明次第:工夫次第(步伐次第)、空間次第、邏輯次第。在答題時可答得詳細些。如:空間次第(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后,左到右,團體到部分,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引見修建物或實體)。邏輯次第(先效果后緣由,層層遞進,征象到實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體到普通等,常用表因果、表道理次第的詞,如"由于、以是""起首、其次")。工夫次第則是說明事物開展、演化,比方引見事情步伐的文章。 ü控制答題款式:本文運用了的說明次第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層次性,便于讀者了解。(第一空應該填詳細的說明次第,第二空應該填寫詳細的事物稱號或說明的道理。假如是道理性說明文,但又不可以精確表述,可用"道理"、"迷信道理"等含糊性的言語表述。)
5、說明工具:指文章說明的重要人或事物(普通不用答人或事物的特性)。
6、說明文的構造罕見的方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并列式、遞進式等。剖析文章構造,抓中間句及銜接詞,如"起首""其次""還""也""別的"等詞語7、中間句:呈現的地位掃尾或末端,偶然在句中。判別,多為歸納綜合性較強的句子。敘說句、形貌句、闡釋句、疑問句普通不宜作中間句。
如何寫好說明文。
如何使說明文物理并重、形神兼備的呢?首要的一點是觀察。說明文寫作的前提是對要說明的事物非常熟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養成認真觀察、深入了解的習慣:
觀察要有針對性。要帶著問題觀察,而不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最好能在觀察前列出觀察提綱,觀察時要記筆記、畫圖標。要善于提出問題。
觀察時要分清主次。這就要求我們注意觀察的順序。觀察有概括性觀察和特寫性觀察之分。前一種方法有助于抓住事物的概貌,后者則利于把握觀察對象的細節和特征。由概括到特寫、由全局到局部,是觀察的一般原理。
觀察重在事物的形。要想傳神,寫出事物的內涵、原理等,則需要有很好的查閱資料、作調查的能力。比如我們要寫一篇文章來說明洛陽牡丹。在寫好它的形狀、顏色、品種之外,如果能夠考察一下洛陽牡丹的來歷、其中的牡丹名品在培育中的科學原理,這篇文章就會有說服力,使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到洛陽牡丹的文化特色。這就要求我們具備相當的知識積累、廣闊的知識面和優秀的調查能力。作為小學生,應當從小注重積累知識和調查能力的訓練。比如通過剪報、記筆記、上圖書館和閱覽室等途徑來有意識地訓練自己。
寫作說明文還要注意說明的順序。有合理的順序,文章才能條理清晰,讓人看得明白。說明順序一般有三種,即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間順序一般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從遠到近等。時間順序一般有從古到今、從過去到現在等。邏輯順序有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等。什么是合理的順序呢?這要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以及說明對象本身的特征、規律而定。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等,往往以空間為順序;說明事物的成因、方法,往往以時間為順序;說明事物的事理,往往以邏輯關系為順序。
當然,大多數說明文會綜合使用多種說明順序。因此,在寫作時,我們要合理地安排好說明順序,理清說明文的結構層次。常用的結構層次有并列式、層進式和總分式三種。比如我們以水為題目進行寫作,可以先寫水的外形特征,再寫水的分類,然后寫水的用途,這是并列式的寫作層次。我們也可以先寫水的外形,再寫水的成因,最后寫水給人類帶來的利與害,這是層進式的結構層次。先概括水的用途和特征,再一一細述,就是總分式。結構層次能力需發同學們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培養。
【說明文寫作的說明方法】相關文章:
說明文寫作方法12-11
說明文寫作常用方法11-09
說明文基礎寫作方法12-11
關于說明文的寫作方法12-11
說明文常用的寫作方法09-14
說明文作文的寫作方法09-26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12-07
中學生說明文寫作方法12-10
說明文中的說明方法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