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600字(通用53篇)
相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特別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說明文,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語言確切生動。我們要怎么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6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
它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秦始皇最忠實的軍隊,它也是最珍貴的世界級文物,它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
古代的貴族死后,仍然想要延續活著時的奢華生活,于是喜歡找奴隸來陪葬。但秦始皇有很多軍隊和奴隸,他死后,總不能找那么多人來陪葬吧?于是,聰明的古人就用泥人來代替,這就是兵馬俑的'來歷。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在1974年被人們發現的,它占地20170平方米,相當于50個籃球場那么大。目前已經挖到了大約11400個兵馬俑,不愧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軍隊。
兵馬俑按照一定的順序分布在三個坑中,一號坑里主要是放一些戰車和士兵;二號坑里的東西和一號坑差不多,不同的地方在于陣形,不過二號坑可是三個坑中最壯觀的呢!不僅俑多,還有首次發現了跪射俑;三號坑里面主要放的是車和馬,它們的顏色要比人俑豐富得多,這是為什么呢?科學家還在研究當中,也許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答案吧。
當我站在兵馬俑面前時,就仿佛回到了旌旗獵獵的戰場:將軍俑的臉上呈現出了嚴肅的表情,他雙眼炯炯有神,好像緊盯著地圖,似乎在思考如何才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武士俑手上緊握著兵器,眼睛卻凝視著遠方,似乎在想念自己的家鄉;就連馬兒都知道快要打仗了,它緊閉嘴唇,一聲不吭,仿佛在全神貫注地聽著主人發出的命令……。
讀完我的介紹后,你的心是否已經蠢蠢欲動了?是不是對秦始皇兵馬俑產生了好奇之心呢?放假后一定要去看看兵馬俑哦!我在西安等著你!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
這個星期六,我父親帶我和我爺爺去臨潼參觀了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一進門,一位導游自我介紹:“大家好,歡迎參觀秦始皇兵馬俑。我叫趙?梢越形亿w導,F在請跟我去參觀博物館。當我們來到一號坑時,他接著說:“秦兵馬俑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在世界上無與倫比。兵馬俑是秦始皇的葬坑。兵馬俑規模較大,已發掘三個坑,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永镉薪8000個兵馬俑,現在大家都在兵馬俑一號坑的上面..一號兵馬俑坑占地14260平方米,有6000多件兵馬俑。每個人都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排排,一排排,排列得非常整齊。"
看了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去看了秦始皇當時用的東西:陶罐、陶碗、陶拍、帶蓋陶盒、銅鼎、陶燈等。還有一些工具:手鋸、鐵鑿、鐵鏟、鐵鏟、鐵碗等。當時的兵器有:金鉤、鈸、青銅劍、青銅瓶等。兵種有六種,分別是棋師、御手戰士、鐵甲戰士、鐵甲陸軍官軍戰士、高級陸軍官軍戰士。青銅車馬又稱“立式車馬”,長225米,高15米,總重量1061公斤,由3046個配件組成。
出了大門,爺爺問我:“你知道焚書坑儒的故事嗎?”我搖搖頭。爺爺說:“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接見大臣和儒生。宴席上,以王維為代表的一批儒生主張實行過去的“分封制”,李四是代表縣制”;兩派進行了激烈的辯論。終于里斯贏了!然后一場“燒書”運動開始了。大量的'古文化書籍在大火中化為灰燼,不僅毀滅了先秦的主要書籍;就連春秋戰國以來的思想界和理論探索者都遭受了致命的打擊。第二年,又發生了一起搶劫案。400多人被活埋,部分被流放到邊疆。你現在明白了嗎,李雅琪?”我點了點頭。
今天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多么快樂的一天!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
這幾天,我們在西安游玩。西安曾經是中國古代十三個朝代的首都,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今天,我要去游玩的便是天下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我們參觀了1到3號坑,我覺得最值得一看的便是1號坑。1號坑內肅立著六千多尊與真人差不多大小的陶俑。坑里不僅有兵俑,還有馬俑、車俑,我目不暇接。導游說前三排是先鋒,最后一排是后衛,背對隊伍而立,應該是防止敵人背后偷襲的吧。仔細看這些陶俑,發現這些兵士們雖然大小衣著相差不大,但他們的動作、表情,甚至發型都有很大的差異。前三排先鋒,有的攥緊了拳頭,兩眼怒視前方;有的低著頭,仿佛在思考該怎樣用計,才能讓敵人大敗而歸;還有的面露微笑,仿佛已經勝券在握。那么多兵俑排成那樣整齊的隊伍,聲勢浩大,很容易能想起當時秦王帶兵征服諸國的情形:別國的軍隊看到那樣整齊的隊伍,威風早就喪失了一半。陰云瑟瑟,秦王的軍隊把對方打得落花流水,慘敗而逃。天啊,這才叫真正的軍隊呢!那樣威風凜凜,那樣殺氣騰騰,足以讓玉皇大帝的軍隊也聞風喪膽了。
我們也參觀了2號坑和3號坑。1號坑只有步兵,而2號坑的'兵種多,那時候沒有炮兵,有的是騎兵、馬弩手等其它兵種,可以協助步兵作戰,以便取得勝利。3號坑看起來像軍隊的指揮部。我想像著秦王的軍師坐在這里,指揮大將、士兵作戰,打了一次一次勝仗,這指揮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看來古人的智慧與力量也是不可比擬的,在當時,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有著中國那樣的文明。中國,好一個文明古國。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
兵馬俑是我國第1位統一全國的皇帝秦始皇的隨葬品,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雖然被劉邦毀了一些,可是經過考古隊員的修復,他們又重建了天日,成了游客的展覽品。
兵馬俑是在新安,他不是一個大坑,他一共是有三個坑。
1號坑的兵馬俑是出土最多的一個地方,由于被劉邦破壞過,所以有一些兵馬俑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的了,1號坑是一個戰車與步兵混搭的主力軍陶俑,但是它們手中的兵器已經被項羽洗劫一空,可見項羽當時是多么的窮啊,要不然他也不會要那些兵馬俑的兵器,所以1號坑的兵器都讓項羽掠奪走了,一號坑的兵馬俑只開發了1/3,還有2/3還沒有開發完,可見一號坑兵馬俑的數量得是多么的多呀!
2號坑,因為它當時在裝修,所以我看到它的真面目就真的是一個坑,但是我看到它的文字介紹,它里面是埋著海陸空三個戰隊了,所以我只能遺憾的向第3個坑走去。
三號坑,我感到它好小哦,但是它有一個完整的軍政指揮系統,所以我感覺它可以和現代的司令部相提并論。
旁邊還有一個博物館,迎面而來的是一個青銅馬車,重點是在于散稱,在當年就可以朝不同的方向旋轉,360度無死角,這里的珍寶和外面的珍寶不一樣,里面的珍寶是上色的,外面的'珍寶是沒有顏色,博物館里的比外面的好看多了。
幾千年前,人類就有如此的成就,讓我嘆為觀止,我不得不贊賞,秦始皇是多么的厲害!秦始皇的墓地有這么大塊地方讓他睡,還有,那么多工匠給他造到軍隊,由此可見大秦的財力是多么強大呀!雖然兵馬俑的秘密還沒有解開,但是我相信以后的人肯定會解開的。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5
兵馬俑大名鼎鼎,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研學第二天,我們就參觀了這支聲勢浩大的軍隊,十分壯觀。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制作兵馬俑。
老師帶我們進了一個工作棚,里面擺了許多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兵馬俑,形態各異。而更令我詫異的是,這些俑都是現代制作的,十分不可思議。
一名專業的'老師教了我們如何做一個泥塑兵馬俑,等他講完以后,我已經躍躍欲試了,看著旁邊的成品,一個個威風凜凜、英姿勃勃、氣勢洶洶,十分好看。
我首先將一大段陶土切成兩半,分別填入模子的兩個板塊里,并用手壓實陶土,并把多余的陶土剔出,再用力地將兩塊模板合攏,使勁地按住使其粘合,最后左搖三下,右晃兩下,使其脫落模板,大功告成!
可是結果出乎意料,令我大吃一驚,十分失望——兵馬俑的頭錯位了,并且連著臉龐也模糊了。一個人最重要的部位就是五官了!我的兵馬俑“出師未捷身先死”,從誕生之際就被“毀容”了!這可怎么辦?我用手支起下巴,焦急地思考著。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該如何是好。“有了!”我腦子里迸發出了思想,“我何妨不把它的頭替換掉!進行‘換頭手術’!”于是我趁著泥塑還未干,迅速地抓了一把陶土,拍入模子,得到了一個完美的頭。我便將“殘次品”扯下來,安上了一個嶄新的頭。我的兵馬俑死而復生了!我得意洋洋地視著我的“杰作”,“換頭術”真有趣、實用!
這漂亮的泥塑能挽救下來多虧了新穎的點子,否則就功虧一簣了。因此新穎的點子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在關鍵時刻拯救大家,也可以為生活添增樂趣,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6
秦始皇兵馬俑是我國西安臨潼出土的,是我國首批5A旅游景點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二萬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么大。在三個俑坑里,一號坑最大,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八千多個。
二號坑位于一號坑北端,有陶俑、陶馬、木質戰車、青銅兵器等,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現。二號坑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三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可以分為四個小陣:弩兵方陣、車兵方陣、步兵方陣、騎兵方陣。它們既可聯系起來成為一個火陣,又可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攻能守,靈活機動、反應迅速,是最具戰斗力的'部隊。
三號坑的規模比較小,別看它小,它可是一、二號坑的指揮部,是整個軍隊的核心。三個俑坑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軍事營壘,面東背陵,是守衛寢室皇陵園的衛戍部隊。
兵馬俑博館里的不是坑,而是兵馬俑。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將軍俑身材魁梧,頭戴燕尾長冠,身披鎧甲,昂首挺胸;武士俑身穿戰袍,腳蹬戰靴,手執兵器,整裝待發;騎兵俑上身穿著短甲,下身穿著緊口褲,足長靴;右手執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準備上馬沖殺;陶馬與真馬一般大小,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
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7
秦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世無其匹。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終于有機會看到了它。
兵馬俑規模宏大,已經發現了三個俑坑,總共有20000平方米?觾扔斜R俑近八千個,其中,一號坑最大,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有六千多個。走進大廳,我就被它的雄偉氣勢吸引了。站在高處看,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軍陣。他們個個神態不一,栩栩如生,有的頭戴鶴冠,臉部胡須,有的手握寶劍,昂首挺胸,還有的足登長靴,整裝待發……。
走出了一號坑,我們來到了二號坑,這個坑總面積520平方米,而且未出土的兵馬俑很多,面積也沒有一號坑大。它的坑土上下起伏,呈波浪形。
接著,我們來到了三號坑,這里的兵馬俑大部分已經出土了。那些秦俑站得筆直,手持刀劍槍棒。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肩。
秦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形態各異。
中級軍吏俑頭戴長冠,外披鎧甲腳穿方口齊頭履。他面部嚴肅而認真,雙唇緊抿,很是威嚴。
將軍俑平均身高197厘米,體格健壯,身材高大,前庭飽滿,二目炯炯有神。他頭戴燕尾長冠,身披戰袍。他的神態剛毅自然,沉穩平靜。
陶馬身長203厘米,高172厘米,身體都十分勻稱。戰馬的頭部是向上抬起的,雙目圓睜,鼻孔張。好像一旦聽到號令,就會立即騰躍而起,沖向敵營。
參觀完了秦兵馬俑,我真佩服那些古人們。他們的工具是那樣柔弱,竟然能做出那么精致的東西,我感觸真深,希望可以再來。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8
溫州博物館向我們展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我高興極了,迫不及待的去參觀。
我沿著樓梯向兵馬俑展覽館走去。一走進展覽館,一條橫幅鋪展在我的眼前,上面寫著: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大型國寶文物珍品展。繞過橫幅,就進了展覽館。一進大門,我就看見櫥窗里擺放著被挖掘出來的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最吸引我的就是那銅做的鼎,那叫銅鼎,我一看就蒙了,這么大的銅鼎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一看介紹,就嚇了一跳,這么大的銅鼎最早是煮飯用的鍋,這個“鍋”煮出來的飯夠多少人吃!
看過銅鼎,我們再來看看陶棺。陶棺很深,全部用石頭砌成,把陶棺的石蓋蓋上,就成了長方形。據說,這個陶棺是用來放死去的珍禽異獸的。
看完了生活用具再來看看人俑。我們首先看到的人俑是百戲俑,這個百戲俑,因為時間長,又受到了重烈的壓擊后,缺了一只手和一只腳,不過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他正在跳舞,這些百戲俑姿態各異,解說員說他反映了秦宮廷娛樂生活的'一個側面。
再走進去,我們會發現一個叫立車的文物,它是有四匹馬,一個馬車組成的。這個立車是銅車馬中的一輛,長2。25米,高1。52米,重1061公斤,聽說秦始皇去郊外,就坐這輛馬車。過了立車我們會看見三個士兵俑,旁邊兩個是跪射俑,他們打仗的時候是跪著拿弓箭,中間那個是立射俑,他是站著射箭的。走過這三個人俑,我還看了其他的兵馬俑。
這次兵馬俑展讓我體會到了古代秦國人非常聰明、勤勞,同時也為我們中國人的智慧而感到驕傲!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9
從一號坑出來,張導帶領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了三號坑。一進三號坑,我覺得三號坑比一號坑小很多,挖出來的俑也沒有多少個。
我先看到了幾個文官俑,他們做著駕馬車的動作,旁邊還有幾匹馬。我覺得好失望。這時候,張導跟我們講起了一號坑的小“懸疑”:跟一號坑的意外發現不一樣,三號坑是我們主動挖掘的。這些俑剛挖出土時,它們身上帶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非常漂亮?墒菦]過多久,這些顏色就褪掉了,變成現在看到的土黃色。因為我們還不具備保護這些彩繪兵馬俑的能力,所以暫時停止開挖了。”聽完這些,我真希望我們的文物保護技術能快點提升,讓彩繪俑們能重見天日,希望它們能盡早展現在我們面前。張導讓我們看掛在墻上的照片,這是兵馬俑剛出土時拍的`。我們一看,喲,拍照的時候它們就已經褪色了,不過,整體還蠻好看的嘛!有些俑臉色蒼白,好像生了病一樣,有些俑則臉色紅潤,看起來很健康;有些俑臉色很綠,但是又沒穿行軍服,我也想不出為什么它臉上會涂綠色。最讓我驚嘆的是,工匠把俑的眼睫毛都畫出來了,真厲害!
看完照片,我們又回去參觀現場,看到很多俑都沒有秩序地排放,為什么呢?張導說,有可能是這些俑還在制作的過程中,秦始皇就駕崩了,工匠們都來不及擺放整齊,就直接埋進坑里了。
參觀完三號坑,我們出發去四號坑,到了三號坑出口處,張導停了下來,指著地上的一排排小白點說:“這就是四號坑,因為坍塌過,大家怕里面也是彩繪俑,就沒有繼續挖掘,只是用這些小點做上記號,方便以后挖掘。”接著,我們來到了二號坑。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0
我們的祖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無數的奇跡與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沉積下來,在三秦大地矗立著一座舉世無雙的世界奇跡——秦始皇兵馬俑,那是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更是我們偉大歷史文明的見證。
坐了六個多小時車,我們終于來到了萬人矚目的兵馬俑文化遺跡。
兵馬俑分4個展廳,最引人注目的是秦王的靈魂戰車,其余是三個戰士兵馬俑坑,F在我就給大家逐一進行介紹。
一號展廳里站著許多兵馬俑,他們表情各異,連每個人的發型都不相同,一個個身姿挺拔,以最好的軍容保護著他們心中最崇敬的'君王。三號展廳和二號展廳雖然沒有一號展廳那么恢弘壯觀,但已無時無處不彰顯著古代軍隊的雄壯與威武。
秦始皇銅馬車的四個世界第一:車蓋最薄,車蓋最大,是至今發現過保存最完好的,最古老的。銅馬車有兩輛,其大小是按實物一比二制作,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其設計之精巧窮極華麗、工藝之高超,無與倫比。兩車各駕有四匹駿馬,車上各有一名御手,造型十分逼真傳神。兩輛馬車共由三千余個零部件組裝而成,反映當時秦代冶煉與機械制造技術已經達到當時世界極高水準。兩輛馬車采用了鑄接、焊接、鑲嵌、套接、活絞鏈等十多種工藝,結構復雜程度被譽為“青銅之冠”。馬車上有大量金銀構件,僅二號銅車馬上就有黃金三公斤,黃金以公斤計算真是嚇人,其工藝制作方法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觀賞了秦始皇陵兵馬俑我又再一次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所折服,我為我生在一個這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而驕傲!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1
7月25日,我和爸爸媽媽以及他們單位上的同事一行二十幾人一起去參觀著名的“西安兵馬俑”。據資料記載和導游介紹,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懷著一種好奇心和神秘感準備一飽眼福,看看古代人到底有多聰明?
首先,導游帶我們看到的是兩匹黃金馬車,是古代人動用了幾十輛黃金白銀制造的,前面一輛馬車帶有一把撐開的大傘,那是一把多功能的傘,可以抽出來變成一把劍和盾牌,它運用起來靈活自如,既可以為君王擋風避雨,也可以作為保護君王的武器。而后面那一輛卻有一個圓錐形的小屋,別小看那屋子,它相當于現代的空調房,冬天保暖,夏天能降溫?梢姰敃r的工匠們是如此的聰明,真佩服他們的智慧。
隨著導游,我們走進一號坑,我眼前的是一列列、一行行的`兵傭,又的跪又的站,而那神情就像真人一樣。近看才發現,每個兵俑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樣。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二號坑。二號坑比一號坑小一點,里面的兵傭大都都是破碎的,那些兵傭有的缺了一只胳膊,有的缺了一條退,還有的連頭也沒有……
最后我們來到了三號坑,三號坑里的大部分兵馬俑都還在土里埋著,出土的也都是破碎的,所以三號坑比一、二號坑都小。
聽導游說,剛出土的兵馬俑都是五顏六色的,由于隔著兩千年的時間,加上出土后與空氣接觸被快速氧化,又變回泥土的顏色了!
參觀后,我才知道古代人的智慧,他們能把一個普通的傘變成劍和盾牌,他們能把黃金和白銀幾乎無縫隙的焊接在一起,他們能把彩塑保存兩千年不退色,這就是古代人的智慧,一種連高科技都比不上的智慧。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2
自從在五年級下半學期的語文課本上學到一篇叫《秦兵馬俑》課文后,我就無限憧憬著,哪一天能身臨其境的去感受一下課文里描述的兵馬俑那種宏偉氣勢。親眼看一下這古今中外史上絕無僅有的秦兵馬俑雕塑的壯觀場面。
這個暑假,我終于如愿以償,坐上了去西安的飛機。到達西安臨潼縣時正好吃過飯時間,在賓館安頓好行李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催著爸爸媽媽去我夢寐已久的目的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暑假期間的人特別多,天氣很熱,卻擋不住人們來參觀腳步。跟著人流的前移,我們來到兵馬俑一號坑,我在與兵馬俑面對面的位置站住,放眼望去,沒有花花草草的燦爛柔美,有的只是莊嚴肅穆,滿目的一片土色,而這片土色卻有著如宏氣勢,無限生命力在那些雄兵身上散發出來。咦!那是課文里描寫的那個將軍俑嗎?“它身材魁梧,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面像是在指揮身后的軍吏和士兵行進......”是的,被背的.滾瓜爛熟的書中場景,活生生的呈現在我的面前,我心奮不已!看!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俑,馬俑......在課文里感受到的壯觀畫面,現在盡收眼底。那個威武的將軍俑,你在看我嗎?我迎著你的目光,似乎從你的眼眸里,看到了一場士氣高昂,戰馬刀槍,戰鼓雷雷的出征場面。當我正天馬行空,陷入無限想象的時候,人群一陣涌動,我被參觀的人群不由自主的推著向前走去。 從一號坑出來,我們又去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三號坑像是一個兵馬俑軍陣的指揮部,坑的地面上隨處可見的雕塑碎片閃著神秘的色彩,好像正等著考古學家們去探索和延伸,這些大小不一的碎片們,又將被還原出怎么樣的故事和精彩呢?真期待呀?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3
在這個暑假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西安,在西安游玩的這幾天,讓我感受到了它厚重宏大的城市魅力。
在去西安之前,我了解了西安的問好。它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擁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它已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我對它充滿了好奇。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明城墻、白鹿原、歷史博物館,還有延安的壺口瀑布,都是聞名于世。其中讓我印像最深刻的是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
“唯有寢陵兵馬俑,潼文渭水歷千秋!鼻乇R俑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那些看起來灰撲撲的人馬俑,不僅使我們感受到金戈鐵馬征戰沙場的震撼,更使我們陷入滾滾浪花淘盡英雄的沉思。在秦俑一號坑我們就看到了規模宏大,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我心里想:古人居然有這樣的手藝,真是有鬼斧神工的本事。∧憧此麄兩駪B各異,栩栩如生——有的緊握雙拳,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必要為秦國報仇;有的遙望遠方,好像在懷念自己的家人;有的.手指前方,微微頷首,好像在說:“前方就敵人,沖。 弊呓麄,似乎還能聽到他們的話語和呼吸聲。兵馬俑是靠古代勞動人民靠雙手建造的,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才能和智慧的結晶。
離開一號坑,我們又來到了新發掘的二號坑和三號坑,雖沒有一號坑宏偉,但走進里面你就能感受到有戰場的氣息,因為里面是秦軍作戰指揮所,首領都在商量著如何與敵作戰,積極獻言獻策。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離開了兵馬俑,我希望兵馬俑能永遠地保存下去,讓更多的外國朋友來目睹中國古人的才能和智慧,讓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4
今天,我和媽媽來到了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西安,去參觀那有千年歷史的兵馬俑。
我們先來到1號坑,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壯觀的兵馬俑。雖然兵馬俑是最低級的,但是這些兵馬俑被陶制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近看,還能看出兵馬俑的一絲絲頭發呢!你看,那一個個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樣,有喜,有怒,有哀,有樂。這四種面部表情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如同真人一般!聽導游說,剛出土的.兵馬俑原來都是有著五彩顏色的,由于隔了兩千多年的時間,兵馬俑一出土,它們的顏色在三小時內就全都被氧化掉了。唉,真可惜!要是我能夠親眼看到那些五彩繽紛的兵馬俑該多好啊!我還注意到,所有的兵馬俑都是單眼皮的男子,為什么呢?導游告訴我說:當時古代的秦朝,是以單眼皮為美的,哦,這可真有意思呀!原來,古代人與現代人的審美觀點是不一樣的呀!
然后,我們來到了2號坑,2號坑里僅有7位將軍俑,其中有5位將軍俑都碎了。2號坑里的武士俑、文官俑、跪射俑全都碎了,例如:有的頭掉了,有的手臂掉了,有的成了一片“廢墟”……真是“千姿百態”!我多么希望它們能夠完整如初!
最后我和媽媽來到了3號坑,3號坑里的大部分兵馬俑都還在土里埋著,由于當前的文物挖掘技術還不過硬,考古專家害怕挖掘會造成對兵馬俑更大的破壞,因而就保留了文物出土的最初模樣。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考古專家一定能夠讓兵馬俑“重見天日”!
法國前總理希拉克說得對:“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中國!苯裉欤医K于深深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我為祖國有如此珍貴的文物而驕傲!我也為祖國有如此燦爛的古代文化而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5
5月25日,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去蕭山日報社參加《童眼看世界,一起探尋古都底蘊,一起來“造”兵馬俑》活動。
上課了,水晶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我們要自己來制作一個“兵馬俑”。領到了石膏粉和模具等材料后,水晶老師給我們講解制作兵馬俑的步驟,我聽的可仔細了,而且水晶老師還說“要在50秒內把兵馬俑做完,否則會凝固,并且倒入模具時需要輕輕震動下模具,不然做出來的作品會缺胳膊少腿的;做兵馬俑需要用一個小時才能硬化。
我開始制作了,我就按著水晶老師傳授的步驟,一步一步仔仔細細的往下做。做完之后我心里默默的祈禱,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完美無瑕。在一個小時的慢長等待中,水晶老師還給我們講了很多關于古代西安的故事,西安故都的風土人情,讓我對西安有更多的了解。終于,水晶老師告訴我們兵馬俑硬化時間差不多了,可以開模了。懷著忐忑和期待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把模具打開,“哇!我成功了。”我好開心哦!教室里的歡笑聲也彼此起伏。
看著我親手制作的'兵馬俑,回想水晶老師對西安的介紹,我仿佛來到了西安兵馬俑紀念館,看到了一排排俑士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顯得無比莊嚴,隨時準備著,整裝待發。今天我所做的兵馬俑,只是用一個模具就能很快制做完的,古代那些工匠們不知道費盡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多少經歷,才能將這么多的兵馬俑完成,真是一個偉大的工程,更是古代一個偉大的奇跡!我讓很佩服古代的工匠們!
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西安親眼看看兵馬俑,償償西安的特色美食,感受西安的風土人情!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6
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西安臨潼,參觀了聞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陪葬的一支地下軍隊。秦始皇生前很殘暴,本打算用四千童男童女陪葬,大臣李斯為勸阻其再殘害百姓,心生一計,對秦王說:“尊敬的陛下,為表示您的仁慈,何不用陶俑建立一支地下軍隊,在地宮聽從您的調遣呢?”秦王一聽龍顏大悅,便立即下令用泥陶來燒制兵馬俑,建立象生前一樣龐大的軍隊,就這樣,我們有幸在今天看到了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
過去我只在電視和書本里見過兵馬俑,今天站在這里,我心里充滿了好奇,迫不及待地走在最前面。進了博物院大門,導游把我們帶到了一座大型的圓頂大廳內,這里就是目前挖開的三個俑坑中規模最大的一號坑。走上臺階,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排排整齊肅穆、浩浩蕩蕩、氣勢宏偉的軍隊。兵俑中有的牽著馬,有的駕著車,有的騎在馬背上指揮著軍隊……他們有年輕的士兵,有自信的射手,還有穿著腳尖高高翹起鞋子的長者,導游告訴我,在秦朝,誰的`鞋子腳尖翹的高,誰的官就最大。原來這些長者是威嚴的將軍啊!兵馬俑千人千面,栩栩如生,他們梳著高高的發髻,精神抖擻,手握兵器,一個個圓瞪二目,緊閉雙唇,神情嚴肅,就像要與敵人決一死戰。馬俑匹匹肌肉豐滿,毛色油亮,體態矯健,似乎要脫離韁繩,馳騁疆場。我被這精美的手藝和宏大的氣勢深深地震撼啦!
兵馬俑,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美好見證。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7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美食之城,還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一來到這個充滿魅力的城市,我一下子就被西安的各種氣息吸引了:biangbiang面的香辣氣息;“冰峰”飲料的橘子味氣息;羊肉泡饃的鮮香氣息;“葫蘆頭”的油香氣息……當然還有歷史沉淀下來的古老氣息。
接下來,我們就要趕去臨潼,看——兵馬俑!
景區里真是人山人海,但又怎么抵擋得住我們的熱情似火哩?急不可耐的我,三步并兩步,奔入一號館內。穿過“重重阻礙”,我終于看到了期盼已久的兵馬俑!
眼前,排列整齊,氣勢恢宏的兵馬俑,好像動了起來,踏出了剛勁有力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耳畔仿佛響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馬嘶聲,戰鼓聲……秦始皇嬴政,好像正端坐在千軍萬馬中間的`戰車上,揮舞著令牌,指揮著將士們沖鋒陷陣……
一號館的兵馬俑有許多類:
前面的,都是棉布短衫,戰靴和及膝的戰袍,頂著斜扎著的發髻;后面一點的,就穿上了鎧甲,披上了披風,發髻上也戴上了頭巾;再后面一點的,就是將軍了,肩上都有戰甲,發髻變成了三角形的冠。
俑坑的地面,鋪的都是古老的秦磚,中間,都惟妙惟肖地做出了立柱的模樣。
正入迷呢,不知不覺跟著人流走到了三號館。
三號館是“指揮部”,里面的格局都與前面的大相徑庭。內部是一座臺式建筑,里面的俑也不多,正在開發中,一側有一些發掘用的儀器設備等,我感到很好奇。
西安的兵馬俑是世界公認的偉大壯舉,它深深地震撼著所有的后人。“兵馬俑”這三個字,看似微不足道,卻能在中華人民,世界人民的心中掀起驚濤駭浪。我為它感到永遠的驕傲和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8
西安又名長安,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古城中擁有被世人稱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兵馬俑。
兵馬俑坑位于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陪葬坑,在已發現的三座俑坑里出土了大量的兵馬俑,它們個個都昂首挺胸,精神抖擻。
經過一片樹林后,我們來到了三號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輛“豪華”的馬車,四匹健壯的馬兒拉著一輛載著人的馬車,那馬兒似乎正等待著出發的號令。墻壁上掛著許多圖片,它們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為人們介紹著歷史文物。三號坑為人們展現了許多單一的俑,所有的俑都栩栩如生,其中有跪射俑——重裝步兵的一種、有中級軍吏俑——身穿長襦、外披鎧甲、有高級軍吏俑,俗稱“將軍俑”、還有鞍馬騎兵俑和立身俑,它們都各有各的.特點。
離開三號坑后,我們向二號坑出發,二號坑沒有太多的兵馬俑,主要就是兵馬俑的布局。我們圍著那些坑一邊看,一邊聽別的導游講解,因為沒請到好的導游,所以我們只能跟著別人的導游,邊聽邊看,可惜聽到的都是一知半解的講說。
最后,我們來到了最大的俑坑——一號坑,一號坑中已經是人滿為患了。我們好不容易擠到了前面,在高處鳥瞰著那些整齊的兵馬俑時,我好像看到了秦始皇正統率著一支所向披靡的大軍,真是壯觀極了!剛拍了幾張照片,結果后面的人總是左擠右擠的,我不耐煩了,跟著媽媽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出來。
兵馬俑是舉世無雙的,是惟妙惟肖的,是精美絕倫的,它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它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它已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19
告別了美麗的西寧,我們來到了歷史悠久的古城西安。在西安,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參觀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
到了兵馬俑博物館的前門,我們買好了票,坐上電瓶車,走了一小段路,便來到了博物館的門口。剛一進門,眼前的場景讓我驚呆了。整個博物館規模壯觀,氣勢雄偉。尤其是一號坑,兵馬俑列隊站立,整整齊齊。每個陶俑的面容、表情都不一樣,真得叫千人千面!還有他們的姿勢也各不相同,有跪射的,有站立的',還有牽馬的。但是他們的眼睛都堅定地注視著前方,隨時準備著作戰。我不禁感嘆到:“我們的祖先有驚人的智慧,用勤勞的雙手制造出了現代人都驚嘆不已的陶俑!”聽導游說,秦朝的軍隊打仗非常講究布陣。第一排的士兵是弓箭手,第二、三四排的是手持彎刀的敢死隊,后面的才是用來作戰的士兵。當戰爭開始時,第一排的弓箭手先向敵人放箭,二、三四排的敢死隊舉刀割斷自己的脖子來嚇怕敵人,當對方還不知怎么回事時,后面的大部隊沖上來殺死敵人,從而取得勝利,聽完講解我又一次驚嘆!
我們隨著人流繼續參觀,博物館里可熱鬧了,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他們有的在看兵馬俑,有的在拍照,還有的在認真地聽導游講解。真是人山人海啊!我們還進入了“夢回秦朝”照相館,和兵馬俑合影留念之后,大家看了看照片,感覺我的神態也像陶俑一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時間像流水一般,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博物館。在回去的路上,我深深地感嘆:“我為我的祖國而驕傲,現在我也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0
寒假里,我和爸爸來到西安參觀兵馬俑。望著一號坑中一列列整齊排列的兵馬俑,我仿佛聽見了兵馬俑的低語,回到了幾千年前的古老王朝。
那時,我只是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土,直到有一天,秦始皇下令修建始皇陵,我才被能工巧匠們塑造成了精美絕倫的兵馬俑。經過風干,我被送進了溫度高達4000攝氏度的窯中。一個個同伴在我身旁爆裂,化為碎片,我死死咬著牙關,終于度過了這難熬的時間。我是幸運的,我,經歷千錘百煉,蛻變成了兵馬俑。我自豪,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
隨著一聲封陵,我的頭頂從此覆上了厚厚的土層,俑坑從此暗無天日。歲月變遷,我佇立在地宮中,默默見證一個個朝代建立、興盛、衰敗、滅亡;我頭頂上的土層也一天比一天厚。在這黑暗且安靜的地方,我默默地佇立著。如果沒有人發現,我將一直佇立下去。直到后來,我聽見了鉆土機的聲音,聽見了泥土爆裂開的聲音,聽見了久違的說話聲……我終于得以重見天日,雖然亮麗的外表早已丟失在時間的`長河中,但現在,我接受著成千上萬游客的參觀,展示著千年前的繁榮昌盛,我是多么自豪!
誰能想象這成千上萬的兵馬俑是這樣被制造出來的?誰又能想象它們在這過程中,經歷了怎樣一番錘煉呢?我望著這些兵馬俑,若有所思,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不也正像這兵馬俑,經歷著風雨嗎?一個人,只有經歷過挫折與失敗,才能獲得寶貴的成功。一個國家,只有贏得人民的尊重與敬佩,才是真正的強國。而我的祖國媽媽,完美地詮釋了這些。我愿和祖國媽媽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1
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檔的過洞中。
出土武士傭800件,木質戰車l8輛,陶馬l00多匹。按兵馬甬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l00輛,戰馬l00匹。由模擬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干多年前橫掃六國,統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國軍隊的威武強大。陶傭身材高大,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世界經度109.2733 緯度34.3853 。據 《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筑時間長達38年。
兵馬俑的個有個的姿勢: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壯、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兵馬俑除了兵馬神態不一,一、二,三號坑的發掘來歷均不一樣。
除了兵馬俑的做工復雜,修建時間長,它也有“青銅之冠”的美譽。其實,可能還有更多的兵馬俑,如果有,只是“有寶不挖” 罷了。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2
期末考試后,爸爸、媽媽和我去西安玩了幾天,在那里我們游了不少的景點,第一天就去了兵馬俑。
7月5日陽光明媚,我們坐車來到了秦俑博物館(就是俗稱的兵馬俑),我們最先看了環幕電影,那部電影講秦王贏政統一了中國后,開始建造兵馬俑,完工后不久,項羽滅亡了秦國,把兵馬俑幾乎破壞殆盡。后來一位當地楊爺爺打井時挖出了一個兵馬俑的頭,從此世界第八大奇跡才得以重見天日,全世界的`游人們知道后紛紛趕來參觀,給當地人帶來了好處,所以當地流傳一幅對聯,上聯是“翻身不忘共產黨”,下聯是“致富全靠秦始皇”,橫批是“感謝老楊”。
接著我們來到了兵馬俑一號坑,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坑,有很多秦俑,排成了整齊的軍陣。爸爸告訴我這些秦俑剛挖出來的時后還是彩色的,因為氧化,全變成了灰色。這些兵馬俑的神情都很嚴肅,軍陣兩旁的人都是朝著側面站立的,是為了防止敵人從側面攻擊,其他人都是朝前站立的,顯然是向前攻擊的。但他們手里空空如也,沒有武器。爸爸告訴我這些秦俑以前是有武器的,大多數被項羽拿走了,剩下的被工作人員拿去保護起來了。我們還去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二號坑因為科技限制基本沒有發掘,三號坑是個指揮部。我們最后去參觀了珍寶館,那里面有很多珍寶,我最感興趣的是銅馬車,銅馬車有兩個,他們的構造非常精制、復雜,即使現在看來也很了不起。
我多想要快快長大,多學點知識,這樣就可以把兵馬俑全部發掘出來,這樣就可以使博物館更充實,兵馬俑更絢麗。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3
兵馬俑,你一定聽說過吧!沒錯,是西安的名勝古跡!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中國世界遺產。
秦始皇軍隊所使用的先進武器更是讓大家瞠目結舌。專家們細細查看了一番,他們把坑道之中的青銅劍、弓弩、箭頭列為秦國三大兵器。這些裝備威力巨大,制作技藝精良,即便是現代科技也難以仿造出來。難怪秦始皇當年能夠一掃天下。
考古人員發現了數量較多的彩色陶俑。而兵馬俑“千人千面、千人千色”的猜測也進一步被印證。3年里,考古工作人員曾先后發現了有黑色眼睛、灰褐色眼睛的兵馬俑,還發現了一個眼珠為紅色、瞳仁為黑色的彩繪兵馬俑頭,讓人震驚不已。
很多人說去看兵馬俑時人太多,想看也看不到,總是人擠人。要我說呀,你們都沒有挑好時間去,你們暑假去,那是旅游的旺季,我們一家是寒假的時候去的,那里的導游告訴我們說寒假的時候一天能有30個人就很不錯了,那時候的感覺就像我們把整個兵馬俑博物館都全包了的`感覺,在里面你想遇見個人都難。
最重要的是你想看什么看什么,想到哪去就到哪去,導游可以把每個兵馬俑都介紹一遍,還可以站在最棒的角度觀看兵馬俑!巴,這里真大!”我走進二號坑贊嘆道,空蕩蕩的大廳,除了我們一家三口,沒有一個人,我們趴在一個最好的角度,我看到了將軍俑,還有兵俑,還有跪俑,那一瞬間,我被震撼到了,原來,在那個沒有電子產品的時代,人們還可以把手工業發展到極致,我感覺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還有手藝,這點,那些毫無溫度的,冰冷的機器人是永遠也做不到的。
真希望疫情早點結束,這樣大家可以再去看看那些令人震撼的兵馬俑。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4
一直以來,我都想親眼看看秦始皇兵馬俑。今年寒假我和姐姐一起坐著前往西安的高鐵,去親眼看看出土于西安以東30多千米的臨潼出土的在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舉世無雙的秦朝兵馬俑。
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的嚇一跳。一、二、三號兵馬俑坑都分別埋葬了大量的馬車和陶俑。3座俑坑內共有馬車140余乘,架車的陶馬560余匹,騎車的鞍馬116匹,以及各類武士俑7000多件。
導游向我們特別介紹了一下二號坑,聽說1976年4月,在一號俑坑的東端北側20米處,發現了二號兵馬俑坑。二號俑坑的平面呈現出曲尺形,東西長124米,南北寬98米,面積約6000平方米。依據試挖情況推斷,二號兵馬俑坑雖說不大,但內埋葬著陶俑,陶馬1300件,內涵更為豐富,所以很多專家認為這里大部分都是皇家貴族或者高級將軍,是3座俑坑中的精華。導游還介紹說,古代的'馬和現代的馬不同,現在的馬稍微懂點的行家就可以說是好馬還是壞馬,而古代則要把玉戴到馬頭上,如果是好馬,那玉就很白,如果是壞馬,玉就會變黑。
通過這次參觀我知道了秦俑的臉上為什么有胡須了,因為秦人非常鐘愛自己的胡須,而只有犯罪的人才會被剃須,秦代武士的胡須可以分為絡腮胡、長須和八字胡幾大類。
秦始皇兵馬俑惟妙惟肖的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存的。讓我不禁豎起了大拇指。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5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世界八大奇跡之一,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秦始皇陵兵馬俑。大家都知道,這是秦始皇贏政的陵墓,里面還有跟他陪葬的兵馬俑。很是壯觀呢!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存墓封土高40米。兵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東側,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整個帝陵是長方形的,從整體布局來看,分成內城和外城,這兩座城外都有高達10米的城墻,還有珍奇異獸坑、馬廄坑等,從這里出土的文物達萬件之多。整個陵墓是由秦國的丞相李斯設計的,參與建造陵墓的`人數有10萬之多,歷時37年完成,秦始皇去世都還沒建成。目的就是為了秦始皇在駕崩后能長眠于此,而兵馬俑在陵墓里是讓嬴政死后還能統治這里而秦陵的發現可以說是機緣巧合,1974年陜西省的西楊村的一個農民意外發現了一具陶制人,引起了當地村民的關注。于是上報給國家。這才發現了宏大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東側就是兵馬俑坑,分別為一號坑、二號坑、三號坑。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其中一號坑是最早被發現的,井然有序的排成環形方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二號坑由騎兵、步兵、弩兵和戰車混合編組的大型軍陣。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萬件。
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沒有被火燒過的,所以陶俑顏色比較鮮艷。兵馬俑雖然是陶制假人,可從遠處望去,那數千名手持兵器的武士,那數百匹曳車的戰馬,一行行,一列列,構成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秦始皇陵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古代的雄偉。而兵馬俑則作為中華民族的財富,我們應該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6
秦陵的兵馬俑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的陶器隨葬品,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去年國慶節,我們一家去西安參觀秦陵兵馬俑,秦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縣東部,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距陵園東側約1500米。當我到達現場時,我被兵馬俑的壯觀景象深深震撼了。兵馬俑總面積2萬多平方米。每個坑里布置的兵馬俑戰車整齊威武?磥,下一秒將有數以百萬計的官兵起死回生,呼喊著沖鋒著?吹饺绱藟邀惖谋R俑坑,站在觀景臺上,我覺得很渺小。
我不禁想起李白的一首詩:“秦王掃六江,虎多威武!”透過這浩瀚的兵馬俑坑,我仿佛看到了公元前221年山河變遷、國家統一的壯麗景象,聽到了刀槍馬鳴,兵馬俑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工藝精湛,體現了建設者高超的技藝和水平。從站在坑頂的兵馬俑鳥瞰圖上看,整齊的兵馬俑似乎沒有什么區別,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它們是獨一無二的.。兵馬俑身高近1米,長8米。衣服和站姿是不同的。
身上盔甲和毛發的圖案雕刻得很細致,看上去栩栩如生。他們中的一些人皺眉怒視,就像老虎試圖攻擊人;有的點頭皺眉,仿佛在思考;他們中的一些人有明亮的眼睛;另一些人凝視著遠方,仿佛在思念遠方的親人?梢哉f有成千上萬的人和面孔。我不禁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豎起大拇指,欣賞兵馬俑的精雕細琢和優美線條,令我驚嘆于古人的智慧。如果不是個人,誰能相信兩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呢?我為我們的國家有這樣一個無與倫比的世界奇跡感到驕傲和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7
第一次到西安,不禁為秦陵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而驚詫!
秦陵兵馬俑是西安最有代表性的名勝古跡,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去年國慶節,我和媽媽參觀了這座舉世聞名的歷史遺跡,從而也獲得了不少課本之外的知識。
秦始皇為了自己去世之后仍能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征用了二十萬人,用了整整三十八年修造了一座巨大陵墓。秦皇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氣勢宏偉的兵馬俑了。
兵馬俑共分四個俑坑,除了還未開發的四號坑以外,其他三個坑內都陳列了千姿百態的兵馬俑。其中,一號坑內發現的兵馬俑數量最多,大多數是士兵俑。俗話說:千人千面?纯茨切┱玖⒅氖勘,有的英俊瀟灑,有的從容不迫,有的剛毅執著,有的目視遠方……總之,個個顯得精神抖擻,意氣奮發。
再看看那些跪射俑,一個個腰板挺直呈半蹲半跪姿勢,面目表情嚴肅而緊張,好像時刻都處于一觸即發的'樣子。而將軍俑看上去是一副不慌不忙、若有所思的表情,感覺他們是在兩軍對壘時刻隨時準備下令沖擊……二號坑除過士兵俑外還有兩輛青銅車,你別小看這兩輛車,它的制作是相當的精細——車身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騰龍,座駕上一位車夫左手持韁繩,右手拿著馬鞭,正奮力揚鞭驅趕急速奔跑的四匹快馬。
如此惟妙惟肖的兵馬俑,要不是親眼所見,真讓人難以置信。
從西安回來,我向爸爸描述了我的所見所聞。爸爸說:“這僅僅是冰山一角,我們國家還有許多像兵馬俑一樣偉大的歷史遺跡!甭犃税职值脑,我不禁為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而嘆服而驕傲!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8
今天,我的頭兒001發現秦兵馬俑復活,喝道:"007!"我應聲而到,"你給我去查清楚秦兵馬俑復活的原因!""yes,我一定去查清楚!"說完,我便駕駛著我五行槍瞬間變成的光速飛行器飛往秦兵馬俑的老家臨潼。
瞬間,我到達了秦兵馬俑的`一號俑坑,發現了一號俑坑上的拱形大廳已經倒塌了,大量的騎兵俑、將軍俑、武士俑、跪射俑、陶馬如排山倒海般從里面涌出來。我擔心發生事故,便從我的五行槍上按下了"木"按鈕,瞬間,那些兵馬俑都變成了植物人,動彈不得。我趁此機會走了進去,把我的五行槍槍口對著地面啟動掃描系統,發現地里有好多復活基因,看來秦兵馬俑的復活就是因為這個東西的存在啊。
突然,又有兵馬俑涌了進來,看來這是二號俑坑和三號俑坑里來的兵馬俑,為了繼續調查,我又啟動了"水"攻擊,瞬間,它們被沖飛了十萬八千里。沖飛兵馬俑后,我正啟動"水"攻擊消滅掉復活基因,這時,我的通訊器里傳來了頭兒001的聲音:"先不要把復活基因消滅掉,把它收集起來送到動物園去,說不定這個東西對動物園里死去的動物有效呢。""是!"我啟動五行槍上的提取系統,然后又飛速把復活基因送到了世界各地的動物園,然后又飛速回到基地。
001見我回來了,便拍了拍我的肩膀,說:"007,干得好,我把你提拔為002。聽了這句話,我高興極了,要知道002這個職位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啊!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29
星期天,爸爸單位組織去西安游玩,我和媽媽也去了。中午回家以后,我們整理好要帶的東西出發了。一路上,我看到了高大的樓房,粗壯的樹木,鮮艷的花朵,奔流不息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來來往往。
來到西安,第二天我們就參觀了兵馬俑。首先,我們進入一號坑游覽。一號坑真大呀,它比我們學校的操場還要大,中間沒有一根柱子,全部由拱形的鋼筋支撐著棚頂?拥览锩娴奶召概帕姓R,神態各異,有的目視前方,好像在欣賞遠處的美景;有的怒目圓睜,好像在和別人爭論什么;有的半閉眼睛,好像在沉思……他們穿著相同,全身都是土黃色的,腦后的頭發都高高的挽起來。聽導游說,兵馬俑剛出土時都是彩色的',因為埋藏在地底下已經很多年了,挖出來以后,色彩被氧化了,鮮艷的顏色也就沒有能保存下來。真是太可惜了,現在我們再也看不到彩色的陶俑了。
參觀完一號坑,我們隨著人流來到二號坑。這個坑里的陶俑主要有騎兵俑、戰車俑和步兵俑。他們有的站在馬旁,準備騎上馬;有的半蹲著,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準備發射;還有的拿著兵器,準備戰斗?粗@些栩栩如生的陶俑,我們都不禁贊嘆其古代工匠們高超的技術來。
最后,我們參觀了三號坑。它比前兩個坑都要小得多,但它卻是指揮部。我們看見一群將軍圍著一張桌子,好像在開會,我想,他們可能正在研究作戰計劃吧。“會議室”大門左右兩邊各站著一個士兵,瞧,他們站得多直呀!
參觀完畢,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我為我國有這么舉世聞名的地方感到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0
陜西省臨潼縣西楊村村民永生難忘1974年3月那個春寒料峭的日子。當時三個青年農民在短暫的一瞬間屏住了呼吸,因為,這片田野似乎要把他們,以及他們的鉆頭、三腳架、木鏟,一起湮沒了。片刻前,在秦始皇陵園東側1.5千米處打井。
3月29日,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日子。就在這一天,村民楊志發、楊彥信在井下挖土,意外地發現了大量陶俑殘片,以及成束的銅鏃、銅弩機等兵器,還有大量地磚。
消息很快傳開,不久,一支考古發掘隊進駐西楊村,開始了艱苦的.發掘工作。沒有人能料到的是,這項起初并不太起眼的考古工作,在半年后竟以驚人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這是一個長方形的秦代兵馬俑坑,東西至少長203米,南北至少寬59米。不僅中國沒有,就是在全世界,也沒發現過這么大規模的陪葬坑!
發掘工作仍在繼續,到了1976年,在此坑北側20米和25米處分別又發現了兩處兵馬俑坑。按照發現的時間,它們分別被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另外,還發現一處未建成就廢棄的空坑——四號坑。
考古工作最終證實,總共有8000多個真人大小的陶制兵馬俑被埋葬在這片地下密室里。他們軍陣嚴密,栩栩如生,自遙遠的2000多年前起,一直默默地、忠誠地守衛在這里。
至此,荒野中的神秘地宮徹底重見天日。秦始皇的龐大地下軍團,穿越了2000年歷史的滾滾風塵,列陣來到世人面前。他們讓每一個目擊者感到深深的震撼,在恍惚間經歷時空流轉,回到那個旌旗飄展、風起云涌的遙遠年代。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1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國北部陜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
秦始皇陵筑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于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園東側1500米處。目前已發現三座,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其中共出土了約7000個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戰馬、戰車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兵馬俑陪葬坑均為土木混合結構的地穴式坑道建筑,象是一組模擬軍事隊列、旨在拱衛地下皇城的“御林軍”。從各坑的形制結構及其兵馬俑裝備情況判斷,一號坑象征由步兵和戰車組成的主體部隊,二號坑為步兵、騎兵和車兵穿插組成的混合部隊,三號坑則是統領一號坑和二號坑的軍事指揮所。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側出土了兩組形體較大的'彩繪銅質車馬,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所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結構最復雜、制作最精美的銅鑄馬車。它與兵馬俑交相輝映,為始皇陵增添了新的光彩,也為研究秦代歷史、銅冶鑄技術和古代車制提供了實物資料,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2
眾所周知,我國西安的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今天,我終于有幸觀賞這復活的軍團。
步入大門,秦陵一號坑的大廳,一群栩栩如生的秦俑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使我不由得大吃一驚。以前只是從書本上看到對秦陵的介紹,如今身臨其境觀賞這些藝術品,仿佛我已進入秦朝,已置身于這千軍萬馬之中。
秦俑以“大、多、精、美”的藝術特點征服了世界各地前來觀賞的人們,勘稱世界雕塑藝術中的珍寶。所謂的“大”是指其規模宏大,三座兵馬俑坑占地面積就達2萬多平方米,這樣大的一個地下雕塑群展現了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的軍團,讓世人震撼。所謂“多”是指其數量多。三個坑出土陶俑陶馬近8000件,他們身著不同的服飾,手持不同的兵器,亮出不同的.姿勢,站立在不同的位置,組成不同的方陣,浩浩蕩蕩,威風凜凜,大有千軍萬馬鋪天蓋地而來之勢。所謂“精”是指每件陶俑陶馬,大到體型結構,小到毛發須眉,都做到了精雕細刻。
雖然陶俑陶馬形體高大,卻都比例勻稱,形象生動,神態逼真。陶俑按其兵種、級別的不同,其服飾、冠戴、神態、體態也不同。在雕塑中運用了夸張等藝術手法,善于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突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心理活動,反映了將士們的不同年齡、民族、地位、身份、閱歷等。更展現了當時人民的聰明才智。陶馬的雕塑技藝就更加突出了,馬頭方正,棱角顯露,前胸寬闊,肌肉發達,舉頸昂首,雙目有神,顯得異常神駿。
站在這復活的軍團前,我不禁感慨萬千。不禁覺得古人如此偉大!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3
春節期間,我在省博物館參觀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大型國家文物珍品展,當我和兩個小伙伴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博物館時,發現參觀的人真多,每處兵馬俑前都圍滿了人。
我首先看了簡介:1974年3月,農民在秦始皇陵東邊1.5公里的地方打井時,挖出了共有比真人真馬還高大的陶俑、陶馬8000件,戰車100多,兵器數萬件,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秦兵馬俑就這樣破土而出了。秦兵馬俑形體高大,數量眾多,形象逼真。藝術大師們運用寫實的手法和高超技藝,賦予了它們無限生機和活力。秦俑軍陣氣勢恢宏,震撼人心,而且每個陶俑的個性特征也十分突出。從他們不同的服飾、冠飾、發型等方面可以判明他們不同的身份和等級,從他們面部特征可以看出他們不同的族屬,可以說秦俑軍陣是一個包融了全國各個民族的大家庭。
然后,我仔細的觀看了每一個陶俑。有將軍俑、鎧甲武士俑、軍吏俑、殘俑、車士、騎兵俑、御手俑、戰袍軍吏俑、鎧甲軍吏俑、跪射俑、立射俑。以及戰車模型和兵器等。
陶俑里地位最高的`是將軍俑。你看他:身穿雙重長衣,外披彩色魚鱗甲,雙肩有短小的護肩甲,腿上綁著護腿,腳上穿著方口齊頭翹尖履,頭戴鹖冠。雙手交垂于腹前好象拄著一把劍。身體強壯,長方面龐,面容嚴肅,氣質威武。武士俑高大威猛,儼然一副即將奔赴戰場的嚴肅表情,好像誓與敵人死拼到底。一座跪射俑也頗具特色。跪射俑,顧名思義就是跪在地上射箭的兵俑。在發掘過程中,跪射俑以他們的低姿態保全了自己,所以保存得最為完整。
在我看來,每一座秦兵馬俑都是一部凝重的歷史,他們是中華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4
這個假期,我和爸爸去到了西安,去參觀了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的西安兵馬俑。它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的兵馬俑坑內,在1974年被發現。
來到景區后,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一號坑。一走進去,我就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眼前的兵馬俑好似一個龐大的地下軍團。整齊的排著隊。有的是站著的,比如軍吏俑,有的是跪著的,比如跪射俑,還有的站在前面,威風凜凜的'指揮戰斗,比如將軍俑。每個兵馬俑的表情不一,模樣不一,不論是嘴唇上的皺紋,還是腦袋上的頭發,都被雕刻的惟妙惟肖。我看到一些考古學家在拼接兵馬俑后,才知道我們眼前所看到的兵馬俑不是從土里挖出來就是這樣的,而是考古學家們一點一點拼出來的。導游說拼好一個兵馬俑需要一位考古學家花時間兩年的時間。不禁使我暗暗對他們豎起大拇指。在導游的講解下,我又明白了兵馬俑原來是上了色的。而我們看到的“泥娃娃”是因為年代久遠,而且在底下埋了很久,一遇到氧氣就掉色了。
接著我們來到了二號坑,那里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5米深的坑底。每3米架起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就整齊的排列在里面。在展廳中各種各樣的武器和銅車馬。這銅車馬可跟普通的馬車不一樣,它有四匹馬,領頭的馬帶著一頂高帽,每只馬之間都有一個刺,能很好的防止馬跑著跑著挨到了一起。古人給這種東西取名為“策馬”也解釋了策馬揚鞭這個成語中“策馬”的意思。
兵馬俑真是一個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的遺產。贊嘆了中國秦朝的能工巧匠,讓游客們流連忘返。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5
大家好,我是秦兵馬俑展覽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超”,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探索秦兵馬俑的奧秘,解讀它們背后的故事。
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秦兵馬俑了,它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城東,俑坑長320米,寬128米,大約有50個籃球場那么大,關于它的發掘,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有一天,兩個農夫在一塊山坡上挖坑,挖著挖著,鐵鍬好像碰到了什么東西,挖出來一看,是一塊小小的瓷片和一個陶做的人頭,于是他們立刻就向文物部門做了匯報?脊艑<医涍^多年的發掘、討論后認定,這就是秦始皇陵墓的兵馬俑!
秦始皇是秦國的開國君主,也是我國第一個皇帝,他統一了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在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他的兵馬俑規模宏大,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種類繁多,個性鮮明。
大家請看,這位身穿鎧甲,頭戴長冠、雙手抱起的是什么俑呢?沒錯,就是將軍俑!看他那風度,一看就是所向披靡、身負重任的大將軍!
這位身穿鎧甲、跪在地上、雙手呈拉弓狀的是什么俑?您說是步兵俑?錯了,這是大名鼎鼎的跪射俑!大家再看看其他的兵馬俑,有的露出微笑,好像打了勝仗勝利歸來似的;有的人神態自若,非常平靜;有的`人眉毛上揚,一副怒氣沖沖的樣子,好像正在罰站軍姿!輕輕地靠近他們一下,好像還能感覺到他們的呼吸聲呢。怪不得秦兵馬俑被稱為中國文化遺產之一!
我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希望您能在秦兵馬俑學到更多的知識,對我國的光輝歷史有更多的了解!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6
今天,我來到了西安去參觀傳說中的兵馬俑,看看他有多么的壯觀。
到了那兒,導游先帶領我們來到一號坑瀏覽參觀。一號坑的面積最大,里面陳列著不計其數的兵馬俑。剛走進一號坑陳列室,迎面而來的就是成千上萬的兵馬俑,他們排列著整整齊齊,浩浩蕩蕩的隊伍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導游告訴我們,這么多的兵馬俑既然沒有一個兵馬俑長得是一模一樣的,我仔細的看了好久確實找不到一模一樣的兵馬俑,個個都是神態各異。真是神奇啊!我們延著參觀路線一直往后走,發現后面的兵馬俑就不那么整齊了,越到后面倒下的兵馬俑就越多,缺胳膊缺腿的兵馬俑也越來越多。到最后還有好多貼滿黑膠帶的兵馬俑,聽了導游的介紹我才知道,那些貼帶的.兵馬俑是正在修復的兵馬俑。怪不得,后面坑里出現了好多現代的工具,一條條坑道,原來那是文物學家的工作室啊!
參觀完一號坑,我們來到了2號坑。2號坑比1號坑小了許多,陳列的兵馬俑也不多。在2號坑邊多幾間兵馬俑的模型室可以讓我們游客上前和兵馬俑拍照留念。我們拍完照,來到3號坑。3號坑是看不到完整的兵馬俑的,只能看到一個坑的外型。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呀3號坑里的兵馬俑非常珍貴,那里的兵馬俑是彩色的。以前剛開發時挖出的彩俑顏色非常鮮艷,可是遇到空氣不久會慢慢的氧化,彩俑就會變得灰暗失去美麗的外衣。后然,文物學家就決定不在對3號坑進行挖掘,所以我們只能看到寶藏的外殼。日后,等我們的科技發達了,能找到在空氣中保存彩俑的方法了,也許會把寶藏開挖出來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次參觀兵馬俑博物館,讓我了解了許多關于秦國時后的歷史知識,也讓我對歷史產生了興趣。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7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陜西,參觀了許多歷史建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兵馬俑了。
什么是兵馬俑呢?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它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后,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制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有些考古學家稱秦始皇陵為一個大型的古代博物館,兵馬俑則可以說成是這個館中的鎮館之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根本不相信,如今親眼所見后,我才發現我是多么愚蠢!身處在秦始皇巨大的陵墓中,四周全是數不計數的文物,令人觀看后贊嘆不已。
接下來,我在一號坑中看到了傳說中的兵馬俑,一個個兵馬俑和真人一般大小,身上穿著鎧甲,戴著帽子,站得筆直端正,并且呈正方形的陣型排好,仔細看一下,看得人眼花繚亂;仔細聽一下,仿佛聽到了戰士們視死如歸的誓言;仔細聞一下,好像聞到了戰爭時的泥土的味道,我估算了一下,一號坑中大約有6000兵馬俑,這在古代都是一股不小的戰斗力了吧!
二號坑中主要堆放的是兵器,如銅槍,銅刀,銅盾之類的兵器。三號坑坑中是騎馬的兵馬俑和兵器,除此之外還有一輛戰車,兵馬勇們以戰車為中心,排成了稀奇古怪的陣型,蓄勢待發,戰車上還站著一個巨大的`兵馬俑,就像指揮官。
兵馬俑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看完兵馬俑后,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彌漫在我心間,是啊,兵馬俑凝結著祖先的智慧和汗水,是世界上一朵獨一無二的花,是屬于我們中國人的花!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8
今天,烈日炎炎,高懸在空中的暖爐把大地烤得熱乎乎的。雖然天氣這么熱,但也不能阻止我們去兵馬俑參觀的熱情。于是我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秦始皇兵馬俑。
到了兵馬俑,我們先去參觀了一號坑。一號坑前三排都是戰袍傭,也是先鋒部隊;兩邊各有面向外的兵士防止從側面進攻;后面也有三排兵,其中有一排兵士面向外,以防止從后面進攻;中間是步兵主體,里面有38路縱隊,是由夯土隔開的,還有木戰車鑲嵌其中。接下來我們參觀了二號坑,二號坑是精英部隊,是由步兵、車兵、弩兵、騎兵等多種兵合起來的另一個地下軍陣。這里的傭保存完好。第一是氣宇不凡的將軍,他身上的甲片小的像魚鱗,肚子突起,“將軍肚”的名詞由此得來;第二是跪射傭,“他”的頭發整整齊齊、一絲不亂,“他”鞋底的.針腳也刻得清清楚楚,身上的甲片比將軍傭的甲片大一些。第三是兵車傭,“他”頭頂小圓帽,手里拉著栓馬的繩子,挺胸抬頭,一副自信的樣子。在馬的嘴里有六顆牙齒,說明這匹馬屬于健壯的青年時代。接著我們又參觀了三號坑。三號坑面積最小,傭沒有其他兩個坑的多,卻是最重要的地方,它是1、2號坑的指揮部,坑的兩邊分布有南廂房、北廂房,中間是指揮車。這三個深5米的大坑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地下軍陣。當你檢閱這氣勢雄偉的兵馬俑時,你會覺得他們還活著,讓你感到“他”的盔甲之寒、肌膚之溫,一雙雙眼睛好像還在眨動,制作家的高超水平便可想而知。
參觀完兵馬俑,我為古人能創造出這么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兵馬俑而感到驕傲,也為我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39
今天我們來到了據有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西安。那天也剛好是一年一度的國慶,人山人海,不比勞動節少。而聲勢浩大的千年歷史的秦始皇兵馬俑也是在位于西安市臨潼縣兩公里的地段。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這天,我們來到了兵馬俑這里,天下著蒙蒙的小雨。我們買了門票便進去了。我們找到了一位導游為我們解說。我們第一個看見的是兩個青銅鑄造的大雁--浮雕。聽導游說,我們這次十分幸運,這兩只浮雁剛好是今天被開放的,這也是開院以來第一次開放出來給游人觀看的。浮雁后面一幅圖,這幅圖就是浮雁的出產地--臨潼縣的一個小山村。這一幅圖加上浮雁身體上的'細小紋條狀物,就顯得更加栩栩如生了?戳诉@兩只浮雁就仿佛真的回到了過去的美好時光。
第二件是看“銅車馬”,它出土時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學家用儀器測算了一下,精確數字是199塊。銅車馬有兩輛,第一輛是高車,這是里高的意思為:站為高,出征時站著駕駛的就叫高車。而與它相對的是鞍車--臥為鞍,坐著就是鞍。高車和鞍車共有8匹馬,每車各4匹,最右邊頭上有一個像鐵棍一樣的東西,那一匹馬就叫做“頭馬”。馬、車和人都是用青銅鑄成的。馬身小,但速度超快。駕馬的鞍繩是用24根金、銀鑄成的細繩,一匹馬上就有48根。兩駕馬車的裝飾物的重量有一千多公斤。駕車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般的,從腰上的腰牌就能看出。他們進京不用取下武器。而古時候,一般人進京就必須取下武器。從這兩點就可想而知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他們的地位最小也是個立過頭等戰功的正將軍。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0
陜西位于中國西北部,陜西省的省會是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京兆,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西安著名的景點區有大唐芙蓉園、大雁塔、華清池、秦始皇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于西安市臨潼區,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有統一中國的偉業,亦有焚書坑儒的罪行,關于這位皇帝的功過是非,至今仍是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陵園從秦始皇13歲即位到50歲去世修建時間長達37年之久。陵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有內外兩城,南部是陵園的中心。內城方形,周長2525.4米,外城長方形,周長6294米。全部陵園面積為218萬平方米。陵園里有大規模的宮殿樓閣建筑。
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后,很快就轟動了中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當時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技術水平,使觀眾們驚嘆不已。
這些兵馬俑,使我仿佛看見了,整齊精湛的部隊,君臨天下的秦始皇坐觀一場場激烈的廝殺,手握酒杯的泰然自若,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統一了中國。馬蹄聲,廝殺聲,泰然的笑聲,混合在一起,鑄就了他的江山。時光流逝,兩千年,二十個世紀后,我站在這里發出的感嘆,兩千年前的他們是否能聽見呢。彈指一揮間,風云變幻,嘶鳴戰馬,刀劍喑啞,灰飛煙滅,天地間,獨留下我一人,一切都是那么真實,一切又都是那么虛幻。
真也罷,幻也罷。我愿永無戰爭,我愿太平天下。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1
今天,我來到了兵馬俑參觀。
來到俑坑,我便看到了四大排的陶俑,有的手上拿著兵器,有的正騎在馬上,還有的面對著面正靜靜地對視著。它們的身上有一些部位不知道哪兒去了,有的少了一個頭,有的掉了一只手,還有的缺了一條腿,就好像是多年的戰爭給它們帶來了殘疾。
既然說它是一個奇跡,那就一定有某處古代人辦不到的地方。仔細一旦,每一個陶俑的.身上都有一些誒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說,有的頭上扎了辮子,有的戴了帽子。它們手上拿的兵器也不一樣,有劍,有矛,有盾,有弓……
我和爸爸先描寫了展廳中間的一張展臺。臺上有幾個秦朝的立射俑,高約半米,外形十分威武,英姿颯爽。左邊和中間的幾個立射俑,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昂首挺胸地站著,瞄準敵人,時刻準備放箭?捎疫叺木筒灰粯恿耍@些立射俑全部向后面看著,似乎后面有敵人進攻,他們神情嚴肅,嚴陣以待,好像要把后面進攻的敵人一網打盡。
我再向左拐走大約100多米,終于,看到了一個英勇的泥人,可以看得出來,那個就是威風凜凜的老將軍。這就是所謂的秦始皇。再看看這個老將軍的后面,排著成千上萬的兵,個個都排得齊齊的,沒有一個彎一點,這可能就是以前打仗時隊伍吧。再向前走多一陣子,還有那兵、馬等的古時打仗的軍馬,還有那弓箭、盾、劍、刀等東西。雖然在地下埋了幾千年,但它們仍然光亮,鋒利。正在這個時候不知不覺,烏云已經遮了半個天,爸爸說,兒子該回家了。我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坐上了車子,往家的方向開去,啊!我不知道中國還有這些歷史文物,真為我們的中華民族驕傲和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2
秦兵馬俑是秦始皇陵中一種從葬坑,就在秦始皇陵附近,它象征著秦始皇擁有著一支龐大的軍隊、
它是一位農民在打水井時發現的,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參觀秦始皇兵馬俑、
剛進一號坑就看見面前有一支龐大的軍隊展現在眼前,這應該就是守護秦始皇的軍隊吧!這些兵馬俑站立整齊,各式各樣,有的.雙手牽著馬,有的手上拿著兵器,有的雙手打開好像在射箭,有的雙手放在胸前好像在駕車、我們繼續往里走,發現還有更多兵馬俑,有些早已出土,有的還在保護中、我最喜歡一個正在保護的24號俑,因為這個俑身披鎧甲,頭戴盔甲,站得特別挺,左手拿著兵器長矛,右手放在身子邊,看上去非常勇猛、
我們來到二號坑,我一進門就看見了一個玻璃框,框里展出著一個完好無損的俑,這是一個跪射俑、他一只腳支撐身體,一只腳跪在地上,雙手放在右側,拿著弓箭,好像在往天上四處?望,觀察哪里有目標、接著我看到了一個中級軍官俑、他表情嚴肅,身披鎧甲,筆挺地站立,手上拿著兩把劍,好像在守衛秦始皇、
最威武的當然是高級軍官俑了、他雙眼望著前方,看上去非常威嚴,手下好像按著一把寶劍,隨時準備大開殺戒、最可愛的當然是馬俑啦!這是這么多馬中唯一有尾巴的馬、它長得非常高大、壯實,頭上戴著鎧甲,嘴巴和鼻子都被鎧甲保護著,只有眼睛露在外面、我發現這匹馬的前面有一個牽馬的士兵,好像它的主人正準備駕馬去巡邏呢、它的主人可能是一個巡邏兵、最酷的是一個立射俑、他眼望著前方,雙手拿著弓箭,隨時準備把弓箭拉足射向空中的目標、
這些兵馬俑真是各種各樣,栩栩如生啊!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3
大家知道秦始皇陵兵馬俑嗎?沒錯,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在西安的臨潼出土,總面積足足有兩萬平方米,差不多有50個籃球場這么大。在這里暑假,我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去親眼看看這雄偉壯觀的世界奇跡。
我們先來到了1號坑,1號坑的面積最大,坑中有成千上萬的兵馬俑,看,那一列列、一行行的兵馬俑,眼睛炯炯有神,身材魁梧,表情嚴肅認真,或跪或立。有的手里拿著寶劍,身體微微向前傾斜,仿佛正在與敵人做著激烈的戰斗;有的手里拿著弓箭,對準了天空,好像在朝天射箭;有的雙手緊握,身體筆直,雙眼怒視著前方,嘴巴張開,像是在控訴敵人的惡行……兵馬俑每個都栩栩如生、個性鮮明,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嘆:“秦始皇兵馬俑規模宏大,極其壯觀!”
在1號坑的中央很明顯停著一輛馬車,它由四匹駿馬組成,一位駕夫坐在“大傘”下面,蓋子是圓形的,底是正方形的,代表了“天圓地方”。駕車夫用四根繩子把馬拴住,為的是不讓馬跑散和控制馬與馬之間的距離。
關于秦始皇陵兵馬俑有這么一個傳說:“在秦始皇臨終的前一個月,他派了一支龐大的隊伍建造兵馬俑。就在造好的那天晚上,秦始皇突然生了一場大病,許多名醫也都束手無策,到了第二天早晨秦始皇去世了,參加過建造兵馬俑的'人按照秦始皇生前的遺愿:把秦始皇坦葬進去之后,把水銀灑在他身上,再把自己殺掉,為了防止后人盜墓……。
望著這些形態各異,個性鮮明的兵馬俑,我想:這樣復雜而龐大的工程,凝結了多少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汗水!秦始皇陵兵馬俑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4
你們聽說過兵馬俑嗎?我聽說過,也在書上看到過,但對它的了解很少,很想親眼去看一看。五一的時候,媽媽就帶我去了西安,去看真正的兵馬俑。
剛剛到達兵馬俑博物館的時候,導游就提醒我們說要仔細聽講解,否則看到的不過就是兩輛破車和幾個大坑、幾個陶人,沒啥新奇的,感受不到這是一個歷史的奇跡。
我趕緊打起精神,先到一號坑,可走進去一看,里面人山人海,根本看不到兵馬俑的`影子。不過,我想那么多人來看兵馬俑,必然有它的不同凡響之處,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慢慢地往前走,湊到欄桿前,終于看到了兵馬俑,兵馬俑沒有什么顏色,可是墻上圖片里的兵馬俑卻是彩色的,怎么回事呢?聽了介紹才知道,古時候用的是礦物質顏料,出土以后就被氧化了,顏色就會掉落,看來保存好兵馬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我仔細地觀察兵馬俑,一排排的兵馬俑排列整齊,看上去和真人差不多高,每個兵馬俑臉上的表情仔細看都是有差別的,表情雖然不一樣,神色卻都很堅毅,眼光都看向前方,他們身披鎧甲、手拿武器,再加上昂首挺胸、栩栩如生的戰馬,好像正整裝待發,準備奔赴戰場,看上去如此的威武雄壯,磅礴的氣勢把我給震撼了,好像一下就把我拉回到二千多年前的秦朝。真的很難想象在二千年多年前就能燒制出如此精美的兵馬俑,當然現在我們能看到這么多完整的兵馬俑,很多都是專家通過碎片修復起來的。
后來看到的二號坑和三號坑,面積比一號坑要小一些,但里面的兵馬俑還是很精致。都說“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親眼看到兵馬俑和書上看到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當一排排威武的兵馬俑展現在我的面前的時候,我為古人的智慧而驚嘆!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5
西安的兵馬俑舉世有名,來到兵馬俑博物館,首先就買了票,請了個導游就要開始參觀了。
首先導游帶我們走入一號坑,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的兵馬俑,導游跟我們說:“這時一號坑,里面有6000多個兵馬俑,里面包含前鋒部隊、戰車、戰車側翼、中鋒……”我仔細一看,原來每個兵馬俑都不同呀,他們神態不一,動作不一,臉型不一,甚至身高也不一樣,真是奇妙!古代任命可真有想象力呀!這真是巧奪天工!這么多的兵馬俑竟然可以不重復真令我佩服。怪不得秦始皇能南征北戰,統一六國。
走完一號坑,我們就來到了二號坑,二號坑是一個支援部隊,里面有跪射俑,立射傭,戰車,立射傭和跪射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軍陣。右腳跪下,左腳立起,身著戰甲,腳蹬長靴,表情嚴肅,發髻向左,手上仿佛拿弓箭,而立射傭差不多跟跪射俑一樣,只不過他是站起來的,為什么他們沒持兵器呢?根據專家推測因為埋在地下的時間太長的緣故,這些兵器全部腐蝕掉了所以這些傭的手型明顯有“握”和“拿”卻兩手空空。我仿佛聽見了設計的“刷刷刷……”看見了密集的箭,聞到了濃烈的`火藥味。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三號坑,聽導游說,三號坑是一個司令部專門指揮部隊的,里面有兩輛馬車,一輛是當護工的,一輛是秦始皇的。秦始皇真是雄才大略,我不禁看到了馬蹄揚起的灰塵,聽到了馬蹄踏在地上的聲音。我仿佛看見了他坐在戰車上指揮千軍萬馬,統一中國,南征北戰。
導游還說了四號坑沒開放,是一個儲備糧食的地方。
這只地下軍隊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這是我們祖國的驕傲,這么壯觀的景象,怪不得成為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跡。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6
你知道秦始皇陵兵馬俑館的鎮館之寶是什么嗎?是一尊跪射俑。
專家介紹說,這尊跪射俑被稱為“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杰作”。秦兵馬俑坑至今已出土一千多尊兵俑,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損壞,需要人工修復。而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唯一沒有經過人工修復的兵俑。仔細觀察這尊跪射,就連衣紋發絲都還清晰可見。
是什么原因使跪射俑經歷幾千年還得以保存的如此完整呢?
專家說,這得益于跪射俑的低姿態。首先兵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的土木結構,當頂棚坍塌土木俱下時,高大的'立姿俑和兵馬俑首當其沖,頂住土木,低姿態的跪射俑受損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的姿式,右膝、右足、左足三個支點呈等腰三角支撐上體,重心在下,增強了穩定性,就像地震時專家所說的“救命三角”一樣。跪射俑與兩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傾倒、破碎,因此在經歷了兩千多年風霜雪月,日曬雨淋后依然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由跪射俑想到處世之道。我們做人處世又何嘗不像跪射俑一樣呢?
初涉世事的年輕人,往往個性張揚,太過于孤傲不能正視自己的實力與目標,率意而為,不會委曲求全,結果可能是處處碰壁。或許這對于初涉世事的人是一個可以銘記終身的教訓。而涉世漸深后,就學會分清輕重,知道了主次,學會了內斂。少爭風頭,不爭閑氣,專心做事,就像跪射俑一樣保持生命的低姿態,學會避開無謂的紛爭、意外的傷害,從而更好的保全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一種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7
1974年3月,西楊村開始打井。工程一開始很順利,可兩天后就遇到了堅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土層,而且在3米以下的土層發現了紅土,再往下一米突然挖到了一個陶制人頭,秦始皇兵馬俑的第一塊陶片就這樣出土了。這一發現很快引起了當地文化館的注意。終于在7月15日“第八奇跡”秦俑正式發掘,震動了全球。
秦始皇兵馬俑在西安市臨潼區以東的驪山,最早發現的是一號坑。坑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在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坑里有8000多個兵馬俑,一號坑到三號坑呈品字形十分壯觀。除這三個坑以外,還有一個四號坑,但因秦末農民起義等原因,四號坑有坑無俑,只有回填的'泥土。
陶俑分士兵和軍吏兩大類,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手持弓弩矛戈等兵器。陶俑的年齡不同,形態各異分軍士俑,立射俑,跪謝俑,武士俑,軍吏俑,騎兵俑,弩手俑和百戲俑。
在三個坑旁還出土了超過500萬片的石甲片,石甲的制作結合了當時的玉器加工工藝按每人每天工作8小時算,加工一個600片的石甲要工作一年,可以說,當時動用的人力物力是極其大的。那么,這么貴重的石鎧有什么用呢?原來當時如果一個普通老百姓想從軍的話,先要穿上這種鎧甲奔跑,直到大漢淋漓。由于身患疾病的人的汗液成酸性,健康的人的汗液成堿性,不同的汗滴在石甲上,石甲會顯現不同的顏色,可以根據它的顏色來判斷一個人身體好壞。
怎么樣,秦始皇兵馬俑這項工程龐大壯觀吧!它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8
聽說星期天臨沂體育館將舉辦西安兵馬俑展,我以前在書上讀過關于兵馬俑的介紹,早就想親眼看看兵馬俑了,爸爸說:“明天帶你去看兵馬俑,讓你開開眼界!”我高興地說:“正合我意!”
清晨,我和爸爸坐公共汽車來到臨沂體育館。就看見館門前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來到售票口,我看見有老師帶著學生來的;有父母領著自己的孩子來的;還有的小學生和中學生是自己來的。他們都是慕名來觀看兵馬俑的風采的。我們好不容易才擠到前面,交上了票,進了展廳。
我和爸爸先參觀了展廳中間的一張展臺。臺上有幾個秦朝的立射俑,高約半米,外形十分威武,英姿颯爽。左邊和中間的幾個立射俑,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昂首挺胸地站著,瞄準敵人,時刻準備放箭?捎疫叺木筒灰粯恿耍@些立射俑全部向后面看著,似乎后面有敵人進攻,他們神情嚴肅,嚴陣以待,好像要把后面進攻的敵人一網打盡。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一件青銅樂器,用小棒一碰,就發出悅耳的響聲,真好玩。聽爸爸介紹說,這叫編鐘,全部用青銅鑄造而成,是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我不禁贊嘆道:“古代勞動人民真是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呀!”
我和爸爸又參觀了另一張展臺。展臺旁有介紹說,這是兵馬俑中數量最多的士兵俑。只見一個士兵扶戟而立,一個士兵右手舉著一面盾牌,其他幾個手里拿著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兵器,他們好像在保衛自己的國家。
參觀完了兵馬俑,我想:西安兵馬俑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要是能看到西安真正的兵馬俑,那該多好呀!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49
早就聽說西安的兵馬俑又雄偉又壯觀,同時也是為了解除上次來西安沒能看到兵馬俑的遺憾,我們全家驅車8小時終于來到了位于西安市臨潼區城東約5公里,距西安市城區約37公里
的秦始皇陵。
我從書上看到秦始皇即成王位之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自己的陵墓,他共用了70多萬人,歷時30年修造了龐大的陵墓,去了一看,可真是這樣。
兵馬俑分一、二、三號坑,一號坑是戰車和步兵的混合兵種,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燒。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二號坑主要是騎兵,但從表面上看不到兵馬俑。聽講解員說: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臉是肉色的,鎧甲是紅色的',襪子是白色的,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出土后由于空氣干燥,只過了三個小時之后,顏色就慢慢地脫落了。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我們現在的科學還沒達到保護兵馬俑的顏色的技術,所以二號坑沒有挖,只能看到縱梁和塌陷的痕跡。三號坑是指揮所,占地面積很小,兵都是面對面站立,好像正在討論軍機大事。
看了這樣雄偉的地下軍隊,我想:如果這么龐大的隊伍出去打仗保證是百戰百勝,秦始皇為了統一六國可是付出了多少啊!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50
不到兵馬俑,不算去過西安。所以去西安,兵馬俑一定是重頭戲。
千呼萬喚始出來。原本說好第一天就去的,結果導游由于旅途奔波的勞累,安排第二天去。
猶抱琵琶半遮面。一道道檢票,一道道安檢,緊張兮兮的。
然而進入了兵馬俑,我們才意識到之前所有的程序都不為過。一開始只是陳列館,幾尊出土的典型與精致的陶俑被安放在有一定溫度、光線控制的玻璃罩內。當步伐邁向一號大廳時,眼前明朗起來。高高的房頂,是為了保護陶俑特意建造的頂棚。再往前走,一個巨大的陪葬坑中整齊地站立著數不勝數的陶俑。陪葬坑太大了,大的我們無法一下看清坑中陶俑的面目,數出坑中陶俑的數量,甚至不敢估量它的大小,計算它的深度。我想用雄偉,我想用壯觀,可是就是這些詞語在兵馬俑的面前也至少失掉了三分的力量?粗S土色的陶俑與陪葬坑,時光仿佛一下回到了當年秦始皇時的大秦,回到了能工巧匠們不辭晝夜拼命趕制陶俑的現場。那種磅礴的氣勢,讓人不能用一般的`言語來形容。
眼前明晃晃的燈光終于柔和一些的時候,我回過神來,開始凝神細視坑中的陶俑。他們的動作不多,無非是筆直地站立著或者馴服地蹲著,千篇一律。然而他們的發型、著裝、最重要的是面部表情卻都像人們的指紋或是樹葉的紋路一樣,沒有哪兩個是相同的。如果說人的指紋與樹葉的紋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怎么能不說兵馬俑是巧奪天工呢?
導游說,這些陶俑都是工匠們面對面相互雕刻而成。他們或是面色凝重,似乎耐不住千年的寂寞;或是神情嚴肅,表著忠于皇上的赤子之心;或是一臉無奈,似乎在為自己的前程擔憂……千人千面,萬人萬心,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從兵馬俑的臉上又看到了秦朝文武百官、庶民百姓的生死苦樂。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51
秦始皇陵兵馬俑秦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布局公道,結構奇異,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檔的過洞中。
出土武士傭800件,木質戰車l8輛,陶馬l00多匹。按兵馬甬現有排列形式推算,這三個坑的武士傭可能有7000件,戰車l00輛,戰馬l00匹。由模擬的軍陣,可以想見二干多年前橫掃六國,同一全國,所向披靡的秦國戎行的威武強盛。陶傭身材高大,般在1.8米左右,形態各異,表情逼真。體現了秦代高超的'雕塑技藝水平。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世界經度109.2733緯度34.3853。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筑時間長達38年。
兵馬俑的個有個的姿勢: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樸、健壯、洗練。假如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直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兵馬俑除了兵馬神態不一,一、二,三號坑的發掘來歷均不一樣。
除了兵馬俑的做工復雜,修建時間長,它也有“青銅之冠”的美譽。實在,可能還有更多的兵馬俑,假如有,只是“有寶不挖”罷了。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52
在中國北部陜西省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有一世界奇跡,這,就是世界聞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歷時整整39年建成。正是這漫長的歲月,才使它規模龐大,精妙絕倫。
一提起秦始皇陵,大家最先想到一定是兵馬俑了,兵馬俑坑總面積達兩萬余平方米。光1號坑就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而它只是整個陵墓的冰山一角,可見整個陵墓有多宏偉、壯觀。
秦始皇陵不僅規模宏大,兵馬俑坑中的俑也是獨具魅力。兵馬俑最大的特點是“千人千面”,故名思義,這些兵俑面部表情各不相同,工匠制造它們時,大從體格,小到須發眉毛,都是一絲不茍,活靈活現,仿佛從古代穿越而來的兵士,讓人看了贊嘆不已。陵墓中的`青銅物也很不錯,最有名的那當數銅車馬了。
當時的工匠技術非常精湛,這銅車馬就是現代技術也難以建造出來,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奇跡。你瞧,每匹馬神態不一,有的昂首,有的面朝前方,還有的張大了鼻孔,好像在奔跑喘息。工匠們為了使馬的皮毛感真實,還根據馬的不同部位進行了銼磨,連瓔珞用的銅絲都和頭發一樣細。銅車馬上的御者,每根手指的關節、指甲都特別逼真,目光向前凝視,嘴微微抿著,既恭敬謹慎又有一絲得意,似乎在說:“我是親王的御者,連秦王都對我刮目相看,我可要好好表現自己!”活脫脫一位高級司機的形象。工匠們的技術真是巧奪天工。
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代表了秦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它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我為我的祖國有這樣的奇跡而驕傲,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 53
秦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它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呢?這個寒假,我們一家人就懷著既好奇又激動的心情來到了西安市臨潼區參觀這個世界奇跡。
我們跟著導游首先進入了皇陵文物陳列館。館中,我們見識到了工藝精細的銅車馬,造型奇特的銅盾和古代軍用的方壺等各種文物。
接著,我們就進入了大名鼎鼎的一號俑坑。來這里參觀的游客真是數不勝數,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空位置。啊,這秦兵馬俑真是太壯觀了!我不禁感嘆道。這些兵馬俑果然跟課文中說的一樣,他們千人千面,形態各不相同。雖然他們原先握在手中的武器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從他們的動作中還是能看出他們是哪個兵種的。你瞧,有的`人俑一手伸向前方,一手彎曲向后,一看就是挽弓搭箭,蓄勢待發的射俑;有的人俑一手彎曲向前,一手垂在身側,雙眼直視前方,他們就是長槍短箭的步兵俑;再看人俑旁邊的馬俑,它們各個膘肥體壯,都是馬中的極品?粗粗曳路鹨策M入了烽火連天的戰場上,身披鎧甲,騎著戰馬與將士們一起沖鋒陷陣。耳邊充斥著風的怒號和陣陣喊殺聲。眼前是飛揚的黃土,飄揚的戰旗與刀刃閃爍的寒光。
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導游又帶我們參觀了其余幾個俑坑,這幾個俑坑的規格比一號坑小很多,還有很大部分沒有挖掘出來。導游告訴我們這些陶俑原先都是有彩繪的,由于目前技術還不夠先進,無法很好地保存彩繪,所以暫時停止挖掘。
我意猶未盡地走出了秦兵馬俑博物館,心里禁不住發出了贊嘆:秦兵馬俑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跡呀!
【九年級兵馬俑說明文】相關文章:
秦兵馬俑09-02
兵馬俑作文02-21
觀看兵馬俑10-25
兵馬俑的作文01-15
兵馬俑作文(經典)04-15
兵馬俑作文【經典】07-10
兵馬俑作文01-21
《秦兵馬俑》說課稿秦陵兵馬俑說課稿06-02
兵馬俑作文[實用]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