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三年級語文作文

時間:2022-08-29 12:52:58 三年級 我要投稿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作文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作文九篇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1

  大家好,我是一本語文書。我原來很漂亮,封面上有五顏六色的插畫,打開書本,你會看到一篇篇文筆優美、又有教育意義的課文和漂亮的圖畫。這些課文有的是寫景的,有的是寫事的……一共有24篇呢!

  雖然我這么漂亮,有知識,但有人對我非常不好,她就是我的小主人。記得我剛剛和這位小主人接觸的時候,我是那樣天真,我很信任她,以為她會對我很好,上課時,讓我靜靜地陪她上課;作業時,在我幫助下快速、正確地完成任務;休息時,讓我安靜、平整地睡在書包里,舒舒服服地睡個好覺……

  可是,我完全想錯了,沒過多久,她常常在我“身上”亂涂亂畫,把我原本漂亮的臉弄的都不成樣子了。她還常常傷害我,有的時候疊成一個小角,有的時候還會做一些小動作。最可怕的是有一次,小主人把我當武器和同桌打架,把我的“骨頭”都弄斷了,幸好小主人的媽媽給我穿了一件小衣服。要不然我就真的殘廢了……

  現在我每天回“家”睡覺的時候,也只能和同樣命運的課本一起哀嘆了,它們和我一樣慘不忍睹,真是同命相連啊!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2

  我剛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記得,春節時節,那昂立枝頭的就是被譽為"英雄花"的木棉花。它色彩鮮艷,蓬勃向上,給人以堅定、凝重、樸實的感覺。當熱風吹走帶有幾分寒意的春季時,花城已成為白蘭花的天地了。我漫步在白蘭花盛開的樹下,陶醉在白蘭濃郁的清香里。繼白蘭花之后,最美的要數鳳凰花了。它的花似紅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開滿了枝頭,看上去一片火紅,像一團正在燃燒的火。

  秋風颯颯,群花中的佼佼者,當然要數菊花了。當我走進菊花園中,不禁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瞧!菊花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還有黑里透黃的……色彩各異,五顏六色。菊花的姿態更美,有的倒掛枝頭,有的一枝獨秀,有的千朵成群……真是千姿百態啊!

  (一陣北風吹過,百花凋零。路邊似乎已看不到什么花了,其實不然,在每家的窗臺上,不正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綠的葉子襯托著白黃色的小花,散發出芬芳,越發惹人喜愛。)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3

  今天老師破天荒的把一節語文課讓給了我們,讓我們自己進行一次語文水果拼盤,興奮的我們馬上開始議論起來:有的與同桌眉飛色舞的討論起水果拼盤的名字;有的在紙上畫畫涂涂設計起來;有的正在皺著眉頭看書,想從里面找到什么靈感…………議論聲可是原子彈爆炸——驚天動地。

  緊接著,同學們開始創作自己的水果拼盤,一些人對著自己的設計圖,開始精雕細琢起來;一些人則在“臨陣磨刀”,借著自己的想象力來創作;還有一些人正在瞎忙活,滿不在乎的對著水果一陣亂砍。有的用了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真是芝麻餅——點子多;有的還用了《詠鵝》中的下一句,更有的還用了“同甘共苦一詞,他們可是長線放遠風箏——下過大功夫。而我有一個特別的工作——檢查員,老師讓我幫她記下所有的水果拼盤的名稱,我在檢察的時候有幾個作品真是面團炸成果子賣——全是虛貨,比如有個用“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詩句做的,我一看才發現這白毛浮綠水就是一只碗放上水,半只削去皮的梨子,而紅掌撥清波,就是梨子加上了小西紅柿做的腳,我哭笑不得的問了一句:“有沒有搞錯,這是你的作品?”“是的。”他對我的苦笑還是瓶子打酒——滿不在乎。我只好記下了他的作品………

  這可真是一次豐富多彩的語文課,有眼淚也有笑聲,可算得上是白糖拌苦瓜——又苦又甜。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軟肋,特別是三年級的起步作

  文,更讓老師頭疼。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指導課有效性令人擔憂:一種是范文指導法,老師拿同類作文做范本,念給學生聽,以便學生仿抄;一種是格式類指導,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寫中間,教給學生一個硬性套路;一種是放任式作文指導法,教師不作具體的指導,學生隨意寫作;還有一種偷懶式作文教學法,讓學生背誦同類作文,對號入座。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必然導致作文指導課的低效性。低效的作文教學,帶來的副作用就是學生害怕作文,缺乏寫作的興趣激情,形成了小學中高年作文的一大弊病,教師怕上作文課,怕改學生作文;學生不愛作文,怕寫作文,寫出的作文假、空、套。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和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許多學生害怕寫作,為作文課和日記而煩惱,即使身邊有值得寫的人和事,往往也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要么胡編亂造,要么寫成流水帳,很難在文章里流露出真情實感,當然也難以讓讀者引起共鳴。為了改變作文教學的這種冷狀況,為了改革這一弊端,進一步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規律,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確立了本課題。本課題的實驗研究,將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探索適合三年級作文教學的策略,為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提供全新的理論依據和操作規范。

  二、問題分析

  學生起步作文,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儲備一定數量的

  常用漢字,一般要學會1000多個常用字,二是要閱讀一定數量的范文,從范文中獲得有關的知識,積累詞匯,學習表達方法。識字進度不夠,閱讀量少,拖起步作文教學的后腿。而小學作文訓練的程序是:低年級著重練習寫句寫話;中年級著重練習寫片斷;高年級著重練習寫成篇的作文。作文訓練分為多級過程,寫完整文章的訓練滯后,難以有效發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從作文教學的歷程看,總擺脫不了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內容不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順應他們的心理;訓練方法劃一化,齊步走,忽視學生個性的差異。作文是一種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能力的發展,靠學生自主訓練、實踐、應用。指導學生作文,必須以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基礎,同識字、閱讀和發展口頭語言同步進行。作文教學要有新的突破,應力爭提早起步,引導學生自主練筆、學用結合,把激勵學生的內驅力擺上重要位置,貫串于整個語文教學過程。

  三、研究目的

  1、通過培養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能力、督促學生不斷積累,從

  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主要是讀、寫能力,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各人的個性潛能、興趣愛好得到充分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如何通過改變自身的作文觀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走向創新的作文課堂,再現作文教學的魅力。

  3、如何通過系統的閱讀訓練、口語訓練,讓學生在日常的語文活動中提高作文能力。

  四、研究內容

  (一)學生的寫作能力訓練

  1、鼓勵學生多讀書、多背誦,學會觀察和積累。向學生推薦優

  秀讀物,讓學生多讀經典的書,并摘錄不同的角度和種類的優美篇章和經典句段,鼓勵學生背誦。背誦可以積累詞語和很多表達方法,寫作時才能根據需要隨意組合,信手拈來,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達效果。

  2、具有一定的觀察力是學習作文的基本功,學會觀察是寫好作

  文的重要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觀察方法,才能在實踐中有目的、有重點、有條理地觀察,從而提高觀察效率和洞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習作的條理性。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充分討論,然后在做有序記錄。也可引導學生從另一角度觀察、思考。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重點之處加深印象,更用利于學生寫得具體,寫得詳實。教學生做有心人,能夠把身邊的事,看在眼中。記在心里,把它當做素材積累下來。

  3、教會學生修改文章。俗話說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說好文章

  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而作為學生往往是寫完后交上,沒有想過修改的問題。作為老師要讓學生每寫完一篇文章,都要出聲朗讀幾遍,自己感覺不舒服的地方好

  好修改一下,還可以和同學互相修改。促使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強。

  4、鼓勵學生多練筆。寫作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也沒有什么竅門,

  須多寫才能掌握領略其中的奧妙。練習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挖掘課文中可供習作訓練的素材,指導學生進行擴寫、縮寫、仿寫、續寫;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情,及時記錄,發表感想。結合課外閱讀,看電視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觀后感。

  (二)、教師本人寫作引導。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積累好材

  料,要以身作則寫下水作文,讓學生看到教師的優秀作品,這樣學生才會向你取經。同時,教師的下水作文還能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改進評價的方法,要善于從孩子的習作中發現他們的閃光

  點,尤其是講評差生作文時,即使他們全文僅有一兩個用得恰當的詞,一兩句精煉的話,也要加以鼓勵,使他們能鼓起作文的勇氣,下次作文時有所進步。只要孩子袒露童心,釋放童真。就給予肯定,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只有這樣,學生才敢于說真話,寫真事,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我手抒我情”的境地。

  (四)、開展創造性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在活動中積累素材。

  (五)、改善作文課堂教學。大膽改變那些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方式,

  讓教學適合學生的口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欲望,才會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2、觀察法 3、文獻法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查找、搜集、學習有關本課題理論。

  1、調查學生中存在的課外閱讀的現狀及老師、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看法。搜集并閱讀國內外有關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探索與研究的文獻、資料。整理課題申報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2、進行課題研究動員,宣傳課題指導思想和研究意義,課題組全體教師形成共識。

  3、制定研究方案及第一階段研究計劃。學習相關文獻資料,做好課題研究的準備。

  4、準備階段成果資料:

  (1)申報表

  (2)研究方案

  (3)階段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結合日常教學,實施課題研究,注重資料積累。

  1、根據課題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按計劃指導學生深入開展各項課外閱讀活動,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2、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深入實踐研究收集各項活動資料。課題組教師撰寫經驗論文,編撰課題論文集,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5

  在玉樹地震后,我參加了一次“愛心義賣,情獻玉樹”的活動,為災區人民籌備捐款。

  我們一大早就來到集合的地點,姐姐給我們講了關于自然災害的知識,我們看到了災區人民是多么艱辛,痛苦。在發生旱災的地區一盆水也要七口人用上一周,在發生地震的地區,小孩子不能和我們一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我們了解一些事情后,姐姐把我們分成兩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隊長,一個副隊長,一個旗手。我當上了我們第一小組的隊長,我高興極了。然后,我們統一服裝系上紅絲帶,就整隊出發了。

  我們從桂林路一直走到南湖正門,路上,太陽非常毒辣,曬得我們睜不開眼。到了南湖公園之后,姐姐告訴了我們義賣的地點后,我們就開始賣東西了。我們賣的有小娃娃,零錢包,漂流瓶。。。。。。我賣東西的時候一直在想:到底把什么樣的東西賣給誰啊呀?我能把這些東西都賣出去么?如果這些東西都賣出去了,能掙多少錢呢?我一開始買東西的時候,就把小娃娃賣給小朋友了,可過了一會兒我發現掙得錢不多,就開始把漂流瓶和手機鏈賣給年輕的大哥哥大姐姐,可馬上就賣完了。最后我把小墊和跳繩賣給了一個老奶奶和一個小女孩。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下午,活動結束了,通過這一天的義賣,我終于體會到了大人工作的辛苦。我們集合后,統計處誰賣的錢最多,我們賣了199元,得了第一名,姐姐們都說我起到了隊長的典范作用。

  活動結束了,我們一起把錢匯到了紅十字總會,我們在匯款單上驕傲的填上了自己的名字,把自己辛苦勞動掙來的錢捐給了玉樹災區人民,為他們建設美好家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一刻,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6

  同學們,你們到過鄉村嗎?我可是土生土長的山村娃娃,我們這里山清水秀,風景秀麗。我最愛的是我家鄉的小河。

  春天,小河嘩嘩歡快地流著,驚醒了沉睡的大地。你看,小河旁邊青青的小草爭先恐后地冒出來,好像在比誰長得快。柳樹把嫩綠的枝條垂到河里,好像在梳理自己的頭發。野花開得多美呀!紅的、白的、黃的??五彩繽紛,還散發出一陣陣香味,引來了蜜蜂和蝴蝶,它們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活潑可愛的小魚看到這么動人的情景,任不住冒出頭來,小鳥也趕來湊熱鬧。小河也嘩啦嘩啦地流著,像一曲優美的樂章,這真是一幅迷人的畫卷啊!

  夏天的小河可熱鬧了,鄉村里的孩子們全身光溜溜的,跳進小河里。他們像一條條小泥鰍在水里鉆上鉆下,一會兒冒出頭來,一會兒沉下水底。有的在河里比賽游泳,有的在岸邊捉迷藏。啊,小河真是孩子們玩耍的樂園。

  秋天,涼風習習,河岸邊的樹葉翩翩飄落,有的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一張郵票,飄向遠方,有的像一艘小船,慢慢地駛向遠方。

  冬天,小河邊變得安靜了,只有岸邊幾棵光禿禿的樹木陪伴著它,這小河慢慢地流淌著,好像在和樹木說悄悄話。

  啊!鄉村小河,我愛你!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7

  三年級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寫作要求,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半獨立性寫作實踐,引導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規律,解除學生對作文的神秘感,從而引導三年級學生作文起步。

  一、多種形式并用,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1奔體作文。首先確定一個主題,然后圍繞這個主題有順序地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發言,接著將學生發言的內容篩選后逐一寫在黑板上,學生邊讀邊看,完整地了解作文的全過程,其目的是讓學生確立言之有序的寫作思想。

  2碧羈兆魑摹=淌可根據需要寫出范文,并留有適當部分,要求學生填空作文,達到使其言之有物的目的。填空的部分,可根據訓練的需要設計。如:我選擇了學生很熟悉的小白兔寫了一篇范文:我家養了一只()的小白兔。我每天放學回家,總是要逗小白兔玩!那只小白兔(),像一團()一樣。一對長長的耳朵()著,()的眼睛,像兩顆亮晶晶的()。它吃草時,那只三瓣嘴()的,真有趣。冬天,我抱起它,放在懷里,暖烘烘的,像捧個()一樣。身子圓滾滾的,一蹦一跳猶如()地上跳躍滾動,真是可愛極了!

  二、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生作文無話可寫的根本原因是不會觀察生活,缺乏寫作材料。因而利用多種媒介,提供寫作素材,指導培養觀察能力,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看圖學文、看圖說話、看圖作文,對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起著重要作用。如:在講《翠鳥》一文時,首先指導學生抓住翠鳥的外形特點,通過描寫翠鳥的爪子、眼睛、嘴的特點突出翠鳥的外形。

  接著指導學生抓住顏色特點觀察翠鳥的頭、背、腹部羽毛。最后再對照插圖學習本課的具體寫法。這樣,通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圖文結合,使學生印象深刻。學了本課后,可以引導并指導學生寫一個小動物,要求他們學習《翠鳥》一文的寫作方法,按一定順序寫清楚。

  三、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大綱指出:對小學生來說,課內與課外,以課內為主,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堂課,同時還必須重視課外學習。因此,除了憑借教材中的插圖和色彩鮮明的教學掛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周圍事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比如,組織學生參觀立交橋,指導學生按從下到上、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然后再讓學生按一定順序寫下來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如:有的同學由一排排玉蘭花燈柱聯想到檢閱的隊伍,由一棵棵柳樹的枝條聯想到小姑娘的辮子。通過這樣多次訓練,就能使學生逐步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模仿寫作

  模仿寫作是三年級作文訓練的明顯特點,也是小學生練習作文的常法,而且是較為重要的方法。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教學應該從說到寫、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比如,講了《三味書屋》一課后,指導學生按照方位順序寫一篇《我們的教室》,讓學生模仿第二段的寫作方法,觀察教室的正中墻→兩邊墻→后墻→地面等,然后再動筆寫下來。學生通過多次模仿寫作訓練,加深了對狀物的寫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無從下筆,同時也為高年級的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8

  我的課余生活有很多,比如:打羽毛球,溜冰,釣魚等等,但我還是最喜歡釣魚。一個星期天,爸爸對我說:“今天我們去釣魚吧!”我聽到這句話,高興的像一只小兔子活蹦亂跳,因為每次和爸爸去釣魚都是在旁邊看著,今天終于有機會自己釣魚了。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我們先到漁具店去購買必備的物品。接著我們來到了一條小溪邊,準備開始釣魚了,爸爸先給我做示范,先撐開魚竿,系好魚線,然后把誘餌掛在魚鉤上,最后把釣餌拋到水里。照著爸爸的樣子,我也很快的把這些準備做好了,于是就開始等待魚兒上鉤了。

  我目不轉睛的盯著漂在水上的浮漂,真希望它動起來,可是過了好久都不見動靜,再看看旁邊的爸爸,正專心的盯著浮漂呢。突然,我看到浮漂向下沉了一點,興奮地拉起來一看,結果什么都沒有。爸爸這時:“浮漂開始動的時候不要著急,要再耐心的等待,不然魚兒就會被驚嚇跑掉。”哦,原來是這樣的!那這次我一定耐心點,不一會浮漂又開始動起來,我沉住氣,耐心的`等魚兒吃著魚兒,眼看浮漂就要被拖走了,這時我才使勁的往上提竿,哈哈,果然釣上了一條小鯽魚。爸爸看到我的收獲,高興的笑了。

  這次的釣魚經歷讓我知道了:做事不能著急,一定要沉著冷靜,這樣才會成功。

  教師評語:

  這篇文章線索明朗,主題突出,緊緊圍繞學釣魚這件事情進行。開頭直奔主題,讓人一目了然,最后以感受結尾,這樣便使文章首尾連貫,感染力極強。小作者觀察仔細,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使文章感情更加真

三年級語文作文 篇9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這段話闡述了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性質與地位。而對于剛剛學習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來說,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作文也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我認為對于剛學習寫作的孩子來說不要刻意強調種種要求和規矩,而是讓學生放膽去寫,自由去寫,首先邁開步子,走上樂寫之路,消除對寫作的神秘感和畏懼心里,樹立起寫作的自信心。為了讓學生把寫作變成自己內在的需要,由“要我寫”過渡到“我要寫”“我想寫”。教師就必須做好作文的指導與訓練工作。

  三年級作文如何起步呢?我覺得做到以下幾點很重要:

  一、樂于表達

  從《語文新課標》對寫作教學的要求中,我們可以發現對于起步作文著力強調學生習作興趣的同時,更突出學生的主體體驗。當學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說的話,有了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有了現實生活的關注與熱愛,才能提起寫作的興趣,才會“樂于表達”。葉圣陶先生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揭示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對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去接觸事物,仔細的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出的文章才會真實生動。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水果,可以讓學生每個人都帶一種水果回校,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有順序的觀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澤、味道、吃法等等。這樣,他們的探索興趣將是空前高漲的,雖然他們的收獲會有差異,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們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搜集信息。有了諸多的感受與體驗,學生怎么不會樂于打開他們的話匣子呢。

  二、善于積累

  要讓學生善于寫作就必須善于積累,所謂的“善于寫作”就是讓學生寫得清楚,寫得充分,寫得實在。這就要注重平時的積累,“萬丈高樓平地起”,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積累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積累首先來源于課文內容。“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認知心理學指出,3歲—12歲是記憶最佳期。可見讓小學生多讀、多背、多記憶優美的課文能為學生掌握一些好詞佳句積累材料,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為了幫助三年級的學生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布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

  其次,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內閱讀之外,還應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自覺閱讀課外讀物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要多向學生介紹一些課外的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在班隊課時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從生活中去領悟,去積累,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也能生動起來。

  三、勤于動筆

  “作文就是用筆寫話”。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空講文章作法是無濟于事的。一定要勤動筆,少束縛,要放手讓學生寫,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路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既是“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要把練筆滲透到閱讀教學之中、各科學習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學期幾次習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強的作文能力的。作文還是一種習慣,良好的習慣有賴于長時間的培養,習慣的養成靠歷練,而一旦習作習慣養成必然具有很強的作文能力,將會影響一生。因此,教師要把勤于動筆的習慣培養貫穿于習作教學的全過程。要讓學生在認真觀察和積累的基礎上勤于練筆。例如讓學生將觀察到的情況用一兩句話記錄下來,作素材筆記等。另外寫日記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還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開展了一次體育競賽,搞完一次大掃除等,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四、勤于修改

  這里的勤于修改并不是指教師要包教包改,而是要讓學生養成勤于修改的習慣。《語文新課表》中也提出:“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袁微子老前輩曾主張:“寫作文提倡學生自己修改,老師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檢查后加批語”。對于袁老的上述主張,我非常贊同,批改學生的作文,首先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對于學生作文中的錯別字、誤用詞語、標點符號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師只需簡單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種符號標出該修改的字、詞、句、段,至于具體應怎樣改,則由學生自己去完成。事實上有的句子有的段落更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假如教師包改則束縛了學生的思路。學生修改作文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師生共議共改、小組合作修改、同桌對改、個人自改等。看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不無道理。勤于修改就是要讓學生享受習作修改所獲得成功的愉悅,從而不斷提高習作的能力。

  三年級作文起步說難不難,說不難也難。只要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親近大自然,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充分發揮想象力,相信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能力都會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三年級語文作文】相關文章:

語文園地二三年級語文教案02-04

三年級語文作文10-12

三年級語文作文04-01

三年級作文:語文04-17

語文三年級作文09-12

三年級語文作文08-16

三年級下冊語文作文06-01

小學三年級語文作文10-07

三年級上冊語文作文12-27

小學三年級的語文作文04-0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伊伊综合网在线视频免费 | 日韩中字幕波波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免费人成 | 亚洲色成中文字幕在线 | 午夜在线看嘿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