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1
習作 1
第一課時
一、觀察畫面,學習例文
1. 仔細觀察四幅圖,說說他的四要素。
2. 分圖簡潔說說圖的意思。
(1)媽媽給小建買了一件棉衣。
(2)一棵小樹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3)小建和小華為小樹捆稻草。
(4)小樹也穿上了"棉衣"。
3.師生共同觀察第二幅圖上的景物,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敘述圖上場景的順序。
(1)要交代小樹所在的地方。
(2)要描寫小樹在寒風中的樣子。
(3)想象小華對小建說了些什么。
4.引導學生看圖口述。
5.閱讀全文。
6.下面請同學們運用這樣的方法仔細觀察下面四幅圖,也請大家練習寫一件事。
二、觀察圖面,運用要點,分圖口述
1.觀察四幅圖,說說這四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給這件事加個題目。
2.觀察第一幅圖。
說說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說說小明這時的樣子。
3.觀察二、三兩幅圖。
這時小猴和小熊到了什么地方?他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導學生注意二、三幅圖之間的語言連貫。(提示難點)
4.觀察第四幅圖。
5.用剛才學習的方法觀察另4幅圖,練習說說。
三、明確要求
1、 讀習作要求。
2、 討論,任選一組寫一篇作文,也可以自己找幾幅連貫的圖寫。
四、打草稿。
五、多讀修改。
六、認真謄寫。
教后記:
習作2
教學目標
1、 提起手中的畫筆,為同學,老師,家長畫張像,也可以畫想象中的人。
2、 介紹畫中的人物,用文字為別人畫張像,寫一寫他的外貌,性格,愛好等。
3、 畫和寫的時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 重點介紹自己畫中的人物,寫出他的外貌,性格,愛好等
2、 畫和寫的時候,都要抓住人物的特點。
課前準備
1、 學生自己準備水彩筆和白紙。
2、 投影儀。
教學過程
1、 課前請一位同學離開教室。
2、 找一找,我們班級少了誰?
3、 如果讓你通過報紙來尋找他,你應該怎么辦?(畫像,把他的外貌描述出來)
二.畫像指導
1、你們看,這是武建設的畫像,誰來說說他的外貌?
2、根據這幅畫像,你能知道武建設有什么愛好嗎?(這 也是他的特點)
3、我們在畫像的時候,要把人物的特點畫出來,讓人一看,就知道你畫的是誰)
4、 學生畫像。
三.例文引路
1、 小作者怎么介紹武建設的這些特征的?我們看看這位同學的作文。
2、 指名譯名讀例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想一想,小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武建設同學的特點?
3、 學生討論,交流
4、小結:介紹畫像中的這個人,可以寫他的外貌,也可以寫他的性格和愛好,但是,必須夠抓住任務的特點。
5、學生分別練習說自己畫像中的人物。
6、集體交流
7、指導:為抓住人物的特點,在介紹他的性格和愛好是,可以舉一兩個例子。
四. 學生習作
1、明確要求,向大家介紹人物是,要抓住他的特點,寫清楚人物的外貌,性格,愛好。也可以舉一兩個例子,語句要通順。
2.習作順序,先介紹他的外貌,再寫他的性格 ,愛好。每寫一部分用一個自然段,條理要清楚。
3.練習寫稿子,修改,謄寫。
教后記:
習作三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了解主要內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樣按順序抓住重點把在觀察所見景物寫出來的。
2、借助“例文”的提示,領會寫發現一要新,二要細。
3、按照“作業”要求,從觀察到的景物中,選擇兩三次,有條理地寫出來。
教學重難點:
借助例文,讓學生領會寫發現不但要新、細,還要注意按順序抓住重點觀察所見到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啟發交流,導入新課
1、 交流平時生活中新發現的情況。
2、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小草中的發現
二、揭示要求,明確目標
1、出示要求,思考:
(1)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2)小作者是怎樣描寫自己的發現的?
三、學習例文,總結寫法
1、指名讀,思考:文章主要寫了哪幾個新發現?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默讀,討論:小作者是怎樣把發現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3、小結:這篇例文通過小作者細致的描寫小作者又抓住了“新”這個重點,使文章變得具體、生動、有趣。所以,要寫好這次作文,我們必須做到:細觀察,抓重點。(板書)
四、遷移寫法,循序練習
1、 啟發談話:
人人都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同學們都是有心人,在生活中,你們曾有過哪些發現呢?想一想你的發現,把它有重點地回憶回憶。
2、口述。
①自由練說。
②同桌互說
③指名說
④師生共同評議
3、練寫。
把你的發現寫下來,看誰寫得有意思。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為作文配圖。
五、學生小組交流學習,并指導修改。
宗旨: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講托爾斯泰改小說的故事作為范例。
修改入手的幾個方面
1、 改病句。
方法:自己多讀兩遍,不通的句子改過來,不會改,可以請教老師同學。
2、 添詞句。
方法:小組討論,互提建議。修改效果自評辦法:自己讀讀修改前后的作文,覺得有進步就給自己畫上一朵紅花。互評辦法:請小組其他成員或班上其他同學讀兩篇作文,有進步就給打朵紅花,看誰得的紅花多。
六、謄寫習作
教后記:
習作4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烏鴉反哺》,了解主要內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樣寫人物之間的對話的。
2、借助對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寫對話,一是要寫清楚說的什么;二是要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和語氣等。
3、根據提供的對話材料,讓學生按照作業要求,練習寫對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寫人物之間對話的方法。
難點:把提示語寫具體,注意提示語位置的變化。
教學準備:
1、投影片。
2、請幾名同學進行對話情境表演,提供寫作訓練材料。
3、聽錄音。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讀懂例文,討論明法。
一、激趣導入
1、(投影映示小學語文第一冊漢語拼音“W”旁邊的那幅插圖)
提問:同學們,這幅圖你們在哪兒見過?圖上畫了什么?
2、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小烏鴉們漸漸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們是怎樣對待它們的媽媽的呢?老師請大家讀一篇短文《烏鴉反哺》。
二、初讀例文
1、請同學們一邊讀一邊想:
(1)這篇短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什么叫“烏鴉反哺”?用“――”畫出來。
2、討論交流。
3、這篇短文寫“我”和媽媽看到烏鴉反哺時兩個人的談話,又叫對話,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寫好人物之間的對話。(板書:寫對話)
三、討論明法
1、過渡:應該怎樣寫好人物之間的對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例文是怎樣寫的。
2、再讀例文,結合書上的分析,明確寫法。
(1)學生再讀例文,思考:“我”和媽媽在樹林中說了些什么話?
(2)討論交流。
(3)哪些話是“我”說的,哪些話是媽媽說的?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①學生討論,點名回答。
②小結:寫對話要寫清楚是誰說的,說了什么。
(4)①對話中寫清楚是誰說的這部分叫做“提示語”,請大家看“我”和媽媽這幾句對話,用“~~~”畫出提示語,看看它們的位置一樣嗎?
②為了使文章顯得更活潑、不呆板,提示語的位置可以變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還有的放在中間呢!有的情況下,提示語也可以省略。這時,一個人說的話就寫一段。我們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學們掌握提示語在前面和在后面這兩種方法。
③過渡:提示語除了告訴我們是誰說的,還能提示什么?
④小結:提示語除了告訴我們是誰說的,還能提示人說話時的語氣、表情、動作等。寫對話時既要寫清是誰說的,說了什么,還要寫出說話人的語氣、表情、動作等,這樣才具體、生動、形象。
(5)結合書上的分析,總結寫法(板書)。
①寫清楚說的什么,是誰說的。
②寫出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和語氣等。
教后記:
第二課時
目標:遷移仿作,練習說、寫。
一遷移仿作
1、輔助練習。
(1)情境一。
指名一名同學演示動作:歡蹦著走進教室,同時說:“我們班在廣播操比賽中得第一名啦!”訓練學生說一句描寫人物說話時語氣、神態、動作的句子。要求學生們仔細觀察,聽清說了什么,是怎樣說的。
(2)情境二。
老師和一名學生表演對話,要求學生聽清說了什么,是怎樣說的。
2、模仿作文。
(1)明確習作要求。
通過剛才的練習,同學們已初步掌握了寫人物之間對話的方法。下面請大家看一個小品,練習寫一段對話,請同學們注意聽清說話人說了什么,又是怎樣說的。
(2)課堂小品表演。
(3)同桌互相討論:小品中的人物說了些什么?是怎樣說的?
(4)播放小品的錄音,再現情境,幫助學生弄清說了些什么。學生邊說邊回憶人物是怎樣說話的。
(5)投影映示句子,學生練習說話。
同桌互說、指名說,然后評議。
(6)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連起來說清楚。
同桌互說、指名說,然后評議。
(7)同學們,剛才你們看了小品表演,根據小品提供的材料說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說得很清楚,著重抓住了人物之間的對話,下面,我們試著給這篇作文起個題目。
指名說。
(8)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9)評議修改。
寫對話
說的什么 誰說的
說話時的動作、表情、語氣
習作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資料,知道端午節的相關知識。
2、通過討論交流,明確訓練要求。
3、根據書中的有關材料,寫成一篇觀點清楚,說服力強的介紹端午節的小短文。
教學重難點:把書中提供的相關資料,合理利用,重新組織,寫成介紹端午節的小短文。
教學準備:端午節的活動錄像。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我國有哪些傳統的節日嗎?這些節日分別有哪些習俗呢?
再過幾天,你們知道什么節日要到了嗎?
是呀,今天老師想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
二、 閱讀資料,了解端午節。
1、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和傳說可多了,你知道哪些呢?
2、 學生介紹已有的相關知識。
3、 有為名叫胡瑞芝的小朋友找來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吧。
4、 學生閱讀資料。
5、 指名朗讀每一條資料,及時補充、豐富資料的內容,使學生清楚明白。
6、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呢?鼓勵學生談出獨特的習俗。
三、 討論寫法
1、 閱讀課后習作指導,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
(1) 介紹端午節的來歷
(2) 介紹端午節的風俗
2、 指導寫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這一天最主要的風俗是賽龍舟和吃粽子了,可你們知道:
(1) 端午節這一天,為什么要賽龍舟嗎?
(2) 你見過那種場面嗎?
(3) 人們除了賽龍舟,還會干什么呢?
3、 指名說說人們賽龍舟、吃粽子的原因。
4、 點評。
四、當堂習作
五、 作文反饋
1、 表揚習作較好的同學
2、 討論出現的問題
六、修改習作
1、 對照自己習作試改
2、 指名交流
3、組內交流、互評,師巡視
教后記
習作6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例文,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樣運用有力的事實和數據,把自己的觀點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
2.通過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事件發表個人的看法,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的良好品質。
3.能根據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處理有關材料,寫成一篇觀點清楚、說服力強的短文。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習作者是怎樣運用有力的事實和數據,把自己的觀點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例文,學習方法
1.夏志成同學為什么要寫這篇稿子?
2.指名讀例文,思考:夏志成同學是怎樣寫這篇稿子的?
3.討論交流
⑴小作者運用了開門見山的方法,用一兩句把引起自己關注的事情交代清楚,并表明了自己態度。
⑵通過小作者具體說明“蜻蜓是昆蟲世界中最出色的‘除害飛行家’”的事例,讓學生知道,習作時,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就要把搜集到的與平時積累的能證明自己觀點的材料進行選擇、整理,有條理地寫下來,要注意用客觀事實和具體數據來說話。
⑶結尾歸納了小作者的看法,發出呼吁,呼應了開頭,使文章更加完整、緊湊。
二.明確要求,完成寫作。
1.齊讀本次習作要求。
2.回憶自己在生活、學習中,哪些事情特別能引起自己的關注。
3.討論交流。
4.擬定題目,模仿例文進行寫作,師巡視。
5.指名讀,討論交流,評議。
三、認真完成作文草稿。
四、修改草稿,多讀。
五、謄寫,書寫工整。
教學后記:
習作7
教學要求:
1.能掌握日記的格式,并養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
2.能知道日記的內容比較廣泛。
3.能了解這則日記的內容及敘述順序。
4.能按要求寫一則簡單的日記,特別要注意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
難點:選擇日記的題材。
課前準備:讓學生回憶一天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的事。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弄清日記的格式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所學的日記的格式嗎?
2.指名學生回答。
3.我們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
4.師生小結:第一行正中要寫年月日、星期幾和天氣情況,行空兩格寫正文。
二、使學生明白日記的內容
1.觀察插圖,看看:圖上畫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誰?她在做什么?
2.閱讀例文,想想:這則日記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3.朗讀書上的分析部分,說說日記的內容包括哪些。
4.幫助學生從作者寫“吃桃子”這件小事,明白日記的內容十
分廣泛,“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事都可以寫”。
三、引學生了解日記的選材
1.設疑:既然日記的內容十分廣泛都要寫呢?
2.學生同桌討論,交換意見。是不是不加選擇,件件事
3.教師不忙下結論,要求學生默讀例文,思考作者為什么寫“吃桃子”這件事。
4.師生交流,共同小結:選擇的材料要有意義,不應該胡編亂造。
5.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的事,哪些應該寫,哪些不應該寫,哪些不值得寫,并談談自己準備選擇其中的哪一件寫下來。
四、 引導學生掌握敘述的順序
1、再讀例文,看看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還寫了什么?
2.學生朗讀例文,討論交流。
3、例文告訴我們,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必須掌握敘述的順序: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4.學生擬寫作文提綱,同桌交流。
5.自己準備寫一件什么事?敘述的順序是怎樣的?
6.教師評議,鼓勵長處,指出不足。
7.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所要寫的事情。
8.指名交流。
9.學生下筆作文,教師巡視輔導。
五、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1、教師或學生講一些中外著名作家勤寫日記的小故事。
2、師生共談寫日記的好處:幫助積累材料,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觀察事物、分析思考的能力等等。
1、 號召學生養成勤寫日記的好習慣,讓學生談談今后將如何寫日記。
教學后記:
習作8《編童話》
教學目標:
1、 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主要內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2、 編一個童話故事,要把事情的經過和挑食的害處敘述清楚。
3、 讓學生從小養成不挑食和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讀懂例文,學會編一個童話故事,敘述要清楚。
課前準備:
1, 課前閱讀童話故事
2, 調查了解一年級或本班同學有多少人偏食,他們喜歡,不喜歡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健康有什么影響?
3, 從課外書上查閱或向醫生請教偏食的害處。
4、教學電子演示文稿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同學們知道飯前不洗手有什么害處嗎?
2, 一年級有幾個小朋友不講衛生,飯前便后不洗手,你準備怎樣教育他?
(編一個童話故事)
3, 耿新華同學已經把故事編好了,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一起來讀這個童話故事。
二 學習例文
1, 引導構思:如果你寫這個童話故事,你準備寫哪些方面的內容?
(怎樣不講衛生,不講衛生的害處。)
2, 初讀例文,要求讀通例文,讀懂大意。
3, 引導學生說說例文的大意。
(1) 指名讀例文
(2) 說說各自然段的內容
4, 組織學生討論
(1) 這個故事有沒有把不講衛生的害處講清楚?怎樣講清楚的?
(2) 你認為哪些地方寫的好?
5, 總結:同學們,耿新華同學在寫這篇童話時,先確定好自己寫作的主題――講衛生,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抓住小花貓怎樣不講衛生和不講衛生的害處兩個方面來寫,全文條理清晰、語句通順。今天,也讓我們來排一個養成良好習慣的童話故事吧!
三 按要求,編童話故事
1, 在你們的生活中,大家都會有哪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呢?書上就有幾幅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 圖上都說了哪幾種不好的習慣呢?(寫字姿勢、愛吃甜食、挑食)
3, 你準備寫哪一幅圖,又準備怎樣寫呢?
以第三幅圖為例
1) 過課前調查,你發現誰偏食?他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指名說說)
2) 偏食有什么害處?你從課外書上或醫生哪兒了解到了什么?(討論,交流)
3) 引導構思:你的童話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他偏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對身體有什么影響?后來他是怎么做的?
4) 學生自行構思
5) 交流,評議
4, 第一、二幅的寫作指導同理。
四 學生寫稿(其中書面習作1課時)
板書設計:
習作八 肚子再也不疼了
小花貓不講衛生
怎樣不講衛生的
不講衛生的害處
教后記: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2
小男孩回到家里,哭著對媽媽說:“今天我去給高爾基先生照相,但因為我粗心,忘記拿膠卷沒照相。”媽媽和藹地說:“孩子,你可以明天去向高爾基先生道歉,并照一張相。”
第二天,小男孩把膠卷準備好,早早地來到了高爾基家,秘書剛想把他攔住忽然看清了他,就讓小男孩進去了,小男孩來到高爾基面前對他說:“對不起,高爾基先生,我浪費了您的寶貴時間,請讓我照相,好嗎?”高爾基點點頭,給小男孩了一個燦爛慈祥的微笑。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3
我的語文老師叫朱曉玲,她身材苗條,個子很高,大約30歲,一張瓜子型的臉,一對淡淡的眉毛,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乎閃乎閃的象會說話。高高的鼻梁,嘴巴能說會道。同學都說朱老師是一位美女老師。
朱老師上課的時候很嚴肅,對我們的要求也十分嚴格。有認違反學校或班級的規定,老師就不放過。記得有一次,有幾個同學違反規定偷偷跑到校外買東西吃,朱老師知道這件事后,就把他們叫到辦公室,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朱老師也很關心我們。我身體虛弱,有一次突然嘔吐了,把教室弄得又臟又臭。不少同學都說:“惡心死了,惡心死了!”這時,朱老師批評說:“都別說了,大家都要互相關心,互相體諒。”說著,就去拿拖把,拖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拖干凈為止。
我見過朱老師笑,笑得很開心,臉上很燦爛。我也見過朱老師的怒,朱老師發怒的樣子可兇了,拿著小竹棒要打不遵守紀律的同學的手心,每次都舉得高高的,但從來都沒打過一個同學的手。
朱老師自己刻苦鉆研,不斷給自己充電,她還經常鼓勵我們爭當三好學生。朱老師愛我們,我們也愛朱老師。作文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4
一、習作內容:(第五冊習作八)
請讀讀下面的詩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你知道以上詩句各出自哪首詩?你知道這些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們是哪個朝代的人?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選擇其中你不太明白的兩句詩進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寫出來。相信通過研究,你會有許多新的感受,增長不少知識。
二、教學要求:
.認真閱讀古詩句,通過搜集資料,仔細研究,了解其出處、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認為最為重要的或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決心研究,學會用研究報告的形式寫出來,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三、教學重難點:
學會寫關于古詩句的研究報告,用查閱資料的方法,研究古詩句,深刻理解其含義。
四、教學準備:
.《中華經典誦讀》、《唐詩三百首》;
.研究結果匯報表一份。
五、教學過程:
習作指導課
(一)例文指導,學習寫作。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古詩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有一個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寫了一篇關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你們想看看嗎?
.指名讀屈美生同學的《關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研究報告》。思考:這份報告中講到了些什么?
小結小作者的寫法:
(1)先寫詩的出處
(作者、朝代、詩題、全詩)
(2)再寫兩句詩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點明兩句詩對人們的啟發或激勵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資料充分,還可以寫什么?
(詩的寫作背景、有關趣聞等)
.你打算怎樣寫自己的研究報告?你還想研究些什么嗎?小結:步驟:提出問題——查找資料——研究資料——解決問題——撰寫報告
(二)小組學習,研究古詩
請讀讀下面的詩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貌,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這些詩句,有的比較深奧,要到四五年級才能學到。這堂課,教師讓你們自己研究、學習,你們有信心嗎?
.小組同學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詩句進行研究。
研究指導:詩的出處、作者、意思等,都可作為研究的內容。
研究方法:可查閱資料,提供《中華經典誦讀》、《唐詩三百首》。
.小組同學相互探究,進行熱烈的討論。
.整理研究結果,填寫研究結果匯報表。
(內容包括詩人的簡介,詩作的背景,對詩的理解或賦予詩句新的意義。)
(三)集體交流,匯報結果
匯報:通過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討論: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參加班級討論。
教師可補充介紹詩作的背景,從而更有利于理解詩句的含義。
(四)撰寫研究報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寫成一篇研究報告。
要求:語言要清晰,表達要準確。
.學生各自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評點】本次習作內容是學寫簡單的研究報告,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實踐活動的具體體現,教學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了解自學詩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報告可以寫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學生進行了探究性的實踐,學生學得有法,學得有“心”。
習作講評課
(一)復習
什么是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應怎樣寫?
(二)學生繼續修改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在巡視過程中,選出需要點評的作文草稿)
三)評點學生習作,提示要點。
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作文草稿進行評點。
(1)自由讀這篇作文,小組討論:這篇作文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學習;哪些地方寫得不好,還需要改進?
(2)交流,師小結。
(3)針對以上不足之處,集體修改這篇作文。
根據學生作文草稿的情況,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與文章內容無關的應略去,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關的文人故事,讓人讀來倍感生動有意思。
(2)把研究報告寫具體。
四)學生根據以上修改要求進行修改,教師輔導。
學生自己修改。
小組互相修改。
讀一讀修改好的文章。
五)學生謄寫作文,教師巡視。
【設計評點】緊緊圍繞研究報告的層次清晰,語言準確,內容真實的習作要求,對學生的習作草稿進行有針對性的評點,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呈現一些文人逸事,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5
上一周放學時,老師說下一周要玩一個游戲。聽了下周要玩游戲,我就高興得歡呼雀躍。
今天,我們早早地來到雛鷹文學社,不知老師讓我們玩什么游戲,心里很期待。上課了,老師介紹游戲的玩法:蒙上眼睛后,要捉到玩游戲的小朋友,并且說出他(她)的名字。
游戲開始了!老師怕那些聽不懂的小朋友不會玩,所以示范了一遍。老師一摸,摸到了王楠同學。老師摸她的頭發,女生中只有她頭發短,所以猜出了她是王楠。
該我摸了。我被大方巾蒙上了眼,眼前一片漆黑,只聽到小朋友的笑聲。我開始摸了。我像只無頭的蒼蠅四處亂撞,終于摸到了一個。還沒有去感覺他穿的什么衣服,不知怎的,他笑起來,我一聽,這不是孫蘇杭嗎?我對大家說:“孫蘇杭。”老師把蒙在我眼睛上的大方巾解開。我一看,真的是孫蘇杭。
下一個是魏傳國捉了。沒想到他能摸到我。他摸摸我的頭發、鼻子、嘴巴……我有點不耐煩了,狠狠地對他說:“你真可惡。”壞了,露餡了。他說:“王添翼。”老師說:“對了,就是王添翼。
放學了,我仍然沉浸在歡樂之中。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6
在森林王國,最近經常有一些小動物神秘失蹤,弄得全國上下人心惶惶。獅子國王派狐貍偵探去偵破此案。偵察了幾個案發現場,狐貍都發現了老虎的腳印,懷疑是兇殘的老虎干的。
一天,狐貍經過化裝,穿著大夫的白工作服,拎著一個醫務箱,來到老虎家,敲開門,說:“虎哥,好久不見,你是否還好?”老虎冷冷地說:“我好著呢!”“最近,森林流傳著一種病,是亂吃小動物引起的,據說很嚴重,你是否得了這種病呢?”狐貍故作神秘地說。老虎有點慌了,連忙說:“你這一說,我還真有點不舒服,你給我做個檢查吧!”狐貍一本正經地檢查完,遺憾地說:“你得了這種病,還病得不輕呢。”“不會吧!”老虎先是一愣,又懇求說:“有沒有什么解藥呢?”“有,不過藥品珍貴,數量有限,別人都已經預約了,我還要留給人家呢。”狐貍假裝為難地說。經過老虎再三懇求,狐貍才答應了,狐貍兌好了藥,向老虎身上一扎,不一會兒,老虎就暈倒了。原來,狐貍給老虎用的是麻醉呀!狐貍讓留在門外的狗衛兵把它抬到了森林監獄里,細心的狐貍又在老虎家的地道里發現了許許多多小動物的尸骨,然后把一根根尸骨裝在一個大布袋里,交給了獅子國王。獅子國王看到以后勃然大怒,把老虎判了重刑。到了這時,老虎才明白: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若讓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啊。干了壞事,原來一定會受到懲罰的。
結了這個案子,狐貍偵探又深入森林,繼續其他的案件,為維護森林的安寧不停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 篇7
陳老師是我們班的語文老師,也是我們班的班主任。她四十來歲,中等個子,頭發卷卷的,她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經常穿著一件花綠色的裙子和一雙白色的高跟鞋,看上去就和電視上那些古典美女一樣。
別看她平時愛說愛笑,像大朋友一樣和我們聊天,上課時,她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如果誰不認真聽講,就會被嚴厲的叫起來罰站,甚至下課后還會到老師辦公室繼續罰站,直到你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后,才會被叫回教室。我們既怕她,又喜歡她。
記得上周四做課間操,陳老師把我們送到籃球場,整理好隊形后,走到吳老師身旁,在她耳邊嘀咕幾句,就大步流星的向教學樓走去。
我納悶:"咦?陳老師這是去哪里呢?平時都會和我們一起做操的呀?難道是去給我們批改作業嗎?"雖然陳老師沒在我們身旁,但同學們依然認真的做著課間操。
做完課間操后,我們回到教室,"啊?怎么有些同學的凳子跑到講臺上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著。
"誰放的?"
"難道它長腳了?"
"不可能!"
這時,陳老師抱著作業本走了進來,生氣的說:"給你們說過多少次了,人離開座位,凳子必須整齊的放在桌子下!
同學們紅著臉,異口同聲的說:老師,我們知道錯了,不要生氣,我們一定改正,請給我們一次改正的機會吧!
老師看見我們難過的樣子,又開始溫柔的說:好吧,一定要養成好的習慣,老師是愛你們的,老師頓了頓,大家現在把凳子都放好,我們準備上課!
這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一位既親切又嚴厲的老師!有這么好的老師,難道不值得我們高興嗎?我愛我的語文老師!
【【推薦】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7篇】相關文章:
【推薦】小學語文三年級作文300字9篇03-19
【推薦】三年級語文作文三篇03-03
小學語文免費教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三年級語文04-08
小學三年級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9-03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09-09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語文課件01-20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八》09-20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園地六》09-18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三》08-23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一》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