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觀察三年級作文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察三年級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三年級作文 篇1
在科學課堂上,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于是我養了許許多多的小蝸牛。密密麻麻的“小家伙們”讓人看著有點頭皮發毛。
蝸牛是一種貝殼類軟體動物。它頭上長著兩對軟軟的觸角,一雙烏黑發亮的小眼睛。背上背著“大大”的房子。而且它的身上有兩個孔,一個孔是呼吸空氣的稱為氣孔,一個孔是拉大便的稱為排泄孔。它走路時,身體會分泌黏液,像吸鐵石一樣吸住物體,再伸展長長的身體,像一名戰士一樣匍匐前進。并且,只要它爬行過的地方都粘乎乎的,看著惡心。蝸牛最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它最怕陽光直射。它最喜歡吃新鮮的菜葉、胡蘿卜等食物。
經過這幾天觀察,我發現白天去上學的時候,它們就躺在我給它們買的小洋房里偷懶,對蝸牛來說很重要,因為那個小洞就是蝸牛排泄和呼吸用的。
一次,我們出去旅行三天,當我回到家的時候,發現很多只蝸牛都縮進里去了,我還以為這些蝸牛都死了呢,嚇得連忙拿去給爸爸看。爸爸看了后哈哈大笑。他對我說:“哈哈哈哈……這些蝸牛不是死了,而是在睡覺。想要叫醒它們,就把它們放在水里……”。果然,泡在水里的蝸牛都慢慢地清醒過來,伸出頭很身體,并順著杯子爬了上來。我看著看著,不由地笑了起來。這些蝸牛可真有趣呀!
觀察三年級作文 篇2
黃昏時候,洪水如暴虐的猛獸,終于撕開了江堤,一個小小的村莊成了一片汪洋澤園。
受災的人們三三兩兩聚在堤上,凝望著水中家園。忽然,一個黑點正順著波浪飄過來。定睛一看,是個蟻球。“蟻球?”人們十分不解。“蟻球這東西很靈性。”一位老者解釋說,“以前發大水,我也見過一個,洪水來時,依我螞蟻迅速抱團,隨波漂流。在只要一靠岸,或者碰上一個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
說話間蟻球已飄了過來,越來越近,看清了;一個小足球大的蟻球!黑乎乎的`螞蟻密匝匝的抱在一起。風起波涌,蟻球漂流,不斷有小團螞蟻被浪打開,像鐵器上的油漆片剝離開去。
人們看得驚心動魄。
蟻球靠岸了,想打開大登陸艇,迅速而井然有序地一排排沖上堤岸,勝利登陸了。那最底層的犧牲的勇士們永遠也上不來了,但他們仍緊緊抱在一起。
中國有一句諺語:人心齊,泰山移。忽微的螞蟻能逃離洪水火災,靠的就是“團隊精神”,發揚的也正是這種“團結的精神”。而現在這個競爭的時代,我們現在需要的正是這種與螞蟻一樣的團隊精神,團結的光彩。團隊就像是一個凸透鏡,她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點,展示出無窮的力量,集大家的智慧去填寫一篇充滿問號的問題,集大家的力量去辦一件所謂棘手的難題。一個人的智慧再卓越,也抵不過團結的力量,因為團結就是力量。
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潤,肥土的給予,陽光的贈與及綠葉的襯托,一個人,即使在偉大,也需要團結的精神,團結的呵護,團結的栽培及團結的運用。一個藐視甚至拋棄團結精神人,他的一切的一切都會像白開水一樣。
小小的螞蟻映照出團結的力量,體現出團結就是力量。聰明的我們,您感悟到螞蟻精神了嗎?您體會過團結就是力量了嗎?那么,現在就行動吧!
觀察三年級作文 篇3
無意中,我發現了一包黃糖,我又聯想起剛剛的螞蟻。一個想法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里:喂螞蟻!
我撕開黃糖,走到外面,輕輕的撒在了5、6個螞蟻的旁邊。沒過多久,2、3個螞蟻就開始搬黃糖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出螞蟻洞。只見螞蟻用前面2只小觸角舉起一粒黃糖,停了停,便往前行。螞蟻把黃糖舉在頭頂,走累了,就時不時停下休息一會兒,就又繼續往前走,過了1分鐘,螞蟻就著黃糖走進了一個小洞里。
哦!原來螞蟻窩在這兒呢!我一下子恍然大悟:怪不得這里經常有螞蟻在走動呢!這時,我又發現了一塊肥肉,哎!這不是我上次丟的嗎?怎么跑到這兒了呢?螞蟻的力氣也真是大啊!這么大塊肥肉也能搬到洞門口!
又過了一會兒,一隊螞蟻又跑出來搬黃糖了,它們一個個整齊地排著隊,速度正好,大小勻稱。只見一只小一點兒的螞蟻搬著一塊大黃糖慢悠悠地,搬不動,這時,跑來另一只小螞蟻,他倆齊心協力,前一只,后一只,頂著一粒大黃糖,終于爬到了洞門口。還有的螞蟻3個搬著一塊大黃糖,搬一會兒,休息一會兒,也都搬到了洞口。
螞蟻搬食物很有趣,它們不僅力氣大,而且懂得合作,團隊精神強。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向他們學習。
【關于觀察三年級作文3篇】相關文章:
關于三年級觀察作文4篇03-25
關于觀察三年級作文錦集8篇03-17
關于觀察與發現三年級作文合集9篇03-24
關于觀察與發現三年級作文七篇03-23
關于觀察植物三年級作文300字7篇03-17
關于觀察與發現三年級作文合集五篇03-12
關于觀察綠豆芽三年級作文四篇03-25
關于觀察植物三年級作文錦集8篇03-24
關于觀察三年級作文300字合集八篇03-27
關于觀察植物三年級作文300字五篇03-27